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就像太阳的光辉太过耀眼,人们常无法直视它一样,某些耳机品牌也因履历太过惊艳,有时竟显得小众了。嗯,我说的就是它——自然声NS AUDIO

说道自然声,基本上必提的就是:该品牌耳机由80后作曲家方岽青调音,以及谭盾和谭维维是其客户。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作曲家/摄影家 方岽青

方岽清: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当代最活跃的青年作曲家。他的作品经常上演于德、英、美、意、波、加、日、台等地的国际音乐节。他的两部代表作品《手眼身法步》与《林冲》分别摘得第五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项“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和2010“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曲比赛第一名两项国家级音乐大奖桂冠。他也先后担任中国央视外交事业60周年和央视澳门“为亚运加油”两台大型综艺晚会音乐总监,在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驻国内外使节演出。

谭维维就不上图,也不上履历了。喜欢听歌的人几乎都知道她。

自然声,顾名思义,“自然”是它的主打。但什么样的声音是“自然”,也许不好直接给出定义,但却可以用反向的形容词去描述,就是“不刺激”、“不渲染”和“不失真”。而具体怎样的声音才符合“自然”标准,或许只有作曲家才能知晓,因为作曲家要比常人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真实的人声和乐器,更懂得不同类型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有怎样的瞬态,怎样的响度,怎样的泛音。

前言有些多,该进主题了。

自然声NS-2“composer,作曲家”,2颗动铁单元构成的千元级入耳式耳塞,φ3.5mm插头(另有φ2.5mm平衡版)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包装不是常见的纸盒,而是木头。具体什么木,不清楚。手感不算高级,但视觉很显文艺。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锁扣掀起,即可打开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背面。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掀开盒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厚实的牛皮纸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上面印着方岽青对NS-2的故事性描述,右下角有方岽青的签名、撰写日期以及产品编号(手写)

从这段描述,也可看出方作曲家对NS-2的喜爱程度,尤其称赞的是它的松弛感、声场定位、纵深感和低频表现力。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耳机本体。

可看到镀银白丝线,“黑白无常”的不对称色系耳塞(NS-2其中一个版本)。

在这几天的使用体验中,感觉黑色腔体还是更漂亮,不论是佩戴的样子,还是单独看它。

白色腔体,实际为“乳白”,略微有点暗,不够明亮,相对黑色不够出彩,只能说还不错。

据悉是3D打印壳体,通过某种技术让其显得有光泽感,呈现釉面效果。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附赠两对耳挂(辅助绕耳用)和一堆耳套。由于默认安装的套已经足够舒服,其他的套,我就不试了。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此外,还有这个黑色的皮质收纳盒,做工看着还不错,但档次感不算很高。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黑色腔体(左耳)着实美艳,外侧不知是怎样的工艺嵌上的composer字样,手指摸着有细微的凸起感,右耳的白色腔体外壳表面是品牌英文logo——NS audio。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酷酷的,戴着出门可以引来一定的回头率。

国产小众耳机 明星光环却不输BEATS!音乐学院作曲家调音的耳机

对比手头的JVC 90周年颈挂式蓝牙耳机XE-M10BT(1500到1900元),两者材质摸着都如玉般温润,不知是否同种材料,但仅以肉眼观察,两者有着几乎同样的光泽度,也都是漂亮的耳机。

佩戴:NS-2是绕耳设计,若你懒得用耳挂,就直接把那细线绕耳后即可。虽说这样做,耳机线会不够稳定,但毕竟轻便随意些,在家用的话,这么佩戴是完全可以的。舒适度也毫无问题,于我个人而言已经是完美级。此外,它的腔体触感温和,不会像目前很多流行的金属制耳塞那样到了冬天会把耳朵“冰”的崩溃。这也是其优点所在。

听诊器效应:因耳机线比较柔,又偏细,加之绕耳设计,听诊器效应不明显,日常体验良好。

易推性:算是好的,和目前很多手机配塞差不多的易推,也比较好搭配前端设备。响度比较靠谱,但距离我认为的易推性第一梯队,如铁三角,TFZ这些还差一点。

煲机:厂商表示需要煲机100小时左右。实际上,初听声音也比较好,至少不出“恶声”,所以平时该怎么听就怎么听,不必刻意煲机。除非是像AKG K420那种初听就“网吧耳机”降临的音质,确实得“刻意”煲机。

个人喜好问题,觉得最好的搭配是飞傲X7+K2底座(小型台放)。所以下面如无特别说明,都是在这套前端下的结论。会尽量精简的概括。

音色:柔和、宽厚、管弦乐、三角铁、镲片音色真切迷人。

音质:前端设备的声音原本属于声场大,层次好,冷声,真切感和密度都很高的风格。接入自然声NS-2后,声场依旧不小,但没有我以为的“冷声”,而之前听的不论是达音科隼、TFZ KING PRO、铜雀EN700 PRO,还是SONY EX1000,在这套前端下,基本都有些偏冷,不清楚是煲机欠火候,还是NS-2的声音本就如此。

它的中频非常不像动铁,仅就人声来说,太真实了。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你面前说话那种感觉,几乎是做到了毫无“数码”味儿。而这么真实,又有肉质感的人声,竟然是在如此偏冷、偏解析的飞傲X7+底座下发出来的,这有些让我吃惊。以往,我们常说某个耳机声音好“凝聚”,这里的“凝聚”,我认为是声音高度对焦而显现出的犀利与柔韧感,但“凝聚”也往往容易产生令人焦虑的“数码”味儿。而NS-2的声音就避开了“凝聚”,它崇尚宽松,声音有那么点毛边,很像是纯棉织物,而这,或许也就是作曲家方岽青所述的“松弛”吧。

于作曲家而言,宏观格局上的确是要严谨精确,但微观上,声音或许是最不该被“凝聚”或“拘束”起来的,它们更该有鲜活和放松的质感。

NS-2的松弛感不止体现在中频,低频也是。不仅弹性大,而且量感也较大,对于爆棚的大编制音乐,或是一些现代流行乐、LIVE等,它的低频动态、气势、都有雄浑但又合理的表现,绝非“刚猛”型低频,N年前,我接触到一款汉声出品的木爵2,对那个耳机现在仍记忆犹新。木爵2的低频可谓是“刚猛”代名词,可令你一时上瘾,但搭配D50(上一代索尼录音笔旗舰)时,它是最先令人崩溃的那个。也许NS-2这种绵延悠长又弹性十足的浩瀚型低频才是更好,更耐听的那种。

听NS-2,有时,你会冷不丁的被来自某个位置的乐器泛音吸引到,有点突兀,像是完全独立出去的一种声音,后来得知是“动铁”耳机时,才不觉得意外了,它的器乐泛音同样与低频、中频一样有着不那么追求“犀利”的特质,带着点温度从空中某个位置“挥发”出去,留着点“残影”可令人回味,定位感也因高频的精确与真实得以凸显。

或许是出于追求真实与耐听的缘故,NS-2的动态并不很强,它时刻保持着“绅士”一般的风度,绝少有剑拔弩张的情境,而真实自然界中的声音也大都如此,带着些“温度”和“湿度”,有那么一点点“粘稠”,入耳顺滑轻柔。

总的来说,NS-2就是以作曲家的审美视角出发,所调节出的音乐欣赏类耳机。它在较大的声场中,做到了良好的控制力和高超的真实度。动铁单元很罕见的表现出它们最芳醇的一面。如果你喜欢醇和,有真实感的音色,那NS-2这包容万物的耳机真的是再好不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