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杯子,為什麼有品牌的賣869個,沒品牌的賣10696個?

同樣是杯子,為什麼有品牌的賣869個,沒品牌的賣10696個?

同樣是杯子,為什麼有品牌的賣869個,沒品牌的賣10696個?


第 2131 篇深度好文:4657 字 | 7 分鐘閱讀

打造爆款產品創新策略來自筆記俠00:0005:21

點此聽精華版音頻 ↑ 更多精彩內容,還需閱讀全文哦~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商業思維

本文新鮮度:★★★★★+ 口感:碳烤生蠔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 什麼是品價選?

  • 對消費者分階與產品分層瞭解多少?

  • 你聽說過產品創新範式嗎?

  • 如何打造產品的爆款創新策略?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打造爆款產品創新策略,分為四個部分。

一、消費升級的基本原則:品價選

關於消費升級,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些瞭解,今天我們主要闡述的是,當社會人均收入達到7千到8千美金所進入的消費升級階段。

消費升級包括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可以總結為三句話:買更貴的商品;買更多的品類;消費者更加挑剔。

消費升級帶來的轉變到底是什麼?

舉個例子:

一個是新品牌花間道的保溫杯,另一個是大眾熟知的品牌富光保溫杯。對比它們在同期的天貓上的定價和銷售量,花間道129元,富光61.9元;花間道杯子賣了7612個,而富光賣了988個。

這是我們現在遇到的一個問題,從價格角度來講,價格便宜的產品的銷售量完全不如價格貴的,是不是性價比(性能和價格的曲線)出現了問題?

如果是性價比出了問題,它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之前四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中國的消費社會和商業社會都是遵循“性價比”這一原理,即能不能更便宜一點。

基於消費者這一需求,正常情況下是,你要求便宜,商家就既降性能又降價格,也有少數廠商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但更多數是更黑心的廠商。

所以在性價比的消費決策和商業決策導向下,我們得到的是性能更差的產品。這就是四十年來改革開放遇到的現實。

消費升級帶來的改變是什麼呢?是從以性能為引導的消費者價值觀念轉變為以品質為引導。

大家可以看到場景體驗、生活方式、情感連接、價值觀、設計美學逐漸成為我們考慮更多的部分,這就是品質為先。

再比如衣服。如今我們其實已經不在意一件衣服的性能如何,不在意它是不是真正保暖,而是要看它的整個品質,這是一個重要改變。

長久以來,“性價比”似乎已經是恆久不變的金科玉律。但如今,整個性價比原則正在失效。作為消費者的“你”,還是在以“性能——價格”的策略在購買產品嗎?作為商業機構的“你”還是在以“性能——價格”的策略在策劃、營銷產品嗎?

我們的消費策略從性價比到了品質選擇,也就是說我們要求的是品質的提升,價格當然可以上去。相應的,消費者策略改變之後,會改變商業的策略。

所以我們要放棄正在失效的“性價比”思路,轉而採取適合消費升級的“品價選”策略。

二、消費者分階和產品分層

誰對消費升級承擔主要職責呢?中產階級。

什麼是中產?

將人群分為低收入階層、中低收入階層、中高收入階層、高收入階層,中低階層和中高階層在一起就是中產。

從2015年到2030年低收入階層從37%到11%,中低收入階層53%到55%,中高收入階層從7%到20%,高收入階層從3%到15%。

如果現在做一個商業決策,你會選擇哪一個階層做你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從消費階層的角度看,我建議大家要特別關注高收入階層。雖然現在是3%,但未來會成為15%。這個階層是從中高收入階層裡分化出來的,現在剛剛形成還很幼稚,但你可以跟他共同成長。

通過近兩年來的研究和實踐,我們發現在消費升級的大概念之下,有兩種不同的升級方向,一種是以原有產品為基礎的質量升級,另一種是以新技術為基礎的跨界產品躍升。

雕爺牛腩屬於前一種,當時許多人以為這是消費升級的標杆案例。而消費者的實際選擇卻是,像“美團”、“餓了嗎”這樣的新消費方式和品牌。而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新消費是新消費“品”和新消費“者”的結合。

新消費產品的目標,不再是滿足所有人的慾望需求,而是和特定的分眾人群緊密相連。

這也是我在《聚變式創新》中提出的,消費升級中消費人群的分階,同時也導致了消費品的分層。不同的消費階層,消費意願的出發點和對產品的關注維度都是不同的。這是我們的企業在進行產品創新時,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下圖消費者從“性價比”到了“品價選”,這時商業上會有對應的三種策略:

第一種策略,實現品質的躍升,比如褚橙,這是高檔品,面向中低收入階層。消費者要質高價廉的東西。

比如小米的新產品,無線充電器可以賣到多少?99元。大家都覺得瘋了,但是它就現實。這就是小米的商業策略:把品質提到極高,把價格降到極低,用另外一個商業模式來賺錢。

第二種策略,消費者追求的是精神享受,比如AppleWatch。在保證高品質的同時,需要用故事把產品和服務包裝好,讓消費者覺得買得有價值就可以。我們稱之為

時尚品,面向中高收入階層。

第三種策略,消費者既然想要好東西,我可以提供更好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但是你也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就是精緻品,面向高收入階層。

其實產品也是分層,因為不同階層的消費者,消費的驅動力也不同。消費者的意識正在發生改變、收入的差異導致了消費行為的改變,在購買產品的時候,產品也是分層,這是一個邏輯推到的過程。

事實上,滿足中產階層和高收入階層需求的的高檔品、精緻品都還沒有出現,整個中產階層和高收入階層消費的地方並沒有被滿足。

比如攜程託兒所,明明付了很多錢,但所提供的服務非常糟糕。所以,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可能將在未來15年展現在我們面前。

什麼是普通品?以汽車為例,奇瑞QQ性價比基本滿足消費者的生存需求。

高檔品榮威RX5是融質感、智能、設計感、便捷為一體的交互設計,滿足的是消費者的物質追求,小米生態鏈產品都屬於高檔品這一層面。所謂的高檔品就是一個幌子、一個招牌而已,只要你的品質達到消費者的預期和需求就行。

MINI COOPER S 30萬的車屬於時尚,它的關鍵詞是品牌、世界村落、設計美學、炫酷,滿足的是消費者的精神追求,特斯拉汽車也是這樣的產品。

精緻品是滿足高收入階層的需求,有四個關鍵維度:從物我到自我、傳承淵源、格調—空間光影、服務設計。這一階層已經實現了從物我到自我的過程,超越了“高檔品”和“時尚品”的格調。

同樣是杯子,為什麼有品牌的賣869個,沒品牌的賣10696個?

新興中產的“產品分層”

消費者分階產品分層,只要把握好針對這些不同階層的關鍵維度就行了。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你最重要的商業決策就是把產品的服務關鍵緯度把握好,消費者就滿足了。

把握“產品分層”,就搞定了中產階層和高收入階層。

三、產品創新範式

產品創新範式是一個新的理念,有四類關鍵概念:品類、效能、品質、性能。

1.產品

網上有個熱火朝天的事件,去年九、十月份,黑豹樂隊的經紀人兼鼓手捧著Tiger保溫杯拍了兩張照片,保溫杯立刻就火。因為黑豹樂隊非常火,又正好是30年紀念。

Tiger順勢出了定製版黑豹保溫杯,定價299元,在天貓上有40天眾籌期,賣了869個。一個熱火朝天的項目才800多個人買,為什麼?這就是被我們稱為互聯網思維的現實困境。

同樣是杯子,但在同期,截止10月21日,一個沒有品牌的花間道總共賣了10696個,相差10倍。

問題出在哪了呢?產品品類出了問題。所謂品類,是提供滿足消費者的慾望或需要的同一類產品。

黑豹樂隊的粉絲是什麼人?中年油膩男70後,最晚也是85前。他們對保溫杯沒什麼要求,保溫就行,但對茶具要求卻很高。面向品類時,這是個是關鍵性問題。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品類滿足消費者慾望、效能是消費者選擇的起始點、品質是消費者決策的依據、性能是消費者體驗和感受,最終幫助消費者決策。

每一次新技術來了之後就會顛覆整個產品市場:馬車做得再好,當汽車出現時,便完全被顛覆掉。這就是產品,做產品創新就要把握好“品類”、“效能”、“品質”、“性能”這四個關鍵概念。

2.創新

什麼是創新?從蘋果1到蘋果8,是創新嗎?不,這只是產品改良。真正的創新,是從諾基亞手機變成蘋果手機。

我不斷在各種企業做產品創新的工作,所以對於我來說,創新就是做一些從沒夢想過的事。

夢想是白天看到的一些東西,晚上幻想起來了。也就是說現實當中它是存在的,而真正的創新是這些東西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美國好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很容易得到,但是它不符合我們中國人的需求。同樣是源自中國傳統元素,美國人拍的《功夫熊貓》,對比周星弛導演的《大話西遊》,對我們影響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們需要符合我們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的產品創新和服務,而這個只有靠我們自己。

創新需要什麼條件?

創新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實現,真正做到創新的人很少。這源於創新的難度極大,需要脫離原有的舒適區去嘗試風險極高的挑戰,結果有可能成功,也有很大可能會失敗。

我們把話題聚焦在“商業創新”這個範疇之內,就會發現有三個基礎的條件:

第一,新技術的出現。比如芯片的發明,導致了電腦、手機這些產品的出現,形成了信息產業以及現在的互聯網時代。

而人工智能、新材料領域的技術正在進行下一輪的顛覆——改變現有的產品和商業形態。

第二,社會發展到了需要創新的階段。改革開放近40年,主要是學習、借鑑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商業經驗,運用到我們自己的商業社會當中。

但是當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需要基於自身潛力和文化特質的商業創新,更好地為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創新需要基於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創新不是自來水,打開開關就能源源不斷地出現的。某種意義上講,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於創新的支撐不多。這就需要我們在意識和能力方面進行刻意的提升。

我在《聚變式創新》一書中提出的“聚變式產品創新思維”,就是在進行產品創新的底層意識訓練。

以上三點總結起來可以發現,創新是需要以現實條件為基礎的。創新,是對中國商業領域的新挑戰,不進則退,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3.範式

範式,引自“建築範式”,我最喜歡的建築大師是貝律銘。對於貝律銘先生而言,中式建築、歐式建築是文化的相通,他成長在蘇州,留學在美國。但他真正的挑戰是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這是巨大的文化挑戰。

他找了將近兩年在埃及找到一個非常原始的清真寺,這裡面的範式是伊斯蘭主體建築的外延,是幾何圖形的演進,從八角形到四邊形再到圓形。

同樣是杯子,為什麼有品牌的賣869個,沒品牌的賣10696個?

取其核心,對比蘇州博物館的建築就很清楚,雖然它在演變,但就是中式涼亭的疊加,是明顯的東方文化,甚至是中國文化的延伸。

這就是所謂的範式,具有優異價值的內在架構。

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我們產生出了三種產品創新範式:“躍升式”創新、“疊加式”創新、“聚變式”創新。

有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對應到不同的範式,然後打造不同產品的競爭優勢,也就是爆品。這就是產品創新範式。

通過慾望洞察、競品分析、創新元素、能力檢視之後,我們進行產品創新範式、產品分層適配。

產品分層中,有營銷主題、品牌定位,營銷的戰略價值是提升到產品創新層面的,最後形成一個產品雛形,但整個的過程中我們忽視了產品塑造階段。

比如小米生產的整個過程:生產流程、產品流程、產品研發階段外觀設計、結構設計、軟件設計、電路設計、質量認證、專利開發,我們會發現缺失了產品塑造階段。

同樣是杯子,為什麼有品牌的賣869個,沒品牌的賣10696個?

塑造一本書有三個階段:大綱階段、審稿階段、裝訂階段。

這本書能不能成為爆款,就在大綱階段。這就是聚變式創新。

這就是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