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嶽衡山

早上起的很早,天氣依然炎熱,雖是早晨,也擋不住酷暑的熱浪。到了蓮湖廣場,鍛鍊的人還不少。我在附近吃了碗麵,做了些法制和奧運方面的宣傳。街上有條標語很有意思,“搶劫者可以當場擊斃”,這對犯罪挺有威攝力。

走進南嶽衡山

我和我的小賽在衡陽街頭宣傳。

在蓮湖廣場做了一會宣傳,匆匆趕往南嶽衡山。沿107國道向北行駛二小時,便到了衡山。在南嶽古鎮祝融路南端與107國道交匯處,首先看到的便是南嶽衡山牌坊,是進南嶽衡山的山門。花崗岩石砌體,坊上端均嵌有白色大理石額各一方,正面坊額上“南嶽衡山”為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題字,上方圖案為南嶽衡山山徽;北面坊額上“文明奧區”是當代書法藝術家吳作人題字。胡遐之撰寫的對聯高度概括了南嶽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秀氣來高宇,看四絕奇觀,五峰勝景;文明奧區,有二賢吟跡,七祖道場。”

走進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山門。

進了古鎮,感覺甚是繁華,各方遊人絡繹不絕。到了南嶽大廟,問了當地人派出所哪?回答是在大廟的南門,門口正在修路,車子進不去。只得將車停在西邊路口,步行到了大廟派出所。今天正好是星期,所裡只留了人在值班,指導員接待了我。他得知我一個人開車跑了這麼多地方,甚是感動。坐下後向我介紹了派出所的一些情況。大廟派出所現有民警七名,負責衡山大廟附近的治安,常住人口不多,只有三千人,而每年的遊客都在二百多萬人,平均每天一萬人,遇到節假日要達到十萬人。教導員是湖南師範畢業的,學的中文,97年招警進公安機關。這時所裡又來了幾位民警,大家在我的萬里行旗幟上簽字,在派出所門口合影。之後,他讓一位副所長送我到大廟裡看了看。

走進南嶽衡山

大廟派出所民警在萬里行旗幟上簽名。

走進南嶽衡山

和派出所民警合影。

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山下的南嶽古鎮北街盡頭,坐北朝南,前有壽澗水,後有赤帝廟,廟址呈長方形,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後經歷了六次大火,經過擴建和修繕,才奠定了現存規模。大殿是清德宗光緒八年(1882)按照北京故宮的樣式重修的,共佔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國五嶽中規模最大,總體佈局最完整的古宮殿式的廟宇。

南嶽大廟四群院落和九個建築體組成,保持了唐宋以來的藝術精華。第一進是正門,也叫欞星門,由花崗石砌成,門前有一對石獅子,姿態雄偉,門內翠柏挺立,綠草如茵;第二進為奎星閣,其上為戲臺,閣東有鍾亭,閣西有鼓亭;第三進為城門式的三大洞門,正中叫正川門,門內有玲瓏別緻的御碑亭,亭內有清聖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為重修南嶽廟而立的一個巨大的龜馱石碑,碑文系康熙親筆;第四進為嘉應門,現加以改建,內設南嶽文物保管所,南嶽書畫院,大廟招待所等;第五進為御書樓,保存了宋代和明代的建築構件;第六進為正殿,殿前是一塊大坪,正殿聳立在17級的石階上,正中的石階嵌有漢白玉游龍浮雕,正殿高7.2丈,為重簷歇山頂建築,內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徵南嶽72峰。殿頂覆蓋著橙黃色的琉璃瓦。並飾有寶劍、大小蟠龍和八仙中的人物,飛簷四角,垂有銅鈴,簷下窗欞、壁板,都雕刻著各種人物故事或花木鳥獸,後牆上繪有大幅雲龍、丹鳳。大殿臺階四周,有麻石欄杆圍繞,柱頭上雕刻有獅子、麒麟、大象和駿馬,欄杆中嵌有漢白玉雙面浮雕144塊。殿中原來設有嶽神座位,歷代統治者對嶽神都加賜封號。如唐初封為“司天霍王”,開元間又封為“南嶽真君”,宋代加封為“司天昭聖帝”等等。如今的“南嶽聖帝”是1983年複製的;第七進為寢宮;最後是北門,東為注生宮,西為轄神祠。

走進南嶽衡山

南嶽大廟正門欞星門,能冠以欞星門的需要一定的規格,全國也只有孔廟有欞星門。

逛了一圈,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南嶽大廟既有佛教寺院,也有道教的道觀,正所謂衡山大廟“東八寺西八觀”,東西各有佛、道寺觀八座,這種佛、道、儒三家並存的恐怕也只有衡山一處吧。奎星閣上的一副對聯很有意思,上聯:“為人須顧後上臺終有下臺時”,下聯:“凡事莫當前看戲不如聽戲樂”,據說有位領導人曾經來此感觸頗多。

出了大廟,和派出所同志告別,問了一下上山怎麼走,所長說在北門向上走就可以了。他說山上還有兩個派出所,你可以上去看看。到了山腳下,我到了民警值班室,看到一位值班的同志,說是什麼主任,但我估計不是民警。他對我的活動還算支持,簽了名後,說章不在他這裡,但可以蓋個售票處的章,我說那也行,有毛不算禿嘛。

蓋完章,我說想上山去派出所看看,他先說要經過管理局同意,後來我跟他講了我的活動情況,一個人單獨駕車跑了很遠的路來採訪也不容易,他問我有幾個人,我說就一個,他想想最後還是同意我上山了。南嶽的上山道路十分陡峭,有時人幾乎是仰著駕車,上坡的坡度近於45°。一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有好些車都出了毛病,在南天門的牌坊前就有一輛小麵包癱在路上動彈不得。半路上有位去衡陽電視轉播塔工作的小青年搭我的順車,他問我是不是去財神廟燒香,我說不是,他說那你的運氣真的很好,今天是一年一次的拜財神的日子,有人昨晚就上山了,只為了這一天能拜財神,昨晚車子將上山的路都堵了。他說這個財神廟歷史最久了,而且很靈驗,所以有很多人來燒香、參拜。

走進南嶽衡山

衡山管理局的同志給我的旗幟簽名、蓋章。

到了財神廟,他下了車,有人引著我去廟裡燒香。有個女的讓我寫了四張符,把姓名、地址什麼的都寫上,我問要多少錢,她說不多,一張一塊,我想這倒不貴。寫好後她說要燒四柱香,一柱三十八,還要買什麼檀木、香燭什麼的,還要幾十塊。這哪是求財啊,分明是搶錢嘛,但既然來了,也不能對神明不敬啊,我說這樣我買一柱香拜拜就可以了。那女的被我弄得也沒辦法,只得拿了一柱香給我,我拿著這柱香給四尊財神拜了拜,也算表達了我的心意。半路上壞了好幾臺車,我也將我的小賽的前引擎蓋打開,檢查了一下機油和水溫,還算正常。我用礦泉水衝了衝剎車片,因為這樣的高溫,長時間的剎車很容易使剎車片過熱。

走進南嶽衡山

在南天門停車檢查車輛。

路口有交警執勤,我上前去和他攀談起來。我告訴他我是江蘇的警察,自發搞的迎奧運的公益活動。他們中隊在山腰上,六個人,主要負責衡山的交通管理。他告訴我衡山這邊工資不高,但消費水平還蠻高,而且房價也高,好的地段都要一萬多了,作為警察是買不起的,他現在住的是公安局的房子,他兒子就在江蘇讀書。他說衡山最高峰是祝融峰,還在上面。

我繼續向山頂進發,在上封寺停了下來。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觀,是道教活動的地方。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8),下令改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門。上封寺後的山上有觀日臺,現設有氣象臺。我將車停在上封寺前的停車場,徒步向祝融峰攀登。

祝融峰是“南嶽四絕”之一。山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蓋、天柱、祥光、煙霞、軫宿諸峰之上,據新編《南嶽志》載:祝融峰,海拔1289.8米,位於北緯27度18分6,東經112度41分05,是南嶽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它是根據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傳祝融氏是上古軒轅黃帝的大臣,人類發明鑽木取火後卻不會保存火種和不會用火,祝融氏由於跟火親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黃帝就任命他為管火的火正官。因為他熟悉南方的情況,黃帝又封他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後又葬在衡山。為了紀念他對人們的重大貢獻,將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語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讓他永遠光明的意思。

祝融峰頂有祝融殿,原名老聖帝殿,明萬曆年間(1573—1620)始建為祠。現在的建築是後來重新修建的,殿後岩石上裝有石欄杆,北山風光盡收眼底。在祝融殿的西邊,有望月臺,明代孫應鰲的詩描繪:“人間朗魄已落盡,此地清光猶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見了。

走進南嶽衡山

衡山之巔祝融峰。

下山時已是下午三點多鐘,本來還想到方廣寺看看,但間已不早了,今天還要趕到長沙,只得作罷。一路下山,上了107國道向北疾駛,到長沙已是晚上八點多鐘。在一家快餐店吃了份煲仔飯,5塊錢,倒是便宜,我想長沙的物價應該不貴。在賀龍體育中心門前的賀龍廣場上正在舉辦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首屆合唱比賽暨廣場合唱晚會,看的人挺多。我看了一會離開了,今天的月色很好,一輪明月掛於蒼穹,想到很快又會的中秋,孤身一人在外,不免有些傷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現在感觸最深了。

走進南嶽衡山

到達長沙已是夜色闌珊。

走進南嶽衡山

廣場演唱會。

晚上找地方睡覺,去了幾家都不滿意,不是價格高就是條件太差,有一家我一開門居然有隻大老鼠在我眼前晃悠。最後找了一家還算可以,在六樓,有電梯,是租的公寓樓開的旅店。老闆是個女的,開了一間單人房,說要七十,最後被我又還掉十塊。去車子拿行李,在電梯口碰到一個俄羅斯女孩子,應該是長沙演藝吧上班的。來之前就聽說長沙的演藝吧搞的錯,但我已經沒有精力再去看了。我在一家賓館的吧檯上看到這些演藝吧的宣傳海報,好象大兵、何晶晶這些湖南衛視的喜劇明角也在這裡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