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

小說《西遊記》描寫孫悟空被唐僧從五行山(兩界山)下解救出來後,第二天,師徒走到路上,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說:“我等是剪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東西,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教你碎屍粉骨!”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

第一次見到這個架勢的唐僧,唬得那三藏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不能言語。行者膽量大,哪容分說,走上前來,叉手當胸,對那六個人施禮道:“列位有什麼緣故,阻我貧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量你不知。早早地放下東西,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叫你粉身碎骨。” 行者道:“我也是祖傳的大王,積年的山主,卻不曾聞得列位有甚大名。”你知是哪六人?原來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和身本憂六個毛賊。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讀者肯定發現了六賊的名稱不一般,太奇怪了!從古至今,誰家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起這樣奇怪的名字。顯然,這裡寓意著小說作者的思想,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人究竟有多少種慾望?

戰國時期雜家的代表作《呂氏春秋》在《貴生》篇中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東漢哲人高誘作了解釋,即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意(意識)、身(觸覺)之慾。這六慾就是小說寫的六賊,就是人的六種慾望、六種需求。也就是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嘴要吃,舌要嘗,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悟空對六個毛賊說:“你卻不認得我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孫悟空的話,算是說到家了。為什麼?這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人的六根。六根中前五根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器官。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

嚴格地說,六根是指分別散佈在五官上面的具有某種特性的因素。如眼根不是指眼球,而是散佈在眼球各處具有視覺功能的因素。意根指肉心,確切地說應該是大腦(古人認識與當今認識不同,認為心是人的思維器官。但不能單純從生理解剖來認識大腦和心臟,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心對人的情緒、行為具有重要影響。比如一個人更換了心臟之後,性情會發生很大變化)。我們在前文中已經介紹了,孫悟空是人心的象徵,六賊的主人公就是人的心。所以,孫悟空就是六賊的主人公。佛教認為,意根的主要功能是記憶和推理。總之,六根是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在《西遊記》中多次出現的所謂的強盜、山大王這類形象。他們佔山為王,橫行一方,劫掠錢財與人口。也多是以佛教概念化的心賊和心魔出現的代表,我們從這六賊的名稱,可以明顯看出。 人若不能從其中解脫出來,就會出現煩惱。六根不淨,總貪戀物質生活,追求物質生活的快樂,就會受外界物慾的引誘,不能夠一心修行了,更不可能徹底擺脫六道輪迴這一歸宿。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

而孫悟空經過五行山(兩界山)下500年定心猿,又從五行山(兩界山)下解脫出來,完成了一次蛻變,是一次昇華,完成了由妖到人的關鍵性轉變。從此,孫悟空再也沒有了追求高官的慾望——要玉皇大帝將位置讓給他;不再追求長生不老——到幽冥界銷燬了生死簿。此時他的心已經是清淨的,沒有了任何個人慾望。所以,當喜、怒、愛、思、欲、憂生起時,六賊入侵時,自然就會被本心的空性掃除得一乾二淨。 因此,悟空對這六個毛賊,毫不留情,一個個盡皆“打死”。孫悟空打死六賊,寓意去除雜念,六根徹底清淨。表明“心性修持”從“有心追求”達到“一心悟空”的狀態。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

對於“六賊”,我們不要望文生義,認為既然是賊就要偷東西,從而斷定“賊”肯定是來偷東西的。按照佛教的戒律,出家人除了衣缽等生活必需品,是不得積蓄財產的。出家人有什麼可偷的東西呢?所以如果賊要劫道,他們肯定要選擇富貴人家,不可能選中出家人這樣沒油水的對象。六賊究竟要偷僧人什麼東西?這裡無法解釋。所以我們不能把六賊理解為要劫財偷東西。我們都知道:“賊”在漢語中除了有偷盜這個含義之外,還有一個傷害的含義。《西遊記》裡這個故事顯然是說六賊(六慾)對人純潔心的傷害。

趣解《西遊記》中的六個毛賊

按照佛教的說法,我們每個人的心,本來是純潔的,本心本空。人所以會有這樣那樣的苦惱、煩惱,是因為我們六根不淨,追逐利樂所致。因為人們都有妄心和七情六慾,這樣就使我們自己的真心、本心被慾望所矇蔽,被雜念所覆蓋,使我們無法見到它。

電視劇《西遊記》中六賊形象

如果人們不瞭解佛法,可能一定會嗔怪孫悟空濫殺無辜,這六個劫道的賊雖然十分可惡,但畢竟還沒有達到非處死他們不可的程度。但是,小說中表明上看是殺了六個強盜,實際上是用佛教思想告訴我們孫悟空已經斷了六根,由不清淨變得清淨了,自然就一心求法。孫悟空所殺的一切妖魔鬼怪,全是人類自我心中的私心雜念。心念一動,妖魔就會出現;必須灰心滅智,才能證真見佛。

行者打死了六個毛賊,為唐僧的西行掃除了障礙。可唐僧還沒有修行到怪怨悟空打死了六賊,手段太殘忍,做不得和尚。這實際上是唐僧不明白:無慾是真心,有欲是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