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三歲孩子養成整理玩具的習慣?

陽光味道正面管教

整理玩具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晰的一點,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預期是不同的,對玩具的整潔程度接納度也是不同的,我以我家的實際情況做介紹。


在孩子3歲以前,除了積木、拼圖之類容易散的玩具,每次玩完了我會有意識的的陪孩子一起整理好之外,其他的玩具,都是在客廳有專門的區域,孩子隨便玩的。

到了三歲多的時候,隨著玩具越來愈多,種類也越來愈複雜,我自己不太能接納玩具到處亂放了,就買了一個架子,配好了各種顏色的收納箱,跟孩子一起動手做了下面幾件事,不到一週的時間,收納玩具這個習慣,就初步養成了。

第一:跟孩子一起做玩具分類。

我買的不同顏色的收納箱,讓孩子決定哪個顏色放哪一類的玩具,比如藍色放工程車,紫色放樂高,粉色放積木,綠色放托馬斯,橙色放超級飛俠,雖然在整理的過程中,孩子很快就被玩具吸引了,但我的預期就是讓孩子參與即可,孩子畢竟是愛玩的,我來主導,所以玩具分類這一步很快就完成了。

讓孩子參與決定,將來孩子會更好的執行,這是賦予孩子自主權的方式。

第二,跟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提前約定。

這一步,是在玩玩具之前提前溝通的環節,讓孩子知道具體怎麼做。

比如,我們的規則是,不能用手扶著玩具架爬上沙發,並且給孩子演示了可能會倒掉的危險(其實後面有固定,但這是一個讓孩子觀察和思考的機會,不能錯過)。

再比如,每次孩子可以自己選擇玩哪一類玩具,我來幫他從架子上取下來,玩完了之後,需要收起來才能玩另外一種,有時候,孩子會在玩超級飛俠的時候把積木拿出來,我會問他為什麼,他說需要積木給超級飛俠搭建場景,我表示同意,規則建立的同時也要保持靈活性。

第三,以身作則,花時間訓練孩子。

規則制定好以後,家裡的玩具整潔多了,當然也有忘記收玩具的時候,我對這個部分表示接納,大人也不可能有超級高的自律,更何況是孩子。

我們把規則制定好,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成長,但其實玩具整理好沒幾天,有一天早上起床,孩子看到沙發上有忘記收起來的工程車,就會提醒我,我會給予及時的鼓勵,謝謝孩子的提醒,這對孩子而言,鼓勵會讓孩子獲得主動收玩具的價值感和內驅力,如果只是盯著孩子沒有遵守規則這個負面的部分,孩子就很難獲得成長。

總結就是,收玩具這件事,需要家長手把手的和孩子一起做,養成習慣就好了。


親子溝通如何說

分享一下我家四歲半孩子整理玩具的經歷,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小樣兒是一個4歲半的男娃,有些與生俱來的秩序感。比如收積木時,非得把有圖案的一面朝上;去早教中心,會把自己組合的拼插玩具拆開,分門別類放到收納盒裡;在幼兒園還做過“圖書管理員”,會督促別的小朋友把圖書放回原處。

但大多數時間,他跟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在家裡玩具圖書到處亂丟,找不到就哇哇哭。我也曾在他兩歲的時候試著將他的玩具分類,然後貼上圖片標籤,但當時他對標籤的興趣大於對分類的興趣,很快就把圖片標籤全撕掉了。

這次,鑑於小樣兒小朋友的玩具已經到了一個數量級,我預先給留好的空間已經不夠用了。趁週末,我就帶領他來了一次玩具大整理。

小樣兒之前見過我整理別的物品,我之前也帶著他整理了他的圖書,他對整理結果比較滿意,不過在這次整理之前,我還是再三說了整理的過程:

首先,我們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出來,堆在墊子上,然後你來判斷,哪些玩具不要了,哪些玩具是現在要玩的,哪些玩具是暫時不玩的。
第二步,我們把不要的玩具丟掉,暫時不玩的玩具放在小屋子,現在要玩的玩具放在玩具架裡。
第三步,我們給現在要玩的玩具安排一個地方,把它們裝裡面;
第四步,寫標籤,以後就按著標籤放玩具。

小樣兒表示同意,於是我們就開始了。

第一步,把所有的玩具丟在一起

我把小樣的玩具從書架上、箱子裡、床底下翻出來,都堆在了客廳的墊子上,小樣兒自己看了驚呼,“天哪,我的玩具真是太多了!”

他也會有疑問,指著自己的放大鏡說

“這個不是玩具啊,是工具。”

我說沒關係,只要是你日常活動用的東西,都可以算做是玩具。

還會準確地把別人的東西篩出去:

“那個是爸爸的,不是我的。”

還提出要求說,我們先玩一會卡片吧。”

我說不行,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整理玩具。

第二步,分為現在要玩的,暫時不玩的,和丟掉的

剛開始整理的時候,小樣兒興致勃勃地和我一起拿著自己的玩具判斷,放到沙發上的是現在要玩的,放在箱子裡的是不要的,放在地面上的是暫時不玩的。

每拿一個玩具,他都會自己判斷:

“這個夏天才玩,現在太冷了。”

“這個哥哥姐姐來的時候才玩。”

“這個是賽車,這個要跟賽車放在一起。”

“這個盒子不能扔,我哪天還要玩呢。”

“這個卡片不要了。”

“這個是橡皮泥工具,要跟橡皮泥放在一起。”

“這個是巴克隊長的帽子,要跟巴克隊長在一起。”

...

但到後來,他有點累了,就有些懈怠,說你看著辦吧。但當我說這個玩具“沒用了吧,扔了吧”的時候,他會說“不行,放在那面吧,以後還玩呢”。

第三步,分類裝進抽屜

終於分完了,小樣兒看著我把不要的玩具裝進大塑料袋,把暫時不玩的玩具裝進整理箱,評論說:

“扔掉的好少啊,現在玩的好多啊,暫時不玩的也好多啊。”

我問,“你還要再扔掉一部分嗎?”

小樣兒說,“不要”。

最後剩下一大堆現在要玩的玩具,我對小樣兒說,

“你看,現在有四個抽屜,這面還有兩個大抽屜,你的玩具怎麼分呢。”

這時候小樣兒累了,他說,“你看著辦吧”

我就把他的公交車、挖土機、警車這樣的大型玩具車還放在玩具架上,原來也是放在那裡的,然後問他,

“我把你的超級飛俠和變形警車放到上面的抽屜裡了。”

他已經去騎自行車了,說,“好的。”

然後我問他,

“下面的抽屜放什麼?放你的工程車嗎?”

他回頭說,“好的。”

然後我又問他“那飛機呢?”

他說,“飛機也放到工程車裡。”

“那這個抽屜放動物們吧。”我看他沒有反對,就把動物模型都放進右上抽屜。

公共汽車的遙控器也是小樣兒自己放進這個抽屜的

“沙發扶手的抽屜比較長,我把這些槍都放進沙發這個抽屜吧。”

他說了“還有子彈。”

他雖然人沒有跟我一起收拾,但還非常關注我這裡的進展,因為當我把槍放進了上面的抽屜時,馬上跑過來說,說,

“不行,要放到下面去。”

然後自己過來把槍挪到下面的抽屜裡,又拿著萬聖節的一個細長的玩具說,“這個嘻嘻哈哈的萬聖節玩具也要放進這個長抽屜”。

化妝品盒裝的是子彈

我問他,“那上面的抽屜放什麼呢?”

“放這個。”他把小鋼琴、橡皮泥捏的一黃一白兩個球被他當成太陽和月亮的、還有一堆小賽車、手搖小風扇、玩具手機等都放進了上面的抽屜。

我之前給小樣兒買了一個桌面抽屜分類放筆、剪刀和卡片,後來又買了一個準備放 牙籤時被小樣兒拿去霸佔了,最後決定放磁片。於是這次我跟他商量,“我們把磁片的圖片放進自封袋裡吧,然後把這個盒子扔掉”。

小樣兒很同意,說,

“好,這樣那個盒子就不佔地方了。”

下面的三個抽屜分別放筆、剪刀和卡片,上面的三個小抽屜放了磁片

我把一些塗色卡片、橡皮泥分類分裝後放到文件盒裡,也是原來放紙片類玩具的地方。

七巧板和橡皮泥先裝進了自封袋

拼圖、七巧板、地圖和卡片類都是先裝進自封袋再放進文件盒

又問他,“機器貓存錢罐放哪裡”,他指指書架上面。

他自己還把放大鏡、印章都歸類為工具類,然後放在工具箱裡。

剛才在分類的時候我就已經用透明收納盒把木製積木收起來了,小樣兒還主動提出把立體拼圖也算做積木收在這個收納盒裡,因為“也能搭”。所以在徵求了他的同意,我就直接把收納盒放在下面的架子上。

這樣到最後只剩下最後一布袋子大的塑料拼插積木,還餘下了五個透明收納盒,我看了下最後剩下的一個抽屜,把塑料拼插積木裝在兩個收納盒裡,放進最後一個抽屜,然後跟小樣兒解釋到:

“你看這樣放怎麼樣,如果直接放在抽屜裡,你玩的時候要一個個撿,現在只要把盒子端出來,往地上一倒就可以了。”

小樣兒說,“好。”

第四步 寫標籤

小樣兒的興趣在寫標籤這步又回來了,思維表現得比較活躍,除了傳統的“超級飛俠變形警車”、“工程車飛機”、“槍炸彈”,那個會發出恐怖笑聲的萬聖節玩具被他稱為“嘻嘻哈哈萬聖節玩具”、會發出女人聲音和手機鈴聲的玩具手機被稱為“搞笑美女手機”,還有他自己組合的玩具被稱為“地面輸送接收器”、橡皮泥捏的兩個球被稱為“寶貝”。

經過這番整理,小樣兒還給自己整理出了一個展示區,展示自己的手工成果。

整個整理過程超出我的想象,我以為小樣兒會整理到一半就不耐煩,然後扔下一個爛攤子給我,想不到居然還能堅持到整理完。


整理控

我是一個三歲半男寶的媽媽,也是一個正面管教講師。我的寶貝剛剛養成了整理玩具的習慣,下面,我來講講我的做法。


首先,和孩子事先約定(邏輯後果)

我和小安的約定是,如果他不整理玩具,媽媽就會整理。但是,媽媽整理的玩具會被媽媽收起來,小安就不能玩了。



其次,堅定的執行約定

約定製定好後,一定要堅定的執行。如果孩子要是以哭鬧來反抗,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們有約定在先,媽媽相信你自己可以玩其他的玩具。”。不去責備和批評孩子。



最後,鼓勵

鼓勵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例如“媽媽看見你今天把玩具都整理到玩具箱了。”,或者“媽媽謝謝你,把玩具都送回了家。”。

劃重點,要想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家長就要和孩子一起履行他們之間的約定,並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


An媽育兒記

3歲左右的孩子,想讓他每次都主動都按你的要求收拾好玩具,還是不太現實的。

那麼要怎樣培養孩子整理玩具的習慣呢?

1、多提醒孩子

有的時候,他知道自己要收拾,但玩一玩可能就忘了。

這時你要說:“我會幫助你一起收拾玩具。哪些是你想讓我收拾的,哪些你想自己收拾?”

2、幫孩子一起收拾玩具

對於剛開始學習收拾玩具的孩子來說,自己獨自收拾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家長可以幫孩子一起收拾,或者在孩子收拾的時候陪伴孩子,告訴孩子什麼玩具應該放在什麼地方。

3、讓孩子從收拾單一種類的玩具開始

一個孩子的玩具,通常會有很多種,比如積木、小汽車、毛絨玩具等。

最初讓孩子收玩具的時候,可以先準備幾個大箱子,讓孩子先從收拾同一種類的玩具開始。

這樣,他們下次再去找的時候,也能很容易找到。

4、把收拾玩具變成一場遊戲或比賽

為了激發孩子收玩具的熱情,媽媽可以跟孩子玩“看看誰收的玩具最多”的遊戲。

5、養成良好的習慣

有時孩子拉出的玩具太多,收拾起來會非常困難,讓他收拾,他就會不願意。

所以玩玩具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從一開始就要告訴他,要將每一個玩具或每套玩具,尤其是有小部件的,放在不同的塑料束口袋裡。

還要教給孩子,他們和朋友每次只拿一個或兩個袋子的玩具玩,玩過了,就及時放回去。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父母進化論

寶貝們喜歡玩玩具,家裡經常堆滿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

可玩過以後卻不主動收拾,這讓不少媽媽感到頭疼。

這不,小強2歲半了,最喜歡汽車和恐龍,現在家裡簡直就是一個玩具世界。

可是他從來都不肯自己收拾玩具,不玩了就隨便一扔,有時候客廳連插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媽媽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歸置他的玩具了,可還是趕不上他亂扔亂放的速度。

別擔心,教你五招,讓寶貝主動收拾玩具。

幫助寶貝養成好習慣

家長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故事書和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寶貝養成收拾東西的好習慣。

比如在玩玩具或與寶貝做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將以前給寶貝講過的一些故事拿出來,一邊玩玩具一邊講故事,並將故事情節與現實相結合,從而讓寶貝意識到養成好習慣的優點。

如果寶貝在收拾玩具方面有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及時予以肯定和獎勵,哪怕寶貝收拾了一個玩具。

家長做好勞動示範

家長千萬不要將勞動作為懲罰手段對待犯錯誤的寶貝。

家長還要善於引導寶貝勞動,比如看到寶貝把圖書亂扔,媽咪就可以說:“圖書管理員同志,咱們把圖書收拾一下好嗎?”

這樣就無意中培養了寶貝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家長要做好勞動示範,不僅要求家長熱愛勞動,有勞動習慣,而且要教給寶貝勞動技能、技巧,為寶貝做具體勞動指導和示範。

讓寶貝給玩具找個“家”

媽咪可以對寶貝說:你喜歡咱們的家嗎?

給玩具寶貝也找一個家好不好?

哦,挑了一隻小抽屜,讓小抽屜做小汽車的家,小汽車喜歡回家嗎?

下次和小汽車拜拜時,送小汽車回家好不好?

媽咪要極力裝作很有興致的樣子,使寶貝感到媽咪送玩具回家很有趣。

營造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

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如果家庭環境是無序的,也會讓寶貝吸收入心靈,從而順應這樣的生活方式。

所以,建議父母首先要創造一個有序的家居環境,給寶貝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方便他擺放玩具的空間,然後再慢慢地帶動寶貝自己收拾,並作為一項規則。

告訴寶貝,玩具也要休息

在寶貝玩玩具過程中,媽媽可以對寶貝說:“我們要好好玩玩具,要愛惜玩具,寶貝玩的時間長了,是不是會感覺到累呢?”

當寶貝認同的時候,媽媽可以趁熱打鐵繼續說,“那玩具也會累的哦,所以寶貝休息時,也讓玩具休息一會兒吧,我們一起把它放在玩具儲物箱裡吧。”

寶貝動手整理的時候,媽媽要及時給出鼓勵,誇獎寶貝。

這樣,寶貝就會慢慢改掉不收拾玩具的壞習慣了。

好習慣的養成在於生活中的點滴積累,父母的身體力行示範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當寶貝亂扔玩具不主動收拾的時候,不妨試試今天分享的這五招吧!


媽咪寶貝傳媒

想讓孩子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家長需要陪孩子慢慢過渡,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整理玩具這個喜歡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做:

第一,家裡要有固定的區域去放玩具,不能今天把玩具放這裡,明天把玩具放那裡,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孩子也會覺得玩具是可以放在任何地方的,所以跟孩子一起規劃好一篇區域專門儲存各種玩具。

第二,在玩玩具之前就跟孩子講清楚,如果不玩兒了要把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一次兩次的這樣講往往是不行的,這時需要一開始媽媽去引導和幫助一下,可以跟孩子說:咱們一起送玩具回家吧,或者也可以比賽看誰收拾的快等等,這樣先調動孩子對收拾玩具這件事情的興趣。

第三:在收拾的過程中也需要幫孩子做一下玩具的分類,而不是所有玩具都堆在一起,這樣對於孩子下次找玩具玩兒都不方便,像這樣的話媽媽們也可以去慢慢滲透。

最後:媽媽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去講,記得當時講過一個《玩具寶寶回家》的故事,大致意思是:寶寶洗漱準備睡覺了,聽到有哭的聲音,原來是自己的玩具在哭,說外面很冷,要回家睡覺,然後這個主人公寶寶就把這些玩具寶寶都送回了她們的‘’收納箱之家‘’。

再補充一點:從開始幫孩子養習慣開始,請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堅持,中間肯定會出現反覆,不要今天想起來就讓孩子收,明天孩子鬧點兒小情緒就算了,任何事都貴在持之以恆。


圖媽的育兒經

我家娃剛好三歲,我的做法是親子共讀這方面的繪本,然後和他一起收拾。慢慢的養成一種習慣。剛開始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玩玩具,經常把全部的玩具都要拿出來玩,而且玩了之後,就扔哪裡了,一點都不喜歡收拾,剛開始我還經常跟著屁股後面收,後來有了二寶後,每天收的簡直煩死了。就想著改變他。剛開始的時候我和他一起共讀過小熊寶寶繪本,裡面有一篇就是收起來,特別形象的反應了玩具被玩了之後,扔在那裡難受的心情。後來他不想收的時候,我就會給他講那個繪本里面玩具的心情。在那裡假裝哭。然後他感受到玩具難過的時候,就會把玩具全部收起來送回家。

後來慢慢的,他也學會了收拾,有時候也會犯懶,不願意收,我就會對他說,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看誰收拾的快。通過比賽的髮式讓他有優越感。

然後就是在收拾房間的時候,叫上寶寶一起,兩三歲的寶寶最喜歡模仿,他們特別喜歡玩。每次我都會給他說,寶寶,看我們誰把房間收拾的又快又好,他們會馬上的收拾起地上的所有東西,然後拿起掃把開始打掃。

總之就是把收納整理玩具當成一種遊戲,讓他從小就養成習慣。


悅媽成長記

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和大人的榜樣與訓練很有關係。三歲的孩子,已經完全有能力去整理自己的玩具,這時,只要父母“懶一點”“弱一點”“誇一點”,孩子很快能養成整理玩具的習慣。


一是父母此時不要太勤快,適當“懶一點”。孩子在玩玩具前,和孩子說好,寶寶已經長大了,能幹了,自己玩好的玩具自己記得要整理好,哪裡拿來放哪裡去,要記得玩具寶寶也是要回家的。但是,三歲的孩子,很容易注意力會很快被別的事物吸引,可能玩一會肚子餓了想吃點東西,吃著吃著,就忘記玩玩具,也忘記整理了。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不要馬上幫孩子整理,而要提醒寶寶整理玩具,可以告訴寶寶說“玩具寶寶找不到家了,得先幫玩具寶寶找到它們的家”。剛開始,孩子不知道怎麼整理,父母可以幫忙孩子一起整理,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怎麼進行整理了。


二是常常誇誇孩子整理玩具的行為,自己適當“弱一點”。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很多孩子在整理玩具的時候,就像擺弄藝術品,其結果常常出人意料,有序、美觀,這個時候特別需要誇誇他的整理作品,也允許按他的方式來擺設,適當地說一句:寶寶真會整理,這樣的方法爸爸媽媽都想不到呢!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誇讚的小朋友,怎麼會不喜歡整理呢?


三是對於實在太懶不聽的孩子,可以適當限制。如果怎麼說都不願意整理,可以適當限制玩這個玩具的時間,比如不整理的話,禁止玩某個玩具幾天時間。如果他非常喜歡這個玩具,天天都要玩,在你限制他幾次後,他一般都會聽話整理。

每個孩子各不同,但是儘量多用正面鼓勵的原則都是適用的。

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幫助。養育孩子,從充實自己開始,做有料的媽媽!


做有料的媽媽

其一:一定要為玩具找一個收納箱,玩具櫃。明確這個是收納玩具的。

其二:每次陪孩子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意引導孩子為玩具歸位,給玩具回家之類的遊戲。

如:小豬佩琦的家在哪裡啊?現在她孤零零地在這裡,她找不到喬治,找不到豬爸爸豬媽媽咯怎麼辦?

孩子就會聽你說話,然後會思考這個問題,進而去找,去看。當你帶孩子把佩奇放回去的時候,她會想,哇,這就是佩奇的家。下次你一提佩奇回家,她就會自告奮勇去找。

最重要的是引導,每次都要引導孩子去歸納玩具,久而久之,你不提,孩子也會去收納的。


露姑娘育兒手札

孩子每次玩好玩具,便在房間裡留下一片狼藉,等著媽媽去收拾。特別是剛剛打掃完衛生,又要來一次清場行動。真是讓媽媽不勝其煩。

那麼如何讓還知道主動整理玩具呢?

第一,在平時的時候就教會孩子分類擺放物品,並養成物品用完放回原處的習慣。

第二,玩玩具前,告知孩子,一會玩好玩具一定要放回原處。

第三,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玩好玩具,不願意收拾,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並且比賽誰先把玩具收拾好,擺放的整齊。

第四,逐步讓孩子獨自收拾玩具,如果收拾的整齊,擺放的合理就及時表揚,並答應孩子在下次玩玩具時,可以多陪他玩一會。

相信做到以上幾點,孩子一定會養成主動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