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學畢業後留在大城市定居,父母應該怎麼辦?

杯子探長

中國有句老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生活,做父母的其實不用去限制孩子的生活,如果他真的畢業後想留在大城市,支持他就好。

其實現在這種情況很普遍,大學生越來越多,這麼費力的考出了大山,當然會考慮留在城裡定居。大多數父母都是舉雙手贊成的,孩子一旦找到不錯的工作,就準備砸鍋賣鐵給孩子在城裡買房,其實真的不必這樣。孩子有需要自然會開這個口,過於著急孩子的壓力反而會很大,順其自然就好。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進城和孩子住一起,以前很多父母的想法是我住過去幫他做法收拾家裡,有個人照顧多好,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進城和孩子一起住,一是不想麻煩孩子,二是城裡的生活真的一下適應不來。

感謝關注愛農幫!


愛農幫

年老多病的父母,定居孩子身邊,最好有公寓,他們獨立而方便

當父母老了,不管他怎麼推辭,我們都要堅持接老人來自己身邊,每週去探望,最好每天去一起吃飯。我家公婆母親就是這種狀態,雖然他們開始是拒絕的,但是適應了以後,他們很享受。

大城市房價高,大家都知道,我們就在自己家附近買了一套2萬/平的小公寓,公婆的退休金支付不起養老院,只能和我們住的近,相互照顧。

我們為子女買學區房,有多少子女想過為父母買養老公寓?如果想讓父母生活在身邊,這樣一個目標,很早就告訴父母,很早就準備,經濟準備過程,心理上接受過程。

能夠自理,不願與子女同住的,做候鳥父母

有些父母不願與子女同住,不能適應大城市生活,經濟能力限制,喜歡自己住,能夠自理,可以做候鳥父母,子女需要時候過來,過年過節時候相互探望。

有些父母覺得,遠離孩子是痛苦的,沒有臉面,但是有處理不好婆媳關係等,需要為父母準備獨立小房子,等他們想通了,來城市與子女住的近,有能過他們自己的生活。

有些父母覺得,遠離孩子,雖然牽掛,自己能自理,能種地,是有用的,快樂的。就讓他們做快樂的候鳥父母。

年老多病,無法自理,孩子身邊養老機構

其實,父母最後那幾年,是非常短暫的,孩子在最需要子女的時候,子女只能選擇在身邊,不能回老家,只能在大城市,雖然比老家費用大,經濟壓力大,但是隻能堅持。

相信以後醫療保險全國聯網,會是很多家庭的福音。


白沙踏歌隊

這個問題我已經解決。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大連工作後,我就開始關注大連的房價,打算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有一天可以在大連買房養老。2015、2016大連房價走低,我賣了老家的房子,在大連貸款買了一個60平米的小房,雖然在即將退休的時候卻成了房奴,但心裡踏實了,沒給孩子添麻煩,解決了自己的養老問題。


開心絮語

我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80歲老奶奶的訴說:我今年80歲了,兒女雙全,現在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兒子買房在縣城裡,女兒遠嫁千里,平時家裡就我和老伴兩人,在外人看來我們是幸福美滿的,但是我們自己心裡知道,老無所依,都快進土的人了,身邊卻冷冷清清。

他們成家這麼多年來,我們平時沒什麼大麻煩都儘量不麻煩孩子們,因為我和老伴都知道,現在的生活不容易。過年的時候,孩子都會給千兒八百的生活費,但是在他們出門前,我都會回給他們一大半的紅包,希望他們一路順風,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幸福美滿。

大女兒結婚時,我和老頭沒跟她要過一分錢的彩禮,她買房的時候還問我借了5萬,這都是我和老伴辛苦攢下來的血汗錢。兒子結婚時,說需要風風光光,單是酒宴就花了8萬,後面買房的大部分錢也是我們出的,兩個娃拉扯大確實不容易了。孩子們都成家了,我和老伴都很開心,人生的幾件大事算是完成了。

就給兒女們打電話,先給兒子打,他先是說已經往卡里打了三千塊錢,然後說最近兩個月的房貸還沒有湊夠,媳婦又不上班,全家靠他一個人支撐,真的拿不出多少錢,讓我好心照顧好他爸,說來說去,那三千塊錢已經是割他的肉了,恨不得我們再拿錢出來幫他。再打電話給女兒,沒想到先是被她罵了一通,說我們以前重男輕女,現在有事才想起女兒來,說了一堆,我就識趣的掛了電話。重男輕女,再怎麼我們也把她養大了,去學醫、結婚買房我都有出錢,可是這些她都忘記了。

現在很多孩子都這樣,把父母的付出當成了理所當然,正應農村流行的一句老話:兒女只有養出去的,沒有養回來的。兒女雙全,也不過是名聲好聽,真不如自己手裡有錢!


風之聲

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如果孩子能力較強或父母家底殷實或兩者兼具,那孩子畢業留在大城市就容易立足紮下根來,通過努力可以過上穩定體面的生活。這種狀況做父母的就應該支持他留在大城市。在適當的時候父母已可考慮移居,和孩子住在一起,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溫馨。若是孩子能力一般,家境亦非富足。留在城市長久都只能過租房族月光族式的日子。不能真正融入城市,沒有能力享受城市生活中在你支付出足夠的成本才能享受到的公共福利。如果處於這種情況,做父母的就應該替孩子的生活指出另一條道路,作一些謀劃了。就應該提醒孩子:不能夠強留在大城市了。與其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不可造就,不如量體裁衣正確認識自己,適時適地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在大城市做一個漂泊者未必就比在小地方安定的安居樂業有品位更幸福。我身邊有不少逃離一線城市的孩子就是例子。高品質的生活人人嚮往;高品質生活的成本並非每一個個體或家庭都可以承受。因而我想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似乎理性一些。


手機用戶4636578806

我也正陷在這個糾結之中。孩子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離開北京,去了南京。我想不能影響孩子的前途,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辦?獨生子女的父母現在,真的很難抉擇。等退休後跟孩子一起去南京嗎?


我的兒子叫天天

看到很多回答問題的時候提議,把父母接到子女工作地同住或給父母買房子。我想問一下,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好像都提到的是男方父母,那女方父母怎麼辦?孝敬父母是對的,忽略女方父母,恐怕媳婦也不會願意孝敬公婆吧。在父母養老問題上,男女雙方要考慮周全。


七彩虹58394155

我就一個女兒,如果她以後在大城市定居,我不會要求住在一塊。

現在我夫妻倆都50歲了還在外面打工,每個月還可以賺幾千塊錢,如果她以後不需要我們幫襯,我們還是可以存一些錢的,多餘的錢在孩子辦大事的時候可以支援一下。在60歲之前至少要保證一個人要交夠養老保險,60歲之後才有一個生活保障。

身體沒什麼問題的話最好不要跟兒女住一塊,時間長了會有很多矛盾!


我用趣駕導航

首先,很多父母是出於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和更好的平臺送孩子讀大學,願意讓他們繼續讀研讀博,是讓孩子有能力有核心競爭力留在心儀的城市。經過大學的累積後,有能力在大城市尋得自身的歸屬地,對於孩子來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大半輩子的奮鬥也有了結果,看到孩子有安定的生活才是父母親們最大的滿足。

其次,父母該怎麼辦的問題?兩種選擇1。自己的未來是建立在父母親的付出和汗水之上的,如今自己可以穩定在大城市裡享受生活,是不是也要考慮到父母親的養老問題,把父母親一起帶到大城市享受便利的生活條件。(偏僻的居住地在醫療條件,生活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都不完善)避免“空巢老人”這樣的現象出現,及時享受親情之樂。

2。如果父母親安土重遷出於自身的意願不願和孩子一起到大城市定居生活,那作為孩子一定不要因為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就忽略父母親的感情需求,父母親沒有缺席你的成長因此你也不可以缺席父母親在感情上的需求。定期回家探望,每天電話視頻的聯繫著,你的惦念和問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彌補作為孩子的缺席。

最後,父母總會說“你們生活的好才是我們最大的滿足”,父母親對孩子的無私和愛無以回報,因此成家立業生活穩定以後,做到常回家看看 陪父母親一起說說心裡話,滿足父母親對於親情的需求。


音樂西遊

孩子大學畢業。留大城市工作了定居,結婚生子成家,這很正常。

可是父母怎麼辦?

現在好多是一個子女。

我想有2種辦法:

一種呢?

父母非常不願意離開農村或者自己那個家的。

他們對身邊的關係、土地、物產都有著極深的感情,

絕對不會離開的。

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把身體養的好好的,

也就是千萬別生病啊。

父母可以去子女身邊呆一段時間,或者子女放假了,‘去看看父母。

等到走不動了,也就差不多了生命的盡頭了。


另外一種呢!

有一種開明的父母,

他離了家,和子女一起在城市生活,

他們適應這種生活,那是最好的。

但是問題也是有的,父母來城市生活,

房子問題怎麼解決?

有錢另外置業嗎?

如果住一起,那小房子吃得消嗎?

媳婦能接受嗎?

其實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親愛的讀者,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