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頻繁跳槽,說明了什麼?

freds1

跳槽有風險,辭職需謹慎。最近一段時間,發現很多新聞都和跳槽有關,而且還不是一般的跳槽,是頻繁跳槽,比如前不久有主流媒體發文質疑一種觀點,就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工資高是因為跳槽跳出來的,雖然這觀點看起來有些搞笑,但是我想這已經有成為一種被很多年輕人所認同的觀念這樣一種趨勢。那麼一個人頻繁跳槽說明了什麼呢?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心智還不夠成熟。這一點應該更多見於剛畢業不久的求職者們,畢竟在學校待久了,出來找工作的時候還難免抱有比較理想的心態,總覺得一切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想當然的去進行,但是殊不知社會畢竟是社會,理想畢竟是理想,要想成為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士,心智上首先要成熟起來。

方向還不夠明晰。頻繁跳槽最能說明的問題,我想就是因為求職者的職業方向還不夠明晰,就是對於我能幹什麼,我想幹什麼,我能幹好什麼這些基本的職場問題還沒有找到最佳的答案,以至於職業生涯壓根就沒有規劃過,只是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最終就會陷入辭職、求職又辭職、又求職的怪圈。

定位還不夠準確。雖然沒有參與過具體的招聘工作,但是通過和近幾年公司新招進來的員工打交道發現,以往我們那時候剛進單位的時候,可以說是小心謹慎生怕犯錯,因為知道自己新人,所以處處小心,但是現在很多職場新人一到單位,就覺得自己真的就是單位的未來和希望所在,所以單位必須要將他像大爺一樣的無微不至的照顧才可以,不然,稍微不順他的心意,就可能辭職走人,那麼這種情況,我覺得完全在於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


九品職麻官

首先要界定一下這個跳槽的頻繁度,一般來說,在一家公司最好能做滿三年再換工作屬於比較好的。而1年左右就跳的,看起來簡歷就不那麼好看。hr會針對你的每段跳槽原因仔仔細細問清楚,後面被調也是必查項。那麼,從hr角度來看,一個人頻繁跳槽,說明了什麼呢?

(一)抗壓力差。每個公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不磨練自己的抗壓性,靠跳槽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二)穩定性不好。即使每段跳槽都有客觀理由,hr也會很擔心,你進來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問題或其它問題,你再跳,我怎麼辦?

(三)職業規劃不清晰。如果你每段做的都是不同的行業或不同的職位,hr會覺得你沒有一個很清晰的職業規劃,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明確。

(四)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果你每段做的都是同行業同職位,工作內容、管理範圍、都沒有很大差別,也沒有晉升,則說明你跳槽僅僅是因為加薪。一般來說跳槽加薪幅度會超過企業內部加薪。對於心不定的人,hr很怕,招進來是給自己添麻煩。

雖然現在企業變化越來越快,作為職場人,還是要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即使跳槽也要把握好節奏。每段工作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每次跳槽都有一定的提升。

我是蕾妮,一個有溫度、愛分享的職業顧問,非常願意你關注我,以及在評論區向我提問題,一起探討職場百態。


蕾妮生活

最近問了身邊的年輕人的想法,得到的結論就是:跳槽是唯一漲薪的方式。

為什麼現在給年輕人這樣子的想法呢?其實無外乎這兩點。

第一、工作很賣力,年底漲薪沒有我

這是很多應屆生面對的問題。我有一個同學,第一年工作的時候進入了一傢俬企,每天基本都在加班中度過,做項目開始,最累的也是他。然而年底的時候他懵了,年底大部分人都有所上調薪資,結果他沒有。去問領導,結果領導說,你才第一年,別急,好好工作,你的努力我知道的。我同學就心灰意冷的離開了。

第二、多年老員工的尊尊教誨

在一開始進入公司,可能沒有人理你,漸漸地,你熟悉了之後,吃飯的時候或者平常聊天的時候,老員工就會給你灌輸一種思想,在這家公司,工資漲的有限,上升的幅度有限,然後自己的工作激情降低,就很有可能真的發現好像和老員工說的一樣,隨後就跳槽了,也就是內心不堅定,不知道在這裡能得到什麼。

所以頻繁跳槽很正常,看淡點,公司需要人,應聘者去應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有頻繁這種東西不要太在意就好。不然許多公司可能很久都招不到人。


蹭熱點的蠟筆小新

所謂的好是怎麼樣的?大公司也就那幾百家,但又進不去。80%以上都是民營中小型企業,都存在這種那種問題。那是不是持續頻繁在這環境下游蕩是可取的?所謂的通過跳槽達到升職加薪的人,畢竟是少數,且還不論這種狀態能持續多少年。我以打工者的心態考慮的是,我10年後能做什麼?四十五歲之後我的歸屬在哪裡?要解決這個問題,我現在要做什麼?面對這種那種問題都存在的企業,是不是必須通過跳槽才能解決?也許動了離職的心思之後會有一些快感,但下一次呢?我們會找什麼理由來說服自己再次跳槽?綜上所述,真不建議頻繁跳槽。25-30兩年左右換一次正常。30歲~40歲的,3-5年換是正常。40歲以上的,5-10年換正常。即使做不到每一份工作都能按上述年齡段待那麼久時間,但起碼應該在對應的年齡段裡面有那麼一份工作是待夠時間的。不然,說明你的選擇能力,抗壓能力,自我認知能力真的是出了問題的,對你的價值提升和積累,也不見得有什麼益處。以上淺見。


曾金遠

一,求職者穩定性差,對忠誠度低,心裡承受能力差,遇到一點不如意便想著通過跳槽開解決,殊不知每一家企業多少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跳來跳去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會陷入頻繁跳槽的惡性循環。

二,發現實際情況與用人面試所說的不一樣,用人單位管理混亂,人際關係複雜,求職者此時也可能跳槽。

三,心態浮躁,求職者急功近利,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綜合能力,企圖通過跳槽實現薪資的增加。

頻繁跳槽不利於職業生涯規劃,求職者應謹慎,求職面試時應該充分了解面試的崗位指責,公司基本情況和行業前景,把準方向,端正心態,勇於承擔責任,積累豐富的經驗,如果實在要跳槽,建議兩年後稍微長一點時間,不宜過短時間內跳槽。


連明合一

我說說我為什麼跳槽吧。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下行!

我從2012畢業,每一年經濟都在後退,我總共工作過三家公司,現在馬上要去第四家!

這四家裡面,有三家世界500強!

每一家都在走下坡路,要麼是行業競爭力不行,要麼是全球策略中準備離開中國。

如果我是80後,能趕上經濟上行那幾年,我也不會跳槽,只要跟企業成長就好了!多輕鬆!

但是現在的事實就是,企業在倒退,個人不跳槽求發展是發展不起來的!!!

不要說什麼個人原因,一個員工,乾的好,有發展,有錢,誰走!有毛病?


diao絲是第一生產力

我首先想到的是時代的進步,就像離婚率上升一樣。

雖然我們不主張頻繁跳槽,不主張動不動就離婚,但能夠跳槽和能夠離婚,而且有地方供你跳離婚後還能生存下去,是這個時代才普遍具有的特徵。

我們的企業和社會,就要逐漸適應員工跳槽意願的不斷上升,既然兩口子都有可能靠不住,你也不能憑空指望自己的員工就會在這裡心甘情願地幹一輩子。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現在各大城市開始“搶人”,說明各城市的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作用,而企業層面的“搶人”早就開始了。人才的自由流動,是誰也擋不住的潮流,守是守不住的。

在員工的角度,也要知道,頻繁跳槽有很多負面作用。

知識和技能都是需要長期積累的,跳槽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斷這種積累,如果換行業換專業這種積累甚至會從零開始。

總是跳槽,別人對你也沒有安全感,跳到後來就會影響你應聘一些重要崗位。

任何一個HR,看到頻繁跳槽的應聘者簡歷,總是會多看兩眼並質疑的,一些機會可能就這樣錯過了。

所以,規劃好自己的職業路徑,提高自己的人際能力和抗壓能力,有助於減少跳槽的頻率。既然打算好要跳,就多花點功夫跳一個可以長期積累的地方。


HR那些事兒

說明了以下幾種情形:

1.自身的定位不準;

這種人一般來講是對自身缺乏足夠的認識。

2.目標不明確:

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不知道。一般都是剛剛步入社會職場經驗不夠豐富,或是仍在摸索過程中的沒有明確的目標。

3.好高騖遠,自以為是;

有些人把目標定的過高,而所在的單位無法滿足實現高目標的需求。這些人不會檢討自身因素而一味的抱怨外界因素影響了自己目標的實現,於是不停的轉換單位。

過於頻繁的跳槽不是好事,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箇中的問題還是比較複雜的。

這個問題只能結合個案進行分析,不能籠統簡單概括歸類。

上述也只是範範的說明比較普遍存在的可能性。

再次感謝!


TONYFF

要不就是工作不行,要不就是你不行。當然也有種很無聊喜歡天天找新鮮來換工作的。現在還有社會不穩定的原因。

首先還是要看一下行業,尤其在現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男朋友是程序員,畢業由於考研完美錯過校招,出來社會招聘要求很高,最後折衷找了一家本地2B機票巨頭,差不多一年,國家政策原因業務下降,只有裁員。

後來去了一家外企,專門做導航的,也算巨頭了,川普上臺後,加上國內技術越來越好,對外企的扶持減弱,也是剛入職不到6個月,就說關閉整個成都site,無奈,第二次失業。

現在在一家外企做外包,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不像國內一些互聯網強制加班,但是吃大鍋飯,想跳槽,老闆也是隻圖完成任務,遇不到伯樂,準備跳槽。他們身邊在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經常都是因為公司倒閉了離職,沒辦法,也有主動跳的,都是工資太低,跳槽是漲薪的最好辦法。

我個人就不說了,金融行業,2017年也是行業大整改。去年9月剛去一個比較大的平臺不到3個月,就遇到行業整改,業務量極速下降。現在在一家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繼續掙扎,希望能醒來小微企業貸的春天。


ARegardless

什麼經常跳槽就是穩定性差,有一定道理但是很不全面,明明是自己公司不行導致人家跳槽,如果公司好人家會走嘛?你還需要不停招人嘛?個人認為掉坑裡一定要果斷走,就為了看著簡歷好看有用嗎?浪費青春,你也沒心情幹好,不可否認有些確實是求職者自身原因,馬雲說過人為啥要辭職,就兩點,一,天天畫大餅,錢沒給夠。二,心委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