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詞帝李煜最悲傷的詞《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怎麼賞析?

信陵君無忌

全詞如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趙炅賜酒毒死。李煜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和詞人。《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如今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這位昔日的南唐後主心中所湧動的離愁別緒,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於一旦。

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作者嚐盡了愁的滋味,而這滋味,是難以言喻、難以說完的。

他是亡國之君,即使有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詩書君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我一個人默默無言,孤零零的登上這空空如也的西樓。仰望星空,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下頭,四下張望,只看見那梧桐樹寂寞地孤立在院中,幽深的庭院,籠罩在這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的,正是那遠別家鄉,遠離故國的憂愁。這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不能釋懷。



李後主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上闕選取典型的景物:缺月、梧桐、空院,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闕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了真摯的感情。李煜曾經是一國之君,但如今已是亡國奴、階下囚。過往的榮華富貴,早已煙消雲散,而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李後主嚐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飽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作為亡國之君,李煜即使有滿腹的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相知白首休言負

一個多情的皇帝用他的詩詞訴說著悲情的一生,恰如那一場春花秋月,風光過後便是無盡的淒冷,唯那愁思如江水,亙古長流。

公元975年,南唐被滅,李煜被俘,囚禁於汴京,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亡國主,從榮華至顛到極盡屈辱,其中的萬般滋味,唯李煜深切感受,沉鬱哀婉,愁情恨意,這首詞便是代表作品。

鎖清秋:籠罩在清冷的深秋。

別有一番:另外,格外有一種味道。

寫景,點面,點染加渲染,寫出詞人獨立寒秋,天地皆清冷幽寂的淒涼之境。

“月如鉤”:不是圓月,不是眀朗,而是殘月冷輝,正如家國殘敗,人落魄,遭遇悽殘,殘月孤懸,仰望天際,深夜寂寂,是“索索涼風滿樹頭,破窗殘月五更秋”,意味深長。

“寂寞梧桐”:擬人,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猶如落魄的詞人一般,孤獨地獨立殘月深秋,淒涼難言,是“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更苦。”

抒情:神態,動作加心理,從外到內,從形體到精神,愁到無以復加,難以言喻!

“無言上西樓”:獨自一人登樓遠朓,沉默不語的背後是內心的情感翻湧,亡了國,失了家,被世人笑話,又有何面目大聲喧譁?被俘囚禁,苟且偷生,忍辱偷活,命在他手,又有何權利大聲痛哭?無言無語,縱淚橫流,是後悔,是不甘,是無奈,是無盡的悽愴...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一句寫愁歷來為人稱道。

不同於“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得如江水,浩浩蕩蕩,洶湧而來,不可遏制,又如江水連綿不絕,不可排解!

而是“無邊絲雨細如愁”,以絲喻愁,新意形象。絲長,絲多,絲亂,絲細如麻,剪不斷,理不了,雜糅成一團,恰如那盤旋心頭的愁思,愁長,愁多,紛亂複雜,理不順,除不去,纏纏繞繞,無法抗拒!

是家國,“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國破家亡;是離愁,“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遠離故土,淪為階下囚;是屈辱,“羅衾不耐五更寒,一晌貪歡”的孤苦伶仃,是留戀,“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的往事不堪回首,追悔莫及...

曾是一國之君,如今淪為階下囚,那其中的心酸悲苦,離愁別緒,又豈是尋常之人能體會!別有滋味,又豈是“離愁”能概括!世人都說李煜昏庸,沉溺聲色,懦弱無能,家破人亡,是歷史的笑話。然而,李煜本就無意於帝位,被逼成為國君,奈何勢單力弱,亡國不可避免,但他憑著文人的柔弱之力,挽南唐多存十多年,實屬不易。一個風流的文人政治上玩陰謀,也是悲劇的一生。

揹負歷史的罵名,忍辱苟活,唯詩詞可以慰藉受傷的靈魂!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一綠浮芳

李煜《相見歡》:這首詞作於詞人亡國身虜後那段時期,抒寫離愁。上片寫深秋詞人獨自登樓的情景。''無言獨上西樓'',首句即直接將人物引入畫面之中。這一句看似平淡,實則蘊意無限。''無言''二字將詞人的愁苦神態刻畫了出來,而後著一''獨''字,勾勒詞人孤身登樓的身影。這句詞平白如話,但是卻能通過對神態與動作的刻畫揭示出深藏於詞人心底的孤寂與悽婉。"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是詞人登樓所見,寓情於景,意境淒涼。身為階下囚的詞人不正如那深鎖在庭院中的梧桐嗎!寂寞、孤苦。下片抒發離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本無色無形,而這裡詞人將愁形象化,以絲喻愁,非常新穎。那麼,"絲"與"愁"有何相似之處呢?詞人身為亡國之君他心中的"離愁"正如那千縷萬縷的絲一般,紛亂、繁雜。這幾句細膩地道出了詞人對繁華的故國無法排遣的離愁。末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詞人對愁的體驗與感受。淪為宋廷的幽囚,他心中的愁悶是難以言說的,它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包含著無限辛酸與苦澀。


106467846

李煜這個南唐後主,真是生錯了時辰,也生錯了地方。

做皇帝真的既不是他的強項,也不是他的理想。他應該就是個詩人。

即使國破,即使身陷囹圄,李煜還是那般不失詩人氣質,也還能做出“不朽”的詩篇,很難得。

一般來講,一個滅國之君,被囚禁基本上就是被判了死刑,究竟是立即執行還是緩期執行,那就要看那個當朝皇帝的心情了。

被判了死刑的李煜,並不像一般人那般恐懼,絕望。他對自己的境遇的感受竟然是一個“愁”!

無言獨上西樓——估計也沒人搭理他,自己默默的登上小樓,這個地方應該就是囚禁他的場所。他登上小樓幹什麼去了?

——觀夜景,賞月。他就是一個把詩人氣質滲透到骨子裡的“宿命般的詩人”

他看看那棵和自己一樣被孤獨的鎖在深院裡的梧桐樹,它是寂寞孤獨的,他心想:我也是。

月如鉤,看見它,勾起他惆悵的回憶。

——往事真的不願再想了,不堪回首,但是不由自主啊,真是“剪不斷”。

但是想了也白想,怎麼也想不明白咋就成了“階下囚”了?很想好好捋一捋,可是越捋越糊塗,就是“理還亂”啊!

這個滋味,估計也就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啊,沒有人會和他一樣“感同身受”,實在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煜的這首詩,還只是在一個淒涼的場景下的感慨和無奈,但他的另一首詩《虞美人》就非常明確的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懷念和亡國的悔恨,於是,趙匡胤在讀到這首《虞美人》之後,就毒死了天才詩人李煜,當然,他是把李煜當成一種個隱患毒死的,他到底還是沒有忘了亡國之恨。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竟成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