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民主國家嗎?

宋朝幹

李光耀時期的新加坡政治使外界認為新加坡是一個家長制或威權制的國家, 即非民主的國家。但是民主本身就是一個不太精確的詞彙,對於民主的性質和體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民主不是隻講權利不講義務;民主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票選舉,也不是簡單地實行少數服從多數;作為治理國家的手段,民主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新加坡的奇蹟發展與新加坡的政治模式密切相關,所以關於新加坡是否是民主國家自然容易引起廣泛的興趣和爭論。

在政治發展上,李光耀並沒有照搬西方民主社會主義的現成模式,而是將儒家文明的傳統仁政、秩序、和諧等觀念引入新加坡政治,才出現了獨特的新加坡政治模式。新加坡的政黨不是西方兩黨制或多黨制, 而是實行一黨獨大制;在政府組成上, 反對平庸政府,提出精英治國;在個人與國家關係上,反對個人主義,主張國家至上等等。

新加坡實行一人一票制,成年人不分種族、年齡、地位,人人擁有投票的權利。儘管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經常打擊、壓制其他政黨,但大多數新加坡選民仍然投票給人民行動黨,這並沒有違揹他們的真實意願。1994年,李光耀試圖改變一人一票制,提議35到60歲的已婚並有子女的新加坡人應該一人兩票,後由於遭到公眾反對而作罷。

在新加坡,民主和自由的表現形式具有更多相對的性質。政治中的民主因素是顯而易見的,新加坡有比較完善的憲政體制、政黨政治、選舉機制、以及法治,這些民主元素共同構築了新加坡民主的基石,建構了“新加坡式民主”的主體框架。但是,行動黨及其政府又控制了政府、國會、傳媒、工會、宗教團體等。所以,又有人認為新加坡是有限民主國家。這種有限民主的特色是 “重紀律”與“重自由”並舉。

所以,新加坡的民主其實是一種社群社會的民主,其出發點是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在個體與群體、民眾與政府、市民社會與國家這三組特定關係中,與西方的自由民主注重個體、民眾與市民社會相比,新加坡的社群社會的民主強調群體、政府與國家的重要性。


陳定定教授

新加坡政治奉行英國的西敏制,總統由民選產生,國會議員來自於全國各個選區,由民選直接產生。

總統任命國會中的多數黨黨魁為總理,再由總理推薦內閣部長和部門首長,經總統任命後組成內閣與政府。

西敏制一般被認為是一種民主的政治體制,其特點包括司法獨立、存在反對黨等,而新加坡的政治體制也是如此,政府確實是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因此可算是一種民主體制。

但“民主”與否是否應該只看有沒有政治競爭和公民參與選舉的權利,是值得討論的問題。有學者提出,真正的民主體制還意涵著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對政治權力的限制等等。如果欠缺保障,會導致政治競爭的不公平,而這是新加坡經常被質疑不夠民主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建國以來從未發生過政黨輪替,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一直在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新加坡經過被批評是通過限制公民自由,打壓政治批評等方式,形成一黨獨大的局面,例如通過內安法鎮壓異議者、以誹謗罪名對付政敵等,都經常被引用作為新加坡不夠民主的“佐證”。

政府對媒體管制嚴格,國內的幾乎所有報紙的出版和發行都由新加坡報業控股壟斷,電視臺則是由新傳媒壟斷。新加坡在全球新聞自由指數中表現非常差,第151的排名評級屬於“沒有新聞自由”,還落後印尼、菲律賓、柬埔寨、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其他東南亞國家。

言論和集會自由同樣受到限制,演說者角落是唯一不需要警方申請許可便能舉行公眾集會的地方。


新加坡眼

新加坡是披著民主外衣的非民主國家。新加坡雖然總統是直選,但是前提是候選人由政府指定,不是新加坡人人都有權利參選總統。新加坡人只是根據政府的指引進行選票,缺乏選舉的自由度 。

其次是在新加坡總統儘管是通過普選實現和產生的,但是總統在新加坡基本上沒有說話嗎權力,屬於國家標誌而已。新加坡權力最大的是總理。而總理則不是通過選舉產生的,而是有執政黨內部指定產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新加坡的民主選舉打了不少折扣。可以說,新加坡的總統選舉就是民主的外衣,而總理的誕生才是新加坡真正的政治體制屬性——非民主。

第三是新加坡沒有三權分立,在新加坡所以事務都是行政體系一家決定。儘管有立法機構在運行,但基本上體現的是行政機構的意志。而三權分立是民主國家的特徵之一,顯然新加坡目前還不具備這一民主國家的特徵。

其他方面比如新加坡現今還沒有新聞自由,對於媒體的管制非常嚴格,尤其是網絡媒體的管理方面尤其如此。另外新加坡對於言論自由也是容忍度比較低,經常發生有人因為言論過激原因而被懲戒甚至是入刑。

但是話說回來,世界上的國家不一定有民主就是好國家,不一定沒有民主就是不好的國家,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發展模式的國家才是好國家。比如新加坡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國家。


西湖清瀟

新加坡的政體是比較獨特的,以致於一直以來關於新加坡是不是民主國家的爭議就一直存在:一方面新加坡的總統和國會議員由民選直接產生,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制度,反對黨可以公開活動;另一方面自新加坡獨立建國以來人民行動黨一直執政至今,甚至還出現了李光耀和李顯龍父子相繼出任總理的現象,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對新聞媒體機構進行嚴格管制。

問題的關鍵在於究竟什麼是民主?難道只有西方的民主模式才是真正的民主嗎?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新加坡選擇的是一條適合其自身發展的道路——從新加坡獨立建國伊始作為這個國家的實際掌舵人的李光耀就沒打算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民主政體,而是將華人傳統的仁政、秩序、和諧等理念引入到新加坡的治國模式中。

新加坡從一開始就沒實現西方式的多黨制,而是實際上執行的一黨制路線,這是為了在國家經濟發展、反腐倡廉和法制建設等方面保持高效率,而在這些方面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也的確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儘管為強化法制效率而保留的鞭刑被西方人權組織一再抨擊,但新加坡依然堅持保留自己的傳統特色。保持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政府相對廉潔、法制昌明的新加坡實際上仍然實行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制度,依然允許反對黨公開活動,只不過新加坡社會普遍對反對派的聲音比較排斥——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東方傳統的重視國家、家庭的社群主義的體現;而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是構建在個人自由的基礎之上。這二者之間是不完全一樣的,當然也並不是絕對對立的:社群主義必須兼顧構成社群集體的每一個成員的利益,否則如果每一個成員都不能從這一社群集體中獲益,那麼這個集體就是委靡不振的;另一方面個人自由也不應當侵犯到集群的利益,否則就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新加坡的確切定位應該是民主式的“強人”政治。這個強人就是李光耀。現在的李顯龍也只是強人李光耀的延續而已。剛獨立的新加坡一窮二白,連最基本的民生物資都要依靠別國提供。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李光耀帶領新加坡人民不走尋常路,建立了一套既不同於西方式的民主,也不同於獨裁式的“獨裁”政治。雖然是個彈丸之地的小國,但卻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經濟成就,創造了諸多兼具東西方特色的各種行業管理經驗。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源於李光耀的戰略設計,實現於李光耀獨特的方式方法。這也使李光耀在新加坡人的心目中具有了崇高的威望。從而使新加坡形成了西方式民主體系下的“強人”統治。新加坡的司法既有西方司法的普世性,又有東方“封建家長”式的特色,比如“鞭”刑等。應該說,新加坡的國體運作模式在李光耀時代運作的很有效率和示範性。但他去世後卻起了些不太明顯而事實存在的變化。早有人在質疑新加坡的變相“世襲”,李顯龍是“子承父業”。新加坡這種模式是“民主中有獨裁,獨裁中有民主”。至於這種模式的生命力任何,那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人生觸底反彈

筆者認為新加坡是穿著民主國家的馬甲,內涵都是半殖民半封建制國家。

為什麼說新加坡是半殖民半封建制國家呢?

1:雖然新加坡表面是照搬西方的選舉制度,但卻又是有別於西方選舉的內容,新加坡的執政黨是把新聞喉舌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也是為李氏家族服務,說穿了具有帝王傳承的特徵只是採用了新的概念來裝飾,就是換一個馬甲還是它,換湯不換藥。

2:從新加坡的建國曆史就能知道它的清晰脈絡,新加坡口口聲聲說民主國家,卻是英國的殖民國,一切行動聽英國主子的指揮,首先新加坡沒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是長期殖民新加坡的英國主子的語言,其決政府執政的流程還是英國主子殖民新加坡時制定的流程,而沒有完善的新加坡自己獨特的流程,最後國與其它國交往時,必須看主子的臉色行事,主子說一它不會說二,就是一家奴國。


馥郁75716347

如果新加坡不算民主國家,這個地球上也沒幾個民主國家。

新加坡議會制民主體制,哪個黨派獲得議會的大多數,哪個黨派組閣,黨的總書記做總理。每個新加坡公民都有選票。

某個黨派總被選上,並且是普選,也不能說不民主。人民行動黨支部進社區,服務到家,從根本上贏得了國民的心,沒有威逼利誘沒有沒收財產沒有壟斷社會資源。跟朝鮮不一樣,朝鮮離開了勞動黨人民確實沒法活。

德國、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很多國家都是議會制民主,還有君主立憲國家也是議會制民主。


透視線

新加坡模式對中國影響深遠,改開初期曾經派出大量官員到新加坡參觀和學習城市管理。

新加坡一方面確實是真正的民選,然後像英國的首相一樣由國會中議員佔多數的政黨內部推出。國會議員也是真正選舉出來的。但是新加坡強勢的另一面也讓人咋舌,其政府非常強勢,掌控一切。為什麼可以如此牛逼?那就是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國家經濟一直處於上升狀態,暫時掩蓋了其它問題。再加上國家小人才少,能力強的會早早的被政府留意栽培,這導致了競爭對手無人可用,影響不了執政黨的地位。

新加坡在世界上的清廉指數比較高,老百姓基本上滿意。目前世界經濟格局在發生變化,如果新加坡經濟一旦停滯,新加坡的執政黨還是很危險的。

新加坡政府強勢,但還是不能絕對的獨裁專制。公開透明的國會,是新加坡民主的底線。


小明快看天上有流星

西方成功的民主國家,都具備三個要素:發達的經濟基礎、完善的民主制度、虔誠的基督教信仰,缺一不可!在非基督教國家,實行民主制度也必須有合適的“替代品”。比如日本,就有以“天皇制”為核心的神道教文化體系,來替代基督教信仰。比如新加坡,就有“威權制”政府體系來履行凝聚人心、教化民風的職能。有些傻乎乎的書生,以為只要單純地引進民主制度,就能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真是太天真啦!那些“阿拉伯之春”的亂套國家不必說,單說韓國與臺灣(地區),其高速發展也是在威權時期實現的,民主帶來的只能是政治混亂和發展受限。即使在民主制度的老家歐美,由於伊斯蘭等異質文化的侵入,也使民主制度遇到了衝擊,這也是右翼勢力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氣吞萬里如猴

新加坡式的民主。2008年,我在北京旅遊,同行遇上一個新加坡人,中文名叫鄧鍾銘,在新加坡石油公司退休。除了聊房價,我問他,你對現任新加坡元首如何看,他答曰,比他老子李光耀強。我又問,選舉這個人上臺,有沒有可能舞弊或者強迫。他說,是大家心甘情願的選舉這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