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說話才合適,晚了真的不好嗎?

草莓味屠夫

這一點其實沒有科學根據的,孩子由於個體的差異,表現在語言能力方面也是開口有早有晚、表達清晰不清晰的區別。 理論上,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說幾個簡單的詞句,比如爸爸、媽媽、飯飯;2歲左右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短句,比如媽媽抱、我餓了、媽媽真漂亮、爸爸回來了,甚至有的孩子還可以讀一些簡單的詩歌。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 言語發育遲緩的是因為語言神經中樞發育遲緩,或神經發育不全,導致小兒語言功能受損,而智力基本是正常的。但是,孩子的語言能力是絕對可以訓練的,下面兩種簡單的方式推薦給大家:



1、全家人都講普通話,不要講方言。並且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短,簡單,語言要有重音,強化孩子對事物的認識。


2、設計一些簡單的教學場景,比方說,搭積木的遊戲,蹲下身子,跟他一起玩,並說:我們一起搭積木,搭城堡。 在超市裡買東西,可以說:這是什麼,我們買什麼。

在生活中多訓練寶寶的說話能力,多創造寶寶說話的環境,多和寶寶說話,相信寶寶肯定會慢慢口齒伶俐起來。


熙寶爸媽育兒通

由於寶寶的發育和成長環境各不相同,所以有的寶寶就會稍微早點,而有的就會晚一些。父母不必擔心,這都是正常現象。

說話晚點到寶寶,可能把精力都放在了學習走路了。過段時間,寶寶會把興趣轉移到學習語音上。



如果你的寶寶和別的寶寶相比,語音能力非常差,智力發育特別緩慢,反應特別遲鈍,那就建議看醫生了。


寶寶在1-2歲之間,語音會取得重要突破,多數寶寶在12-15個月之間,會說簡單詞語。比如爸爸.媽媽,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寶寶多交流,有助於寶寶語音能力的提高。15-19個月會玩語音遊戲,比如問他嘴巴在哪?他會摸嘴巴。這個時期的寶寶語音能力會突飛猛漲,但發音有時會不準確,所以父母除了教新詞以外,還要糾正發音。只要發音錯誤,就要及時糾正。但不要大吼大叫,要和顏悅色,給寶寶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環境。


不想長大56605

孩子說話除了自身的發展以外,還受到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的孩子說話時間早,有的晚一些。一般的兩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可以聽懂很多話,並且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字詞了。

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有所差異,並非所有的孩子生長狀況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個體差異性”。說話有早有晚,不是說說話早就好說話晚就不好。只要是發展在一個正常的發展差之內就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孩子到了兩歲半還不能說一些簡單的詞,不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的話,我們家長就不要再等了,也不要聽別人說什麼“貴人語遲”之類的話,孩子的發展耽誤不得。


心格育兒

每個寶寶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我自己是有兩個寶寶,一男一女。大寶是男孩兒,二寶是女孩兒,大寶比二寶說話稍晚一點兒,可能和性別有點兒關係,但是說話也不算晚。二寶現在一歲五個月,可以說一個字、兩個字的說很多。不管孩子說或不說,建議家長還是要多在孩子面前說,重複得說,有針對性的指著物品說,這樣可以讓寶寶的聽覺、視覺相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