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就把孩子送入民辦學校,孩子的成長會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綠筆尖語文大世界

從幼兒園開始就把孩子送入民辦學校,對孩子會產生很多方面的影響。幼兒時期,是3-6歲的年齡,他們還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與關愛。而且孩子的很多敏感期也是在這個階段形成。我來談談一些看法。

一、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一個小班的孩子送進一個新的幼兒園,他會哭鬧很久。短暫的與父母分離都會對孩子的安全感產生影響。何況長時間的看不到父母。他們沒辦法與父母產生愛的連接,感受不到父母的擁抱、撫觸等愛的行為。對孩子來說,他的內心是不安的。安全感的建立要從小開始。



二、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從小就過著寄宿生活,在心理上,孩子會感到我是被爸爸媽媽拋棄的孩子。他們並不關心我的感受。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父母能及時知道嗎?當孩子受了委屈,誰會來安慰他們呢?老師不可能象父母那樣細心的照料著孩子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心理感受。孩子可能會自卑、膽小、壓抑、性格內向。當然,並不排除有些孩子性格是開朗的。



三、會影響孩子敏感期的發展。這個年齡的孩子處於語言、動作發展的敏感期。孩子需要有人經常用大量的詞彙與他們對話,給他們講故事,他們的語言就會發展非常好。還有動作的發展。在幼兒園裡,是有很多大型玩具的。就是為了發展孩子的爬、攀登、鑽、平衡、翻滾等動作。有大動作的發展和精細動作的發展。



經過大量訓練的孩子感統能力會非常好。而如果較少參加這些運動訓練的話,孩子的感統容易出現問題。敏感期錯過後,以後就很難再彌補了。

無論民辦學校有多麼好的老師去照顧孩子,始終比不了自己的父母。儘量想辦法有時間多陪在孩子身邊,這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我是雨後山林靜,感謝您的關注!


雨後山林靜正面管教

將孩子從幼兒園就送入民辦學校,我覺得可能各個地區的情況會有所不同吧。我們這裡孩子要進入民辦學校,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需要很多限制條件。同時民辦學校的教育質量比較高,教授的內容也比公辦要多,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入民辦學校,尤其是民辦小學和民辦初中。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是說,將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送入寄宿制學校的意思吧。下面我將針對這個問題來進行回答。

我認為將孩子送入寄宿制學校,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不能一棍子打死。



1 獨立性大大提高

首先,家長將孩子早早的送入寄宿制學校,實屬無奈。

很多家庭的父母需要工作,老人可能也沒法幫忙,那麼將孩子送入寄宿制學校,讓專業的老師來教導孩子,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離開了父母,孩子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小小的他也會早早的養成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像有些孩子在祖輩的養育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事情都不會做,家裡像個小皇帝。



2 親子陪伴

寄宿制學校意味著孩子晚上需要獨立入睡,不能有媽媽的陪伴。就這一點來說,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是一種親子陪伴的缺失。

媽媽應該想些辦法來進行彌補,比如可以和孩子多通話,多視頻聊天。現在科技發達,每天用固定的時間給孩子打個電話或視頻聊個天,也能看到孩子學校學習的情況。孩子也能理解爸爸媽媽的苦衷,以及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總之,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讓孩子早早的入寄宿制學校,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會有顯著提高。孩子遲早都要長大。如果因為家庭的因素,將這一時間提前,也沒什麼不好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小囡媽咪

把小孩從小就送入民辦學校,孩子的成長少了父母的陪伴,缺少安全感,對孩子的心智、人格成長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都說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可見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多麼的重要。有部分父母因不得以的原因,從小讓孩子上寄宿學校,一個月只有三四天的相處時間,雖然說學校什麼都不缺,老師責任心強,呵護到位,但老師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的心中,老師就是老師,不能是父母,沒有親密感,孩子想要的安全感在父母那裡得不到,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出現敏感、內向、不合群的性格,不願意和人交流,思想狹隘,如果父母沒有及時跟小孩溝通和干預,一直髮展下去的話,有時會因同學之間一點小摩擦,引發校園暴力,變成問題少年。當然這些問題在公立學校也是有的,這些問題的發生跟父母是有直接關係的。

有一種父母雖然陪伴孩子時間少,但懂得用智慧去跟小孩相處,跟小孩做朋友,尊重孩子,沒有以家長的角色去跟小孩相處,讓小孩很偷悅享受父母的愛,小孩也會變得開朗、陽光,獨立。小孩去寄宿學校上學也不是問題了。

另一種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小孩,認為給小孩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滿滿的愛,把什麼都丟給學校和老師,不關心孩子的心裡感受,沒有溝通,沒有交流,小孩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是一種很危險的信號。小孩的心理會變得扭曲,認為父母可以用錢買愛給自已,自已也可以用錢買自已想要的東西,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很容易變成問題少年。

去民辦學校上學不是錯,重要的是父母要怎麼樣同孩子溝通和相處。讓小孩不偏激的成長是重中之重。


劉banane


輕風細月


我覺得,孩子從小就送入民辦學校, 確實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需要大家重視一下。

簡單歸納幾點。。。

1.因為大多數民辦學校都是寄宿制的,孩子們早早的就獨立起來,這是好事。

但孩子們的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以致成人後,會到處尋找安全感,或者感情淡漠,缺少愛心。

2.性格容易偏激。

因為多數寄宿制學校會對學生嚴格要求,孩子們養成了規規矩矩的習慣,孩子們容易有脾氣不敢撒,時常憋著。時間長了,不會調整的孩子,性格容易偏激。

因為不能和父母做及時的溝通,也就自己折騰自己了,這種孩子很讓人心疼的樣子。

3.自主學習的能力偏差,學習的依賴性較強。

因為民辦學校更注重成績,對學生抓的緊,學習的自由度不高,自我內化的時間很少,時間久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更強,老師催學生完成任務,導致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較弱,進而會影響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可能會出現,這就需要我們家長擦亮眼睛,多觀察孩子,勤溝通,常跟孩子互動,這樣你無論選擇那種學校都會變為更好的教育方式,因為你自己已經守護好了孩子。。。



創佰早教指南573

其實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大環境影響可能是一個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他接觸到的老師和班級情況。關於民辦和公辦的好劣一直頗有爭議,有說公辦園好的,有說民辦園好的,各地情況也不一樣,就新聞報道來看,民辦的負面更多一些,但並不絕對。

父母因為工作忙,在將孩子送入學校之前,一定要考察清楚了目標學校的整體情況,大環境好一些,再遇到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是我們所有家長所希望的,但這不能強求,至少要提高遇到的概率。

進入一所相對好的民辦學校,一路民辦寄宿下去,儘管這做法裡有生活的無奈,但個人覺得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我的觀點是,不要過早的將孩子送往寄宿學校。

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幼年時各方面正是需要父母呵護教導的時候,但卻被迫與父母分離了,這容易導致孩子與之的關係疏離,這到孩子長大後便能體會出來,孩子特立獨行,什麼事都自己決定,什麼話都憋在心裡,不願意跟父母溝通,甚至會跟父母逆著來,對著幹。

2、不利於孩子的能力成長。從小就寄宿的孩子因為離開父母早,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於防備狀態,這樣的狀態會分散他們的專注力,從而影響學習力。

3、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年少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上也會顯得內向,封閉,不自信,遇事敏感脆弱,甚至偏激,不堪一擊,抗挫折的能力比較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是任何優質的學校所不能替代的。

此時的他們不僅需要生活上的照顧,更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心靈呵護和關照。父母最好不要長時間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哪怕迫不得已,要上寄宿學校,也別忘了多去學校關心他,多陪他參加校園活動,或者經常將孩子接回身邊。

同是家長,一邊要忙工作,一邊要忙孩子誠然辛苦,但工作可以暫緩,陪伴孩子的成長卻失不再來。



天天陪伴

民辦學校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同樣也教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不是所有的民辦學校就一定不好,同樣的,就算是進了公立學校,也有可能遇到不負責任的老師。

所以說如果孩子確實只能進民辦學校,那麼家長還是應該先好好的考察一下學校,瞭解學校的師資力量,口碑評價,學校周邊的環境,學校內部的設施。


就算是民辦學校,那麼也是要通過教育部們的認可,具備辦學資格才能辦學的。就算是民辦學校,只要是上講臺的老師,也是要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學校工作的老師也還是有各種考核,各項要完成的指標,所以不用太糾結是民辦學校就怎麼樣。

確實很多父母是因為忙,只能讓孩子從小就寄宿,那麼這也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家長不能因為是寄宿學校,就把教育的責任統統推給了老師。

如果可以的話,父母至少有一方能留在孩子身邊,至少能晚上把孩子接回家。如果做不到,至少能週末把孩子接回家裡,利用週末的時間和孩子好好相處,談談心。雖然工作很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單行道上的跳蚤

這個問題要分開而論。但就教育方面而言,現在的民辦學校教育質量並不差,有的方面還強於公辦學校。因此,把孩子從幼兒園就送到民辦學校,他們受到的教育應該不會比其他孩子差,成才的機會也不比其他孩子少。所以,但就這方面而言,是沒有什麼不好的。



如果就孩子而言,從小就送到民辦學校,吃住都在學校,最直接的一點就是父愛和母愛的缺失。畢竟孩子寄宿在學校,平常和父母接觸的時間並不多,時間長了,對父母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生疏感。所以就孩子成長這方面而言,把孩子從幼兒園就送到民辦學校,肯定是不好的。


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肯定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自己太忙照顧不了孩子,那就只能送寄宿學校了。

既然不能有別的選擇,那父母就要儘可能的抽時間多陪陪孩子,不能只顧自己的事情,而丟失了對孩子的親情。


雪無痕的自由生活

從幼兒園就把孩子送入小學寄宿,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

孩子讀一年級,六、七歲的年齡就離開父母寄宿,孩子年齡太小,他們的心理會受到強烈的衝擊,我深入瞭解過七個從一年級就寄宿的孩子,從案例來看,他們的外在表現為:

其一,退縮、少言、與人交往不順暢,沉浸在自我的世界;

其二,比同齡孩子懂事早、心理特別成熟;

其三,膽子比同齡的孩子大、調皮、好動、愛玩;

這幾個孩子四年級不再寄宿,他們在學習中,規則意識、學習表現明顯弱於在非寄宿的孩子。當然,也用表現較好、學習優秀的孩子,但非常少,在此,建議不要將低齡的孩子送到寄宿學校,這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如果父母的確忙,也要等一等,等孩子到中高級再寄宿!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


陽光之下

當然弊端也是有的,孩子的各種能力,基本都是0~12歲形成的。這段時間有些東西是隻有父母才能給予的,任何老師無法代替。比如人格的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親人之間的友愛,與人交流的能力。總之,很多很多都會有缺失。

我的看法是,如果有條件,還是在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再送寄宿學校,最起碼也得上了高中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