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對中華讀書報說:“大概從2000年開始,武俠小說創作突然有一個新趨向,湧現了一批20歲上下的年輕人。為避免與港臺新武俠重複,它被定名為‘大陸新武俠小說’。”他認為,新武俠小說創作未必要超過前人,而是要另闢蹊徑。這些作者多屬自發型,且文化素質較高,與港臺新武俠的整體創作隊伍相比,質量很高。因為他們“站在前人的肩頭”,有自己的優長。影響他們的既有金庸,又有西方文學。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在西南師大教授韓雲波的印象中,新武俠小說最早出現於期刊和網絡。專門刊登武俠的期刊目前發行量達到幾百萬冊,幾十種新武俠圖書陸續出版。其中有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的“中國新武俠典藏書系”(首批4本:《小椴作品》、《步非煙作品》、《小非作品》和《楊叛作品》),以及北方文藝出版社的一套“武俠新力量排行榜”。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韓雲波認為,新武俠主流創作隊伍有三大特點:

一,高學歷:大學生、碩士生很多,相當多是博士;

二,年輕化:基本上是“70後”,60年代出生的都很少;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新武俠在2005年出現出版熱潮,一直持續至今。《今古傳奇·武俠版》雜誌榮獲了全國期刊百強,很多作者備受關注,被稱為金古黃梁溫下的小椴專門從事武俠小說創作,小非被稱為“青春武俠第一人”,滄月則被稱為少女武俠宗師,有“大陸新武俠宗師”之稱的鳳歌去年曾憑藉有120萬字的《崑崙》領軍大陸新武俠閱讀潮流,事隔一年後,鳳歌又攜新作《滄海》(山海經系列第二部)與廣大讀者見面。與此同時,研究金庸的孔慶東教授開始研究這一群新武俠作者,西南師大的韓雲波教授也提出了相關理論。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5年的時間不算短,回首被“熱捧”的武俠寫作者和代表作品,孔慶東所說“當前的新武俠創作總體上五彩繽紛”確為精當,他認為大陸新武俠小說大致可分兩派,一為傳統派,模仿金庸、梁羽生,如鳳歌,模仿金庸可謂到一流;一為學習西方的,奇幻作品較多,不像港臺新武俠那樣注重歷史,對歷史的闡述更有現代性。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各路作品的表現內容也是各有特色的。小椴的《洛陽女兒行》、時未寒的《換日箭》講述江湖恩怨,滄月的《鏡·雙城》、優客李玲的《紅顏四大名捕》、步非煙的《曼荼羅》、沈瓔瓔的《逝雪》寫江湖女俠,藍蓮花的《千帳燈》和《風煙引》,以及蕭如瑟的《如夢令》,寫武林中人的兒女情長,小非的《遊俠秀秀》、何員外的《何樂不為》、韓寒的《長安亂》則試圖重建自己的江湖。韓寒自稱,自己的優勢在於沒看過金庸、古龍的小說。這批人將自己旺盛的創作力投入創作中去,因為心中無所顧忌反而別有滋味。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作品題材也豐富多樣。

《崑崙》以宋末元初為歷史背景,通過主人公梁蕭的傳奇經歷,給讀者展開了一幅氣勢磅礴的江湖畫卷。

蕭鼎的《誅仙》之所以大熱,其實更多得益於近年來風靡網絡的玄幻小說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它能在眾多的奇幻小說中脫穎而出,實在是因為其作為“武俠小說”的堅實質地。

小椴作品很好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其情節背後潛伏著人性以及社會規範下人的抗爭這樣的大主題。

步非煙的文化背景取自佛教和印度教,有著典型的泛東方文化色彩,這使看習慣了中國傳統武俠中國道統的讀者耳目一新。

新武俠小說風起雲湧,孔慶東和韓雲波二人,曾這樣評價大陸新武俠

楊叛由一篇《死香煞》奠定了他新武俠的代表作家地位。這篇帶有強烈懸疑色彩的作品讓讀者再一次領略到古龍當年創下的武俠懸疑的魅力。但他的文風又有更多凌厲之處,在力量上比古龍作品要突出。

小非的《遊俠秀秀》在某種意義上說顛覆了中國傳統武俠概念,滑稽搞笑,幽默風趣,在小非筆下,江湖不再是充滿血腥充滿殺戮的,取而代之的江湖是一個充滿諧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