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今天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

大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经常逛博物馆吗?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我们从小学课程里,就有了历史,但是很多孩子怎么都对书本里的历史知识不感兴趣。如果把博物馆作为历史博物馆可以做到让知识之间发生联系,从一个人物横向联系许多的事件和地点,从一个城市纵向联系多个朝代多个名人等等,达到融会贯通容易理解,长时间记忆的效果。

  博物馆是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博物馆展品的实物性、直观性和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正适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参观博物馆,可以使孩子在多个方面受益:

1、系统的了解一个专题的方方面面,多维扩展知识面。

课堂内容总是以重点为主的,而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每一个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记载了多维度的知识。

比如中山王出土的鼎,为什么是九只,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有什么寓义,为什么盗墓贼没有发现它们等等。只要你去思考,就有多维度的知识等待你去发现,去完善你的知识结构,这是其它形式都无法实现的。

2、通过展品从多角度将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恢复知识的有机整体性。

世上本来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但我们的学习方式把这些知识割裂开了,而每一件文物都能把许多知识关联起来,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记忆的更长久。

比如一柄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它的主人有什么故事、它的铸造工艺、它的长度为什么不能太长、它上面的铭文记载了什么历史、为什么有青铜剑没有青铜刀等等。一件文物凝聚了物理、材料、历史、化学、古文字、古代礼仪等等的知识,使这些知识有机汇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孩子们进入博物馆时,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过程,此时的儿童不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创造者”。

他们会凭借自己积累的知识去理解展品的形态、生产工艺、艺术造型、色彩、用途及意义,并会发现很多自己还不了解的线索,会试着去推断及猜测,会向讲解员询问,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争论,会存疑以待回家后通过老师家长甚至互联网找寻答案。

与课堂上的学习形式完全不同,博物馆是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非强制性正适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甚至互动探索,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客观性、科学性,正如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

这种独一无二的学习方式比被动接受知识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以及他们持续探索事物的欲望,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获益。

如果你还不知道陪孩子去博物馆看什么?

还可以看看这些节目!

01

看《国家宝藏》,

教你欣赏国宝的正确姿势!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国家宝藏》· 一分钟解读

  在《国家宝藏》中,每一件宝物都赋予了一段传奇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听着石鼓的故事,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通过解读千里江山图的制作过程,体会精湛的古代画作工艺......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教你欣赏国宝的正确姿势

  经常有家长跟中教君说,每次到了博物馆,自己都不知道陈列的国宝究竟价值多大,有何历史故事,有什么精妙之处。这样带着孩子去博物馆,怎么可能让孩子爱上国宝文物和我们的历史、文化呢?

  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困扰,那不妨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跟着国宝守护人、专家、馆长们,感受一件件文物上寄托的历史沉淀和人文情怀。和孩子一起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丰富历史知识,培养孩子保护文物、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02

择一事,终一生

他们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静默的文物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分钟解读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央视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复类纪录片。影片用一种年轻的视角望进古老故宫深处,第一次梳理了中国文物修理的历史源流,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复活”技术以及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和修身哲学。

  它也是一部讲述“匠人精神”的纪录片。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匠人”,他们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些静默的文物,他们用自己多年的坚守,守护着故宫里这份沉甸甸的珍贵文物,代代传承。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以匠心精神提醒孩子珍视民族文化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匠人”对职业的热枕,他们的热爱赋予了文物灵魂,使这些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摆件,而是有了人的温度和情感。  

  这部纪录片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每个人修文物时的投入和专注,这些文物修复师的匠心精神提醒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民族的文化,如何去珍视它、欣赏它、保护它。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

03

《赢在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赢在博物馆》·一分钟解读

  《赢在博物馆》是央视少儿频道推出的全国首档大型益智类博物馆文物知识节目。该节目出题专家团队由文博系统专家、知名大学专业人士、文博网红、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者组成。根据各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划出题目范围、提炼重点,是一次秉承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让文物在青少年中“活”起来的良好契机。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带孩子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这档节目以少年儿童为范例,通过他们对家乡历史的熟悉,对家乡博物馆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在赏析精美绝伦的文物同时,启发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熟悉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乃至热衷中国传统文化,明兴衰知荣辱,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04

五分钟带孩子穿越八千年历史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如果国宝会说话》·一分钟解读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一部百集大型纪录片,每集5分钟,用100件“国宝”述说了中国古人的创造力,以全新视角带领孩子读懂中华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我们今天对古人的解读与致敬,它将国宝与流行文化联系在一起,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述,降低了国宝欣赏的门槛,让孩子比较容易地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大美。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文物

寓教于乐,用独特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历史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一种活泼甚至有些搞怪的形式给孩子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目”。制作组把一集的时长限定为5分钟,或许5分钟不能够完全了解文物,但短小精悍的内容恰好符合孩子们的观影特点,只有让孩子们觉得有意思,对文物产生兴趣,他们才愿意走进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

  同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是值得家长们学习的地方。要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严肃的,也可以用一种活泼轻松的方式。

05

带你探究中国五千年历史之秘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先从逛博物馆开始!

《博物馆之夜》·一分钟解读

  《博物馆之夜》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一档栏目,以“历史揭秘”和“大众科普”为看点,充分利用全国博物馆资源优势,以各家博物馆的相关实景区域作为讲述空间,以充满神秘感的“引路人”逐步剥离出每期的故事线索,通过每周45分钟的节目展现中国博物馆魅力与精华,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与孩子讨论分享,促进亲子关系

  这档节目通过细腻的镜头、声情并茂地讲述,让每件博物馆藏品都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家长在陪同孩子观看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多交流,比如提个小问题,测试一下孩子学到了哪些知识,看完后可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心得,试探性地询问孩子是否对博物馆的知识产生了兴趣。

本文内容综合于:中山国(ID:zhongshanguo5858)、文博圈(ID:wenboquan01)、中国教育报(ID:Zhongguojiaoyub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