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文︱bencat

最近,堂妹的好朋友松妈跟着一个高中心理老师混进了学校去听初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

很多家长都会关心孩子的未来就业问题,但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今天堂妹就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本文的几个问题是松妈听课后思考的,有些问题可能还不成熟,所以这篇并不是想给大家一个答案,而是想引发大家的重视与讨论。

平时我们育儿常常关注细枝末节,但也应该经常抬起头来,看看远方。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你能给孩子什么职业榜样

公开课的环节之一是——请孩子画出家庭职业树。思考你家:

1、家庭精神信仰支撑

2、家族成员的职业偏好(集中在哪个行业?)

3、你最想了解家中哪个职业,自己最羡慕和不想成为的职业

3、当你选择职业的时候家中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有个男生上来分享,选取了“妈妈”那一脉的家庭职业树:

他外公是厂长,外婆是医生,舅舅等都是继承家族产业在厂里做管理。

他最想了解的是外公的职业,如何从白手起家一步步做起来,开办自己的家庭工厂。但并不想像外公一样,从事管理工作,因为“不感兴趣”。

最想成为的是外婆那样的医生,从赤脚医生开始,自己学习、进修,现在是被返聘的专家,救死扶伤,有很多衷心感谢她的病人。

还有个女生的分享,具体职业我不记得了,但她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虽然我家人都是从事普通的职业,但是也有平凡安稳的快乐。

思考:作为家长,我们能给孩子怎样的职业榜样?

松爸从一名高级工程师转行保险业以来,有很多时间都在为客户答疑,科普保险知识(发现这块真的很需要科普),某天他又在手机上打大段文字,松松问他在干嘛,松爸简单解释了一下什么叫保险,以及客户服务。

松松跟我说:我觉得爸爸是个好人,因为他一直在回答别人的问题,帮助别人。

我当时对他的认知感到又惊讶又好笑,今天重新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否呈现出职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

我们经常会和家人聊起工作,孩子多少会听到一耳朵——那么你的话语里,大部分是对职业的抱怨,对猪队友的抱怨,还是谈起工作就眉飞色舞,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步?在潜移默化中,你给孩子的精神导向,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在你的职业选择上,你倾向于安全还是突破——当我和松爸相继放弃原有的薪水稳定(松爸还是高薪)、“体面”的工作,尝试开拓新领域。不管成功或者失败,我想将来当我的孩子在这方面遇到困惑,举步不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他们“从头开始”的苦与甜,告诉他们只要勤奋与坚持,一切也没有那么难。

说真的,思及此,我很庆幸自己终于鼓起勇气从体制内跳出来。我不希望当若干年后,松问起我的职业选择,我只能告诉他

“妈妈一辈子都在纠结,现在挺后悔,应该年轻时候试一试就好了”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当你和孩子的“职业理想”冲突,怎么办第二节公开课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何一萍上的,没有使用过多的教学技巧,但是站位很高,我非常喜欢。

这节课的主题是——当你的职业理想和爸爸妈妈“希望你做的”冲突时,你如何说服爸爸妈妈?

率先发言的女生说:我想当个播音员,因为我很擅长朗读,但是我妈妈希望我做个医生,可是我不想,因为怕血。(初二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一定的自我优势认知了)

何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小明的职业理想是设计师,爸爸妈妈希望她当个医生。那如果你是小明,你如何和父母“谈判”;如果你是小明的朋友,你会给他什么谈判建议。

然后通过孩子们写出的“理由”分析出来,其实父母期望的是相对丰厚的金钱回报,以及体面的社会地位,而这两点医生和设计师是殊途同归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职业选择背后的价值观)

何老师说了三条,我忙不迭地记下:

1、家庭既是我们生涯发展的资源,也可能是我们生涯发展的规划。

2、凡事先肯定再质疑,父母的期待里有很多合理的东西。

3、适度修正自己,创造双赢局面,这样家人会成为助力而非阻力。

这三条何止是对初二的孩子适用?对每一个成人都适用。

思考:作为家长,你对孩子的“无条件支持”至关重要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拿我自己的职业选择经历来说:

最开始进入体制内,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因为我的父母经历过下岗再就业等,对“安全”、“稳定”的需求很高,我希望他们放心、安心。另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我还不怎么确切地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所以“随波逐流”。

这次从体制内出来,我依然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作为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我的决定不需要和他们商量,但我还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可、祝福,这样更心安。

当我忐忑不安把我辞职的决定告诉爸爸,爸爸说:嗯,只要你想好了,我肯定支持你,你妈那边我来做工作。

当时我“哇”地一下就哭了出来——眼泪里,有“心一下放下”之后的如释重负,有被爸爸理解、认可的满满感动,也有谢意,谢谢他的信任(说得我又想哭了)

而得到父母的支持,我更可以轻装上阵——试想如果我父母至今还对我的决定长吁短叹,各种不放心,我势必会分出一部分能量和精力安抚、担心他们。

所以,将来,即使有不同意见,我也应该会无条件支持孩子的职业选择吧。那是ta的人生,而我要做的是“要祝福,不要担心”。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看到更多职业可能?

那天一共有五六个孩子发言,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部分孩子的职业理想,依旧停留在“传统行业”上,医生、老师、律师、企业家等等。

我在江苏某著名高校工作的朋友,也聊起同样的观察。

不可否认,传统行业受众更广,大家认知更深入,以这些为职业理想毫无问题——我担心的是,家长和孩子是否曾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是不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职业可以选择?

我担心的是——对职业种类的广泛认知和想象力。这是我喜欢的职业生涯咨询师古典的分享之一,你曾把目光投向过这些职业吗?你会引导孩子了解这些职业吗?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思考:如何拓展对职业的想象力?

我们常喜欢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我想说——认知限制我们的想象力。以及,父母的视野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我高考的时候,听说我家某世交的侄女,考了上戏的“舞美”专业。讲真,那时我们全家不知道何为“舞美”。小众,但有趣。

何老师说了一句话:所谓“生涯之学”,其实是“变动之学”。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在人工智能会取代很多工作的未来,

我们

如何小步快跑地更迭我们的认知?

如何保持对变化的敏锐嗅觉?

如何和孩子一起把目光投向更多可能的领域?

这应该是我们每天都问自己一遍的问题。

看完这篇,你对自己提出了什么问题?欢迎留言分享。

听完这堂初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