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是什麼意思?

夕陽165290445

出自

唐代詩人李華《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宜陽城:即唐代的福昌縣城,今河南西部,洛河中游,唐代最大的行宮之一連昌宮坐落在這裡。安史之亂時遭嚴重破壞,十分淒涼。

安史之亂後,詩人經過此地,有感而發“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

一首小詩,妙絕在“一切景語皆情語”。

“草萋萋”:芳草茂盛,“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宜陽城下春天盛景。

“澗水”:兩山之間的深水溝。山澗清澈,澗水東流,“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

這兩句單純寫景,卻另有深意。詩人站有宜陽城頭觀景,原是高大巍峨的皇家行宮卻芳草茂盛,原來用來灌溉良田的山澗卻任由西流向東,東流向西。草盛反襯城敗,澗水長流反襯人煙荒蕪。

正如杜甫所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異曲同工,春意濃濃卻悽愴難語。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這兩句頗有意境,卻耐人尋味。

若沒有“自”與“空”,便是大好河山,春光明媚。芳樹,古柳,落花,春山一路,鳥語花香,然而著以“自落”“空啼”,卻是芳香的花樹無人欣賞,自開自落,卻是鳥鳴悠揚,春山空寂,自鳴自啼。以樂寫哀,以鬧襯靜,“大好河山容顏改”,多少寂寞隱其中!

正如杜甫所寫“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同工異曲,春意愈鬧愈顯城池荒涼,人煙淒涼。全詩雖為純粹寫景,不露絲毫情意,卻句句言情,宜人之景襯托詩人淒涼心境,充分顯現詩人對離亂時代的深沉嘆惋!

有人評價此詩,“四句說盡荒涼,卻不露亂離事,妙!”


一綠浮芳

但是,我們讀詩不能只看表象,當了解了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我們便真正領會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和主題思想。我們的思維觸角要深入到文字後面去,這首詩為何要寫城下草萋萋,水流復向西,花自落,鳥空鳴,是何用意?史料記載,這個唐人李華原是朝廷官吏,“安史之亂”被迫當了“叛徒”,為叛軍工作,八年後唐朝平息了叛亂,他被貶了官職,便抱病辭官隱居山林,篤信佛教了其一生。網上資料表明,安史之亂戰死幾十萬人,這就不難理解這首詩為何“城下草萋萋”了,透過整首詩,我們似乎看到了戰亂給唐朝帶來的蕭條和衰落,表象的美變得深度沉寂了,這跟作者的境遇和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李華是歷史的親歷者,我們是歷史的閱讀者,不瞭解歷史背景,真的讀不懂作者的真實想法和心態。浮光掠影讀唐詩,永遠不會變的深刻。這就是我讀這首詩的感受。


小兵兩毛四

以景託情 憂在家國——讀唐.李華《春行即興》

——

全詩原玉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白話釋文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天的樹木那麼生氣盎然,卻無人觀賞,多情的花兒也為之孤寂地衰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天的山野那麼怡人耳目,也無人觀賞,天真的鳥兒卻不住地空空啼唱


欣賞體味

1、句句寫景,字字多情——這首詩四句均是如此,充分抒發了春天裡詩人的寂寥憂傷之懷。可謂“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李漁《窺詞管見》)。後世學者佳評連連:“‘自’與‘空’,益見悽景”(明代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四句說盡荒涼,卻不露亂離事,妙。”(明代陳繼儒《唐詩三集合編》);“五絕中如王右丞之《鳥鳴澗》詩、《辛夷塢》詩,言月下鳥鳴,澗邊花落,皆不涉人事,傳神弦外。七絕中此詩亦然。首二句言城下之萋萋草滿,城外之流水東西,皆天然之致。後二句言路轉春山,屐齒不到,一任鳥啼花落,送盡春光。詩題標以春行寄興,殆萬物靜觀皆自得也。若微之見桃花自落,感連昌之故宮;劉長卿因啼鳥空聞,嘆六朝之如夢。同是花落烏啼,寓多少興亡之感。此作不落形氣之中,忘懷欣戚矣。”(陛雲《詩境淺說續編》)。

2、憂之所繫,家國離亂——作者春天經由河南宜陽時,眼中本是美好的風物,如綠草、山泉、芳樹、鳥語等,卻為何令人如此憂傷?據考,此詩作於安史之亂剛平息不久,長年戰亂摧殘,山河破敗不堪,曾經富饒繁華之地竟然如此人煙不見,實則抒發了詩人無盡而難以言表的家國離亂之憂時深懷。李華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天寶二年(743)登博學宏辭科,官監察御使、右補闕。安祿山陷長安時,被迫任鳳閣舍人。"安史之亂"平定後,貶為杭州司戶參軍,之後因風痺去官,後又託病隱居大別山南麓以終,信奉佛法。通過了解李華的身世,有助於進一步體味詩人當時的心情。

李華(715-766年),字遐叔,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文學家,散文家,詩人。倡導儒家正統思想,是中唐時期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古文運動的先驅人物之一。其散文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李華寫作古文多以五經為本,詩風流麗。其傳世名篇有《弔古戰場文》。其詩原有集,惜已散佚。後人輯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逹文

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李華的《春行即興》,全文如下: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這是一首描寫景物的詩文,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自己淒涼、悲傷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所處時代的深切哀悼、惋惜之情。

我來說下詩的後兩句“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句的意思。“芳樹無人花自落”,因為當時詩人正處於安史之亂時期,百姓流離失所,誰還有心情去觀賞花開花落的美景呢?“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天來了,山路上開遍了各種絢爛的花朵,還有各種鳥兒爭鳴,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看似寫樂,實則詩人以樂言悲,多麼美好的場景,可因為戰爭的原因,卻不見一個行人、一個農民、一個樵夫。表達了作者孤單寂寞的心情。


悅視左右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作者寫春天經宜陽時對眼前景物的感觸,即興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宜陽,河南省西部,唐代福昌縣城,唐最大行宮之一一連昌宮座落在這裡,境內女兒山是著名風景區,山上有蘭香女廟,山中古木流泉,鳥語花香,景色美麗,年年吸引皇室貴族,墨客遊人來觀賞,連昌宮隋朝建,但沒有隋煬帝遊玩的記載,卻有唐李治,武則天,李隆基來此消遣的記錄,安史之亂,連昌宮成廢墟,唐玄宗曾一次路過,見玉塌傾斜,香案生菌,睹物生情,揮淚而去。李華此詩寫在安史之亂平息不久,芳樹無人花自落,強調無人二字,道出詩人感慨,經安史之亂,再無人來觀賞,只能任其自開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強調空啼二字,以樂寫衰,以鬧襯寂,顯示了山路荒寞,自落空啼相關照,寫出詩人的寂寞之感,詩中寫綠草.芳樹.山泉.鳥語,但這些景物都是襯托詩人淒涼心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李漁《窺詞管見》有云: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這首詩是句句寫景,句句含情。



瀚墨尋夢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華七絕《春行即興》,我們先來看看詩的全文: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註釋:

1.宜陽---古縣名,在今河南省宜陽縣,是唐代最大的皇家行宮連昌宮所在地。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唐明皇李隆基都曾到這裡遊玩。

2.李華(約715-766),唐代散文家,詩人。字遐叔,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安祿山攻克長安時,李華被迫接受鳳閣舍人的偽職。“安史之亂”被平定後,李華被貶為杭州司戶參軍。

3.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春天的宜陽城下芳草萋萋,澗水本來是向東流的,現在卻向西流了,芳香四溢的花樹一任她自開自落,春山的路上只有鳥在啼叫,沒有遊人。

4.作者李華春天經過宜陽時,寫下了這首《春行即興》,本來一提到春天,一定會是鳥語花香,到處生機勃勃的樣子,可是作者這首詩卻把春天寫得十分蕭疏。因為經過“安史之亂”,宜陽的皇家行宮遭到了嚴重破壞,人民流離失所,即使在這美好的春天,也只能芳華自開自落,小鳥自唱自聽,無人欣賞。




(圖片來自網絡,謝謝!)


枕溪居主

選一首略帶憂傷之詩放於春花爛漫之時有些意難確切.也許正涵了提問者的心境.但希望你看到的戊戍春天似"桃花朵朵盡顯山,普眾笑顏迎春來"的歡快不是更好?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烏空啼"出自唐朝的文學家.散文家及詩人的李華.此人曾官居監查御史因安祿山史思明叛亂後受牽貶於杭州任參軍.在此背景下李華寫下此詩頗有"心境之作,悲嗆之情"呈"芳樹開花無人賞,唯餘烏嗚唱春天".不過該詩的對襯隱喻倒不乏為以景為物獨抒其懷並洩愁緒的好詩!

詩能明言即可喻志更可述衷腸.是小詩或大作可通過其意境來斷,是情資或傑品可以流傳佐證為結.因為好的詩詞並讓人熟知的大多更在於立意和格局!

吾曰:萬世輪回一年四季皆含喜怒哀樂,人生磨難幸福相伴總是企盼逢春!


雅志居士65340400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這首詩是唐代李華的《春行即興》後兩句的意思是: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爛漫的山花,山花只好任由自開自落,雖然鳥語婉轉,但也是自啼自聽全是寂靜荒涼一片。


桃花含香情

芳樹無人花自落,心裡妝著心愛的人,有不能在一起斦賞這美好的花,。春山一路鳥空啼,無心觀這美好的春景,聽見鳥也在呼喚心中的伴侶發出悲鳴聲音,聽起鳥啼,想起自己心中的那他她,一路無心遊玩賞景,心中的悲涼..。


天邊雲彩153521

謝悟空邀!

芳樹無人花自落,意思是大自然的規律,春天要遠去了,芳樹上的花自然的凋落了。

春山一路鳥空啼,意境同上一句一樣。春天去了,鳥兒在末春的上空傷嘆,春天走了,悲傷的鳴叫!

這兩句暗含作者的悲涼意境。一語雙關。

芳草悽悽隨春風,

無人搖落花飄零。

啼鳥空悲空隨春,

無奈春山一路空。

春華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