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2008年,對大部分中國人而言,都是刻骨銘心的一年,有自豪,有歡樂,也有永遠難以忘記的傷痛。


這一年,我們迎來了北京奧運會,同時也遭遇了多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災害……

年初之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襲擊我國南方十多個省區,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受災人口超過1億。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又發生了8級特大地震,一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汶川地震是新中國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在地震以後,當地幾個本來規劃整齊的城市一瞬間變得滿目蒼夷,其中北川縣受災特別嚴重,老縣城80%、新縣城60%以上建築物因地震垮塌。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近7000所校舍垮塌,成百上千的孩子們慘死在瓦礫之下。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僥倖逃生的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被壓在倒塌的房屋之下卻無能為力,痛不欲生。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全國各地的民眾在災難發生以後,紛紛走上街頭為受災群眾們祈福。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即使在汶川地震已經過去整整十年以後,不僅是地震親歷者們,就算是大部分中國群眾依舊對這場災難難以釋懷。

在汶川地震十週年之際,讓我們聽一聽這些地震親歷者們十年的故事。他們其中不少人的人生軌跡,終究因地震而徹底改變。

夾縫男孩:負重前行

作為汶川地震一名親歷者,鄭海洋今年27歲。

在十年前,他還就讀在北川中學高一(2)班,地震發生當天下午,這名17歲的男孩還在課桌上暈暈欲睡。

在14點28分,教室一陣搖晃,持續幾秒,頭頂一些細碎的粉末和顆粒掉了下來。意識到地震來襲的鄭海洋跟著同學瘋狂逃跑求生,但是依舊還是不幸被碎石、磚板和房梁壓在了地下。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在醒來以後,鄭海洋發現自己的雙腳已經被掉下的天花板死死壓住,但是求生欲讓他並沒有放棄。伴隨著劇痛,在黑暗中等待了22小時的鄭海洋終於等來了救援,在救出的那一刻,他在縫隙中擺出一個“勝利”的手勢,露出一個笑臉,因此被媒體稱為“夾縫男孩”。

然而可惜的是,雖然最終得救,但是由於傷勢過重,鄭海洋還是永遠失去了他的雙腿……

10年以後的鄭海洋已經逐漸接受了輪椅上的生活,和家人住在北川新縣城某個新建的小區內,正和父親商量著要在這套130平米的新家裡添幾盆多肉植物。

晚間出門吃飯,他坐在輪椅上,靠兩隻手臂推著輪椅兩側的手輪圈前行,遇到小區內上下低矮的路牙,他靈活地將輪椅轉180度,倒著下行。工作日時,他便自己叫一輛順風車坐到成都,和公司員工一起開會,談論業務。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這些年唯一難改的習慣是失眠。以前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困擾,夜裡兩三點才能入眠。後來是慣性所致。情緒起伏時,他乾脆一個人出門散心,在馬路邊兜轉。

有時候,鄭海洋還能偶爾夢見原來的同學,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喝茶、打麻將,他已記不清有些人的姓名,親切感卻沒變……

“以前的自己畏懼死亡,現在我開始慢慢解構死亡,讀懂死亡的另一層含義,死亡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消亡了。”

——摘自鄭海洋日記

當年的“敬禮娃娃”,如今的翩翩少年

2008年5月12日,3歲的小郎錚被從北川縣曲山幼兒園廢墟中救出。當時,他抬起右手,向抬著擔架的解放軍叔叔敬了個禮,這張照片隨後感動了整個中國。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十年之後,當年的小娃娃已經成長為了一名翩翩少年,但是不變的仍是他想進入軍營鍛鍊,為人民服務的理想。

如今的郎錚正在讀初一,成績在全年級前幾十名,平時熱衷於各種名人傳記,鍛鍊也是他的必修課之一,他的家中,有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運動器材。書架上,掛著十餘塊冠軍、亞軍獎牌,有足球比賽和乒乓球比賽等。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雖然依舊掛著“敬禮娃娃”的標籤,但是郎錚並沒有覺得自己比其他同學特殊。

茫茫十年路,依舊不忘初心!

背亡妻回家,不情義也不薄情

在汶川地震時,吳加芳因一張騎摩托車背亡妻回家的照片被貼上了地震中最有情義的丈夫的標籤。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這個事蹟被刊登以後,他連續收到了16名全國各地女性的求愛信,在和其中一位接觸3個月以後,兩人立馬閃婚,隨後吳加芳又立馬被外界冠上了薄情寡義男的稱號。本以為生活會如願走上正軌,但是和第二任妻子的感情終究還是繞不過前妻這個坎,兩人在相處一段時間以後,最終還是分道揚鑣。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如今的吳加芳自己在家獨居,平時下班回家後,就在屋頂侍弄亡妻生前最愛的花朵。他現在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三個心願:修葺後房,給亡妻修墳立碑,讓兒子儘早結婚成家。

十年生死兩茫茫,無法不思量,心中自難忘。

痛失幼子,如今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今年48歲的周金文,是國網廣元供電公司青川供電所一名基層農電工,平時言語不多,性格內向。

在10年前,他在5.12地震中痛失幼子,“孩子的遺體兩天後才被找到,這一刻有一種痛苦如鯁在喉,這一刻我的心裡被一塊巨石壓迫不能呼吸,這一刻我的人生從此變為黑白……”。在地震過後很長一段時間,周金文都過得渾渾噩噩,每每聽到“5.12”、“地震”等敏感的詞彙,他都會默默走開。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幸運的是,在隨後的生活中,周金文通過忙碌填充自己,慢慢開始走出失去孩子的痛苦。如今的周金文正在西藏支援,雖然3年年援藏任務即將結束,但由於對於藏區的熱愛,以及和藏區工友結下的友誼,周金文希望繼續援助藏區,直到2020年援藏計劃結束再回到青川木魚。

“十年前,地震帶來的傷害,如同硫酸腐蝕野草一般,讓我漸漸枯槁。十年後,我要像野草一樣頑強,拼命癒合生長,並希望用自己這一點點綠,來點綴世界。”

——周金文

最牛礦工,失去的都會掙回來

彭國華,今年47歲,之前一直靠種植林木為生,在地震時,他不幸被埋在礦洞裡,依靠雨水、手紙、小便充飢緩渴,堅持172小時後被親人、工友、戰士聯合救出,隨後被稱作“最牛礦工”。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在10年後的今天,彭國華的生活已經步上了正軌,他還學會了泥瓦工手藝,以此謀生,農忙時回家照看林木。

儘管掙錢不多,彭國華終究還是藉助10年時間,讓家裡的一切都恢復到更好的狀態。

“地震前有的傢俱,現在都有了。”——彭國華

由富變窮,活在當下最重要

從1986年就開始開弔車的楊雲青,算得上是映秀鎮當地一個不折不扣的有錢人。在地震前,他擁有兩個沙場、兩臺吊機、兩套房子、一個農家樂、一個小賣部。

在汶川地震以後,楊雲青包括妻子在內的10餘人不幸遇難,但是他還來不及悲傷,就立馬投入了搶險救援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映秀小學最後1個倖存者成功得救。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如今已經68歲的楊雲青在當地開了一家“震中飯店”,雖然生意慘淡,生活不再如當年那麼富裕,但是楊雲青對當下的生活很滿意。

“地震讓我從富人變成了窮人,現在來看,錢啊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活好當下最重要。”——楊雲青

地震女孩,接受人生的缺失

地震發生時,魏玲還是漢旺東汽中學一名高二的學生,在被掩埋了48小時後,幸運被救出。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如今的魏玲已經戀愛、結婚、生子,在她看來,她與別人的生活經歷沒有什麼不同。她現在覺得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便是一種平淡,但是依舊難能可貴的幸福。

“對於失去的,能夠清楚地接受,接受人生有這樣的缺失。”——魏玲

最牛志願者,想做自己的英雄

汶川大地震之後,陳巖是最早進入都江堰參與救援的志願者之一,他在80個小時救出29名生還者,被譽為“最牛志願者”,2008年獲“中國十大傑出志願者”稱號。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但是陳巖名望雙收的人生在2013年戛然而止,當年6月,陳巖因涉嫌詐騙罪被依法逮捕,5個月後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處罰金一萬元。

如今的陳巖去了青海可可西里,表示他自己已經學會了接受和釋懷——十年前,他喜歡做別人心目中的英雄;現在,他只想做自己的英雄。

“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更能感受生活的真實”—— 陳巖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幫離開的同學活出精彩

十年前,馬健是映秀漩口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地震中,他憑藉著自己的一雙手,在坍塌的教學樓前,徒手挖掘整整四個多小時,將同班同學從廢墟中救出。

因為徒手救起同學向孝廉,馬健榮獲“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得到了成都石室中學高中部的保送資格。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如今的他正在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的細胞分子生物學攻讀博士。在馬健看來,汶川地震是一場對人性的考驗,如果現在發生同樣的事情,他依舊還會做同樣的選擇。

“直到今天,我還後悔沒能再多救幾個同學。”——馬健

最後的倖存者,活著就是幸運

今年42歲的馬元江,是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映秀灣水力發電總廠員工。在汶川地震時,他不幸被垮塌的辦公樓掩埋,在5月20日凌晨1點才被救援隊救出,被困178小時22分鐘,是汶川地震被困時間最長的獲救者。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如今的馬元江依舊還是在映秀灣電站工作,今年4月,他剛換上了新假肢,開車、繫鞋帶都沒問題,假肢還能用鍵盤打字,哪怕只是一指禪、速度慢。

十年的時間,他並不避諱舊事重提,活成了一個快樂的人。

“不論是左手會怎麼樣,還是臉部毀了容,活下來,走出去,才是最重要的。”——馬元江

距離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十年。在這十年裡,我們國家經歷了更多,如今的發展已是今非昔比。

5.12十年:十個人的人生軌跡

受災地區已經得到重建,許多當年的廢墟早已以嶄新的新城姿態重生,而四川人民對當年伸出援手的全國人民永世感恩。

當年的幼兒成為少年,當年的少年已成為國之中堅,我們這些生者沒有遇到災難,趕上了祖國快速發展的時代,但許多同胞的生命已經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天。

記住當年的人與事,只為珍惜現在的生活,只盼以後國泰民安,永無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