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徵收都需要什麼合法手續?

指尖上的旋律40635

農村土地徵收都需要什麼合法手續?

農村的土地真的是農民的命根子,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在對農村土地進行徵收時,一定要遵從農民的意願,並給與合理的補償,讓失地農民在以後可以保持原來的生活水平狀態。

那麼土地徵收,國家依據的法律和政策到底是什麼?程序怎麼走?對農民又是怎樣照顧的呢?

土地管理法,應該是對農村農民土地徵收轉為國有土地的基本依據。在接到徵收公告之後,農民應該拿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去當地土管部門登記補償手續。

在對農村農民個人承包的土地徵收時,要爭取農民的意見和同意,對於國家農地轉的政策,一般在通過共同協商之後,農民最終會支持國家的城鎮化建設的,畢竟是惠農惠民的公益性建設。

從國家頒佈的土管法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徵收農民的承包的的時候,國家還是要求很嚴格的。徵收基本農田或者其他土地面積大的還必須上報國務院批准,其他的徵收才是可以有地方做主。

那麼徵收的手續和程序就很明白了。首先就是徵收告知,再個就是徵收確認,接著是徵地農民聽證會,再接著是徵地申報,申報的核準,最後就是徵地公告了。

其實徵地是不可避免的事,農民最關心的就是徵地補償款的問題。徵地土地包括耕地和宅基地,相對應的就要補償合理的費用了。補償的範圍是土地補償,安置補助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


農民妹子一枝花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飛速發展,土地徵收一直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下面,我來同大家一起討論交流這個問題。

土地徵收的主體是人民政府,但也應該有一定的合法步驟及合法手續,我們從土地徵收的一般步驟來看需要哪些手續和文書。

第一步是預徵告知,就是將擬徵用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等,以書面的形式告知被徵地的村和農戶,這裡面就需要有一個書面的告知書。

第二步是現狀調查確認,就是縣級國土部門對擬徵用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種類、數量、權屬等現狀進行調查,並且要得到利益相關人的簽字確認,這裡就要有一個土地現狀調查的確認書。

第三步是徵詢意見,就是了解農村集體或農戶對於告知的補償標準和安置途徑等有沒有不同意、有什麼樣的要求等進行徵詢,這裡面就需要有徵詢意見書、聽證會記錄等。

第四步是材料上報,這裡面需要的手續和文書最多,包括徵地補償標準安置方案、依法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以及編制建設用地呈報說明書等。

第五步是徵地的審核審批,這裡就有了徵用土地的核心手續,省級政府或國務院的批准徵收土地的批准書。

第六步是徵地公告,省級政府或國務院批准徵地後,縣級政府要將批准文號、批准機關、補償標準、安置方式等予以公告,這裡面就需要有一個正式的徵地公告了。

按照以上6步,每一步都有相關的手續的文書,農民朋友土地被徵收時一定要注意。

(國土人說土地、話三農。解析土地政策法規,追蹤最新三農動態,解疑土地矛盾糾紛,維護農民土地權益。敬請關注“土地觀察員”,歡迎私信交流!)


土地觀察員

您好,愛土拆遷律師團為您解答。確實是這樣的,農村土地徵收有一整套法定程序。雖然土地徵收補償標準越來越高,但是要拿到豐厚的拆遷補償還需要擦亮雙眼,避開一些陷阱。下面為大家介紹農村土地徵收都需要哪些合法流程和手續。

土地徵收,要經歷14個法定流程

很多農民朋友不清楚,徵地拆遷是有一整套法定程序的,遇到違法徵地拆遷時,由於自己不懂相關法律知識,稀裡糊塗就被拆遷了,這是很可惜的。

愛土拆遷律師團提醒大家,徵地拆遷的法定程序包括了14個流程:徵地告知,土地現狀調查,組織徵地聽證,編制“一書四方案”,初審並行文報批,材料受理,徵地審批,發佈徵地公告,辦理補償登記,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組織聽證,審批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收土地各項費用支付到位,徵地補償各項費用發放到位。


如果沒有看到這些流程,那麼您已經遭遇違法徵地了

當然,在現實徵地拆遷中,被徵收人應當接觸到的、拆遷方應主動公開執行的流程有這幾個,分別是:

徵地告知,土地現狀調查,組織徵地聽證,發佈徵地公告,辦理補償登記,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組織聽證,審批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徵地補償各項費用發放到位。

這些流程包括什麼手續文件?沒看到這些文件,您可以拒絕簽字

其中,徵地告知書,應當將擬徵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徵地農民,《徵地告知書》由國土資源所負責在被徵地土地所在地的村內張貼。

土地現狀調查,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對擬徵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據實填寫《徵地調查結果確認表》,並經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以及地上附著物所有人蓋章和簽字予以確認。

組織聽證,被徵地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就徵地補償標準和安置途徑申請聽證的,市縣國土資源局應當組織聽證。

徵地審批經省政府或國務院審批同意後,由省級國土資源部門或國土資源部下發徵地批准文件,改文件為主動公開內容。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徵地批文,如果到你家徵地,那麼您可以要求拆遷方出示徵地批文。拿不出這個文件,這個徵地很可能是違法行為。

發佈徵地公告,市縣國土資源部門在收到徵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發佈徵地公告,這一步至關重要。關係了正式確定的徵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有些地方未公告就開始徵地,這是典型的違法行為。

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

,市縣國土資源局在徵地公告發布之日起45日內,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公告內容主要包括:(1)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徵收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和數量;(2)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3)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4)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5)社保費用的籌集方法、繳費比例和辦法;(6)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組織聽證,沒錯,這是在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後,給到被徵收人爭取公平合理補償的機會。如果您認為補償不合理,那麼就可以書面提出聽證申請,要求提高補償。這是重要的救濟途徑。

審批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市縣國土資源局將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將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審批通過,就是正式的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了,會進行公佈。

徵地補償各項費用發放到位按照國家法律相關規定,按戶對被徵地農民土地、青苗及地上附著物、房屋價值進行評估,簽訂徵地補償安置協議。此時,被徵收人如果覺得補償標準不公平、不合理,那麼就需要走法律途徑提起行政複議,行政訴訟了。

如果這些應當主動公開執行的流程,您都沒聽說或看到,那麼拆遷方的徵地就是違法的。您是可以拒絕簽字的。


很多農民朋友忽視了行政訴訟有效期限,應當注意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6條規定,被徵收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不知情的情況下5年內提出行政訴訟。這是行政訴訟的有效起訴期限。

如果在知情的情況下超過六個月或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超過5年還不提起行政訴訟,那麼您的合法權益就很難得到法律保障了。廣大農民朋友必須清楚這一點。

如果您還有疑問,可諮詢拆遷律師

愛土拆遷律師團一直致力於為廣大被徵收人提供土地徵收、房屋拆遷、企業拆遷等法律知識科普和專業法律諮詢,辦理全國徵地拆遷案件,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


愛土愛家

您好,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徵用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徵收農村集體土地,需要進行兩公告一登記,是指徵用土地公告,徵地安置補償方案公告,辦理補償登記。流程一般如下,第一步,徵地告知。

第二步,土地現狀調查確認。

第三步,徵詢村民意見。

第四步,徵地文件上報審批。

第五步,徵收土地公告。

第六步,擬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和及徵求意見。

第七步,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報批。

第八步,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批准。

第九步,辦理土地補償登記。

第十步,補償安置費用的支付和土地交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