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我的朋友

故乡,我的朋友

自記事起到九歲,這懵懂的幾年時間,我用小小的腦袋記住了故鄉最初的樣子——無形的,無處不在的。

記憶裡,能夠老老實實和故鄉相處的時間很短。雖說朝夕相處了九年,已經足以使我對它有一個完全透徹的瞭解,但是對我來說,這人生的第一個九年,太短了。我在長大,它也在長大。如今,它已經和我記憶裡的模樣相去甚遠,我不知道它的變化好不好,至少我心裡是自私地不願意它成長的。它就像我兒時最親密信賴的夥伴,今日再見,親切依舊,卻夾雜著止不住的人面桃花。

故乡,我的朋友

在故鄉的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很多事,大多數今天看來大概是歸於無聊的。然而今天看來雞毛蒜皮,毫無新意的碎末小事,當時卻是那麼鮮活,生動,有趣。有時不免會想,自己是失去了什麼,才會有這樣的反差。不論如何,值得慶幸的是,腦袋裡仍有一些值得閒時回味的童年趣事。

春天裡,偶爾獨坐在門前小池塘邊,背靠老樹,頭頂一片陰涼,吹著午後習習的微風。就這樣靜靜地盯著平靜的水面,除了一陣陣的波光粼粼,大概也沒有什麼了。可是,只是這樣,就很舒服了。夏天時,還記得很享受和老爸老媽吃完晚飯後去鄰居家轉轉,嘮嘮嗑。待到星斗滿天,月上梢頭,睏意襲來,便使勁叫喚著回家。鄉間小道上,藉著明晃晃的月光,舒服地趴在老爸肩頭。偶爾,抬頭瞪著那碩大的月亮,倦意很快便消失無影;偶爾,瞧見路邊晃晃悠悠的螢火蟲,便掙扎著爬下背來,去追逐發光的蟲兒;更多時候是迷迷糊糊地到了家,不情不願的被叫醒,然後在半醒半睡狀態下完成洗臉洗腳大業,便一頭鑽進被窩裡,便再也不管什麼了。

故乡,我的朋友

金秋時節,心裡最愉悅的時候,大概是到田間看大人們忙著收割麥子。放眼望去,身前身後,一大片金燦燦的,在夕陽的渲染下,呈現出一派迷人的金紅色氣象。這個時候,心裡往往有一個壓抑不住的衝動——把麥子統統踩倒,然後睡上去,感覺這樣會很爽,但是一直沒敢這麼做。可惜了,這樣的光景,大抵有七八年沒有見到了,以後估計也沒有了。說起最不令人討喜的季節就是冬日了,整日沒有絲毫樂趣可言,唯一可以乾的事,也就是堆個超大的雪球,從東家滾到西家,在一片雪白裡,糟蹋出亂糟糟腳印,像小狗的爪子一樣。堆好之後,也不管不問,往屋後小路上一,不管它的是死是活,就回家暖被窩了。

對我來說, 很慶幸,也很感激我的故鄉在我的童年時代,所為我保留著的這自然的一切。小小鄉村的四季變換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就是一個雄奇的,壯麗的天地,裡面藏著無窮無盡的美好和秘密可以去探尋。我一向認為從小親近自然的人,都有常人難以想象的靈性,擁有自然饋贈的純澈靈氣,與自然連接。很慚愧的是,這些年,自然的饋贈幾乎流失殆盡了,唯一還剩下的,就是對這一切的追憶了。。。

行至而今,故鄉和我都默契地換上了新的面孔。也不知道它是不是還記得我,但我仍然心心念念著它,懷念著那個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訴說的一方天地。誰讓它,曾經是我最親密信賴的朋友呢。

故乡,我的朋友故乡,我的朋友
故乡,我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