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和皖南的差距大嗎?

官方認證Abc

我是皖北的,皖南地區也經常去,本人本著不黑不吹的原則說說兩地的差別,題目叫“差距”有引起地域攻擊的嫌疑,各位不要上當。

1、經濟差別

安徽除了合肥,基本上每個每個市的經濟發展相差不是太大,人均上皖南大於皖北,但是都是經濟落後地區,一句話都是窮地方,本地的勞動力外流,特別是高層次人才,能有多少留在當地的,不都在發達地區嗎。皖南的也不要嘲笑皖北窮了,八十步笑百步,不怕別的發達省份笑話。



有人說皖南農村房子比皖北農村好,這只是建築風格的不同,談不上好壞之分,北方粗狂南方精巧,造價一樣不便宜。以我老家為例,農村基本看不到一層的低矮房屋了,基本是2層的樓房加寬敞的院子,南方的房子造型別致,紅瓦亮磚,看起來比北方漂亮。

2、地域差別

皖北多平原丘陵,皖南多山地,是以淮河還是以長江為界劃分皖南和皖北呢,但是是典型的南方北方的差別。

3、人的差別

有人說皖北人懶,那絕對是主觀臆斷,哪裡都有懶人,懶人要不餓死了、要不流浪要飯去了、要不寄生在別人身上了,現在有幾個懶人,誰家不是一年到頭辛勤勞作。我們老家農村的農忙時回家勞作,農閒時外出務工,一年到頭難得有清閒時刻。我相信哪裡都有好吃懶做的人。

皖北人熱情直爽大氣,皖南人細膩精巧,這點我上學時深有體會,皖北人相對來說更易於皖南人相處吧,皖南人心眼多。

4、飲食差別

皖北以麵食,皖南以稻米,說白了就是吃饅頭和吃米飯的。這是有地域差別決定的,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還有人拿這嘲笑皖北人,得多無聊啊。

皖北飯菜粗放,皖南精巧,這也是人的性格決定的吧,和素養談不上關係。

皖南人喜食臘腸、臘肉等肉製品,皖北人多喜食新鮮肉製品,這可能和氣候有關吧。

5、文化差別

方言差別大,皖北更接近普通話,南方更不易聽懂,所謂的“南蠻北侉”即是如此吧。

皖南的“徽州文化”婉約清新,青山綠河、小橋細水、粉牆黛瓦;皖北的“晉楚遺風”豪邁大氣、民風彪悍、武人不息、麥浪滾滾。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中國人,你噴我我噴你有什麼意思呢?這個題目的提問者就別有用心,想引導南北爭執互相攻擊,真沒意思,就是一個市的還有差別呢,別說一個省了。放下各自迷一般的優越感,齊頭並進才是真的。


小小羅羅蛛

皖南,安徽省南部的簡稱,建國後指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包括黃山、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6市。

皖北,安徽省北部的簡稱,現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6個省轄市。



皖南代表的文化是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皖北代表的文化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老莊文化,由於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各種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

皖南和皖北這兩個地區雖同屬安徽,但差異挺大,一個是山區,一個是平原。皖北講中原官話,皖南則講吳語或者贛語。分屬兩個地區的人,要是不講普通話,兩者之間可能完全聽不懂。而民風上也有差異,皖北很彪悍,皖南則比較溫和的。




皖南是安徽省重要的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靠近長江三角洲地區,與蘇南、浙北相連,是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

皖北多能源城市,這幾年都不行了,汙染破壞環境不說,產能較落後,致使整體的經濟,人文環境都不好。但是也算是在進步的。皖南環境好,旅遊資源也很豐富,帶動了很多產業。

皖南和皖北在很多方面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夠體會出來。


飄搖的炊煙

這種題目我回答多次了。。今天再談談,看了很多評論,基本都是皖南人說皖北不行,皖北人說跟皖南差不多,五十步笑百步。。其實很簡單,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家鄉不好。。有幾個現象我覺得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第一,在唐宋元,皖南人跟蘇南,浙北是同屬一個道,皖北人有的跟河南同屬一個道,有的跟蘇北人同屬一個道,明朝時蘇南,皖南,蘇北,皖北都屬於一個省——江南省。清朝康熙開始,蘇北跟蘇南共一個江蘇,皖南跟皖北共一個安徽,但是有一點就是,古代老百姓除了逃荒,基本不交流,所以同屬一省,老死不相往來。。所以皖南皖北的交流基本是建國後的事情了。。所以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上肯定差異極大。。這是第一個現象。。

第二個現象,由於太平天國之亂,皖南人口銳減,再加之皖南人是封建理學的創始之地,所以人叫聽話易馴服,對政府政策的落實較好,因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一直沒有大的增長,太平天國時期皖南就有一千萬人,現在還是一千多萬。。皖北則人口多,基本是皖南的三四倍,去江浙滬閩粵打工的安徽人裡,皖北人比例更多,所以皖南人代表不了安徽,而是皖北人代表安徽。。這是第二個現象。。

第三個現象,就是皖北人說皖南經濟不強,至少沒有蘇南浙東強,這是個偽命題,因為跟皖南交界的江蘇西部,浙西地區經濟也就那樣,比如湖州,衢州,千島湖一帶的經濟比蕪湖,馬鞍山,銅陵估計都半斤八兩。。所以蘇南,浙北發展的好也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中央政策優先導致的。。

第四個現象,現在安徽整體進入長三角的規劃,不是安徽主動要求加入的,這是國家戰略,短時間看不出效果,但是長期來看,對安徽經濟一定大有幫助。。安徽能進入長三角,是因為皖南,皖南的地理位置處在長江三角洲的西端可以說是長三角的末端長江自皖南順水而下至南京上海,新安江自皖南順水而下至杭州。。皖南和蘇南浙北的地緣相近人文相近,在整個江南文化的大範疇裡有皖南的貢獻。。再加之有合蕪馬銅的工業配套,有礦產粗加工的自然資源,有合肥的科技創新研發,有安徽尊師重教傳統下培養出的大量人才,有徽州,宣州,池州,安慶的自然風光可以發展養生休閒養老的房地產和旅遊業。。所以,安徽在長三角大有可為。。

第五個現象,皖北雖然工業基礎薄弱,人口負擔大,雖然未進入長三角整體規劃,但是皖北有人口紅利,亂世人口是負擔,盛世人口是優勢,這是未來發展經濟的根基。。皖北有大量的勞動力和人才對於安徽經濟來說,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所以皖北也是大有可圖的。。


新安一蘇之揚

看了這麼多評論我覺得“哥是老中醫寫的最客觀,最符合安徽的現狀”

我是皖北人,除了宿州淮北不瞭解之外其他地級市的縣城甚至很多鄉鎮都去了!皖南皖北我客觀分析幾點吧

①文化上:歷史上皖南主要是徽派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皖北則有老莊思想一直屬於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吧,而徽文化距離現在比較近,是安徽主推的文化也是安徽近代的驕傲

②教育:差的太遠了,江南十校的考卷是每個安徽考生都要模擬的,本科升學率來說皖南高於皖北太多!大學教育的比拼其實也就是皖北和蕪湖得比拼,這點我覺得皖南全勝

③醫療方面,我覺得大規模來說皖南優於皖北太多,但是相對的頂尖來說,蚌埠力壓皖南各市的最高醫,為什麼這樣說,皖南大病很多都是先到南京再到上海,我們皖北都是先到蚌埠再到上海,而且蚌埠前幾年是可以和合肥抗衡的

④環境上依山傍水的皖南秒殺農作物為主的皖北

⑤經濟上:如果看GDP皖南秒殺皖北,但是我覺得GDP是我看不到的,我只發表下我個人意見,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皖南城市綠化乾淨程度高於皖北城市,因為人口原因皖南縣城規模不如皖北縣城城建規劃!皖北農村比皖南農村差很多(近幾年皖北改善很多,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皖北二級分化比較嚴重,窮的是真窮!不過現在有幫扶!皖南比較均勻,整個安徽人口基本都是在外上班或者做生意,都是欠發達區域,不過蕪湖的崛起是早晚的,希望皖南發展好經濟,順便帶動皖北一起發展!


一人一車養家的旅途

1.皖北屬於中原地區,皖南屬於江南地區

  • 位於安徽北部的皖北地區一直都和古代的中原地區有關係。這裡有中原文化、淮河文化、楚漢文化。是中國華夏民族的發祥地。皖北人傑地靈,民風剽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出生在這片土地上。亳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稱,也是曹操故里。
  • 皖南屬於中國“徽”文化的發祥地。黃山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皖南人柔和、精明。“徽商”聞名世界。


2.皖北屬於官話區,皖南說“徽”語。

  • 皖北屬中原官話徐(州)淮(北)、商(丘)阜(陽)之間。此外還有江淮官話。皖北人們喜歡聽豫劇(淮北梆子)琴書大鼓、泗洲戲(柳琴戲)唱腔大潤大腔。

  • 皖南有吳語贛語和徽語(黃山話)皖南有黃梅戲 唱腔淳樸柔和。

3.皖北是平原務工人員眾多,皖南是山地丘陵,當地人擅長做生意


豫東小年胡

首先人長得就不一樣。。地道的皖南人,頭小,臉小,看去精明。。皖北人,頭大臉大,身材魁梧一些,看去敦厚一些。。

再說氣候,皖南溫潤潮溼,到了合肥就乾燥了。。所以皖北城市普遍乾燥,灰大,綠化維護成本高,所以城市綠化不行。。皖北四季不分明,春秋天短暫。。這麼說吧,皖南早上起來臉是滑的,到了北邊是糙的。。

說說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水平,皖南自然紋理優勢很大,山水相伴,所以城市很秀氣,城市衛生也很好,馬鞍山銅陵蕪湖都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黃山,宣城,池州,安慶也都很乾淨。。皖南城市的綠植密度,路面的黑化,道路標誌線,路口的導向設置,路牌,卡口的監控密度,都要好很多。。

談談人的性格,人文素質。。皖北人直率些,感覺厚道些。皖南說江淮官話的馬蕪銅宣等地人說話就道道多,感覺油嘴滑舌的,髒話零碎多。。說吳語徽語地區的人,普遍不善言辭,性格內向。。皖北人個人衛生不是太講究,馬路街道,飯店,賓館,衛生差很多,尤其自來水的水鹼太大,只能燒礦泉水泡茶。。皖北的生意人直爽些,生意很容易談成,但也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翻臉,寧願損失生意也要賭口氣。。皖南人生意上精明的多,吵歸吵,生意歸生意,認熟不認生。。再說說誠信,皖北阜陽,亳州,淮南一帶部分生意人誠信較差,做生意做事耍無賴不講規矩。。宿州,淮北一帶的生意人人誠實可靠些。。皖南,沿江的地區蕪湖,安慶人刁滑的很,包括附近的銅陵,馬鞍山,池州不講誠信的生意人多一些。。山區裡的黃山,宣城一帶的誠信就好很多。。

經濟上,皖南皖北城市裡收入差距不是特別大,皖南也就馬鞍山銅陵蕪湖收入高一點,平均也就高個一千多。。但是皖南比皖北要均富的多。。皖北貧富差距太大,尤其農村裡窮人不光多,而且窮的真的很窮。。但是皖北富的又超級富,比如阜陽,富人真的超級富。。皖北農村的外出江浙滬福建廣東務工的太多,所以收入也不會太低,過年看消費就體現了。。

一個跑遍安徽每一個縣的生意人寫的我的一點感受。。


哥是老中醫2016


猴哥6666

皖南,和皖北差距我認為不大,差距大的只是人均GDP而已,從城市上建設根本看不出差距,從皖南和皖北農村就能看出了差距,為什麼皖北農村比皖南農村差,一是皖北地處於皖北平原,農村人都靠種地為生。二是皖北農村人口多,自然窮人也就多了,也不是每個皖北農村人都窮的,如果要拿皖北農村蓋樓比皖南農村樓覺得不比皖南農村差,皖北農村現在蓋樓都是基本上三間三層,四間三層。像皖南農村樓房基本上都是兩間兩層,兩間三層的。不過黃山市農村有點像浙江省農村水平,黃山市山區農村都是三間四層,三間五層的。三是,皖北人都是靠地為生,出去打工又要顧及家裡莊稼地,像有的家裡有勞動力的可以不回家,像家裡沒有勞動力了,在外面沒幹幾個月又要回家收莊稼。我認為差距不大,皖北城市普遍比皖南城市人口多的多,所以差距在人均GDP。


上西邊的太陽

皖北位於安徽北部 ,包括阜陽淮北宿州蚌埠等市。皖北屬北方氣候,平原地區較多,淮北淮南阜陽宿州煤炭資源豐富。整體上經濟比較落後人口眾多,特別是阜陽宿州市人均GDP全國倒數。皖南地區包括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黃山市。池州有佛教名山九華山,黃山有黃山宏村西遞等景點,都是著名旅遊城市。銅陵蕪湖馬鞍山工業發達,人均也是安徽前列。皖北和皖南氣候差別有些但不是特別大,比如阜陽冬季會比蕪湖低5度左右,但是黃山市雖然位於皖南但是多山區夏季不會太熱(適合避暑)冬季較冷些。差別最大的還是經濟方面,蕪湖馬鞍山一直是安徽重點工業城市。


蛋蛋的幽傷阿

我是河南人,對於皖南和皖北的差異,最直觀的感受就是:

皖北人跟臨近的河南人是一種北方文化類型,而皖南人則跟江浙算是接近的類型,屬於南方文化類型。

這兩者不僅是地理上的差別,皖南丘陵山地,北部廣袤平原,更有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和江蘇一樣,蘇南蘇北也差異巨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蘇北和蘇南的巨大文化差異。

當然皖南有南方的細膩柔美,皖北有北方的粗獷硬朗。

歷史上皖南是江南省屬地,此地區從漢朝開始就屬於繁華之地,文化和經濟繁榮,橫貫中國,才子佳人彙集,成了中國歷史上人文薈萃之地。徽州為代表的徽州文化是這一區域的代表,歷史上的徽商也主要指的是皖南地區,這一地區的也是中國文化和經濟版圖中的精髓。



而歷史上的皖北,位於華北平原南部邊緣,在經濟和文化交流上同中原地區更為密切。

曾經我在老家縣城看到一個皖牌號的汽車,車停了之後,一個年輕人下來用普通話問路。那時候我還在高中,沒說過普通話,所以就用河南話回應,他立馬改口說方言了!然後還說:原來咱方言一樣啊!即使在廣東中山打工時,阜陽人,亳州人也和豫南人都混居在一起,以老鄉互稱。

皖南皖北的差異還體現在經濟方面。皖北農業為主,經濟相對落後,和豫南差不多;皖南工農業並重,經濟發達。在大家的印象中,平原經濟發展應該比較好,這種感覺往往是錯誤的。中國平原地區經濟並不一定好。只有“有大氣象”的地區經濟才好。

什麼叫“大氣象”?有大江大河,名山名川,交通要塞,地理分界線,河流入海口和沿海的地方才叫有“大氣象”。

而華北平原主要的平原地區都是沃野千里,也因此成為了中國人口的密集地區。而現代工業發展必須要保證原材料和糧食供應,所以,豫南和皖北成了大規模城市化的禁區。不是這一地區發展不起來,而是中國長遠發展規劃中這一地區就只是糧食生產區域,食品加工區域。而這一區域的人們仍然在期望著自己的家鄉有朝一日能夠像沿海一樣發達。

皖北和皖南的差異巨大,但是長期的文化經濟交流也讓兩地互通互融,雖有各種摩擦,卻不影響兩地人對安徽這個名稱的認同!希望兩地能夠共同發展,合作交流發展才能成就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