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文︱端木婉清(端木婉清 ID:ziqingting19)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傍晚六點,我去小區服務中心取快遞包裹,在警務室門口遇見兒子幼兒園時期同學朵朵。

她揹著一隻深藍色的書包坐在花壇邊,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兩隻稚嫩的手擺弄著剛剛開放的大紅茶花,翻來倒去。

天色漸暗,周圍也沒大人陪著,擔心她的安全問題,就上前問:朵朵,你放學怎麼不回家啊?

她聞聲抬頭,用烏黑的眼睛打量,認出我後,又低下頭去,一言不發。

我感覺有些不對勁,繼續勸她:爸爸媽媽見不到你會擔心的,快回家去吧。

誰知話音剛落,朵朵忽然流起淚來,她說:阿姨,我今天數學模擬考砸了,成績只有65分,錯了好多題目,不敢回家,爸爸媽媽會打我的。

我寬慰她說:不會的,回家和爸爸媽媽好好分析,下次爭取考個好成績就好啦,這麼冷的天,坐在露天凍壞了大人才會心疼。

她說:不可能,一定會男女雙打的,每一次都這樣。

才知道,她是因為害怕回家,才躲著不敢回去,即便家就在幾步之近,可對她來說卻步步心驚。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後來,朵朵媽媽找到她,問:野丫頭,為什麼不上樓?都等著你吃晚飯呢?

朵朵低著頭惶惶恐恐地回:媽媽,我,我害怕回家!

那一刻,我鼻子一酸。

家,原本是多麼溫暖的地方,是多少孩子愛的搖籃,是伴隨著ta茁長成長的庇護港灣。

可什麼時候開始,家變得那麼可怕,成了孩子們畏懼的地方?

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天天說著要給孩子最好的富養,卻從來不懂真正的包容和關懷?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原來看劉震雲的書《一句頂一萬句》的時候,就覺得賣豆腐的老楊把家搞得一點都不溫情,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動不動就擺家長威風。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猶記得他的兒子楊百順在十三歲那年的一個秋天,淋了一場雨患了傷寒發燒打擺子,不巧的是,那天早上他家裡丟了一頭豬,全家人都去找豬了,留下生病的他看家。

打擺子一會冷一會熱,很是難受,楊百順不一會就昏昏沉沉快暈過去了。

好在小夥伴來找他玩,激起了他的好心情,暫時忘記了不舒服。

他們走了十五里路去別的村莊玩,最後感覺到發燒厲害,又趕了十五里地回家。

家裡人都回來了,豬也找回來了,但是一隻羊趁其出去玩,也跑出去不知道哪裡溜達去了。

老楊見兒子看家都看不好丟了羊,解下腰間皮帶劈頭蓋臉一頓抽。

楊百順說:爹,我發燒,難受。

但老楊照樣狠狠地抽,嘴裡罵著:小兔崽子,發燒還能來回跑30裡地,看我不饒你!

楊百順的頭被老楊打了七八個血疙瘩,疼得滿地求饒,說:我不發燒了,我去找羊。

老楊說:羊找不回來,你也別回來了!

就這樣,楊百順拖著昏重身子走出了家門。

他漫山遍野地找,還是沒找到,倒是找到了幾隻亂跑的豺狗。

天色越來越黑,楊百順怕黑,那時村外野地還有狼,他十分害怕,只能順著原路回家,路邊長滿莊家,貓頭鷹在地裡叫著,楊百順嚇出一身的汗,但到了家門口,他卻不敢進去,他害怕老楊的腰帶又抽在他身上。

看著家裡點燈了,家裡人入睡,他就這樣站在黑夜裡,發著燒。

後來,楊百順只能找到一打穀場,找了一草垛,戰戰兢兢鑽進去想湊合一夜。

那一夜又冷又餓,他昏睡過去,後來,若不是路過的一剃頭師傅看見,恐怕他早已性命堪憂。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丟了一隻羊心疼嗎?心疼!

但為了一隻丟失的羊再失去一個孩子哪一個更心疼?我想誰都知道是後者。

可現實生活中,偏偏有很多父母會為了這隻“羊”,情緒失控,責罵孩子,應用棍棒教育,想讓孩子記住教訓。

比如孩子不小心丟了一本書,弄花了一件新買的衣服,打碎了你的一個心愛花瓶,碰翻了你在喝的酒,弄髒了你剛打掃乾淨的屋子等等。

都很有可能被你以家長的威風訓斥打罵甚至是恐嚇。

其後果呢?孩子們是害怕了,畏懼於你的厲害,但家的溫度和愛的粘合力也在他心裡慢慢流失。

不是孩子有錯打罵不得,而是這“錯”要分原則、輕重,家長更應注重的是愛和教育的注入方式。

我見過有的家庭裡,孩子一有點不如父母心意,就會被罵:你不要回家了,你給我滾出去,家裡就你最煩,最會做錯事情等等。

我也見過有的家庭裡,縱然孩子再不優秀,令人頭痛,父母也一直耐著性子鼓勵、引導、陪伴。

他們說得最多的是:孩子,別怕、不急、慢慢來,爸爸媽媽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下次加油……

或許真正的教育,從來都是令其心服口服的引導和朋友式的溝通,絕不是365天,讓孩子每一天都害怕回家看見父母擦黑的臉和毫無溫情的家。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說起這種對家對父母的害怕,泰州那位9歲男孩的遭遇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2018年的1月5號,江蘇泰興一名9歲的男孩,出門玩耍時弄丟了媽媽的手機,害怕得在雪地裡嚎啕大哭。

是的,他害怕媽媽的棍棒會劈頭蓋臉打在他身上,他害怕媽媽的眼神會像母夜叉那樣兇殘可怕,他害怕媽媽的手會像鉗子牢牢抓住他不放,他害怕聽到皮肉因一下一下的抽打綻開的聲音,他害怕那綻開的肉裡血淋淋的猙獰和疼痛……

他知道,平常摔個碗,媽媽會把他綁在桌子旁打得半死,何況現在丟失的是她幾年來都捨不得花錢換的手機?

所以小小的他在冰天雪地裡,一寸一寸地找,找了數個小時,凍的嘴唇發紫身子發抖也沒有找到,不敢回家,不敢想象踏入家門後,面對媽媽,她的雷霆之火會怎樣要了他的命?

那個時候,他的心裡一定都是棍子抽打的畫面吧?

就連看守門衛的大爺也知道孩子害怕,出來幫他在雪地裡找手機,深一腳淺一腳,為的是找一個僥倖。

最後天黑了,雪地裡越來越冷,手機沒找到,孩子回家。

果不其然,回家後,眼前的媽媽已經變成了一個“惡魔”,棍棒一下一下打在他身上,膠布纏繞過他的嘴,最後奪走了他幼小的生命。

後來,雪化了,手機找到了!

可這位媽媽9歲的孩子再也不會回來,留在他身上的害怕也不會消失。

那個家,爸爸常年不回家,媽媽常年以淚洗面,她是把婚姻的不幸,生活的艱辛全部發洩在了無辜的孩子身上。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這樣的家,這樣的父母,不光是年幼的孩子懼怕,就連成人後的我們也畏懼。

我的一個朋友阿蘭上個月從新奧爾良旅行回來,就一直住在朋友的地方不曾回家。

她說:我不是不愛父母也不是不愛家,而是有時候總感覺一回家就窒息,看不完沒完沒了的父母吵架,聽不完沒完沒了的攀比催婚和不滿,更無法忍受家裡永遠冰涼無煙火氣的味道。

意大利詩人但丁有句名言,他說: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是母親的呼喚。

孩子們像風箏,母親的溫柔呼喚像手裡的線,牽著我們找到回家的路。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一個家溫暖,一家人的心溫暖。

一個家有愛,一家人的心有愛。

它應該是一塊溫柔的海綿,吸附掉每一個人的煩惱和憂傷,擠出幸福快樂的源泉。

它應該是一個靜靜的港灣,為我們遮擋掉狂風暴雨的侵害。

它應該是一盞指路的明燈,指引著我們勇敢地去追求去愛去奮鬥和釋懷。

作為家的核心,父母的愛,也應該像陽光和雨露一樣溫暖和滋潤著所有“花朵”健康成長。

壹姐說

看別人的故事,人人都能當諸葛亮,事後那種。東西重要還是孩子重要,明擺著的呀。但願我們別成為故事裡的父母。

有的家,不只孩子害怕回去,家長也不願回去。

對有些家長來說,上班反倒成了放鬆的方式。一想到回家帶孩子就焦慮,過個週末比上班還累,最害怕孩子放假。

如何輕鬆帶娃?

來參加尹建莉父母學堂有效率高達96%以上的“戒吼活動”。活動群裡有高級輔導員貼身解答您的育兒問題,每週一堂微課,學習做智慧父母,養育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築一個溫暖的家。

別讓家成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