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車子遍地都是,豪車也不新鮮,反觀多數大學生家庭卻普遍貧窮,這是怎麼回事?

德索緒爾

寫在前面,網友AA繼續前進評論道,蒿草長得快,只能活一年;松柏長得慢,厚積而薄發。漫漫人生幾十年,不能只看三五年。

現在農村車子遍地,而多數大學生家庭卻很貧窮,這一現象是由很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歸納一下大致如下:

1、培養一個大學生,家庭起碼要支出10多萬。而一個初中生,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再掙回10多萬,這就造成了很大的反差。

2、農村孩子普遍結婚早,而買車買房成為必備條件,許多家庭傾其所有,甚至舉債也要滿足這一條件。

3、有的地方拆遷賣地獲得補償,沒有投資渠道,只好買車享受。

4、農村相互熟悉,攀比風氣嚴重。

5、大學生在外讀書,將來去哪裡發展不確定,回到農村基本不可能,所以沒有必要現在買車,貧窮只是假象。

6、汽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在城市快速發展不過十年,而今延伸到農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對於農村大學生的普遍貧窮,我們應該從多方面看待這一現象。



1、從物質層面來說。現在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因而,使得許多人,以掙錢多少來衡量人生的成敗,這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剛從溫飽中走出來,更渴求物質上的滿足。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就會有更高價值的追求,所以我們不能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盯著眼前的一時得失。

2、從精神層面來說。如果農村家庭出了個大學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花再多的金錢也是買不來的。雖然說現在大學招生人數大幅度增加,但是對農村孩子而言,能考上大學還是鳳毛麟角的。為此家人會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自己也會有更多滿足感和成就感。即使揹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也會充滿著美好的希望,有勇氣有信心去戰勝眼前的困難,擁抱美好的未來。


3、從社會價值來看。大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有的人這山望那山高,不想吃苦,卻想拿高工資。如果競爭同樣的非體力工作,相信絕大多數用人單位會首選大學生而非初中生。從長遠發展來看,大學生的工作潛能,以及對社會的貢獻也會更大一些。

4、從人生價值來看,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外甥和侄女掙的錢都比我多,開的車也比我好。但我從一上班,就有鄉里鄉親不斷來尋求幫助。相比較而言,大學生可能更有能力帶動一片,造福一方,贏得更多的尊重。同時,大學生能為子女搭建更高發展平臺,造福子孫後代。
知識創造財富,科技改變生活。縱觀世界發展的歷史,成為名家、大家,對社會發展有推動作用的,有幾個是沒有文化的。對農村而言,目前能夠徹底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只有讀書。


嶺秀1

99隨便語:最近二十年,特殊的社會大環境決定了農村大學生家庭的貧窮,但我們必須客觀看待這一問題,切不可得出學習無用論的觀點。

曾聽過這樣一個笑話。

你到一個村子裡隨意走一圈,誰家的房子修的又大又漂亮,這家的孩子肯定是小時候學習不好調皮搗蛋的;反之,誰家的房子最破最舊,這家裡應當是出了個大學生!

是不是很心酸,或者有點幸災樂禍?

的確,不同的人面對這一現實,都會生出一些很強烈的情緒。

由此很多人得出了學習無用論的觀點,認為孩子學習越好,家裡人也陪著他越倒黴,尤其是當這個孩子是個兒子,更是如此。

99隨便觀點:

第一,最近二十年,社會大環境有什麼特點?

飛速變化!

我們就來談談最具代表性的房價,20年前,蘇州偏遠郊區的房價是不足1000元,市內較好區域大約1500元,但20年之後的今天,以上兩區域房價,上升到了2+萬和3+萬。

足足漲了20多倍!

房價不能代表所有物價,但卻是一個家庭最大的一筆支出,具有代表意義。

換句話說,這20年裡,如果你拿1000元去投資,比如去做個小生意,到了20年後的今天,這筆錢或許沒有翻成2萬,但翻到1萬多,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但如果20年前你拿這1000元去消費了,20年後的你,就是兩手空空。

哪些行為屬於消費呢?

比如,一個家庭供養他們的孩子上大學,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其他必須費用,這也叫消費!

第二,最近二十年,農村大學生家庭經歷了什麼?

前文說了,上大學也是消費。

家裡出了大學生的家庭應當知道,供養一個大學生,不僅僅是學費生活費,試想,孩子在大學上學,但凡疼愛孩子的父母,都想讓自家孩子穿的體面一點,生活上不是很窮困,於是千方百計多賺點錢給孩子。

如此一來,孩子上大學的四年,這個家庭一分錢也存不下,甚至需要借債!

當孩子終於大學畢業,情況會好些嗎?

並不好!

如今的大學生人數太多,導致大學生不再是寶貝,現實的情況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的收入水平,常常不如一個餐館服務員,更不如一個在工地上打工的人!

不要說有些人剛畢業就找到高工資的工作,那是極少數,大多數大學生,剛工作時都很慘。

知道這代表了什麼嗎?

這個農村大學生家庭,數年內所有的收入,都被“消費”了,這個家庭一點好處也沒撈到,不僅錢沒了,而且,上了大學的兒子,並不比沒上大學的更能賺錢。

第三,家裡孩子不上大學的人家,為什麼比較富裕?

稍微比較一下就很清楚了!

你家孩子上大學了,不僅自己不能賺錢,還把家裡父母賺的錢,花的一分不剩。

但我家孩子學習不好,只能出去打工,手腳靈活的進電子廠,腦子靈的去幹房屋中介,幹房產銷售,什麼都不行的,你至少可以去工地上幹活。

可別小看最近這二十年!

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只要你願意幹活就能找到工作,工資也不低!

假如你再聰明一點,擺個小攤子,或者盤下一個小門面,運氣不是太差的話,你很容易就“發財”了。

這就是最近二十年的社會大環境,雖然房價節節攀升,但大多數人賺錢比較容易。

賺了錢了,買輛車逢年過節回家圖個方便,而且有面子,賺了錢了,有能力的把家裡房子翻修一遍,讓家裡老人住的舒服,既有面子,而且容易娶到老婆。

第四,最近二十年的風光,你認為可以一直繼續下去嗎?

坦白說,最近二十年的社會大環境,是不正常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時期。

有個明顯的證據!

如果稍微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如今錢越來越掙了,以往很容易找到的,不需要多少技術,憑體力就能拿較高工資的工作,現在很難找到。

做個小生意的同樣如此,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天天為房租發愁。

這是什麼原因呢?

社會發展的特殊時期已經過去了,或者說,轉型期已經基本完成,以往是粗放型發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多,以後是精密型發展,想賺錢的人,你要麼有技術,要麼有學歷。

看到這裡,應當很明白了吧?

從短期來看,最近二十年裡沒上大學的人,佔了個大便宜,自己的財富翻了幾番,但這種財富增漲的速度,是沒有保障的,很難維持下去。

反觀那些上了大學的人,他們連同他們的家庭,短期內倒了血黴,但長期來看,大學生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要遠遠強於沒上大學的人!

簡單來說,你一個在工廠裡上班的人,現在你月收入3000元,而一個大學生的工資可能僅有2000元,你過得比大學生瀟灑多了。

但若干年之後,你的月收入依舊僅有3000元,或者可能失業了。

人家大學生,卻已經幹上了月薪一萬,甚至兩萬的工作!

不要認為我說的很誇張,從社會的發展來看,在不遠的將來,一個人有沒有大學文憑,收入的差距將是巨大的,除非你讓自己成為某行業技術很牛的人,否則,你和大學生的收入水平,會被逐漸拉大。

結束語:最近二十年的社會特點,造成了農村大學生家庭與普通農村家庭的強烈反差,但這段特殊時期,幾乎已經走到了盡頭,要結束了。

讀書無用論?你要是信那種觀點,你就是把自己坑了。


99隨便

你說的情況確實存在,並且很普遍,尤其是80後這一批

80後往前,那時候大學生還少,基本還管分配,工作後單位還分房,所以80後以前大學畢業的農村學生,普遍上比沒有上過大學的同齡人生活的要好,還有當時打工,外出做生意的的還比較少,沒有上過學的基本上就留在了農村(當時的情況)

但是從00年以後情況就開始變化了,80後陸續步入社會,尤其是農村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的(我們那這個比例有五分之四)進入社會更早,剛開始的時候打工,慢慢的有了點積蓄後開始做點小生意,擺小攤,賣菜,開鞋店,褲子店,小餐館,開大車等等,這些人更能放下面子,更能吃苦,並且這些工作很多都比畢業的大學生掙得多,與此同時,因為早早步入社會,農村又有早婚的習俗,攀比的心理,過年回家談論最多的就是誰家在哪哪買房了,誰買車了,誰誰在哪個城市混的不錯了等等,所以這個時候幾乎算是全家努力掙錢攢錢,買房,給孩子結婚,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現在都還是這樣,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在10年以前都已經買房結婚。

上學的那一部分人呢,家裡辛苦掙錢,攢錢供孩子上學,等到畢業的時候發現,工作不好找了,找著工作的工資也不高,大部分剛畢業的學生都沒有在外邊做小生意的,小買賣的,甚至沒有外出打工的掙得多,所以這個差距基本上一直處於逐漸拉大的(很多情況是這樣的),工資低不說,房也買不起了,農村的家回不去,城市買不起房,生活成本又高,尤其是大城市,拋去花銷,房租等等,一年下來剩不下多少錢。

拿老家舉個例子,早早輟學,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到現在都混的不錯,基本上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並且早早攢錢買房結婚生子,到現在生活壓力也不大,並且很多都是有房有車,而畢業的大學生,工資5000塊,基本算是平均水平了,拋去開銷等等,家裡又沒有能力支持,買房、買車確實要困難很多。

這一情況在我們那確實存在,並且很普遍。


流經歲月的歌

大實話:那是因為這些家庭本來就窮,跟有沒有大學生沒關係。

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我感覺可能大家是被問題描述所誤導了,至少在我老家那裡,家裡有大學生的,孩子能上學的,大多還真的是比較有錢的家庭,而像那些沒錢的家庭或者普通家庭,如果孩子沒有考一個比較好的大學,可能就不讓孩子上學了。

當然,也確實存在像問題中所描述的這種情況,那就是家裡有大學生的家庭顯的窮一點,但是,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家庭原本就比較窮,而不是因為孩子上了大學才變窮的。

大學生一年花費較高

從現實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家庭要培養一個大學生,那麼大學四年下來,至少要花費差不多10萬元左右。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並且,大學生雖然作為一個成年人,但是卻無法為家庭創造收入。而那些家裡的孩子沒有上大學的家庭這四年至少也能創造10萬元的收入。這樣一來一回,可就是20萬元的差距。而20萬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買一輛車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至於豪車,那可能就是本來這個家裡就有錢,就是孩子上大學也買得起。

教育投資是回報比最高的

可能有的人現在感覺那些讓孩子上大學的家裡比較落魄一點。但是,在當今這個時代,沒有本科學歷的人在社會上會更辛苦。

至少從我個人經驗來說,你要想從事腦力勞動的工作,那麼前提條件至少你得是本科畢業。而那些沒有高學歷的人,就單單這一個門檻就把他們篩選掉了。

可能有的人會說那些上了大學的現在還沒有你一個開挖掘機的工資高,這個確實也是事實。但是,如果你開十年挖掘機,然後人家大學畢業工作十年的,你還會認為十年後人家還不如你麼?上大學除了提升自己的學歷之外,還有就是自己的優質人脈關係,這些就是10年後決定你過得是否輕鬆的關鍵。

當我們都吃完了自己的青春飯,到了年老了,身體各個方面下降了,那時候你就會知道上大學的好處了。所以啊,有的人千萬不要感覺沒上大學然後提前賺了一些錢就多麼厲害一樣,其實就是眼光太短而已。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現在農村車子遍地都是,豪車也不新鮮,反觀多數大學生家庭卻普遍貧窮,這是怎麼回事?

我自己就是出身農村的大學生,這種現象的確在農村是存在的,過年回家發現人家都開著車,而自己家還經濟相對拮据。但是對於農村學生讀書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我覺得不管多有錢都需要去做的,要不然古人也不會說出來這些的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農村學生不止要讀書,而且還要好好讀書,因為對於農村學生來說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方法是最快捷的。下面我談一下我對於這個現象的理解:


寒門出貴子,貧困的家庭往往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奮鬥的動力。在農村能考上大學的人其實不是特別多,能考上好大學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貧困家庭考上大學的孩子數量在農村卻佔到相當比例,因為他們從小吃苦,懂得生活不易,懂得學習對於改變生活現狀的重要性。大學四年,少說也要花去10多萬家裡的錢,這會讓貧困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所以就會有大家看到的農村地區大學生家庭普遍貧窮的現狀。


人生多過八十載,何必只看二十年,大學生改變生活現狀在後三十年。人生庸庸碌碌的不過也就八十年時間,大學生花二十多年在學習上,那麼在他們剩下來的時間則會是收穫的年份。不要看農村裡有些人開著豪車,但是他們掙錢的方式單一,掙錢大多靠的是力氣,這又能讓他們富裕多少年呢?他們的兒子女兒又會因為他們得到多少榮耀呢?我想不會太久,也不會太多,但是讀了大學的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能讓自己的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就是接受教育的力量,長遠看來確實是如此。


花開隴上

每到過年,村子裡的新車越來越多,那條鄉村公路有時候居然也開始堵車。

這在90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問題,那時候家裡有輛拖拉機,就算“富”了。

而現在回家過年,如果沒有開車,又或者開的只是幾萬塊的車,彷彿就要被“另眼相看”。

他們的目光彷彿帶刺,刺在剛大學畢業的小夥子身上,也刺在大學畢業後多年仍沒有賺到錢的人身上。

曾經被捧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如今賺錢還不如從小不學無術東混西混長大的娃娃;曾經因學習成績好被看作是村之希望,相信長大會出人頭地的孩子,如今還不如工地大叔賺錢多,讓父母面上無光。曾經因家裡出了幾個大學生成為村裡個個羨慕的家庭,如今卻因為孩子們還找不到對象苦苦發愁。

這到底是怎麼了?

難道讀書就無用了?難道上了大學有錯?難道真的只有賺了錢才是榮耀沒有賺到錢就是恥辱?

當然不是這樣,但是又要面對這樣的事實,確實有不少大學生畢業後迷茫到找不到工作,又不願意放下驕傲的自尊去積極改變,這才導致畢業幾年後仍無建樹就自暴自棄,這尤其會發生在很貧困家庭身上。

這是一種觀念問題,過去中了舉人就是可以做官了。在農村小時候父輩經常說,努力 讀書,讀書考上大學就可以去北京,考上大學就可以得到什麼什麼。80年代90年代初還是這樣,考上大學分配工作甚至分房,考上大學就意味著一隻腳成功。但是現在,考上大學還只是得到了一張開往未知的船票, 擁有這張票的人越來越多,也不再是所謂天之驕子。但是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說,卻要付出更多的經濟成本,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從高中到大學這七年裡,要花費10萬以上,有的也許不止。雖然現在工價高了,農民賺錢也多了,但實際上對於農民來說,省吃儉用一年下來也餘不了多少,所以很多大學生上大學還是要靠東拼西湊,或者助學貸款才能上得起。這就導致畢業出來,農村大學生一開始就負債前行,可是現在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大學生無一技之長,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有技能的人才更受歡迎,剛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工資都不高,名校的稍好,但畢竟那是少數。大學生適應社會花了兩三年,然後又要開始談婚論嫁了,幫忙操勞了半輩子的父輩還沒享受子女上大學帶來的財富效應,卻又要為子女婚事發愁。現在農村結婚彩禮動不動就要十來萬, 不往下說了。。這樣一來,你說對於普通上班打工的大學生,能好到哪去?

現實有時候是很殘忍,其實都是比較惹得禍。

時下的攀比心理越來越嚴重,如果真要比較,其實大部分上過大學的和沒上過的還是要有優勢些。我們不能因為村裡誰誰誰在外發財了,誰誰誰家的女兒嫁得好了,就否認讀書上大學。

對於中國絕大部分農村貧困家庭來講,上大學還是唯一的出路。

你覺得呢?大過年的,如果你回家過年,應該更有感觸。


星星股經

說了這麼多大道理,是不是也該關注一下表示支持一下呢?更多精彩問答,盡在故事小燈塔!


故事小燈塔

最近一直都在農村聽說一種說法,誰家家裡沒有裝修?誰家院子沒有休整?那一定是供著大學生!我聽了,剛開始不以為然,但是觀察了一下我們幾個村的基本情況,得出結論,這種說法基本符合!

諮詢了當地人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供大學生讀書是一項長期持久的事業,望子成龍是每個普通人的夢想,也是農村人能走出農村的唯一途徑。對於農村人來說,實在是抱有太大的希望。而對於農村的大學生來說,本身生存空間就非常小,經不起任何的折騰。家庭一定會創造一切好的條件給孩子,其發展嚴重捆綁在穩定的收入(低收入)中,完全沒辦法從事高收入高風險的創業,因此,家裡條件較差。

其次,大學就讀時間較長。在農村,好多孩子才初中畢業,甚至沒有畢業就輟學。選擇外出打工。在社會上學得一技之長,比如。我們村很多人都學會了修車(貨運大卡),月薪8000-12000。年收入100000以上,相信這在任何農村都是一筆大錢,對比同時段上大學的孩子還僅僅是毫無生存能力的消費者,只能依靠父母,消費父母,這是家庭純收入差異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讀研讀博這種家庭純收入落差還會急劇拉大。

第三,大學生收入普遍較低。據調查,剛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生活技能,工作技能相對較差,需要在職位上經歷漫長的試用期,成長期。一般起薪都不會高,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生薪資水平永遠不可能高於一個經驗豐富的技工。或者創業者老闆。這就造成家庭純收入被二次拉大。

第四,農村大學生在城市生存狀況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利依靠,這也是經常熱議話題:好女不嫁鳳凰男。我周圍很多農村大學生結婚都非常晚(都是28以後),都是因為生存壓力,依靠大學生沒有能力反哺農村家庭,造成差距越拉越大。

綜上,農村大學生乃至家庭都經歷太多的艱難困苦。但是這也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拉美陷阱是很多國家發展難以逾越的鴻溝,能挺過這一代人,農村發展大有作為。


學科進展

現在農村車子遍地都是,豪車也不新鮮,反觀多數大學生家庭卻普遍貧困,這是怎麼回事?對於這種情況很常見,但也很正常,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對於農村而言,能考上大學的孩子是比較少,農村考上大學的孩子與沒有考上大學的孩子一比,就知道考上大學的孩子少之又少,所以沒有考上大學的,出去打工,找工作,當讀大學的孩子四年還沒有畢業,打工的孩子已經有屬於自己的小轎車了,因為現在的車並不是很貴,一般打一年工,就能首付,一兩年就可以買車。

其次,對於農村有上大學孩子一類的家庭來說,他們家庭的收入,一般只夠孩子一年的讀書費用,在讀書大學的人,都應該知道,父母收入的少,一年的收入一方面供家庭生活,還要供孩子上學,一年的收入基本差不多用完,是沒有多少存款,所以對於這類農村家庭是基本不買車,家庭條件改變也比較慢,一直處於貧困狀態。

最後,由於現在的汽車都比較便宜,無論是鄉下大學生畢業出來,還是沒有讀書的青年,他們都是先買車,後買房,因為有車在鄉下,一方面可以方便出行,另一方面可以顯示出自己生活還行。其實在鄉下你發現,開豪車的人不多,而開普通價格的車是比較多的,一來體現農民沒有多少錢,二來體現了在農村有車很方便。

作為家鄉的人都應該知道,如果自己家有兩個小孩子讀書,自己一年是存不到多少錢,感覺一年掙的錢不少,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到年底錢就用的差不多了,如果還要修房子那裡有錢買車,如果孩子沒讀了,那也要一起打工,這樣收入多一些,開銷少一些。買車買房都比較快一些,對於買車其實對於打工一類人說,節約一些,一年差不多就可以買車,所以鄉下很多人,都是先買車後買房。

家庭有在讀書父母的,都認為車房都先不急,先把孩子讀書送出再說,都是把掙的錢留給孩子用了,這類人一般都處於貧困狀態,所以在鄉下,你會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家庭都是比較貧困的。


用戶5777688509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下我們家三個大學生的成長經歷,不想表達什麼,只想說讀書確實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

我們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家裡一共有三個孩子,在上學階段都是由老大給老二補課,老二給老三補課,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到大學彼此獨立學習生活。

在我們那裡,一般家庭都不會讓女孩子讀太多的書,在普遍的家庭裡,女孩子讀書的終點就是初中畢業,無論你讀的好與不好,接下來你需要面對的是工作而不是讀書。

但在我們家,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只要你學習好,家裡砸鍋賣鐵也會供你讀書”

也許是三個孩子之間彼此的教育和影響,我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三個孩子當中,我的學習成績算是不好的一下。

當時在學校上學的時候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想要走出大山,我不想待在這裡一輩子種地,也是這個原因一直促使著我從未對學習鬆懈過。

老大,高中畢業,考到了第四軍醫大學,大學第一年,我們一家人一年都沒有吃過一滴油,那一年的日子我到現在還記得非常清楚,每天的菜都是水煮。

老大上大一的時候,老二上高三,老三上高一,當時每天吃飯的時候心裡都在埋怨老大,是她讓全家人吃不起油。

老二,高中畢業,考到了四川大學,那個時候家裡負擔更重了,家裡所有人都是勒緊褲腰帶生活,尤其是爸媽,在那幾年也蒼老了很多。

老三,高中畢業,考到了中國海洋大學,那個時候老大已經開始工作了,老三的學費由老大負責,家裡人負責老二和老三的生活費。

就這樣,我們三個在家裡人的互幫互助下畢業了,剛工作的時候大家也都很拼命,尤其是節假日加班這種事情,我們三個都跑的很快,畢竟工資翻倍,可以更多給家裡補貼。

我畢業那年家裡翻新了舊房子,房子是按照家裡未來人口規劃建造的,所以每家人都有自己的小房子,每家人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裝修了房子。

到目前為止,我們三個都結了婚,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買了房子和車子,爸媽也是輪流在三個孩子家裡過,但他們始終還是覺得老家舒坦。

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帶著家人和孩子回去,但是我們從來都是坐車回家而不是開車,從市裡面坐車到了縣城然後我們步行回家。

從市裡面回家,坐大巴2個小時,到站了步行20分鐘就可以到家,在我們家始終都保持著簡樸的生活作風,房子買了是自己住的,車子買了是為了代步的,當然這些東西很有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資本,但是對於我們而言,永遠都是生活的附屬品。

也許很多人認為讀書無用,但是對於我們而言它卻是我們走出大山的唯一一條最便捷的途徑,至少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

我們的車子雖然不豪但也不便宜,從買車、換車到現在,我們的車子從未出現在村口,在村裡人眼裡,我們依舊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但每年的除夕夜,我們家都燈火通明,歡天笑語,這是讓很多人都羨慕的。

生活是活給自己感知的,並不是活給別人看的,生活的好與壞自己心裡最清楚,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別人想要看到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