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做到太極拳要求的命門後突?

thdztx

命門後突是困擾太極拳愛好者尤其是初學者的一大難題!很多的書籍都會提到,但是幾乎無一有詳細的技術說明。

因此,從生理角度而言,站立時是不可能做到命門後突的。

那麼為什麼有強調命門突出呢?原因如下:

太極拳講究松腰松胯,如果腰胯緊張,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腰痠。

那麼松腰松胯怎麼才能做到呢?

可以看一下人體結構圖,以虎口卡住大腿根部,此處放鬆胯即松。但是矛盾又來了,此處一鬆,很多人又做不到立身中正,即腰不直出現前傾現象,自然要上身立直,可是這樣的話命門不是突出而是收進去了!

如何解決呢!微收腹即可。有些書籍表述為丹田內收,甚至說得很玄乎即丹田貼命門。

所以初學者而言,其實不必糾結於這裡,經常站站樁,能達到不刻意用力,腰胯覺得很舒暢就可以了!


木門齋

站樁身式是一個整體,命門,尾閭,斂臀,泛臀,腹,在練的過程,不僅僅是命門,命門:命門穴為人體長壽大穴,命門的鍛鍊,可以強腎固本,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的流通,站樁時命門有意識向後凸出,初學站樁,可以將整個後背貼在牆上,檢驗自己命門是否凸出,命門能否貼到牆面,找到貼在牆面的那種感覺,然後站樁時自己有意識的找這個感覺,命門凸出能夠將後腰彎曲處填平,不要過分後凸,否則會造成駝背,折腰,這是錯誤的樁式。



腹:通過泛臀,裹膝,撐襠,使小腹自然回收,不是使腹肌緊張。腹部的回收,可幫助丹田元氣內斂,加強內壓,促進向周身運行,所謂的“寬胸實腹”實腹是通過全身鍛鍊使精氣充足於腹,腹也是站樁中重要的一項。



松腰:腰椎脊柱,腰兩側肌肉,脊關節都要松,感覺那裡緊,可用意含去引導緊的部位放鬆,百會上頂,尾閭下垂,上下牽拉,逐步改變腰部的自然彎曲狀態,腰部是最不易放鬆,假如配以腰部輔助之法,松腰效果可以更好,蹲牆功就是比較好的輔助之法。



松胯:這有二個含義,1:髖關節放鬆。2:骶髂關節松(稱泛臀)臀部微微下蹲內斂,呈似坐非坐之象,稱之斂臀。泛臀,上身不動,髖關節部向外撐,膝內裹,臀部向外後泛張,上身勿前傾,但不是上翹。鬆開骶髂關節,丹田的域界也可以擴充,丹田之氣更充足。



尾閭:尾閭下垂前扣,尾閭是督脈的起始部位,前面所講的提會陰,會陰是尾閭相接之處,垂尾閭可使任督二脈得到鍛鍊,任督二脈經絡更加暢通,尾閭的鬆動對松腰也起到很關鍵的作用,針對尾閭和脊柱有專練方法,可使尾閭和脊柱靈活 自如。

記得點~關注。


悟道有序

我看到這個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看過的資料中一小句話。
中盤講解的那段中有一句話
“但有人說陳式的脊骨某節向外鼓起,陳師沒有這樣講過,我也不能理解。”我讀整本書都沒有找命門後突的講解。

陳鑫指出“尾骨長強穴,微向後翻”這樣的姿勢可使小腹下邊斜向裡收。一來氣自然沉于丹心,二大腿根的兩條大筋放鬆,可加大軀幹旋轉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與隨遇平衡。

希望能幫助到太極拳愛好者!


qzuser

我很少聽到“命門後突”的說法,太極拳中倒是常見“命門後撐”的說法。

貌似一字之差,其實差得挺遠。

“後突”是一個外在形狀的表述,意思應該是“後腰要凸出去”。

“後撐”是一個內在意識的表述,意思是在行拳走架或者與人推手切磋時,氣沉丹田的同時,命門微微向後撐拔。“氣沉丹田”與“命門後撐”,是一個內在意識的陰陽兩面。

兩者對比,哪個更有道理?筆者認為,應當是“命門後撐”更有道理。

理由很簡單,太極拳強調的是“用意不用力”。

“後突”這個詞,一看就是“力”。而“後撐”則明顯屬於“意”的層面。

“命門後撐”與“氣沉丹田”互為陰陽,可以讓人保持“中定”,下盤更加穩固,是太極拳常講的“身備五張弓”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要做到“命門後撐”,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開胯了,圓襠了,都需要過程,不能著急,強求不來。


不過,要體會到“命門後撐”的感覺,其實也不難。有兩個小竅門,大家可以自行體會:


一個,是在陳式太極拳的起式,雙手抬起的同時,命門略往後靠。也就是站樁時經常講到的“似坐非坐”“似靠非靠”。

另一個,是在做“雙推掌”“三換掌”這些擠按招式的時候,身體前後要有一個對拉撐拔,這時候,用心在命門上找感覺。


最後劃重點:

太極拳講究“順應自然”,不可強求,你修煉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出現。

太極拳裡有很多很多的感覺,是不修煉太極拳的人所無法體會到的。很多前輩把這些感受講出來,是給我等後輩指引方向,怕我們迷路,並不是讓我們一下子都找到的。

所以,務必牢記“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不能強成”。

只要在明師指導下,專心練拳,勤奮練拳,一切都會有的。



不二太極

我練習吳氏太極。命門後凸,在吳氏太極裡就沒有特別強調什麼命門後凸,這個說法容易造成誤導,過猶不及,命門那段腰習慣是前凹的,尾閭是稍後翹的。尾閭稍前送,命門處的凹既感覺填實了,填實即可,不要後凸,感覺百會尾閭的連線(包括命門段)平直垂直就好,直也不是故意努力的拉直的,叫不努不力,才是中正安舒。老師傅們都常說不要撅屁股,女人練拳尤為易出的問題,尾閭前送了,就是不翹屁股了,也就是命門填實了,也就是所謂命門後凸了!別真的後凸,也別努力的練所謂後凸。重要的事說三遍,中正安舒,安舒的中正。


不袖手的旁觀者

練太極拳怎樣做到命門後突

練太極拳只有做到命門後突才能開後三關之尾閭,其練習首先要立身中正,頭虛領頂勁,含胸拔背,屈膝松胯,襠園臀內斂,其命門自可後突而無過不及.其初學者簡而易學之則用面牆蹲牆法,面對牆站下蹲自可知矣.


北京通備堂大健康

陳式太極拳要求命門後凸,完全做到位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實現的。初學者可以在練拳時,松腰胯,虛領頂勁,氣往下沉,尾閭前送,即可感覺到命門後突。但我認為真正的命門後凸是在練功到一定階段,內氣充盈,自然而然的結果,道法自然,刻意的動作姿勢不一定是正確的。


大張侃太極

方法是:練拳時,松腰胯,虛領頂勁,微微收小腹,尾閭前送,即可命門後突。不過在練拳中,不要刻意追求命門後突,這樣會影響拳架在運練過程中的放鬆。命門後突應該是在符合練拳原則,要求的情況下的自然而然的效果,不是人為刻意的結果,否則會本末倒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