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研究年輕人事業發展的袁嶽博士名言錄,幹事創業有思路

1、趁著年輕,去折騰吧。

2、一個人的人生效率怎麼樣才能是最高的,同時對人生的滿意度也是最高的呢?那就是你今天喜歡的東西正好就是你的職業,而這個職業就是你學的那個專業;你愛的人正好就是你嫁的人,你嫁了很多年之後發現你嫁得還真的很對——這就是理想的人生。

專門研究年輕人事業發展的袁嶽博士名言錄,幹事創業有思路

3、有人做錯了事,不要用情緒性的方式加以批評,尤其要注意就事論事,避免評價了別人的人格、個性與家庭教養。批評時能提出解決方案就更有建設性。批評時應不忘肯定別人的長處。如批評時能較幽默,往往負面效果就更少。被批評或者遇到尷尬的時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設性。

4、不適合向別人索要禮物,收到別人的禮品不管是不是喜歡要表示感謝,因為送禮者會很在乎你的反應,不適合把一處的禮物轉送給另一處,尤其還保留原來送禮者的符號與痕跡就顯得很沒有禮貌了。

5、留學的優先。國內的有數的名校生是國外著名高校留學的主力,他們更容易被接收,更容易得到獎學金,也更容易有選擇不同的留學學校的機會。

6、質疑別人應多有依據,不信口開河;雖有理,但措詞應注意和緩,態度要誠懇,有求教之語;評論別人前應反思自己能否做到;

專門研究年輕人事業發展的袁嶽博士名言錄,幹事創業有思路

7、“氣”是什麼?“氣”就是理直氣壯,想要什麼就去追。比如一個人喜歡武俠,那麼就理直氣壯地說出來:“我就是喜歡武俠!”雖然現在這個人不知道喜歡武俠在將來有什麼用,但是至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將來你工作的時候就會知道,喜歡與不喜歡決定了你擁有的特長水平的高和低。

8、管理是一門操練的功課,在率先垂範之外,有三件事情很重要:通過溝通賦予我們要管理的任務以意義,通過訓練賦予管理對象以能力,通過選擇賦予管理對象以適當的權力。我們在賦予中鍛鍊我們的眼力和能力。

9、在受到別人對自己的相貌、事情、人品讚揚時,不要表現出理所當然的樣子,也不要假意否認,合適的方式是表示感謝,尤其感謝朋友的肯定與支持。

專門研究年輕人事業發展的袁嶽博士名言錄,幹事創業有思路

10、年輕意味著很多事情你都沒怎麼經歷過,對於很多挑戰如果我們勇於面對,積極嘗試,勤於反思,我們就能較快地培養出超越消極等待的同輩人的能力和氣質。我們最終是自己造就了自己。

11、經常找到朋友、夥伴與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注意哦,即使老闆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對上者的讚揚應儘量在私下場合,而對於一般朋友與同事則應公開讚揚。

12、創業最重要的資本:心理資本。敢於冒險,不安分。有堅持性,沉得住。

13、一個人如果總是呆在自己所處的小地盤裡,就會慢慢自我腐化。而獲得良師益友的途徑跟我們的活動半徑有關。你的活動半徑越大,獲得社會關係的類型就越多。

14、柔軟管理的關鍵:基於職業愛好的感召力,鼓勵與發掘職業愛好,讓有職業愛好者成為管理者,這樣他更容易在聚焦、投入、激情中產生感召更多追隨者的人格魅力,從而輔助支持減少管理摩擦與降低相關成本。

專門研究年輕人事業發展的袁嶽博士名言錄,幹事創業有思路

15、當一個年輕人能說清楚自己要什麼,能回答自己的愛好是什麼,能弄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麼,以及準備用怎樣的奮鬥來把目標分清楚時,這樣的人必定會從萬千個迷茫、搞不清楚方向、盲目的人裡脫穎而出,也會得到更多、更好的機會。

16、80後如何闖蕩江湖的成功要素:別把自己當80後。在見識廣,有想象力之外,多一點點勤勞、多一點點膽識、多一點點耐心、多一點點人情世故,都能讓你在80後中脫穎而出。

17、即使不是對大人物,我們也要用請教的態度口吻而不是傲慢的姿態與他們說話,因為人不可貌相,很多實用的良師益友往往來自不起眼的生活與工作中。

18、不要把你學的那一點點專業東西真的當回事情,未來沒有一種生意簡單對應於一個專業的,最好的專業與某個生意的對應度也就是10-15%。所以要留心人、留心社會、留心多樣的知識,生意人的本質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發現市場需求,並用各種知識與能力抓住它。

19、年輕人最大的迷失是什麼?是沒有意識到你可以為夢想去折騰。不為夢想行動的人,空有一個年輕人的身體,卻沒有年輕人的靈魂。人的一生自由選擇的時間只有10年,自由的時光要用來尋找生命中真正的自我認同。人生是不斷累積確定性的過程,再不嘗試就老了。

20、說話需自律,對失意的人不說自己得意的話,不張狂高舉自己的地位、子女、家裡的財產,見老年人不說喪氣話,多說鼓勵人的話。


袁嶽,男,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人,先後畢業於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等,現任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袁嶽博士,還是 創業管理服務機構飛馬旅創始人、CEO; 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理事長; 獨立媒體人; 天使會理事; 新滬商大商學院院長; 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MPA;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2007年耶魯世界學者;2013-2015年美國Aspen學者;中國市場研究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南交大、中國傳媒大學、西安歐亞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的客座教授,EMBA/MBA/MPA兼職導師;出版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方面論著40多部,逾一千兩百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