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李白送別詩中的千古名篇《贈汪淪》?

謝小樓

《贈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汪倫是涇川豪士,聽說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說:“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結果汪倫告訴他:“‘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白大笑,款留數日,李白離開的時候,汪倫親送,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這類詩話,當不得真,不過讀讀挺有意思。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李白坐著船將要遠行,忽然聽到岸上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桃花潭的潭水,深達千尺,卻比不上汪倫送我離開時的情意。

這首詩,犯了古詩創作的兩大忌諱,一是詩忌直,這首詩卻寫得直白淺露,二是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卻以自己與好友的名字入詩。

然而這首詩卻依然成為了千古名篇。

李白純以胸中之氣運筆,完全拋棄了寫作規律,儘管此詩直白,然而意盡卻韻不盡,詩人與友人的情感已經完全體現在詩中,詩外無意,但是,詩中卻有一種質樸率真的意味悠然不絕。

因此,詩中直用自己與友人的名字,也不顯得粗俗,相反更顯率真。

李白遠行,汪倫踏歌相送,潭水悠悠,情意濃濃,這裡的人情風物,都透露出一種質樸的真情。此詩能成為千古名篇,不在詩的意境,而在詩的韻味。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個見,這首詩如今看來,也就是幾句大白話。

原詩直譯:

李白我就要坐船走了,

忽然聽到河岸上有人唱歌(是不是汪倫唱的還不一定,上山打柴的樵夫,山中趕路的行客皆有可能),

舟下的桃花潭水很深

未必有咱哥倆的感情深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抱庸齋主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回答一下,

1、原詩

一下是唐李白的作品,悟空不要說我搬運,我寫不出這麼好的詩。《贈汪倫》原詩如下: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新解

題主的問題是怎樣欣賞,我來給你把詩解釋一遍,你看是否能有感觸。看電影或電視,經常看到如下送別畫面:

火車已經緩緩開動,大家依依不捨,拉著的手就要鬆開。看著親人、朋友就要遠去,心中生出無限悲哀。看圖片上的兩位老者,也許這次一別將再無見面機會,想到這裡老人不僅淚溼衣襟。

當年,李白也是這樣,坐上船,即將要出發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邊唱歌邊飛奔而來。一看是自己的好朋友汪倫,想到汪倫對自己的好,想著就要分開了,不知道何時能夠在相聚,連李白這樣豪放的詩人也痛心起來。

朋友,親人對自己的關愛,沒有辦法衡量。因此,李白打了個比喻,說和汪倫的感情比桃花潭的水還深。

當你經歷了好朋友的送別,你就能體會到李白的心了,十里相送。

3、歌頌“友誼”

這首詩,為什麼什麼廣泛流傳,因為他表達了一種朋友之間的純真感情。這也是千百年來,大家歌頌的一個亙古不變的永恆話題“友誼”。另一個,話題就是:“愛情”

看下圖,小女子看著愛人離去,憂傷的樣子讓人心頭。她並沒有痛苦,但這種表情比痛苦更讓人傷心。

希望大家珍視這人間的真情“友誼”。


黃河沙

我個人認為,欣賞這首詩,應該從作者的創作背景來入手,汪淪,黟縣人,曾任涇縣縣令,卸任後,住於桃花潭附近,不久由黟縣遷往涇縣。

李白在園古淳乘船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淪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踐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所以,李白作此詩,以表盛意。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把我們帶入到這種情景交融的氛圍,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汪淪通過幾次與李白的接觸後,建立起的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深厚的友誼是勝過語言來表達的。

有不同意見,可以共同探討。


甜城

千古名篇《贈汪倫》,膾炙人口《靜夜思》

《妖貓傳》中楊貴妃對李白說“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的確,做為詩仙級別的詩作者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而李白最通俗易懂的詩我覺得莫過於靜夜思和贈汪倫。

做為語文課本第一首詩,靜夜思讀起來簡單流暢,感情真摯。而贈汪倫也同樣寫出了朋友之間的情深似海。



那麼李白為什麼寫贈汪倫?他和汪倫之間又有怎樣的情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李白在當時名氣大的很呢,汪倫聽說李白在他叔父家做客,就寫了一封信。信的大致內容就是:

“我聽說先生喜歡遊覽美景,我這裡有十里桃花,聽說先生愛好喝酒,我這裡有萬家酒店,來不來?”

李白收到信一看,桃花綿延十里,酒店上萬家,那我得去。結果到了那裡並不是所說的那樣。其實是被汪倫“忽悠”來的。當然汪倫也解釋了,十里桃花是十里以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是因為店老闆姓萬。



隆重款待,臨別贈詩



文|一生最愛古詩詞


一生最愛古詩詞

我們欣賞佳作,要認真去欣賞,首先把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介紹一下,由助於更好地去欣賞和分析。原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創作背景;天寶十四年,詩人李白從秋浦到涇縣的桃花潭遊玩,受邀到汪倫家作客。分別時,汪倫用腳踏地打節拍為之送行,李白被這一情景十分感動,於是李白流淚寫下這首詩。

賞折:前兩句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述送行者,展示一副離別畫面,“離別”與“忽間”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之情態。

後兩句著重抒情。“千尺”用誇張的手法,強調水深,意旨在表達詩人與汪倫的友情更加深。在這裡用“深千尺”和“送我情”相比較,更顯得意味深長,受到了即形象又雋永之郊果。

這首小詩,倍受人們讚賞,“桃花潭水”就成了後人抒寫離別之情的別用語。


潁濱柳

李白的友情詩比較少,成了人們傳頌,是因為對詩的貼切體會,比如,快遞這行業,就想到,千里江陵一日還!

快遞哥正在用腳寫詩:

騰雲駕霧天地間,千里高速一日還,

為了市民好生活,快遞一天搬座山。

點評:這是快遞員興奮自豪的心情。

所謂“閒時寫詩忙時用,古時寫詩今時賞”是也。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快遞在呼聲,

無奈詩仙欲遠行,吩咐汪倫代簽名!

點評:原來做快遞還能“語情畫意”!苦中作樂啊!

如果服務就是一首美好的詩,我想你點頭吧!

聽說李白去遠行,快遞如何送到家,

桃花小區真是大,好在汪倫指我行!


閒適人家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就是這樣的一首詩,這裡說是千古篇,哪邊說是白直露淺。我是覺得起碼這是一首好詩,朗朗上口,童叟皆宜。這首詩好就好在有兩個字用得好,一個“將”字,一個“忽”字。還有就是直接用了兩個好朋友的名字。李白乘舟將欲行,將,就要。李白剛剛上了船,就要開船了,忽聞岸上踏歌聲。忽,突然間。突然間聽到岸上有人踏著節奏唱著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哦,原來是我的好朋友汪倫來送我了,他對我的情意就是桃花潭中的水深千尺,也不及汪倫親自來給我送行的情意。這首詩確實寫得直白淺露,但這對兩人的情誼表達的更顯率真。直接將兩人的名字寫入詩裡,這更契合人際交往中的實際,更顯得至情至性。再讀一遍這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士心日月18

春天桃花盛開,我倆相聚,分別已是花落去:人生一春的盛宴惠聚已得享,心有所依;近似於“桃園三結義”的季節相聚、春聚的友人一定情同手足。

老傳統國人都會在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清明時節雨紛紛,各式花開隨風零;正是曾經桃花時節的相聚轉變為思念,到清明來次墓地、做個心靈的祭掃吧!


X幸會S太棒啦

從詩詞本身文學價值上來說,個人認為《贈汪倫》遠遠談不上千古名篇,單單從李白本身詩詞中,比該詩更有價值、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俯拾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像這種贈別、賀壽、題銘的詩詞都歸為“羔雁之具”(王國維《人間詞話》語),本身藝術價值和層次是遠遠比不上從個人愁苦上升到人類或社會苦難之類的詩。但該詩勝就勝在琅琅上口,音律感強,便於理解,又契合人際交往之用,所以廣為傳頌並不奇怪,作為初讀詩詞的入門教育類篇章,還是有很大科普推廣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