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下鄉,農民該怎麼辦?

我兒子是神評

農業除了靠天吃飯之外,還得靠政策來決定發展導向,資本下鄉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確佔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但是對於農民來講,是否選擇和資本合作還是在於個人。

雖然國家對於農業的補貼逐年增加,但是數額比較大的補貼多集中在合作社、種植大戶等進行規模種植的農業戶手中,對於普通的農戶來講,能夠領取的農業相關補貼有限,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農戶要想補貼拿得多,將土地入股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許值得一試。

而在將土地流轉給下鄉資本這一方面,如果自己對於種地的意願比較強烈,且種植收益還可以,當然是可以自己種的,土地流轉主要針對的那些不太想種地的農民,這部分農民可以在將土地流轉出去時與流轉方商量之後是否可以聘請自己打工,或者去往城鎮找其他的工作,地租雖然極有幾百塊一畝,但重要的是可以不靠種地而活,將雙手解放出來做別的事,增加家庭收入。

表面上資本下鄉所能提供的工作崗位雖然不能夠滿足每一個農戶,但是卻能帶動當地的農業經濟,從而延伸產業鏈,與此同時,新的工作機遇也就隨之產生,農戶自己也要有這一方面的敏感度,比如在物流、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就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填充。

總得來講,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所能獲得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了更多的選擇,不用再守著一畝三分地自給自足,打工、創業都將是新的選擇。


土地論壇

資本下鄉對我們農村和農民來說肯定是一件利好的事,一個地方經濟越是活躍資本和技術就會越聚集,隨之而來的土地效益就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對於我們個人來講,能不能分到這杯羹,能分到多少就要看自己的選擇了,今天所有的選擇都將成就明天的你。

所謂資本下鄉一般都是一些農企帶頭投資的,最常見的就是“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這裡面的第一筆錢就是租金,不過租金主要看地區,偏遠的地方就比較少,一般能有個600元/年的租金都算是比較多的了。

除了租金以外就是工作機會,這些農企都會招當地人來種植的,而且會給予技術、種子、農資等等的支持。有這種機會的話個人建議還是要積極爭取,這不簡單只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學習技術,為自己將來進一步的發展打好基礎。

而且只要肯學習、技術夠好,工作崗位有限也不會限制到你,等將來你自己熟悉以後甚至可以自己去包土地來和農企合作,漸漸的自己的路就會越走越清楚了。

就我瞭解的就有,以前給農企種植慢慢發展成為技術員的;有的是土地流轉出去以後,轉而去做養殖的;也有的會選擇到城市裡面去謀一番出路的。但是不管怎麼選擇,都要從自身條件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選擇了、努力了、堅持了,那麼在這次農業升級的大潮中自然就會有一條路,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

也祝您未來越走越好,也祝廣大的農戶們越走越好。

答題助理:話三農 LWA00004


新農大視野

資本下鄉,農民該怎麼辦?

看了題主的描述,覺得有些替農民擔憂的感覺。其實農村土地,在個體農民的手上,每年的收益就那麼多,純收入加上國家的補貼,撐死了每年也就1000多塊錢每畝。

為何不博一下呢?城市工商業下鄉流轉農民的承包地,也許會是好事也說不定。再說國家在政策上也是支持城市資本下鄉的。讓資本下鄉,是為了服務三農,為了促進鄉村振興的。

但是城市資本下鄉是把雙刃劍,利用的好能安農心富農財,用的不好就會傷農害農。前提是一定要保護好農民的權益,堅持農民的承包地經營權不被強佔。

城市資本下鄉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有承包權的農民可以把承包地的經營權流轉給城市工商業人員,這樣不但避免了土地閒置還能增加農民收入,農民自己在外出務工的話,在家裡的承包地也在給自己創造財富,但不能不警惕資本跑路。

我們知道,資本是有逐利性的,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但是一旦資本在土地上失利就會跑路,扔下爛攤子給農民,有時候連流轉金都收不回來。

農民針對資本下鄉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麼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分紅,要麼實行流轉金預付,總之不能把風險抗在農民自己身上。在簽訂流轉協議上,一定要仔細的規定雙方的權益和違約責任。


農民妹子一枝花

一、資本下鄉的必然性

國家正逐步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面對農村的人口流出、產業轉移,“資本下鄉都是必然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發展農業的規模經營、特色旅遊乃至“新農村建設”。現在,種植業、養殖業、農村服務業,到處都能看到下鄉資本的身影。互聯網+農業使農村發生了顛覆性變化,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無土栽培、休閒農業、農產品電商……資本下鄉,確實給農村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二、資本下鄉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階段的資本下鄉還不夠規範,某種程度上還是有很大的風險性的。資本確實下鄉了,但是資本就是要遵循資本自身的規律,農業投資額大,投資回收期長,並不是一個賺錢迅猛的一個行業。

1、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已有30%的農戶流轉了承包地,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79億畝,如此規模的增速,一些資本下鄉者為了快速的回籠資金,惡意的改變土地用途,非法大搞房地產開發,留下一批批的“爛尾樓”而不是真正的進行農業發展。



2、一些下鄉資本由於缺乏種地的經驗,對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抵禦能力差,遇到農產品價格下降,收不抵支時,毀約棄耕的現象有時就會出現。

三、如何解決資本下鄉出現的問題

1、切實保護農民權益

杜絕企圖以“資本下鄉”的外來商業勢力,搞各種“花樣”去削弱農民的權益,要指導農戶簽訂規範的流轉合同,並明確土地流轉用途、風險保障以及違約責任等事項。鼓勵各地建立健全租賃風險保障金制度,防範承包農戶權益受損。

2、禁止擅自改變土地用途

禁止下鄉的資本擅自改變農業用途、嚴重破壞或汙染租賃農地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土地資源。

鄉村振興戰略,既要遵循資本的自身規律也要充分遵循農業農村發展規律,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充分結合農村發展實際。

我是“暢談新三農”,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暢談新三農

首先來分析資本的優缺點。工商資本擁有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管理等多種優勢,進去農業農村毫無疑問能起到很好的帶動運用。但同時,工商資本又是趨利性的,是為了利益最大化的,這決定他們有利則進.、無利則退的行為傾向。這幾年,也確實發生了一些工商資本下鄉流轉土地,後來卻改變土地用途或者毀約跑路的現象。

但不能因噎廢食。沒有資本的帶動,一個地方很難改變,畢竟很多農村長期積貧積弱,沒有投資和新的理念,難以突破現狀。而應該主動敞開胸懷,積極主動搞招商引資,但同時要冷靜分析,理性選擇。要做好幾點:一是要選好資本。這個企業主業是幹什麼的?經濟實力和聲譽如何?企業來咱們這要幹嘛?有可能帶來的利弊各有哪些?分析清楚,再作選擇。最好企業高層人員有出自本地的,更瞭解情況,相互也會更好約束自己。二是要簽好合同。尤其是涉及流轉,流轉土地期限、價格、支付方式、用途、風險保障、用後怎麼恢復,等等,最好都寫清楚,一旦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以用合同來說話。三是要拉好後盾。要把政府部門拉進來,比如審核企業資質、建立風險保障機制等。


農人愛農地

《人民日報》近期刊文指出,民間資本下鄉,有助於提升我國農業的質量、效益、競爭力,完善和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也有助於促進資本、技術、創意、市場、信息等現代要素在農業領域加快融合。但也有一些影響甚至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值得警惕。比如,在有些地方,一些工商資本借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的名義,變相地搞房地產開發,原本農民用來發展設施農業的土地裡,長出了“大棚房”“大棚別墅”;在有些地方,一些工商資本借發展規模經營之名,大規模租賃兼併農戶承包耕地,導致農民失去經營主體地位,擠佔農民就業空間。《人民日報》強調,無論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村電商,還是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都應把農民納入產業鏈條,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收入的機制,穩定農民與各類投資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換言之,就是在資本下鄉的過程中,要保障農民的利益。如何更好地保障農民利益呢?關鍵在制度設計和創新。安邦諮詢(ANBOUND)研究團隊認為,這主要表現在兩個領域:一是適度放開農村宅基地市場,實現城鄉土地的“同地同權”,允許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以市場方式出售;二是繼續放開農業用地使用權,吸引更多的城市工商資本投入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菊部地區有血959

資本進入農村當然是好事啊!

第一所有農作物都可以更高效了,農民也可以輕鬆的,小時候上學都是自己一個人去學校的,爸媽每天都5點多起來去山上幹活了,要等在太陽出來前把活幹好。



第二就是我當心的農民閒下來了,那麼農民會幹嘛?我說說我自己身邊的人吧,每天就是賭博,打牌,喝酒,我大伯就是一個愛喝酒的人,年輕時候從部隊退伍回來,後來愛上喝酒一身就完了。我爸就是愛賭博的人,年輕時候賺的錢都賭博輸了。



小林服說

資本下鄉的話題喊了很久了,可是到現在什麼都沒見著。我們是不是心操多了?那麼即使真的會有資本下鄉的那一天,事實上農民也沒有什麼能做的。除了被動,還是被動。

說這句話是有案例的。就比如一片特殊資源,有人要來購買。他會跟資源的主人,農民們商量嗎? 不會!直接由村裡就把決定做了,農民們能改變的,無非就多點錢和少點錢而已!

資本家有幾個會跟農民合作的?除了利用就是買,而且還都是被動。所以 能期待的,只有賣我們的人,把我們賣個好價錢了!

不要說我悲觀,只因有現實做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除了自己,誰也靠不住。


我也在鄭州oo

資本下鄉,農民要積極參與進去,現在很多企業都有這種扶貧性質的項目,比如我的大型基地,就是一個扶貧性質的項目,公司+合作社+農戶+政府扶持,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沒風險,沒後顧之憂,當然要看合作的公司規模,越大越好,國企最佳,我的基地合作伙伴就是國企上市公司,哈哈


隨緣林發藥材科研基地

資下鄉就給缺血的農村土地輸血好事,但要政府監管好資本,一不能讓少數人壟斷性的利益勾接傷害大多農民利益,管控好資本欺詐行為,請問有人能否回答一個問題?在大片的農村山區有集體森林,荒山資源,是否也可以利資本合作開發旅遊產業,及特色農林種植及各種養殖業的發展呢?求迴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