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农村里还有必要重新修建宗祠吗?

周记三农

宗祠又名祠堂,在农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某个新闻媒体在农村调查重新修建宗祠的事情来看,其宗祠修建的集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自愿捐赠与强制出资,对于在该村生活的农民,每个男丁必须得出资3000元用于修建宗祠,对于将进城落户的原该村村民,可以选择自愿捐赠。

但该村在修建宗祠时,无论是上到80岁的老头,还是刚出生的男婴,必须得出3000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男人,那么就得出9000元。让农民一次性拿出9000元,确实有点多。那么,如此“劳民伤财”的修建宗祠真的有必要吗?或许,从宗祠在农村承担的角色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必要性吧!

第一:宗祠在农村承当着寻根的载体

农村人的骨子里就有着落叶归根的理念,当人的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通常会自问道“我是从哪里来”。在农村修建宗祠,其中有一个缺一不可的环节,那就是重修族谱。族谱的构成,主要从最先来此地居住的那个人开始,默认他的派字为第一,然后根据姓氏中的派字排名一直写到现在刚出生的男婴儿。有了族谱,我们就可以追溯自己的先人,寻找自己在那个地方的“根”!

第二:宗祠也是记住乡愁的载体

农民为了显示出对祖先的敬畏之情,通常把宗祠修建得“气宇轩昂”。宗祠的这种高大的气派,正是吸引农村儿童在此游玩的原因之一。当我们渐渐长大,离开故乡到城市工作后,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只有那座宗祠依然矗立在村头,瞬间想起了在故乡生活的一切美好的童年,所以,宗祠也是记住乡愁的载体。

第三:宗祠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载体

华夏最大的宗祠莫过于“炎帝黄帝”的庙宇了。这几年来,随着炎帝故里寻根节于黄帝故里寻根节的举办,确实提高了当地的农民收入。每到寻根节到来之时,华夏人们或多或少的会去那里寻根,当地的农民看到背后蕴藏的商机,于是在路上摆的摆摊,卖山货的卖山货,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农村里是很有必要重新修建宗祠的。


周记三农

这个没有必要吧。

宗祠顾名思义就是祠堂,供奉祖先牌位之地,每当有重大事件,族长会召集大家齐聚祠堂,共商大计,最后形成统一意见,最后由族长出面,宣布结果,大家遵照执行,如有违背族规,必会按照族规处罚。


祠堂可以说也相当于教堂,在这里族长会教育大家一些做人道理,为人处事关系,团结族人,族长一般都是经过推举产生,族长职位一般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的人,有本事有能力,能带领大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人担任,大家对族长心生敬佩,言听计从,当然族长也是全心全意为本族人谋福利,带领族人过上好日子。

而祠堂就是族长与族群成员商议决策的地方,许多族里的事情都是从这里做出决定,祠堂里也供奉着祖先,大家百年以后,也会进入祠堂牌位,所以大家对祠堂心生敬畏,进入祠堂一般比较严肃,不敢说谎,所以这也是凝聚大家向心力的一个地方。


电视剧白鹿原就是围绕着祠堂讲解家族的作用以及家族的兴衰与变迁,从中可以看出祠堂在家族成员心目中的地位,和对家族的归属性,大家如果做错事都要在祖先面前忏悔,也祈求祖先原谅,也祈求祖先保佑自己。

祠堂在以前的作用很大,靠祠堂将大家心连在一起,而现在由于社会发展,人民对家族的观念变的淡薄,家族观念越来越薄弱,在加可以自由迁徙,不用依靠家族照样可以生存,家族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已经无法团结本族群众,当然修建祠堂也就失去意义。

所以现阶段修建祠堂已经完全没有必要,那是以前信息不畅,落后的产物,现在社会高速发展,靠祠堂维持家族关系已经成为过去,大家对祠堂的认可已经已经降低,祠堂的作用变弱,所以目前修建祠堂没有必要。


生态农说

重修重建我支持,不再重修重建我也不反对。请听我说。

先说盖个祠堂的好处。金钱日上,世风日下,人人拜钱,在农村建个财神庙最好。没事回去拜拜财神,兴许还能发财,农村村村村头都盖有个庙,有的是老爷庙,有的是奶奶庙。那次我出门和一个乡同学同车正赶上一个庙盖成举行仪式,同学说,农村人真是闲的没事,有钱没处花了盖个庙就能有钱,办点真事多好。旁边的一个人说真事要办,虚事也不能少。敬神就是警人,盖祠堂也是这个作用,除了时刻不忘祖宗外,还可激励人们为祖宗争光。

不建我也不反对。过去一家弟兄姊妹都多,叔伯兄弟姐妹也多,有个祠堂有必要。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没必要,要拜就拜父母,拜这两尊佛就行了,有空多回家陪陪,在家里对父母好一点,有条件趁父母健康把家谱整理一下,亲戚自家多走动走动来往来往就行了。建祠堂搞形式,不重视人情世故,浪费财力也是没有多大意义。


流年似水204840998

现在在农村还有必要重新修建祠堂吗?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重新修建祠堂的!

祠堂不但是中国最早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最早的家族文化,祠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最庄严,也是最神圣的地方,几千年来,由于有了祠堂,才把中国千千万万个同族同宗的家族谱系,一代传又一代的,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来,祠堂功不可没!


祠堂不但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意义,而且也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有了祠堂,家族的后人们,才可以通过祠堂,承前启后,寻根拜祖,认祖归宗,落叶归根的,这也才会知道我的根在哪里,我的列祖列宗是谁,也才不会忘了祖宗,也才知道感恩报祖的!



所以,凡是有条件的农村,或者说曾经有过家族祠堂的,都应该重修祠堂的,有了家族的祠堂,不管是海内海外,所有流落在外的同族同宗的人,回来后才会找到家的,才会找到根的,才会找到自己的,也就会通过祠堂,团结家族,凝聚同族同宗的力量,为家乡做出贡献的!

在我们东北的农村,是看不到祠堂的,因为大部分的东北人,都是迁徙过来的,或者说闯关东过来的,一付挑担就是全部的家当,祠堂留在了老家,家族的族谱都留到了老家,到东北又过了这么多年了,很多人连老家,连自己的根都不知道在哪的,即使后来也有建立祠堂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祠堂也就没有办法保存下来了!



所以,我认为,凡是有条件的农村,还是把祠堂修建起来吧,让同族同宗的后人们,能在祠堂找到自己的列祖列宗,能在祠堂找到自己的根吧!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和留言!


从善如刘L

宗祠又名祠堂,在農民的心中佔據重要地位,南方農村居民喜修祠堂,到了北方有些地方不興修祠堂。我個人認為,修祠堂為紀念過世先祖,因為每個公民都應該永遠記住自己的祖宗。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開展地方文明經濟發展……


老赵144624335

以您宗族的需求为主,意愿是需求基础,另要明确期的期愿为何,村族团结友爱互助与,宗族记续和孝道等一切风俗,知己何来,知先勤劳,知先儒傅,知先敬老爱幼,等等吧,要明是思念追远孝子族团众力,不是为迷怎*。


老农穿着山山

应该重新修建宗祠,虽然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但家家都有自己的正能量家风家规及家训,同时重建宗祠也说明这些非物质文化继己相传并发扬,祖宗遗留的祖德祖训永远激励着本姓后代立志为人处事的积极向上的传统。


阳光流浪1

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必要修建的。

1,从宗教迷信的角度来说宗祠是逝去的先人们一个聚集的场所,如同一个组织协会一样的作用。

2,从现代人文的角度来说宗祠是现代一个姓氏家族的根本所在,族群的信仰传承,传统文化的保留,提供一个相应的场所。


糖客视频

完全可以修建宗祠為記念。

因為社會上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永遠記注自己的祖宗。

弘掦中華民族文化;開展地方文明經濟。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