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孩和20歲男人畸戀多年要結婚,父母缺位的孩子成長會怎樣

一時間微博上分成兩大陣營,支持張千巽和張木易的,聲稱“愛情可以跨越年齡。”並且列舉了劉詩詩和吳奇隆、楊冪和劉愷威、楊振寧和翁帆等為證。反對者認為,錯的不是年齡差,而是年齡。劉詩詩、楊冪、翁帆等人,她們談婚論嫁時已經是身心成熟的成年女性,他們的結婚對象也是成年的時候向他們表白、求婚。但張木易向張千巽表白的時候,張千巽才11歲,未成年,而張木易是成年人。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張千巽的父親並未出現過,我們只看到了媒體對其母親輕描淡寫的帶過,甚至在整個事件中,張千巽的父母也沒有任何表態。這的確值得深思。

為什麼張木易可以成功騙取張千巽一家人的信任,或者,為什麼他可以成功洗腦張千巽一家?這首先要從張千巽的家庭教育說起。

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爸爸和媽媽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不全面的,父母對世界的看法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將來對世界的看法。母親的細膩、溫柔、善良,有利於孩子“柔”的性格成長。父親的勇敢、堅強、果斷,有利於孩子“剛”的性格的成長。剛柔並濟才是健全的人格。

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缺位,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對於男孩子來說,爸爸往往是力量、權威、智慧的化身,爸爸的行為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他能從爸爸的身上學到男性的一些行為特徵。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爸爸的關心,男孩的男性行為特徵就弱化,性格會女性化,缺乏陽剛之氣。有的人說嫁女兒之前要看男方父母關係怎麼樣,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男方父親打罵母親,母親在家庭地位很低,那麼這個男孩接受到的也就是這個信息。如果男方母親打罵父親,父親在家庭地位很低,那個這個男孩成大可能就是個“媽寶”。

相對於女生而言,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第一位男性,能為女兒樹立心目中男性的標準。爸爸的高大偉岸會給女兒帶來安全感,是女兒的驕傲,也會成為女兒將來擇偶的參照標準之一──女孩往往希望別的男孩待自己能像父親對待自己那樣。如果是單身媽媽培養出來的女生,除了環境的磨礪使得性格比較獨立堅強,其對於與男性之間的交往往往沒有從小有父親陪伴的女生們那麼自然。如果在女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一直陪伴,並一直在給予其鼓勵,那麼這對她自信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女性在成年後與異性的交往過程中顯得不自信,這與其在孩童時期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注有一定關係。

那麼,母親呢?

“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拿破崙)

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母親接觸的時間是最多的。子女在成長前期,尤其是在嬰幼兒期,幾乎與母親在一起,或者說,與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當孩子進入兒童期後,母親更應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因為孩子遇到問題時,通常是首先向母親提出的,受到委屈也會向母親傾訴,孩子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等,也主要是受母親的影響。母親的愛,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母親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母親的三觀,是子女三觀的重要來源。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自己罵罵咧咧,卻要求孩子文明禮貌;自己坑蒙拐騙,卻要求孩子道德高尚;自己沉迷賭博,卻要求孩子熱愛學習;自己不孝敬老人,卻要求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自己忙於工作、忽視孩子,卻要求孩子與自己親近貼心……

胡適說:“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

但在張千巽的成長過程中,除了一句“爸爸媽媽帶我看了很多書和電影”,似乎就沒有其他的記憶了。而這,也是今天很多中國父母的痛——忙於工作,疏於與孩子的心靈交流,只要求孩子“乖”、“聽話”。如果孩子順從父母的安排,父母便會和顏悅色,有的可能會買一堆東西來表示對孩子的愛,有的可能是用零錢獎勵孩子。而一旦孩子沒有順從自己,甚至出現一些反抗,比如哭鬧,這時候很多父母立馬變臉,認為孩子不懂事。

有人說:“懂事的孩子其實內傷很重。”的確如此。

青春期以前的孩子,他們對,世界的瞭解主要通過養育者(通常是父母)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性和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並試圖探索。他們會通過不斷嘗試新的事物來認識世界,建立自信心。有時也會向自己的父母描述自己的見聞,包括自己喜歡的人。

這又是孩子樹立三觀的關鍵期,這時的孩子道德觀念是純外在的,他們主要根據行為的後果和對自己是否有利來判斷是非,他(她)的內心深處有個“好孩子”標準,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受到讚賞。此時的孩子最需要鼓勵和傾聽,如果這個階段的父母管制過嚴,什麼都替孩子安排,只要求孩子“懂事”,忽視通過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那麼,這個孩子內心是孤獨而自卑的;他依戀父母,父母卻沒有他建立起良好的聯結。假如這個時候有人向他拋橄欖枝,不停的鼓勵他,向他表示“你很棒,你是最好的”,孩子的天秤自然傾向那個鼓勵他的人,可能就此對父母關閉了心門,孩子的三觀可能就由這個人樹立了。想想張千巽是有多孤獨,才會把張木易當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似乎她的圈子裡,就這麼一個朋友。

再看媒體對兩個人的採訪,幾乎是張木易一個人完成,而張千巽表現出對愛情的一臉懵懂和對張木易的迷戀,更像是一個孩子對偶像和父親的崇拜。看起來,似乎自從張木易出現,張千巽的一切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如此,張千巽的三觀幾乎由張木易灌輸、樹立,她甚至可能認為,男女之間的交往就只有“戀愛”這種方式;畢竟,是張木易教她音樂,教她自信啊。

到了青春期,無論男孩、女孩,身體變化都比較大,他們也會偷偷比較自己與同性的身體。這一時期,孩子會逐漸將興趣從自己的身體刺激轉到與異性建立關係上,開始對一些戀愛、生育、懷孕的話題感興趣。此時,父母有必要及時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讓孩子瞭解,生育、懷孕是怎麼回事,讓孩子明白這一時期可能承擔的風險,懂得如何拒絕。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是有那麼些家長,喜歡為自己的孩子安排一切,卻從未了解過孩子的想法。他們自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不需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只要自己為孩子安排的都是好的,孩子長大了自然會理解。也有的父母認為,只要請個家教替自己把孩子教好就行了,而張木易之流披著“家庭教師”的皮出現,正好滿足了“張千巽父母們”的需要——終於有時間專心賺錢養家了!但孩子不需要充滿物質表達的愛。

有人說:“子女教育最大的成功,便是母親與女兒成為閨蜜,父親與兒子成為哥們。”顯然,張千巽的母親並沒有與她成為閨蜜,她的父親也沒有教導她如何正確與異性交往,於是有了今天的微博熱。

原文首發於九州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