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華宮是紫禁城裡一處很特殊的地方,由於是乾隆當皇子時的居所,在他登上大寶後,這裡便擁有了與眾不同的地位。皇上自然是要住在養心殿的,居於權力的中央,重華宮是遠離核心的偏宮,但又是他早年的潛邸,於是乾隆便把它精心改造成了相對隨意的會客廳。說是會客廳可一點都不假,重華宮經常用於皇帝以個人身份的活動,比如與妻子兒女一起的家宴,比如和近侍內臣的新年茶宴,再比如和那些少數民族領袖拉攏個人情感的私宴。前朝講的更多是規矩,這裡講的更多是情感,或者說,養心殿是乾隆皇帝的,重華宮是弘曆的。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作為宮殿,重華宮的等級無疑是比較低的,早年的稱謂只是“乾西二所”,裡面的環境陳設自然跟皇上的身份是完全不符的,要成為帝王家的會客廳,打乾隆登基伊始,便開始大興土木、大搞裝修,房子是不能拆了重蓋了,但鋪陳裝飾一定要與養心殿看齊。從此,重華宮便有了很多稀罕物。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舊時的屋宇,最令古人頭疼的肯定是採光的問題,尤其是宮殿,前出廊後出廈,縱深很大,糊上厚厚的窗戶紙,雖說是坐北朝南,晴天的時候還可以,但偶遇陰天,屋裡的能見度可就算瞎了。乾隆為了打造他的會客廳,不惜血本,用玻璃解決採光問題。要知道,玻璃在那會兒可絕對是非常罕見的,都是外國進口,而且數量非常有限,就連宮裡也是不常見的,一般的后妃是想都不要想的,基本上就是皇上專用,而且即便是為了自己的會客廳,皇上也是用了十年時間才配上的。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根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乾隆二年,皇上下旨,“重華宮窗戶上安玻璃窗戶眼四塊”。玻璃窗戶眼,現代人已經無法理解了,其實就是碎玻璃。在乾隆的時候,玻璃極為稀有,即便是宮裡,玻璃打碎了,也捨不得扔,都要收歸到內務府的玻璃庫中,把邊角打磨得不再尖銳,留著備用。那麼安玻璃窗戶眼,其實就是在窗戶上先糊上高麗紙,然後在高麗紙的中間鑲上一塊碎玻璃,類似於現在咱們常用的門鏡,這在古人已經是非常難得的神奇享受了,你看就是皇上下狠心,最開始也就是裝了4塊而已。從乾隆二年開始,不斷地安裝玻璃窗戶眼,然後又用整塊玻璃替換玻璃窗戶眼,直到乾隆十一年,重華宮的窗戶才完全變成玻璃的。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白天的採光用了十年得以徹底改造,但晚上可就不好解決了,紫禁城裡屋宇高大,進深又寬,沒有大型的照明設備,根本滿足不了皇上要讀書寫字的需求。乾隆為此也下了狠招,重華宮照養心殿例,掛羊角燈24盞。羊角燈為何物?就是形似羊角的蠟燭燈嗎?這樣的燈為什麼又要下血本呢?估計很多人看到此處都會有此疑問,咱們就簡單說說羊角燈的工藝,大家就可窺見一斑了。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所謂羊角燈,並非形似羊角,而是用羊角為原料製作的燈罩,工藝極其繁複。天熱的羊角,要與蘿蔔絲同時用水煮,到一定程度後,趁著軟化,便用一個楦子塞進去,使它膨脹得更大更薄,然後再同蘿蔔絲煮,軟化時,再塞入一個更大的楦子,如此循環往復,不知多少遍,讓一隻羊角最終成為一座薄如蟬翼一般半透明的燈罩,真可謂巧奪天工。而重華宮所用的羊角燈可不是簡單的羊角燈罩,而是以宮燈為主體,側邊掛上很多羊角燈的花燈。按檔案記載,重華宮所用羊角燈為16盞葫蘆花燈和8盞蓮子花燈,那就是更為輝煌華麗了。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乾隆會客廳裡的稀罕物——重華宮的傳統陳設之美

重華宮內寶物眾多,如小仙樓窗,如紫檀大隔扇,再如翠雲館內整齊劃一的黑漆描金傢俱,以及眾多名家的繪畫,據說為了讓宮內鋪陳風格一致,乾隆還專門調蘇州織造安寧進京,到重華宮勘察後才讓他為重華宮製作繡片,還一再下旨把自己的喜好流入到會客廳裡的每一處,比如他要求安寧“其幔子、刷子、身子繡,簾身並幔子身俱用紅緞繡做,簾刷子用綠緞繡做,均要五彩繡做。”像不像一位正在裝修的家庭主婦,在精心打理著自家的客廳。重華宮作為皇帝的私人用所,雖是宮的身份,卻又有著家的含義,它沒有嚴肅緊張的森嚴等級,所有陳設可以脫離於宮殿的格局,更體現了乾隆內心中對於一個家庭會客廳最舒適的想象,內中的居室設計,在奢華的皇家氣息中,充滿了人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