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無公害生薑施肥關鍵技術

基金項目:無公害生薑施肥關鍵技術

基金項目:中央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720~73)

生薑是我國傳統的主要調味蔬菜之一,也是醫藥、化工及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由於其單產高,經濟價值也相應較高,是農民增收的源頭之一。統計表明,全國生薑年播種面積約為26.7萬hm2,山東省是我國生薑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播種面積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4。

生薑生長髮育過程中,要求的營養豐富而又全面。研究表明:生薑全生長期吸收氮、磷、鉀的比例大致為:氮(N)38.0%~42.6%,磷(P2O5)10.7%~12.8%,鉀(K2O)46.7%~49.2%。全生長期吸收K2O最多,N次之,略低於K2O,P2O5居第三位。各生長時期吸收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相對穩定而略有差異。生薑除了需要從土壤中吸收N、P2O5、K2O外,還吸收鈣、鎂、鋅、硼等其他各種礦質元素。

生薑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礦質元素,除了吸收土壤中存在的礦質元素,還需要肥料供應。施肥是生薑獲得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姜農為了獲得高產,往往盲目地大量施用肥料,尤其是化學肥料,導致姜田氮磷流失、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壤板結、養分非均衡化等一系列問題。該文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依據科學施肥原理,從生薑施肥推薦量確定、肥料品種選擇方法、正確的施肥方式;正確的施肥時間和正確的施肥位置等角度,較為系統地總結了無公害生薑科學施肥技術。以期提高農戶的科學施肥技術水平,實現生薑生產的節肥、高產、高效、優質、環保目標。

1 確定合理的養分用量

生薑養分用量推薦需要考慮土壤、氣候、地形等多種因子;該文生薑用量推薦採用基於土壤養分系統管理理念的設施蔬菜施肥量簡便快速推薦方法。

養分吸收量=目標產量×單位產量養分吸收量(1)

養分推薦量 = 養分吸收量×校正係數(2)

方程(1)、(2)中涉及3個參數,其中目標產量的確定方法通常採用擬推薦地塊(區域)近3年產量平均值的120%。研究結果表明,生薑單位養分吸收量分別為:氮(N)7.0 kg/t、磷(P2O5)2.0 kg/t、鉀(K2O)10.5 kg/t左右。至於校正係數,通常情況下,中等地力水平下,N、P2O5、K2O校正係數分別為α=1.35,β=1,γ=1;高肥力水平下,N、P2O5、K2O校正係數分別為α=1.05,β=0.8,γ=0.8;低肥力水平下,N、P2O5、K2O校正係數分別為α=1.55,β=1.2,γ=1.2;地力水平評價標準可參照黃紹文等確定的設施蔬菜地力評價標準,見表1。

2 選擇正確的肥料品種

肥料品種可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又可分為堆漚腐熟的畜禽糞便、商品有機肥(含生物有機肥等)、其它有機肥(包括秸稈、草木灰、廢菌渣、油渣等);化肥又可分為傳統化肥(單質肥、複合肥、中微量元素等)和新型化肥(水溶肥、緩控釋肥、氨基酸肥、腐殖酸肥料等)。各種肥料各有優點,正確選擇肥料有助於提高肥料利用率。

① 根據養分需求規律選擇肥料品種。生薑同時需要氮、磷、鉀大量元素,還需要鈣、鎂、鋅、硼等其它中微量元素,各種元素必須合理搭配施用,才能獲得理想的收益。在確定生薑的施肥推薦量後,可將生薑的養分吸收比例作為品種選擇依據。研究表明,生薑對氮鉀的吸收量高,磷的吸收量低,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1∶0.10~0.30∶1.20~1.50。根據每個生育時期的養分需求量、肥料養分含量來計算每次每種肥料使用總量,同時可逐次記錄每次肥料的用量(包括有機肥、商品有機肥等);由於肥料養分比例與作物吸收比例並不一致,因此每次施肥量可略做調整;鑑於磷吸收比例較低,因此追肥應該使用低磷複合肥(衝施肥)甚至不施磷肥。

確定生薑氮磷鉀肥料品種的同時,還應該根據生薑對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以及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適當選擇硅、鎂、鈣、鋅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② 根據施肥方式選擇肥料品種。不同的肥料品種,施入土壤後的轉化和當季有效性不同,故應根據肥料的養分釋放規律,研究其適用於哪種施肥方式。如在生薑苗期,其處於小拱棚中,根系生長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可選用高磷型水溶肥以及含腐殖酸等功能性活性物質的水溶肥。再比如追肥階段,小拱棚已經撤掉,應該配合培土時候進行施肥,此時可使用複合肥、復混肥等;而培土後,根據省力化原則,追肥通常採用灌溉施肥的方法,如衝施、噴灌、滴灌等,此時通常施用不同比例的氮鉀水溶肥肥料(前期高氮、後期高鉀)、中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以及功能性肥料。

③ 有機無機配合施用。有機肥具有培肥地力、肥效穩而長、養分含量低等特點;化肥養分含量高、釋放快、缺乏後勁等特點,選擇肥料時候應該有機無機配合施用。

表1 姜地土壤養分含量分級參考標準

基金項目:無公害生薑施肥關鍵技術

3 正確的施肥方式

生薑施肥方式有基施、開溝施肥、灌溉施肥和根外施肥等多種方式。其中基施適用於基肥,後3種適用於追肥。

3.1 基施

基肥一般是在定植前結合土壤翻耕或者整地時進行施用。投入的基肥一般以有機肥為主,堆漚腐熟的畜禽糞便為5~7 m3/667 m2,商品有機肥1~1.5 t/667 m2,輔以少量的化肥。有機肥以畜禽糞便和秸稈等比例混合物,或者高碳有機肥為佳;化肥養分投入量約佔總投入化肥養分量的20%左右;對於退化土壤也可以配施適量的土壤調理劑,以起到改土、促進根系生長的作用。

生薑基肥施用方式有撒施、條施等。肥料撒施是在未整地開溝前完成,將肥料撒到地表,隨著翻耕將肥料混入土中,這種方法簡單、省力、肥料使用均勻,適用於施用量大,養分含量低的粗有機肥料(腐熟的畜禽糞便等)。化學肥料、生物有機肥等適用於溝施,在生薑整地開溝後至播種前施用,溝施的好處是施在根系能夠伸展的範圍內。

3.2 開溝施肥

生薑一生中通常需要培土2~3次,如山東省青州市一般在6月中下旬揭膜去除小拱棚,第一次開溝施肥,另一次在7月中下旬,培土前通常將複合肥等撒施在溝內姜棵的左右兩側(行的方向),然後利用專門的培土工具培土。

3.3 灌溉施肥

灌溉施肥通常分為傳統的不依靠管道的灌溉施肥(隨水衝施)和現代的依靠管道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如微噴、滴灌),可在生薑種植後到收穫前施用。隨水衝施通常施在田塊灌溉起始處將肥料溶於水,然後均勻隨水灌溉。微噴、滴灌是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施用肥料的方法。生產上目前仍以隨水衝施為主,但水肥一體化技術是生薑未來生產中具有廣闊前景的新技術,建議大力推廣。

3.4 根外施肥

生薑主要依靠根系吸收養分,但是葉片也可以吸收外源物質,如氣體,營養元素、農藥等,葉片在吸收水分的同時能夠像根一樣地把營養物質吸收到姜株中去。生薑這種除可以從根部吸收養分外,還能通過葉片吸收養分的營養方式稱為葉面營養。通過生薑根系以外的營養體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叫做根外施肥,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葉面施肥。葉面施肥的優點主要有:①養分吸收快;②對土壤條件依賴性小;③葉面噴施可以與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其它多種活性物質結合使用。

生薑葉面施肥時肥料濃度不可過高或者過低,通常情況下大量元素為0.2%~2%,微量元素0.01%~0.2%。一般選擇在無風的晴天上午9∶00以前或者下午4∶00以後進行葉面噴施,此時葉面溫度較低、光照弱、水分蒸發弱、葉片可保持較長的溼潤時間,有利於提高葉面噴施效果。噴施的時候,應重點噴灑在生長旺盛的上中部葉片,尤其是葉片背面。由於生薑生育期較長,一般在生長髮育的中後期(9、10月)可噴2~3次。

4 正確的施肥時間

施肥時間應該和生薑養分需求關鍵時期相符合,這樣才能滿足生薑生長需求,提高肥料肥料利用率,為高產打下基礎。山東省生薑一般在4月初播種,10月中旬左右收穫。生薑的整個生長過程基本上是營養生長的過程,因而其生長雖有明顯的階段性,但劃分並不嚴格,根據其生長特性和生長季節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長期和根莖休眠期4個時期。

4.1 發芽期

從種姜幼芽萌動開始,到第一片姜葉展開,包括催芽和出苗的整個過程,需要40~50 d。生薑發芽期,主要依靠種姜貯藏的養分發芽生長,生長速度慢,生長量也很小,只佔全期總生長量的0.24%,此期的養分需求量較少,基本不用施肥,但可使用氨基酸肥料、腐殖酸肥料等功能性肥料以促進根系生長,為後期植株旺盛生長打好基礎。

4.2 幼苗期

從展葉開始,到具有2個較大的側枝,即俗稱“三杈”時期,為幼苗結束的形態標誌,需65~75 d,如山東省青州市一般在6月20日前後。這一時期,由依靠母體營養的異養形式,轉變到姜苗能夠吸收養分和製造養分並基本進行獨立生活的自養形式。此期以主莖生長和髮根為主,生長速度較慢,生長量也不大,該期生長量約佔全期總生長量的1/10,吸收的N、P2O5、K2O量佔總吸收量的14%左右。此期需要的N、P2O5、K2O等養分也主要通過基肥提供,因此應重視基肥化肥的施用,施用量約佔總化肥用量的20%左右。

4.3 旺盛生長期

從“三杈期”以後(揭膜去除拱棚前後)地上莖葉和地下部根莖同時進入旺盛生長時期,直到收穫,需要70~75 d,這一時期,主要表現生長速度大大加快,一方面大量發生分枝,葉數也相應增多。此期所增長的葉數,為幼苗期的6~7倍,隨著葉數的增加,葉面積也急劇擴大。另一方面,地下根莖也迅速膨大起來,此期植株生長量佔總生長量的90%以上,是施肥的關鍵生育時期。從生長中心來看,此期又明顯分為兩個階段:9月份上旬以前,為盛長前期或稱發棵期,仍然以莖葉生長為主,此期施肥以氮肥為主,兩次培土時候施肥;9月上旬以後,生長中心已轉移到根莖,葉片製造的養分,主要輸送到根莖中積累起來形成產品,因而此時以根莖生長為主,為盛長後期或稱根莖膨大期,此期施肥以鉀肥為主,主要施肥方式為灌溉施肥、根外施肥等。

4.4 根莖休眠期

生薑收穫後入窖貯存,保持休眠狀態的時間,此階段不用肥料。

5 正確的施肥位置

生薑根系是吸收養分的主要器官。因此肥料施用既不能離根太遠也不能離根太近。溝施肥料時候一般在具姜株10 cm左右處開溝施肥,將肥料施入土中,而後覆土封溝培壟。雖然生產上農戶習慣傳統的灌溉施肥技術,但不提倡採用此種方式,若採用灌溉施肥,則推薦採用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

根外施肥應重點噴灑在生長旺盛的上中部葉片,尤其是葉片背面。

基金項目:無公害生薑施肥關鍵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