村裡有兄弟三人八十雙親,老大、老三不管老人,老二想管該怎樣管?

新春狂歡季

我還是那句話,誰都有老的時候,贍養父母真的這麼難嗎?

農村有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疼大的,愛碎的,(最小的)中間加個受罪的”陝西諺語

然而結果與夫婦預想的剛好相反,老大老碎,應該是得到父母愛是最多的,因為第一個孩子大家都特別喜歡,而最後一個孩子,大夥都讓著他,按照習俗,老人一般都由最小的兒子贍養。

而結果最孝順的往往是老二,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個孩子。

老二想管。該怎麼管,這的確是個問題,而且還不是小問題,應該好好想想。

第一,現在的老人是和誰一起過,如果是老人單獨過,或者老人被老三趕出家門(的確有這種情況)這個好辦,有自己吃的就有父母吃的,不用給老大老三打招呼,不看他們的臉,而如果父母還在老大或者老三家裡,這就要和他們說清楚。

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對父母不好,如果他們不想贍養老人,他來養活,但老人的身後事,以及老人住的房子和土地,必須由老二繼承。這不是詢問他們的意見,而是告訴他們。不能讓當老二的老實人吃虧。最好有書面證明。

當然,還有種情況,老人什麼都沒有,把所有的財產都給了老大或老三,這時他們不想養活老人,老二想養活。這個完全是盡孝,我支持,或許別人會說老二老實。但那是別人的看法。



鄉村小二哥

伴隨著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許多偏遠農村已經享受到惠民扶持政策,生活條件的改善,孝文化在我國日常生活中都有提現,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以孝而出名的古人,值得我們學習。現在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更應該珍惜難得的天倫之樂,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80歲的老人應該算是長壽了。這弟兄三個更應該珍惜時光。


文中所提,老大老三都不管老人,老二想管,這個很好辦,找當地村政府作證三兄弟共同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最好的辦法可以進行輪流贍養,每戶一個月,這樣就很公平了,要是逢節日這樣大家就更容易湊到一塊享受天倫之樂,再就是可以協商,如果老大老三堅持不肯盡贍養義務,可以摺合成每月兩人拿出一定的錢給老二,由老二一家人照顧老人,還要說好如果老人打針吃藥看病的錢必須有兄弟三人共同承擔。

這樣應該能處理好矛盾,如果當地有養老院的話,也可以按照均攤的辦法,把老人送入養老院中,這樣就會有專人照過,但是個人不支持這種做法,在我們當地如果有兒子,老人還要住養老院會被大家看不起,認為是最不孝順的事,老人並不會在意什麼山珍海味,只要有兒女陪著身邊就知足了,不知朋友們認為如何呢?

我們當地流傳的顏文姜就很有教育意義,顏文姜作為媳婦在古代被婆婆百般折磨,甚至出遠門挑水都要用尖底木桶,防止她中途偷懶,但是顏文姜還是一如既往的伺候好公婆,在他們百年之後依然毫無怨言的拿出全部積蓄風光大葬。隨然在古代有很重的男尊女卑現象,但孝順之心絲毫不受影響,為鼓勵更多人孝順父母,當地政府還專門為她立像,建了個孝文化紀念館。孝行天下,希望大家珍惜父母健在的日子,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勢必會抱憾終生。


農家老院子



《憲法》第十九條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和扶助父母的義務。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任何人不得任何方式加以改變,也不得附加任何條件加以限制。《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刑法》等法律都對子女贍養老人做出相關規定。





二是司法調解的辦法。如果哥仨協商不成,可到鄉鎮司法所,由司法所工作人員召集調解,做大家思想工作,按照相關法律進行調解,為老人確定贍養方案。三是法庭裁決的辦法。如果司法調解還不能解決,沒辦法,只能走法律程序,由老人到法庭起訴三個兒子,由法官根據法律規定,確定贍養責任,確保兩位老人老有所養。




三農廣訊

當我看到這樣的問題,我感到很寒心,有一種想打不孝之子的衝動。

首先父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們三個養大成人,你們三個這樣對待年邁的父母,天理何在。你們三個也都是當父母的人了,你們這樣對你們的父母,將來你的兒女也如果是這樣對待你,你是什麼樣的心情和感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們這樣的做法,實際你的孩子也可能在你們的身上學到了,你們將來老了,你們的處境和你們對待父母的處境是一樣的。不管是誰,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法律上明文規定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其次我們要學會感恩。小羊尚知跪乳,烏鴉還知反哺,孝敬父母,天經地義。連動物都知道感恩,何況你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連感恩的心態都沒有,充其量你就是一個活著的木乃伊。

最後說一下老二想贍養父母,這個很簡單。弟兄三個坐在一起商量一下,是三個人輪流贍養老人,還是老二你來贍養,如果是輪流贍養,一個人一個月。這樣的做法不太周全,老人的身體不好的話,來回奔波,對老人的身體不利。如果是老二你來贍養,就有其他二人每個月出生活費,具體多少,自己定。這樣的事最好請村委會的書記參與。避免矛盾的產生,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監督作用。

希望每個人都好好孝敬自己父母,讓他們過好最後的晚年,不要讓他們寒心的離去。

謝謝你的閱讀和評論。

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吧!專注三農問題的回答。


陽光的早晨578

農村三兄弟,有八十雙親老人,老大老三不管老人,老二原意管怎麼辦?

農村有句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等於一寶,我想作為這三兄弟,應該好好孝順老人,這才是正道。古人說的好,兒走三里母擔猶,母走千里兒不愁,作為老人能養十個兒女,十個兒子養不了一個老人,證應驗在這三兄弟身上,中國農村的諺語,沒有不靈驗的。一個和尚提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相這樣的情況,農村人農民工萬歲以為,這三兄弟別說老大老三不想管老人,老二想管,作為老二你一個人難道養不了你的父母,你每天少吃兩塊肉,少抽兩包煙,我想老人都有吃的,也不知於鬧到這樣的地步,更談不上原意管不原意管這個份上。

我想農村這樣的事太多,清官難斷家務事。裡邊一定有出入,不說老人過去養你們,就拿現在老人也是在養你們,老人還有他那幾畝地,難道你們沒有種嗎?在荒看哪?最好的辦法,誰種老人的地,誰就養老人,農村土地確權了,地永遠歸誰所有。

氣頭之活也說過了,最好的辦法,村幹部家族成員和家庭成員坐到一塊協商,討論出一個善養老人的辦法,別讓村民看你們兄弟三個的笑話了,謝謝。



農村農民話三農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在農村可以說一直都是一個熱點話題。每個人都有老了的時候,何須如此嫌棄不願養老人?


老人有三個兒子,按農村固有習慣,三人輪流贍養或者共同分擔贍養費用。但現實情況是隻有老二願意管,但不知如何去管。糾結原因還在於有其餘二人的存在,他們二人存在也就意味著養老不是他一個人該盡的義務和責任。這種情況需要劃分責任和義務:

首先:通過兄弟間協商調節老人的贍養問題。

這是農村最常見的關於協商解決老人養老問題的常用方法。一般情況,可以找來德高望重或家族中的長輩參與協商和見證。共同劃分老人的贍養情況,以便日後的監督和施實。

其次:通過村裡的幹部等協商解決和勸說子女對老人盡贍養義務。

通過法律的解說和子女與老人之間各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講解清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達到勸說兒子們對老人盡贍養義務。

最後:通過法律手段,強制兒子們施實對老人盡贍養義務和責任。

這種方式,在農村使用的特別少,人們之中覺得“家醜不可外揚”,對子女的不管不問,老人都會選擇默默忍受,而不願讓兒子們丟失顏面。


不管是通過哪種方法解決,但都離不開這幾個主要問題需解決:“贍養老人的費用有誰出.老人的住房應該在哪兒.由誰照顧老人”。費用共同支付,按月或按年。老人身體好的話,可以獨居,若不好,輪流照顧。也可以是老二照顧,剩餘的出贍養費以及老後的喪葬等都需要進行協商。

老人本是該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但最終成為無人贍養也使老人深感痛心,也讓我們反思社會上的人究竟是怎麼了?同樣也希望老人可以用社會輿論和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國家也完善老人的養老問題。

我是鄉野裡的丫頭,歡迎大家前來評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哦!


鄉野裡的丫頭123

八十應該是亨清福了,可現實無人照應,可悲可泣。不知道國人的德,品都哪去了?孝敬老人天經地儀,為什麼卻有不孝,中國芸芸眾生,端行參差,也屬正常,群馬還有害群之馬,人類也實屬正常。相信多數人是好的,尊老愛幼是美德,是福報,是義無旁貸的責任。它們,極少數人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應有所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