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食管癌一般有哪些檢查?

水滴匯聚

纖維食管鏡檢查+活檢可以明確診斷,並能確定癌細胞來源及分化程度,在檢查過程中可以對食管進行3%盧戈氏碘液染色幫助診斷。



還有超聲內鏡檢查用來判斷食管癌的浸潤層次、向外擴展程度以及有無縱隔、淋巴結或腹腔內轉移等,評估食管癌手術可切除性。

小克認為長期反酸、吞嚥粗硬食物時出現胸骨後不適、疼痛、異物感、進食停滯感等症狀時應儘早進行纖維食管鏡檢查,必要時染色及活檢,不能耐受食管鏡檢查者行X線鋇餐造影檢查,有條件者在食管癌術前應行超聲內鏡檢查以指導擬定手術方案。



小克醫學

食管癌一般是進行切除術來達到根治的目的。越早發現,越早開刀,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影響就越小。有些時候,很多人哪怕懷疑自己患有食管癌也不知道進行哪些檢查能對自己進行確診。


第一是進行x線鋇餐檢查和胃鏡檢查,x線鋇餐比較容易發現食管邊緣有無缺損,或是侷限性管壁發僵、鋇滯留等食管癌早期徵兆。對可疑病例,均應做食管吞稀鋇X線雙重對比造影。胃鏡檢查是消化道疾病常規臨床診斷方法,早期食管癌通過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


第二是食管CT掃描以及食管粘膜脫落細胞學檢查。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是食管癌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受檢者痛苦較小、檢查結果準確率高。CT掃描對食管癌的分期、切除判斷、預後的估計有幫助。


最後是食管內鏡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可以精確測定病變深度和範圍,還可檢查出是否有肝臟等臟器轉移。




醫聯媒體

1.胃鏡+活檢:

胃鏡檢查是必須的,

可以明確食管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更重要的是可以取活檢做病理檢查,明確疾病性質;比如腺癌還是鱗癌,進一步報告分化的程度。

但是,有時會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活檢一次並不能取到腫瘤,多數報告慢性炎症。此時,這分兩種情況,一是食管沒有癌變,的確就是食管和粘膜潰瘍;另一種情況就是有癌變,但是由於伴有炎症和潰瘍干擾了胃鏡結果,沒有取到較深處的癌變細胞。那麼,如果內鏡醫生認為病變可疑時,就會建議患者口服抑酸藥(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等)2-3周,再次做胃鏡並取活檢。通過服藥一段時間後,再做胃鏡檢查時,一定要深取材和多點取材,甚至可以考慮內鏡下粘膜切除。

2.超聲胃鏡:

所謂超聲胃鏡就是胃鏡頭部帶有超聲探頭,可以瞭解病變侵犯食管壁的厚度,同時,可以大概瞭解食管周圍淋巴結轉移的情況。這是對準確的食管癌分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檢查。但是由於屬於有創檢查,患者在做過普通胃鏡檢查後,對於再次做超聲胃鏡很多是不理解的,以為是重複檢查,花錢又受罪。如果讀過這篇科普文章後,希望能夠明白。

3.腹盆增強CT檢查:

食管癌為什麼還要做腹盆增強CT呢,主要是瞭解有無腹腔淋巴結轉移尤其是下縱膈、食管裂孔旁有無腫大淋巴結,另外重點看看有無肝臟或腹腔擴散,是很重要的分期檢查。對於判定可否根治性手術切除的重要依據。

3.胸部增強CT檢查:

胸部增強CT是食管癌的必備檢查,瞭解腫瘤侵犯食管壁的厚度、長度,食管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進一步瞭解肺部情況,有無肺轉移。

4.頸部超聲:

部分食管癌(尤其是中上段食管癌)可以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常見左頸部淋巴結轉移,一旦轉移,考慮晚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