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農村裡還有必要重新修建宗祠嗎?

週記三農

宗祠又名祠堂,在農民的心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據某個新聞媒體在農村調查重新修建宗祠的事情來看,其宗祠修建的集資方式主要分為兩種,自願捐贈與強制出資,對於在該村生活的農民,每個男丁必須得出資3000元用於修建宗祠,對於將進城落戶的原該村村民,可以選擇自願捐贈。

但該村在修建宗祠時,無論是上到80歲的老頭,還是剛出生的男嬰,必須得出3000元。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男人,那麼就得出9000元。讓農民一次性拿出9000元,確實有點多。那麼,如此“勞民傷財”的修建宗祠真的有必要嗎?或許,從宗祠在農村承擔的角色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必要性吧!

第一:宗祠在農村承當著尋根的載體

農村人的骨子裡就有著落葉歸根的理念,當人的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通常會自問道“我是從哪裡來”。在農村修建宗祠,其中有一個缺一不可的環節,那就是重修族譜。族譜的構成,主要從最先來此地居住的那個人開始,默認他的派字為第一,然後根據姓氏中的派字排名一直寫到現在剛出生的男嬰兒。有了族譜,我們就可以追溯自己的先人,尋找自己在那個地方的“根”!

第二:宗祠也是記住鄉愁的載體

農民為了顯示出對祖先的敬畏之情,通常把宗祠修建得“氣宇軒昂”。宗祠的這種高大的氣派,正是吸引農村兒童在此遊玩的原因之一。當我們漸漸長大,離開故鄉到城市工作後,故鄉早已物是人非,只有那座宗祠依然矗立在村頭,瞬間想起了在故鄉生活的一切美好的童年,所以,宗祠也是記住鄉愁的載體。

第三:宗祠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載體

華夏最大的宗祠莫過於“炎帝黃帝”的廟宇了。這幾年來,隨著炎帝故里尋根節於黃帝故里尋根節的舉辦,確實提高了當地的農民收入。每到尋根節到來之時,華夏人們或多或少的會去那裡尋根,當地的農民看到背後蘊藏的商機,於是在路上擺的擺攤,賣山貨的賣山貨,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農村裡是很有必要重新修建宗祠的。


週記三農

這個沒有必要吧。

宗祠顧名思義就是祠堂,供奉祖先牌位之地,每當有重大事件,族長會召集大家齊聚祠堂,共商大計,最後形成統一意見,最後由族長出面,宣佈結果,大家遵照執行,如有違背族規,必會按照族規處罰。


祠堂可以說也相當於教堂,在這裡族長會教育大家一些做人道理,為人處事關係,團結族人,族長一般都是經過推舉產生,族長職位一般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的人,有本事有能力,能帶領大家過上幸福生活的人擔任,大家對族長心生敬佩,言聽計從,當然族長也是全心全意為本族人謀福利,帶領族人過上好日子。

而祠堂就是族長與族群成員商議決策的地方,許多族裡的事情都是從這裡做出決定,祠堂裡也供奉著祖先,大家百年以後,也會進入祠堂牌位,所以大家對祠堂心生敬畏,進入祠堂一般比較嚴肅,不敢說謊,所以這也是凝聚大家向心力的一個地方。


電視劇白鹿原就是圍繞著祠堂講解家族的作用以及家族的興衰與變遷,從中可以看出祠堂在家族成員心目中的地位,和對家族的歸屬性,大家如果做錯事都要在祖先面前懺悔,也祈求祖先原諒,也祈求祖先保佑自己。

祠堂在以前的作用很大,靠祠堂將大家心連在一起,而現在由於社會發展,人民對家族的觀念變的淡薄,家族觀念越來越薄弱,在加可以自由遷徙,不用依靠家族照樣可以生存,家族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已經無法團結本族群眾,當然修建祠堂也就失去意義。

所以現階段修建祠堂已經完全沒有必要,那是以前信息不暢,落後的產物,現在社會高速發展,靠祠堂維持家族關係已經成為過去,大家對祠堂的認可已經已經降低,祠堂的作用變弱,所以目前修建祠堂沒有必要。


生態農說

重修重建我支持,不再重修重建我也不反對。請聽我說。

先說蓋個祠堂的好處。金錢日上,世風日下,人人拜錢,在農村建個財神廟最好。沒事回去拜拜財神,興許還能發財,農村村村村頭都蓋有個廟,有的是老爺廟,有的是奶奶廟。那次我出門和一個鄉同學同車正趕上一個廟蓋成舉行儀式,同學說,農村人真是閒的沒事,有錢沒處花了蓋個廟就能有錢,辦點真事多好。旁邊的一個人說真事要辦,虛事也不能少。敬神就是警人,蓋祠堂也是這個作用,除了時刻不忘祖宗外,還可激勵人們為祖宗爭光。

不建我也不反對。過去一家弟兄姊妹都多,叔伯兄弟姐妹也多,有個祠堂有必要。現在都是'一個孩子沒必要,要拜就拜父母,拜這兩尊佛就行了,有空多回家陪陪,在家裡對父母好一點,有條件趁父母健康把家譜整理一下,親戚自家多走動走動來往來往就行了。建祠堂搞形式,不重視人情世故,浪費財力也是沒有多大意義。


流年似水204840998

現在在農村還有必要重新修建祠堂嗎?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重新修建祠堂的!

祠堂不但是中國最早的傳統文化,也是中國最早的家族文化,祠堂在中國人的心中,是最莊嚴,也是最神聖的地方,幾千年來,由於有了祠堂,才把中國千千萬萬個同族同宗的家族譜系,一代傳又一代的,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來,祠堂功不可沒!


祠堂不但有極其珍貴的歷史意義,而且也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的!

有了祠堂,家族的後人們,才可以通過祠堂,承前啟後,尋根拜祖,認祖歸宗,落葉歸根的,這也才會知道我的根在哪裡,我的列祖列宗是誰,也才不會忘了祖宗,也才知道感恩報祖的!



所以,凡是有條件的農村,或者說曾經有過家族祠堂的,都應該重修祠堂的,有了家族的祠堂,不管是海內海外,所有流落在外的同族同宗的人,回來後才會找到家的,才會找到根的,才會找到自己的,也就會通過祠堂,團結家族,凝聚同族同宗的力量,為家鄉做出貢獻的!

在我們東北的農村,是看不到祠堂的,因為大部分的東北人,都是遷徙過來的,或者說闖關東過來的,一付挑擔就是全部的家當,祠堂留在了老家,家族的族譜都留到了老家,到東北又過了這麼多年了,很多人連老家,連自己的根都不知道在哪的,即使後來也有建立祠堂的,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祠堂也就沒有辦法保存下來了!



所以,我認為,凡是有條件的農村,還是把祠堂修建起來吧,讓同族同宗的後人們,能在祠堂找到自己的列祖列宗,能在祠堂找到自己的根吧!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和留言!


從善如劉L

宗祠又名祠堂,在農民的心中佔據重要地位,南方農村居民喜修祠堂,到了北方有些地方不興修祠堂。我個人認為,修祠堂為紀念過世先祖,因為每個公民都應該永遠記住自己的祖宗。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開展地方文明經濟發展……


老趙144624335

以您宗族的需求為主,意願是需求基礎,另要明確期的期願為何,村族團結友愛互助與,宗族記續和孝道等一切風俗,知己何來,知先勤勞,知先儒傅,知先敬老愛幼,等等吧,要明是思念追遠孝子族團眾力,不是為迷怎*。


老農穿著山山

應該重新修建宗祠,雖然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但家家都有自己的正能量家風家規及家訓,同時重建宗祠也說明這些非物質文化繼己相傳併發揚,祖宗遺留的祖德祖訓永遠激勵著本姓後代立志為人處事的積極向上的傳統。


陽光流浪1

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有必要修建的。

1,從宗教迷信的角度來說宗祠是逝去的先人們一個聚集的場所,如同一個組織協會一樣的作用。

2,從現代人文的角度來說宗祠是現代一個姓氏家族的根本所在,族群的信仰傳承,傳統文化的保留,提供一個相應的場所。


糖客視頻

完全可以修建宗祠為記念。

因為社會上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永遠記注自己的祖宗。

弘掦中華民族文化;開展地方文明經濟。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