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煉神功法詳述,附歌訣

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第一節 練神功法

術的內涵是神意氣,就全面調動和發揮人體所蘊涵的功能而言,它們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其中神居首位,主宰著周身一切運動和變化的現象,其運動方式隱顯交替,變化萬端.其作用於形卻不顯露於跡象,運用於勢而不拘泥與成規,靈動活潑,優遊往來.正合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比喻。

神的內在威勢是在深識理法並運用自如而自然掌握了拳術中的招與術既要相互以來而又不能相互脫離的對立統一規律之後,就會明白招式有侷限性,空架子則無益。而以下介紹的內功之術卻不拘於任何形式,既可伴隨著著招式合練,又可以在無形無相的神意氣流動中默默挖掘,積蘊內在的能量和功效。

內家拳煉神功法詳述,附歌訣

(一) 練神歌訣

心令形運身從心,體內舒松形自停。

混沌初澄心定意,沉著轉換神自提。

宇氣落頂頭光釋,心中寂然靜生形。

空漭之氣腹自納,勃然不動背光生。

二目炯炯乾坤轉,時機奧妙現神通。

(二) 修煉方法

1 起始之際,全身內外俱寂,有不知身處何地之感,更無一處不適;此謂“無我無為”。

2 一片寂靜到極處,動念悄然而至,精神隨之勃然提起。在神的統領下,於瞬間完成開胸,張肘,塞腰,鼓腕內之內氣運行的全過程。

3 內氣悠然下行至會陰(狹義的會陰,即太級所指的會陰,在男性係指陰囊根部至肛門之間、在女性係指陰道口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結構。 )轉而上生,促使兩手處於騰虛狀態並開始運行。形體的運行依賴心勁的促使和驅動,聽命於十字中心(十字中心即人體的中心)的指令才會達到沒有四肢感覺的自然運行。此即“心令形運身從心”此心非指供血臟器之心臟,乃內心之意,心意由衷(中)而發,發自十字胸部之十字中心。

要點:在具備一定的行拳基礎後才易於入靜,進入狀態;在熟練的掌握拳架之後修煉太極功才能體會神意氣的細微變化。

4 兩手聽命於心向上運行,當內氣鬆散至內有微醺的感覺時,手的運行就茫然中止在通身舒泰之中。此為歌訣“體內舒松形自停”的著落處。集而進入寂靜的混沌界即為“入靜”,

,此處混沌的景象是指十字中心處像天地未開時一片謎漭;而後心中“一定”繼而緩緩呈現出陰陽漸分,天地處開般的光景,心神自會從容鎮靜,心使意停呈靜止狀態,此為“混沌初澄心定意”的意境。

5 由於意和形的動態停止而轉入靜態,神氣相抱升騰而起形成自然懸頂,而後在頭部周圍形成一輪光環,宇宙之氣自然進入光環頂端而形成陰陽二氣的交融。同時以神氣驅動兩手內旋進入交換。此為“宇氣落頂頭光釋”的意境體現。

6 胸中十字寂然不動,陰靜至極點時,自會化生出陽動之形,轉入再度起始,運行,此既“陰陽互為其根的體現,並由此促使兩手向前伸展。此為“心中寂然靜生形”的著落處。

7 兩手聽命於心向前運行,當體會到身體有鬆散的舒適感時,手的運行就茫然而止。繼而心中自然“一靜”,剎時精神團聚升起,兩目炯炯有神遙望前方;片刻後有一似幻似真的氣團迎面撲入懷中並自行入腹,透達兩腎而使背後三關自然豎直。同時背部散發出猶如佛像之背光外放的感覺,形成胸腹與背部之間陰陽二氣的交融,周身內氣勃然不懈。此為“空漭之氣腹自納,勃然不動背光生”的著落處。

8 隨著意念的變換,兩手外旋至手心向上,緩緩攏回肩前,這一過程含著神意氣的起始,運行和終止三個環節。

9兩手攏到肩前終止,隨即內翻進入變換。

要點:變換在這裡起著銜接前後姿勢,貫通氣勢的樞紐作用。變換有兩端,一端與下一式的起點相接,行拳意識在上一式的起點相接,行拳在下一式的終點沉潛下來,又在下一式的起點復萌。陰陽的相互交合和轉換都包含和滲透在變換之中。變換之後內氣催動再度運行。

10 心中“一定”,精神提起而引起致懸頂,二目炯炯有神,神氣在頭部四周之氣相融,遂現出神采奕奕的神態;在內氣圓散下落的同時,意想兩手變得很長,自頭後方如同擦著天際側旋至身前遠方的地平線上。

內家拳煉神功法詳述,附歌訣

此為“二目炯炯乾坤轉,時機奧妙現神通”的著落處。

要點:練神之功重在神與意合,意與氣合。運行時要以神為帥,心為令,氣為旗,掌握好陰與陽的轉換時機,神奇與奧妙會自然出現。

練氣與養生:當練神過程中自然出現不可思議的神奇現象時,切不可貪戀和深究,以免走入偏途。太極拳藝的神氣與奧妙是前人遺留下來探索不盡的大課題。人體潛在的神奇功能的開發與運用會完善的與拳架融會貫通,資助神意氣之不足,使人更加深刻的理解拳義,拳理。

通過練神功法的研習,會使人進一步分辨平日盤拳之所惑。所得的內功積累是假是真,進而練功才能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比如明確了胸中十字即前人注重修煉的“中丹田”之所在,那麼在盤架時就會有意識地做到所有的動作都從中心而發又收向中心,如此行功日久便會自然確定行拳須“運用在心”的主導地位。練習“頭光環”的目的是自然引導真氣上行入腦,以充養“上丹田”;練習“背光生”的目的是引真氣下行入腹,以滋養“下丹田”( 丹田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現在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東醫寶鑑》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氣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範圍內。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範圍更合適些);明白了什麼是不呼不吸,才會知道惟有二氣的自然交融才能使真元之氣充盈飽滿;只有做到眼神的出入純任自然方能保護和滋養雙目。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內家拳煉神功法詳述,附歌訣

內家拳煉神功法詳述,附歌訣

內家拳煉神功法詳述,附歌訣

內家拳煉神功法詳述,附歌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