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忽悠致死”的蘇聯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前蘇聯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該艦於1988年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91年蘇聯解體時該艦隻完成了30%的工程量,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家後由烏克蘭繼承這條艦。最終在美國人的“忽悠”下,曾經親手建造這艘航空母艦的工人們又親手拆解了它,最後只剩下一堆廢鐵。

被美國“忽悠致死”的蘇聯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船臺上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鑑於航空母艦在二戰中出色的表現,美國在戰後大力發展航空母艦。但是,蘇聯卻一直對航母的發展並不上心,主要是由於赫魯曉夫是一個“核迷”,在他眼裡只有核武器是最有用的,航空母艦隻是一個浮動的棺材而已。所以那時候蘇聯拼命的發展導彈和核武器而對航母不屑一顧,僅有的幾艘小型的直升機航母也是用來為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護航的。直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出現,美國龐大的航母特混艦隊把蘇聯海軍的臉打的啪啪響。至此蘇聯領導人才開始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進而開始了蘇聯近三十五年的航母發展之路。70年代陸續設計了我們現在瞭解的“庫茲涅佐夫”號,“戈爾什科夫”號,“瓦良格”號等排水量在6萬噸左右的中性航母。到了80年代,蘇聯為了追趕美國開始建立遠海海軍,這個時候“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就應運而生了。

被美國“忽悠致死”的蘇聯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結構示意圖

蘇聯於1984年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航空母艦,1988年“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好景不長。1991年前蘇聯開始分家了,到1991年底,船廠共加工“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艦用鋼材29000噸,原子蒸汽發生器也已在車間組裝。蘇聯解體後,撥款中斷,施工停止,而此時船臺大合攏已近尾聲。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利漢諾夫曾詢問廠長能否設法完成軍艦,廠長回答說:“只有偉大的國家可以完成它,但那個偉大的國家已經不復存在”。

被美國“忽悠致死”的蘇聯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電腦合成圖

1992年,美國開始出手了。一家在挪威註冊的船舶公司提出想要烏克蘭幫忙製造6艘船舶,但是其中一艘必須要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所在的0號船臺修建,與此同時另一家美國鋼鐵公司趁機提出以450美元/噸的高價收購該航母的建造用鋼材。為了賺取外匯,俄羅斯和烏克蘭政府聯合決定,為給建造出口船騰出0號船臺,將“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拆解為廢鋼,從這一刻起蘇聯發展了30多年的航母製造工業徹底劃上了句號。

被美國“忽悠致死”的蘇聯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可當拆解完畢後美國公司卻撕毀了合約,提出籤合同是副總經理,他並不瞭解鋼材市場的行情導致簽訂的採購鋼材的價格太高,所以合同無效。隨後挪威人的造船合同也因為船舶公司財務問題而宣佈無效。折騰了一大圈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不但一分錢沒有賺到,還拆了自己的航空母艦。美國人略施小計就讓可能的潛在對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在自己人的手中化為廢鐵,現在來看這件事很明顯就是美國自己弄的兩個皮包公司在忽悠烏克蘭和俄羅斯。最後烏克蘭也沒辦法,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被美國“忽悠致死”的蘇聯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作為國家象徵的航空母艦就在這看似小孩過家家似的忽悠之下煙消雲散。“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消失也標誌著蘇聯(或者俄羅斯)再也沒有能匹敵美國“尼米茲”級的航空母艦。尼古拉耶夫船廠廠長馬卡羅夫這樣哀嘆:“這不僅是一艘航母的終結,它更是蘇聯和俄羅斯航母時代的終結,是工廠及全國為之奮鬥了近35年偉大事業的終結,能成為偉大強國驕傲與威嚴的終結。”

被美國“忽悠致死”的蘇聯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弱國無外交 ,烏克蘭這樣被美國耍還沒有一點辦法都沒有,更可悲的是90年代美國忽悠烏克蘭把蘇聯時期繼承下來的核武器全部銷燬了。烏克蘭自廢武功換來的只是幾句空話,而美國給了烏克蘭多少好處?默默地心疼烏克蘭一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