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插队第一天的饭

说说插队第一天的饭

说说插队第一天的饭

汽车离开公路后又在积满雪的山路上巅簸了半天,磨磨蹭蹭终于进了村。村口聚集了十几个老乡和几十个村小学的学生,举了举胳膊,喊了几句口号,欢迎议式就算结束了。这是我们到农村的第一天。

几个年轻的社员帮我们把行李拿进宿舍,正要给我们弄火炕,队长过来大声说,都散散,学生们该吃饭了。

跟着队长,我们进了以后成为我们伙房的一间大屋子,只见灶上大锅里的水在上下翻滚,旁边架了一个象机关枪似的东西,后来我们知道那叫“饸饹床子”。灶旁边有四,五个女的在忙活,队长进门就说快煮快煮,只见一个女的往饸饹床子里放了一大块黑乎乎的面团,另一个女的使劲一压,象面条一样的东西就进了锅。熟了后,其他的人七手八脚把面条盛到一个个大粗瓷的碗里,放上点切碎的葱末,又放了一团像酱一样的东西,递给我们,笑着说吃吧。

我们木然的接过碗,四处一看,好吗,屋里屋外,挤满了男男女女的老乡,嘻嘻哈哈有说有笑,都等着看我们吃饭呢。不时还有几只狗从屋外钻进来,随即又被踢了出去。同学们面面相觑,众目暌暌之下,谁也不好意思张口吃。

终于有人忍不住提出了抗议,这么多人看着我们怎么吃?其他同学也附合说就是,就是。

队长还没走,听了学生的话连嚷带骂把老乡轰走了。剩下几个小孩不但不走,还说,北京学生吃饭还害羞呢。小孩说话没有顾忌,说得我们哭笑不得。

人都走了,屋里终于消停了。队长劝我们说,吃吧,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大家这才迟迟疑疑的动手准备吃。我挑了几根面条放进嘴里嚼了嚼,说不出什么味?但也不难吃,拌面的黑酱却不怎么样,咸不说,口感还特别粗糙。做饭的妇女见我们疑惑,就对我们解释,面条叫饸饹,是豆面做的,好吃。酱是黑豆酱,可是好东西,平常吃不着,专门到县城给你们北京学生买的。

我们问,酱用油炸了吗?

老乡一听,把嘴张得大大的,酱还用油炸?一脸的不解。

我们又问有没有醋?老乡回答说没有。我们就奇怪了,你们山西人不是都爱吃醋吗?老乡不屑的说,我们吃酸汤子,不吃醋。

以后待的时间长了我们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山西人都能吃到醋,晋北的老百姓就没有醋吃。既没有原料做,也没地方买。

凑凑合合这顿中午饭算吃完了,大家刚放下碗筷,只见帮灶的几个妇女赶忙把锅里没吃完的饸饹给盛出来,又把没压完的豆面全给压到锅里。门口看热闹的几个孩子也进了屋,一人一碗端起来就吃。

中午饭没吃好主要是酱不好,跟北京的黄酱相比差得太远。因为刚从北京出来,肚子里还有些油水,大家倒也没觉得什么,反正还有晚饭,没吃饱就没吃饱吧。再说来时候都带着零食体己,饿了就着补点饼干面包吧。

该吃晚饭了,队长派人来叫我们,大家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虽说吃了点带来的东西,可看到村里的现状,谁也没敢多吃,今后日子还长着哪。听到队长叫吃饭,大家可不象中午那样磨磨蹭蹭,全都连跑带颠地进了伙房。

一进伙房大家就迫不及待的问吃什么?吃什么?等到做饭的大师傅一揭锅,全体同学都傻眼了,原来锅里蒸了一大锅土豆。

看见只有蒸土豆,大家不死心,用眼四处踅摸,是不是还有别的啊。转了一圈,彻底失望了,伙房里除了土豆就是土豆。这时队长进来说,咱这是高寒地区,主要产莜面和山药蛋(土豆)。这山药蛋又大又面,可好吃了,今天让同学们尝尝。锅里还有滚水,用手一指蒸锅水,渴了你们就喝。

大伙这回可真歇菜了。吃土豆?咱们北京人向来是把土豆当蔬菜吃,切丝炒片,炖块熬汤,从来没吃过蒸土豆。蒸白薯倒吃过,可白薯土豆不是一回事啊。尤其我,更傻眼,我从小不爱吃土豆,炒丝还凑合,蒸着吃是绝对不行的。

有的同学不在乎,吃就吃,还学着电影里斯大林的样子,用刀子削成片吃。我犹豫了半天,勉强吃了半个就回宿舍了。

晚上,所有的同学又动用了各自的小仓库。

由于第一天的两顿饭反差太大,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夜里我躺在被窝里默默地想,现在真的到农村了,还要待多长时间啊,心里没底。想到还关在牛棚里的父母,没人照顾的弟妹,前途的渺茫,处境的艰难,心里别提多伤心了。睡在旁边的同学,家里没受冲击,心理没负担,又吃了一肚子带来的面包,扯着鼾声睡的正香。有谁知道我的心事啊,明天吃什么还不知道,要是再吃土豆,我不敢想下去。

慢慢的,慢慢的,带着满腹心事,我也进入了梦乡。

(转自新浪博客:马营海)

说说插队第一天的饭说说插队第一天的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