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買房的房奴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積木炊電影

分享下我一同事買房的經歷,同事三個孩子,沒錯,81年的,現在最小的五歲了。10年間買了2套房子。

第一套在郊區,房子130平米,當時2009年價格才3000的時候買的,現在價格在6000左右,原來的貸款一個月1500多吧,住房公積金抵扣每月才還幾百塊而已,在現在來說比較輕鬆。郊區房子沒有好學校,所以一直沒有裝修,在市區租房,孩子上學方便。

2016年,為了孩子唸書,在城中村買個小產權房,不大,但是也花了30多萬,首付5萬,以後每年6萬,5年內付清。當時在我們這群人中他的壓力是最大的,一是孩子多,二是工資也不高(我工資是他2倍也沒膽量向他那樣)。

但是他就是敢去拼,這個勁頭我們都沒有。現在他買的2套房子都升值了,比他上班幾年都多,郊區房子隨時可以賣,轉手可以賺30多萬,城中村的房子現在轉手可以賺5-6萬,當然他不會賣,但是明顯的是他置業的房子都有附加值,雖然短期內會有一定的壓力,但是從長遠來看,如果當時猶豫的話,他郊區的房子不買,那麼現在的代價是根本買不起,城中村的房子不買,小孩的入學也麻煩。

一些買房更早的人當初的還貸壓力在當時都比較大,但是房價的漲幅大於cpi,也大於工資漲幅的情況下,貸款當房奴在當時面臨的壓力比較大,但是在後期隨著工資漲幅來看,當時的房貸壓力趨於越來越輕,所以個人認為買房應該當機立斷,越早越好,當年那些開玩笑想等房子降價的人,時間狠狠的抽了他們的耳光。

對房奴來說,現在的情況是越來越好,直白的說通脹的情況下,按揭還房貸的壓力越來越小,當初分析中國經濟走向是先通脹,再通縮,後崩潰的人沒有再蹦躂了,房價漲幅雖被抑制,但是穩步上漲沒有懸念,房奴不應該是貶義詞了,而無產階級應該儘快把身上那種所謂的虛榮拿掉,買房是硬指標,說租房的見鬼去吧。


傻58101466

在北京,我認識的,十年前以及十幾年前咬牙買房的,有的賺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後來換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則搬到了近郊的別墅。

與廣大地方房地產市場可能還需要“去庫存”不同,一線城市的房價這些年來就沒有降過,房子雖然是一次購買長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舊,特別是北京這十年變化非常快,房子的漲幅也很大,所以,除了離開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為種種因緣買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會抵消在北京換房的過程中了。

且聽我細細道來,這段血淚斑斑、啼笑皆非的歷史裡,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還在北京上碩士,同學裡就有一個福建同學,一個浙江同學在海淀區買了房子。

諸位,那時候北京的房子還不怎麼限購,只要有北京戶口就能買,學校的集體戶口也可以買。所以,我的同學就有買的。

我當時還特別納悶,問過上面兩位女同學:你們將來畢業,能留在北京嗎?萬一留不下,房子怎麼辦?

兩位同學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來也沒想留北京啊,生活質量這麼差,到時候畢業回老家之前,把房子賣了,這是投資啊。

後來,我們畢業了,但我的同學並沒有把房子賣掉,他們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陸續賣掉,都是幾倍的投資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報實習,在經濟新聞中心,跑房地產新聞。我每天不是去房地產公司打聽消息,就是去樓盤採訪購房者,有時還會去政府機關調查官方口徑。

熟悉那段時間歷史的人一定記得,在奧運會前後,中國關於房地產出了很多政策,什麼“房八條”、“房十條”、“房二十條”之類,出臺的政策越多,房價漲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這一點誰也看不準。

諸位,這些都是在樓市裡摸爬滾打十幾年,並且掌握了一些所謂內幕信息的媒體老人,尚且有這種觀點,就不必說普通老百姓了。誰也沒法預測未來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買房子的時候,已經2010年了。

我剛剛博士畢業,在博士期間專心讀書,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等到畢業後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漲了一輪。五環外的房子都要2萬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環外的新房才1萬。

我打算買房,然後我身邊的朋友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房子漲得太離譜了,以後不大可能會漲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說,趕緊買,再不買,連末班車都搭不上了;

有的說,房子是什麼?人類為什麼要被房子壓死!

……

我無所適從,只好“聽從內心”,我的內心告訴我,不是為了買房,而是人生到了該買的時候,就買嘛。

我就在東五環外買了。

當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幾年,房子漲了七成的價格。

而我恰恰因為要換房,於是就賣了,結果,這些漲幅全部都搭進新房去了。

還是房奴。

所以啊,我覺得,誰也沒有前後眼,早買的也未必就輕鬆。


danyboy

這裡可以分享一下我和我朋友的一些經歷,總的來說現在日子肯定是越過越好了,資產也在正常的增值。

真實故事一

先說說我的一個朋友,他的父母屬於比較會“折騰”的人,早早就把公積金全部壓在了買房上,換了很多次住房。雖然他父母的收入挺高的,按照現在的話來說也算中產了吧,不過由於大量的貸款壓力,據他回憶在上學的時候家裡的生活特別拮据,屬於去菜場買菜都要精打細算記賬的那種。

不過正因為多年的咬牙堅持,現在他家在河西(南京)已經擁有三套面積大於150平的住房了,由於這裡二手房房價倒掛嚴重,前兩年我幫他算過一次如果賣二手,三套房至少值2200萬!(貸款基本還完)

現在更是誇張,這裡的新房被限價在了4萬多一平,然而幾乎只有很少的人能買到,買到的一瞬間資產就增值幾百萬!

不過他家去年又有換房的打算,原本的房子賣掉又不打算全拿出來抵房款,準備投資一部分,這下等於又背上不少貸款了,據說一個月的貸款要還3萬多,我覺得這就有點累了,其實如果不進行這次換房,不過分想著資產增值,他們的生活質量絕對是可以相當高的。

真實故事二

好了,再來說說我,我家就屬於對換房不敏感的,現在也一直住著市區老破小的房子,雖然單價也不低,但由於面積太小,所以總價還是很低。所以也就一直沒有貸款,家裡的日子也算過得舒心,也一直期望房價會下降。

但直到前兩年,終於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然後再加上當時江北新區剛剛成立,幾乎有完全的把握未來可以增值,所以就在一個較偏的地方貸款買了一套商品房,過起了還貸的日子。

好在算是抓住了時機吧,目前那套房子總價已經翻了一倍,如果現在再買肯定就交不起首付了,再加上城裡兩套老破小,雖不能跟其他有投資意識的土著比,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總結

所以最後我想說的是,能有咬牙成為“房奴”的人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雖然現在苦,但十年後首先因為物價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房貸佔你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少,之前我有個朋友是05年咬牙買房的,當時工資才1、2千,房貸就要8000,但現在再看這個房貸,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只要熬過了10年一切都會很輕鬆(前提是你沒有其他貸款),其次你買了房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很多,包括孩子上學、資產增值等等,只要不是大富大貴,基本不可能等到“富餘買房”的時候,都會有所犧牲的!


鯨車評

這個問題算是問到我的心坎裡了。2007年大學畢業後,回中山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月薪才兩千出頭。扣掉社保費和雜費,拿到手的工資只有一千八左右。現在想想,淚流滿面~

工資雖然不高,每天下班了都要跟哥們一起花天酒地,工資花光了就刷信用卡,還不上錢就找家裡要,一點生活壓力都沒有,而且當時沒有談女朋友。

家裡人可能是覺得我這麼活著太屌絲,在沒跟我商量的前提下,我媽就去看了一套新開的小樓盤。跟樓盤銷售談的差不多了,才回來跟我攤牌。首付歸他出,每個月的按揭讓我付。


當時我們這裡的房價非常便宜,每平方三千塊不到。我覺得可以接受,但是我是沒想到爹媽付首付就給了四萬五,替我借了十七萬多的貸款。按揭十五年,每個月還1550塊。

說實話,當時在置業計劃書上簽字時,我是欲哭無淚的。每個月就1800塊錢,其中1500多要還貸款。抽菸、喝酒、宵夜、打牌、打遊戲這些活動,算是跟我沒關係了。


那時候覺得日子非常難熬,暗無天日。自己又拉不下臉找家裡要錢,這麼死扛了一年多,工資漲到三千多了,手頭才稍微寬裕了一點。

五年前準備結婚,要買一套大一點三居室做新房。看了一套房子,要五十多萬。(當時我們這裡的房價是五千出頭,自己的工資五千左右。)

父母替我付了28萬首付(五成),買傢俱花了12萬。裝修費我自己掏的,大概花了15萬多。房貸借了23萬,按揭10年,每個月還2400左右。

過了一年,跟老婆商量後,提前還了十幾萬。現在每個月要還1038塊。



現在兩套房一起,還要還五年,每個月加起來2351塊。

若是放在十年前,兩千多的按揭我自己負擔不了。不過放在現在,都是小錢了。

所以,問當了十年的房奴,現在怎麼樣?

客觀的說,早買早脫身。

現在再買房,就是三個字:買不起。

十年以來,工資漲了三倍多。但是房價漲了四倍多,優質房源比十年前貴六倍。新開的樓盤我看了一下,普遍在一萬五以上。現在真的是買不起了。

說十年前買房的人是房奴(除了北上廣深這些房價變態的地區外),我覺得是不合適的。很多人片面的認為“房奴”是貶義詞,但實際上在通脹、貶值、物價上漲的今天,把有限的人民幣換成固定資產,不是消費,而是一種投資;而每個月交房租,並且是交不斷上漲的房租,才是一種消費。


雖然現在仍然要還月供,但是憑心而論,跟現在的生活開銷比,那點錢真心不算什麼。家裡小孩每個月上幼兒園,要交兩千塊生活費,跟兩套房的按揭差不多了。

但是,買房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買房子要花錢,裝修傢俱也要花錢。像我們家裡,買了車以後,手頭上能拿出來的現金,也就只有幾萬塊。如果碰上生病什麼的,就拿不出錢來了。

以上為個人的小看法,不喜勿噴。


Mer86

這題特別適合我,因為我家是個反例。

十多年前,家父攢了第一筆錢。當時他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會議議程是決定我家第一次大額投資應該如何選擇。

當時有三個選項,按揭咬牙買幾套房子慢慢還,買點黃金,買點股票。

最後我爸選擇了一半買點黃金,一半去炒股。

最後他辛苦攢的這些錢,只剩下買黃金的那點還保值了。當然也只是保值了。

炒股的那些錢,經歷了兩次大股災,都交了智商稅。

我也錯失了成為一個富二代的機會,現在還在加班。

嗯,故事就是這樣。


景明子

看了很多回答,很有感慨,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家有點特殊性,但從中也許可以反映一點歷史的變化。


早在1988年,我(準確說是我家)就在廣州的一個住宅小區買了一套商品房。這可不是十年前,是三十年前了。當年廣州改革開放,引入外資(主要是港資)開發建設住宅小區,開了房地產的先河。我那個小區,若不算全國第一個,排第二、第三名沒問題。


重點是房價。大概是700元,房子90多個平方,總價約7萬之內。這個數字要這樣看,當年我的工資約100元出頭,夫妻兩個加起來不到200元。相當於現在家庭收入2萬元以內,買7萬的房子。


我當然買不起,父母也是普通幹部,也沒錢。但是我外婆在香港,就是所謂有港澳關係的家庭。外婆年紀大了,單身一人。那時候我們不可能去香港照顧她,她就半常住地回來廣州。她想買個房子,幫我們改善一下居住條件,同時我們負責她的日常起居。因為她經營過雲吞麵小店,有些積蓄。一問價錢,毫不猶豫就要掏錢。回想起來很有趣,一個香港老太婆,用自己的積蓄,看那個時候的內地的房價,就是白菜價。而且那時人民幣匯率也低,7萬人民幣大約就是3-4萬港幣吧,相當於香港一個白領2-3個月的工資,可不是真正的白菜價麼。


那個時候什麼都是現金交易,而人民幣的最大面額是10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上妹夫,兩個男人用旅行袋在銀行裡取錢,然後提溜著去找售樓部交錢。漫長的程序完成之後,人都有點抖。


從現在的角度看,外婆用錢袋子早早幫我解決了住房問題,是多大的幸運呢?不過那個時候的人卻未必這麼看。住上新房不久,我太太有一天回家不高興。原來是她的閨蜜們說,你老公為什麼就不能在單位分到一套房呢?言下之意就是我很無能,弄個房子還要自己掏錢,這是多傻的一件事。


其實真正傻的地方在於,我長期沒有去搞懂金融槓桿的意義。大概是1991年,有朋友舉家移民,自己一套幾乎全新的、百來平方的房子,15萬問我要不要。我心想你真以為我錢啊,沒有要。其實那個價格就是大約一千多元。2000年前後,又有一個朋友問我,100萬看江景的房子要不要,那個價格還不到1萬元。我心想上哪搞100萬,又沒有要。


終於在二十多年之後,外婆早已作古,我將房子賣了,全部用於買新房子。價格固然翻了20-30倍,但是後來一比較並不是賣的特別好。一來房子舊了,沒有電梯,二來時點不太對,三來也是自己不會討價還價。看到我國人均住房達到60多平方的數字,還有點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感嘆。


回頭看,如果就是滿足基本住房需求,經濟上又不吃太大苦頭來說,我承認我是幸運的。但按照吳曉波說的,必須大膽跳躍才能實現財產增值,那麼我又是失敗的。但真要大膽跳躍了,可能一生的軌跡都不同。說來說去,人好不好,無非就是個人努力加運氣兩個因素。我從朋友身上看到的經驗是,10年前為了解決剛需,咬牙背房貸,咬牙努力的人,現在都很好,不僅能彌補運氣不足的因素,可能還勝過僅靠運氣的人。


郭巍青

我第一套房子就是十年前買的。那時候房地產還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那個小區07年10月開盤,1.5萬一平,到了08年10月,搞促銷,9300一平,那時候我還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是不想租房了,覺得在北京南三環這個價位也可以了,就買了一套兩居(那時候在政府部門,收入低),不到90平,有60萬是按揭。第二年,因為公務員收入低、工作量大,老婆又遲遲不能調進北京,就辭職到了老婆生活的城市(也就是我現在生活的城市)跑業務。一開始是住在老婆單位提供的宿舍(那時候我們真的沒什麼錢,買北京那套房都是節衣縮食的),不過跑業務掙的還是比較多的,不久就又在這邊買了一套三居,當然也是大部分貸款,不過總價不高,當時一平只有四千多一點。不幸的是後來自己當老闆創業了,過了幾年苦日子,基本上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交了稅,給工人發完工資,自己所剩無幾。不過幸虧D的政策好,我在北京的房子漲價了,後來找個合適的時機把它賣了,平均下來賣到了3.9萬一平,於是又在這邊買了一套四居,198平,雖然這個時候房價已經漲到六千多了,但我這次付的全款,然後手裡還有一筆不算太少的積蓄。一下子感覺不缺錢了,也不想再受罪了,就不當老闆了,在一家制造汽車零部件的公司當了質量總監(能有這個職位主要得益於以前我幫過這家公司老闆的大忙),本來打算就這樣了。但是到了2014年下半年,發現各地都開始陸續出臺救市政策了,我就意識到房價肯定又要漲,於是果斷出手,一個是在老家(北方某地級市)買了一套房子,當時是5600一平,現在漲到1萬,不想讓房子經常空著,就讓我爸媽過去住;一個是在省會買了一套,買的時候是8900一平,現在同小區二手房均價2萬左右,週末、節假日的時候一家人去住一住。不過房價漲得再高,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實際意義,因為沒有打算出售的(省會的打算退休後去住,老家的是作為事先留的退路,現在的兩套一套自己住,一套準備給兒子),也不過就是買的便宜而已。我覺得我敢買四套房,並且基本都買在低位,主要還是我對D有信心,絕不會坐視房地產價格下跌。每次空調,都是“防止過快上漲”而不是要下跌,只是讓它漲的慢一點而已;而只要跌了,就一定會救市,鼓勵各路資金湧入。所以我堅信還能漲


搞事boy的爹

別十年前了,就拿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吧!

2012年吧,結婚多年打算要個孩子,再加上老婆整天在後面唸叨,和你結婚,天天搬家,連個窩都沒有!

但是在上海這地方,老租房也不是個事。但是房價不便宜啊!身上的錢也不多,看著周圍的同事朋友都買了買房,而我們還整天祈禱房東,別在漲房租了。

於是掏淨積蓄,還外借了一部分,湊了40萬首付買了一個小兩房,1.5萬一平,貸款80萬,總價不到120萬!還好,和銀行信貸部分有認識的,當時也比較寬鬆,基準利率85折。貸款30年,利息81萬!利益比本金還高1萬!每月還款4500!

但是感覺的確壓力大,老婆要準備懷孕要孩子,離職了,我呢工資剛上萬,還是稅前的,在上海這收入,的確過的苦哈哈的!下館子基本不考慮,來個親戚朋友,我們才出去加個餐!

但是去年最高峰,一看,這房子近400萬了,而且薪水也今非昔比,現在這還款基本上無壓力,公積金都蓋住大半了。

周邊房子租金要5000的時候,我一個月額外支出一千多,加上公積金就夠了!毫無壓力!而且自己有了一個窩!

很多人問,為何不提前還款啊!

誰那麼傻,貸款利息這麼低,更別提還有一部分公積金貸款!

但是話說回來!看著房價高了很多,的確後悔後來沒有多買幾套房!要不現在日子更加滋潤!

可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就是:

高房價綁架了實體經濟,所以調控政策下來以後,房價不動了。

以我的房子為例,從1.5萬漲到5萬多,近4倍,用了5年!但是現在再從5萬多漲一倍到10萬?我覺得幾乎不可能,即使在上海!所以調控政策限制了投機性買房,也就避免了房價的再次“暴漲”!

話糙理不糙!跟著黨走“房住不炒”!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到自己結婚需要房!不要隨意的投資買房!

現在動則幾百萬的貸款,我真心不敢想!

但是如果你新婚,希望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定居,買房應該是必須的!因為房子也不會跌下去!

最後分享兩個身邊的虐心的故事!

朋友一。上海本地人,其他人賺到錢就買車,到處Happy的時候,他只有一個喜好,買房!買房,買房!還貸還貸繼續堅持還貸!三年前,所有的貸款全部還清。同時鍛鍊了自己的賺錢和攢錢能力!他的諺語我一直銘記“攢夠十萬就還貸款,還清貸款繼續買房”!現在,上海5套房,現金200多萬!生活樂悠悠!當時有錢買車的人,現在苦哈哈!

朋友二,外地人在上海!在我買了房以後,買了第一套房(貸款)!因為老婆做生意,第二年蘇州買了一套房(全款),第三年,崑山買了一套房(全款),第五年南方又買了一套(全款)。只為買房而買房。即使現在生意不好做,但現在吃租金,日子過的無比艱難瀟灑!

朋友三,14年上海貸款買房,15年信用卡套現付首付花橋買了二套。現在花橋的房子翻倍,房租還可以衝貸款,手握兩套房!雖然是房奴,但有底氣!

坦白的說,我其實很後悔,買了第一套房子以後,思想禁錮了,沒有在想二套三套!可惜!

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豪斯的上海灘

不請自來,先談談兩個房產故事,再說房奴的幸福!
第一個故事很多人都聽過:

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在陰間相遇,中國老太太唉聲嘆氣的說: 命真不好啊,我辛辛苦苦、省吃儉用一輩子,終於攢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結果還沒有住上一天就來閻王爺這裡報到了,冤枉啊!聽完中國老太太的話,美國老太太也嘆氣的說: 哎,其實我和你差不多,我年輕的時候就按揭買了一套房子,還了一輩子的債,終於還完債該輕鬆了,結果也來看上帝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結果看著一樣,過程大有不同,智慧比努力重要。


第二個故事,中國版買房暴富秘密。

89年上海的一個打工族,月工資80,房貸月供60元還款30年,省吃儉用買了一套郊區的房子,十年後成了市中心的房子,房價工資已經翻番,搞笑的是這夥計沒有選擇一次性還完銀行貸款,到2019年也就是明年就還完了,月供還是60,房價已經6萬多一平,工資已經上萬,他就這樣成就了一個經典的買房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 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十年前的房奴真的不好受,帶“奴”的做人都是不好受的,但是他們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成功的用金錢與智慧的槓槓撬動了自己的財富人生。

個人的力量永遠控制不了CPI的漲幅,金融槓槓也不是每個人都用的很好,“10年前沒有買房,意味著以後的15年都是白乾”,這句話還能不能奏效就不得而知了。

10年前買房的你,就偷著樂吧!


甲天下

我是10年底買的第一套房,雖然還沒有10年,算算也快8年了。

經過了08年價格的回調,09年價格就開始有點抬頭了,到了10年又漲了一節,感覺再不下手後頭恐怕房價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10年底果斷決定買房。

當時我工作沒幾年,存款6萬,和當時的房價比算是破釜沉舟的決定。由於手裡錢緊,不敢看大房子,專門盯住了小戶型。看了些日子房子,太小的房子真的不中意,最終定了一個不到70平米的,房價8000多。當時首付(3成)+稅費算下來不到20萬,但我手裡就只有6萬,為了把房價定格在那一刻,好給自己一個用工資追趕房價可以喘息的機會,我當時心一橫,借!

於是,我開始找親戚朋友借錢,湊齊了首付款和稅費,拿下了那套房。首付3成,貸款20年,月供2400多。這個還款額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雖然應付起來不算吃力,但是再加上為買房借的十多萬可就有點亞歷山大了。

不過,我堅信隨著通脹工資、房價都會跟著上漲,而負債會隨著通脹一起貶值,所以長遠看,還債的壓力會越來越小。事實也正如我所料,隨後的這些年,工資在漲、物價在漲,房價更是瘋長,而債務卻定格在了10年底,隨著貨幣購買力下降而不斷的貶值。如今,這套房已經漲到3萬一平了。

為了還債(欠親戚朋友的),當時我一邊工作一邊打理網店,當時網店遠不及現在競爭那麼白熱化,所以每個月收入遠遠超過了我的工資,很快我就還清了債。

還清了親戚朋友的債,我在想要不要把銀行貸款也提前還了。後來想想,不划算,與其把貸款還了,不如讓債務繼續貶值,接著還月供,把掙到的錢繼續買房,繼續用不斷貶值的負債撬動不斷升值的資產。我想這對於一個大學剛剛畢業沒幾年的我來說是唯一能實現財富進階的手段。

於是,隨後的這些年,我的生活進入了掙錢、借錢、買房的循環。得益於自己當初正確的判斷,讓我如今和同齡人比起來,能少奮鬥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