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華級的406mm炮對陸攻擊能力如何?

APFSDS1

↑406mm核炮彈,20萬噸TNT當量!!橫掃一切就問你怕不怕??這枚MK23核炮彈現存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布開克的國家原子能博物館。然而,這種核炮彈早已於50年代末由於安全性能不佳(存在核輻射洩漏問題)退出現役。

言歸正傳,衣阿華級的MK16型406mm艦炮,在發射1225kg重的MK8型超重穿甲彈的時候有38720m的最大理論彈道射程,單炮持續射速也能達到2發/分。

在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現代化改裝之後,衣阿華級裝備了火炮校射用無人機,能夠及時向戰艦反饋炮彈落點,提供校正射擊諸元的數據,極大提升了衣阿華級406mm炮的射擊精度。

從射程、精度和火力持續性來看,90年代的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即便不使用戰斧巡航導彈,憑藉9門406mm炮,也能擁有相當可觀且精準的對陸火力輸出。

大口徑艦炮對陸攻擊,尤其是攻擊敵軍部隊集結地、炮兵陣地、機場等目標較為分散的軟目標,理論上最佳選擇應是採用裝藥足的高爆彈,甚至是專用的集束彈、子母彈、燃燒彈、末敏彈等等。


↑稍懂火器原理的人都知道,炮彈實際上是被髮射藥“炸”出炮膛的。由於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大口徑艦炮炮彈的彈壁一般都做得很厚。(衣阿華級的406mm主炮的工作膛壓高達2910kg/cm²,將近30000個標準大氣壓)換言之,留給裝藥的空間就被大大削減了。

以上圖的MK13型406mm高爆彈為例,由圖可見其彈壁厚度超過了3英寸(7.6cm),已經超過不少二戰中型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了,也佔用了大量的彈體空間。該型炮彈全重862kg,內裝炸藥卻只有69.67kg,僅佔全重的8.08%。MK8型406mm加重穿甲彈由於要安裝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實心穿甲彈頭,雖然總重達1225kg,但是內裝炸藥量卻只有18.55kg,僅佔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中有一處錯誤,64.00英寸(約合162.56cm)的炮彈全長是將引信計入在內的,該圖中並沒有畫出引信,故全長應為60.18英寸(約合152.86cm)。



↑儘管如此,406mm高爆彈將近70kg的炸藥量,其威力也是相當可觀的。這是2016年5月12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一處軍事哨所附近發生汽車炸彈襲擊事件,車上載有約50kg土製爆炸物,尚能造成如此規模的破壞。衣阿華406mm高爆彈中將近70kg的高能炸藥,雖與近1噸重的彈體相比鳳毛麟角,但也足能予一般目標以毀滅性打擊。

↑如果發射高爆彈的話,一艘衣阿華級的9門406mm炮理論上能夠在一分鐘內向將近40km遠的陸地目標投送1254kg重的炸藥。看起來很多?

一架美帝海航的F/A-18戰機在通常出擊時能夠攜帶2枚1000磅的寶石路2型激光制導炸彈或是6枚500磅JDAM制導炸彈,而航空炸彈由於不需要考慮膛壓以及高溫問題,彈壁是可以做得很薄的,換言之航彈的裝藥佔總重比要比艦炮炮彈大得多,一般超過70%。也就是說,單架F/A-18戰機單次出動就能頂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2次齊射的炸藥量,而且戰機能夠打擊縱深更大的目標,精確度也比艦炮要好。

而且,戰列艦主炮身管的使用壽命是相當寶貴的,一般不超過300發,衣阿華級戰列艦上一門主炮也只有約130發彈藥儲備。傳統火炮的精度自然無法與制導炸彈相比,火炮校射也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連續射擊一定時間後主炮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休息” 。

而在2001年時,一個美國航空母艦戰鬥攻擊機聯隊每日能攻擊683個瞄準點;在2010年時,每個航空母艦艦載機聯隊每日能攻擊1080~1200個瞄準點

(艦載航空兵的打擊效率提高與制導彈藥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很明顯,若是與航空兵相對比,衣阿華的406mm艦炮的對陸打擊能力,無論是射程、精度亦或是火力強度,都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一張著名的圖片,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向舷側齊射,發射時的衝擊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漣漪。圖片攝於1984年的大西洋。這裡流言終結一波:戰列艦主炮向舷側齊射時艦體是不會大幅度後退的。(雖然會有相當幅度的橫搖)

相對於其他打擊手段,戰列艦主炮的優勢在於威力大,尤其是穿甲能力,這些當年用於撕碎大炮鉅艦的鋼鐵之矛可是名不虛傳的。根據美國海軍1942年的測試結果,當衣阿華級的406mmMK16型艦炮發射1225kg重的MK8型超重穿甲彈時,在38720m的距離上能夠以53.25°的落角擊穿水平放置的357mm厚表面硬化鋼裝甲,或是厚達6.1m的水平加強混凝土,亦或是4.6m厚的30°傾角加強混凝土。

因此,在打擊地下彈藥庫、加強指揮所、加固碉堡等防護水平較高的目標時,衣阿華級的406mm艦炮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事實上,美帝於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提出了一系列的406mm炮彈改良計劃。但隨著四艘衣阿華級紛紛於21世紀初退役封存,這些改進計劃也都無疾而終。其中較為著名和典型的有下面三種:

↑MK144型多用途子母彈,內含400枚子彈藥,每一枚子彈藥的威力相當於一枚手榴彈。這種彈藥很適合打擊機場、部隊集結地等目標。

↑MK146的改進型EX148型多用途子母彈(下),留意這是一種次口徑脫殼底排彈,彈體也採用了有利於延長射程的棗核型,據稱該彈的最大射程超過70km。

↑僅存於美國傑斐遜兵營軍械庫(Jefferson Barracks Ordance Depot)的兩枚EX-148原型彈,可見其彈體外包裹的彈託結構以及彈託上寫滿的諸如""PROTPTYPE",""TEST","DUMMY"等字樣,以示這兩枚是用於測試的實驗彈。

↑除此之外,在先進艦炮系統科研計劃(Advanced Gun Systems Technology Program)中,還有科研團隊曾提出一種採用GPS制導的加長型(11英尺長,3.35m)脫殼增程406mm炮彈,據稱這款炮彈的射程將超過100km。上述三種彈藥均未進入美軍現役。


APFSDS1

衣阿華級,是二戰期間,美海軍最為有名的戰列艦,艦長有270米,艦寬32米,滿載排水量55000噸,有3座3聯裝共9門406毫米艦炮。

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衣阿華級密蘇里號戰列艦主甲板上舉行,至此密蘇里號戰列艦聞名於世。

衣阿華級戰列艦上的406毫米主炮,是50倍口徑的MK7型,身管長度20.2米,身管重量108噸,絕對是座龐然大物。

(衣阿華級戰列艦上的406毫米主炮)

作為軍迷個人在國產76式雙130毫米艦炮旁邊待過,已感到那跑塔包括炮管的龐大,可以想象20餘米炮管,406毫米的艦炮,給人以怎樣震撼的感覺。

艦上406毫米主炮可發射榴彈、殺傷彈和穿甲彈,其中穿甲彈彈丸重達1225公斤,內裝炸藥18公斤,初速762米/秒,最大射程42千米。

MK7型50倍口徑406毫米主炮彈丸,比美軍大兵身材都要高,彈丸和藥包是分開的,一般裝發射藥350公斤,將重達1噸餘的炮彈打到40公里外,所以威力是相當強大的。

(衣阿華級戰列艦上的406毫米主炮炮彈)

1945年2月,衣阿華級戰列憑藉艦上強大的406毫米艦炮猛烈轟擊了硫磺島,高爆彈炸燬了日軍的炮兵陣地和堅固的地堡等明暗火力點,為陸軍最終順利登島作戰,開闢出了火力通道,掃清了外圍火力點。

1991年海灣戰爭時,經現代化改裝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用406毫米口徑的艦炮向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進行了轟擊,地動山搖、震耳欲聾爆炸聲中,伊軍炮兵陣地頓時灰飛煙滅,顯示了406毫迷口徑炮彈巨大的爆炸力和破壞力。

此外,“密蘇里”號戰列艦到達指定攻擊陣位,用9門406毫米口徑艦炮將伊軍的指揮中樞、彈藥庫、炮陣地、導彈陣地、雷達站等予以徹底破壞,給多國部隊地面進攻部隊以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衣阿華級戰列艦406毫米主炮開炮)

總之,衣阿華級406毫米主炮,一發炮彈有1噸有餘,彈丸不包括藥包,比美軍大兵身材都要高,是一種威力巨大的彈丸,其對陸攻擊能力,作為軍迷個人曾看過老美拍的反映太平洋戰爭登陸作戰的黑白紀錄片,片中該炮發射時排水量55000噸級的艦艇都要猛烈搖晃,彈頭落地爆炸地動山搖,還沒有那種陸上日軍建築的堅固工事,能承受其爆炸衝擊的破壞,其破壞力驚人,常人都無法想象得到。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4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戰列艦。 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兩伊戰爭。衣阿華號戰列艦,還於1945年見證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在1982年-1984年的現代化改裝中,裝備上的雷達系統有:AN/SPS-49 防空雷達、AN/SPS-67 地面搜索雷達、AN/SPQ-9 海面搜索 火控雷達。



儘管衣阿華級戰列艦己經退役,但它的威力是不可小覷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上406mm大炮,彈丸重約1200Kg,高爆炮彈初速度820米/秒,裝藥63.5kg,炮彈的能量約為4.03×10^8焦耳。最大射程42千米,射速2發/分鐘。

該炮可發射MK8型穿甲彈,MK13、14型榴彈,MK19型人員殺傷彈。其中MK8型穿甲彈彈丸重1225公斤,內裝炸藥33.85公斤,初速762米/秒,最大射程42千米。穿甲能力對垂直均質鋼裝甲,18288米處為508毫米,在14.5海里的距離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裝甲。



依阿華髮出的炮彈,可擊穿9米厚的混凝土,可以在地面上炸出15米寬6米深的彈坑。


仰望星空

衣阿華級是二戰期間美國建造的最先進的戰列艦,主要負責保護航母編隊的安全,掃清障礙。戰列艦在航母橫行天下之前是海戰的霸主。以巨大的艦炮聞名於世。艦炮口徑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戰列艦的攻擊能力。如果拿衣阿華級的406毫米主炮對地攻擊,那麼所有陸地兵器都將黯然失色。衣阿華的主炮絕對秒殺所有陸地火器和陸地防禦工事。至於對地攻擊能力,當然是不容小視了。


用戶264744273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世界上現存裝甲能力最強,排水量最大的鉅艦大炮時代的巔峰產物。後期加裝了戰斧巡航彈跟近防系統,打過海灣戰爭,有點穿越的夢幻的味道。

回到問題,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大和級排水量更大主炮口徑達到了460,基本上達到了當時的技術極限。但二者從沒有交鋒過,日本不想輕易使用所謂大和民族的象徵,美國對大和級也十分忌憚,最後由艦載航空兵擊沉大和跟武藏,自此航母徹底崛起。論對路攻擊能力個人感覺大和更勝一籌,他有更大的口徑,炮彈的威力也會更強。但兩者綜合比較衣阿華也有優勢,先進的雷達、炮瞄系統,使衣阿華打的更準,所以二者孰強孰弱只有戰爭才能說的清了。

在二戰時期只有日本能跟美國在大洋深處一較高下,日本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他還有能力再次強大,我們要安心發展戒驕戒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