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打籃球半場很厲害,但是全場就不行,除了體能因素之外,還有什麼原因?

toffeetoys

全場籃球比起半場籃球,可不僅僅是多了半個場那麼簡單。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接觸最多的應該就是半場籃球。半場籃球在場地、規則、人員上相較於全場籃球的要求大大降低,所以大家都有機會玩。這裡我就要說實際上打半場跟打全場最大的區別——半場籃球往往都是三對三打,而正規的全場則需要五對五。三對三和五對五,遠遠不是差了四個人那麼簡單。半場的三個人可能沒有明確的分工,可能職能重疊,而全場的五個人則是需要分佈五個位置,各自有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對每個球員的配合能力有了高的要求。比起打全場,半場的三個人更像是三個在單打的點,而全場的五個人則是連成一片的一個團隊。我不否認半場三對三也能打出許多精彩的配合,但那是基於經驗和本能反應,全場籃球要求的配合是建立在戰術設置之上的。

打全場對於閱讀比賽的能力有著要求。如果之前只是一直在打半場的人,即使半場打的很好,在開始打全場之初也會表現得十分差——他會被自己的閱讀比賽能力以及視野限制。什麼時候該攻,什麼時候該守,都需要根據即時的情況隨時做出新的判斷。而如果是在打半場,他需要做的只是“把那該死的球放進去(傳過去)”。所以習慣打半場的人在開始打全場後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來提升自己的視野。

還有重要的因素就是規則。正規籃球相比半場規則複雜的多,也有著裁判進行監督。半場因為一般沒有裁判所以規則也少的可憐,除了最基本的沒什麼需要注意的。習慣了這樣打法的人在開始打全場後肯定有許多規則會無暇顧及從而導致經常犯規,這也是他們改打全場狀態不佳的原因。

最後就是題主自己提到的體能因素,全場相對半場直接的變化就是跑動距離增加,對抗強度增大,比賽時間增長,而這些都需要更強的體力才能去完成應對。


溜池山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半場龍,全場蟲嘛!然後很不幸,本人大致就是這麼一個情況😂😂😂。那我就以我自身的實例以及球場上的所見所聞說說我的看法。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第一點從意識說起

先說防守意識。大部分半場都是打3V3或者4V4 ,那麼防守也肯定是以人盯人為主。在平常的半場比賽中能做到擋拆換防或者對高個內線持球包夾協防應該就足夠了。可是到了全場比賽中,擋拆、空切、反跑、無求掩護等等這些技戰術層出不窮,剛開始打全場的人一下子都不知道該怎麼防守了。我們這全場比賽多采用聯防,很多野球手可能連聯防的概念都不懂,往往是誰持球就盯誰,老是離開自己的防守區域,造成防守漏洞。

然後是進攻意識。半場比賽很多情況下人盯人完成防守後,由自己搶下籃板將球帶出到三分線外或者高個搶下籃板交給運球較好的隊友帶到三分線外再組織進攻。大多數持球人在帶球出三分線的時候沒有對場上的形勢、隊友的位置進行判斷,然後重新組織進攻無非就是三分線外搗兩下球,要麼突破,要麼投籃!到了全場比賽,鋒線球員摘到籃板後應該首先觀察球場上是否有隊友跑動快下,沒有的話把球交給後衛由後衛持球過半場發起進攻。但是很多高個球員拿到籃板後眼裡只有球沒有人,就想著自己持球進攻一條龍上籃得分。然而高個普遍存在一個運球差的弱點,很多時候球剛運過半場,就踉踉蹌蹌的要掉了,最後不得已進行傳球或者直接失誤!

第二點從個人能力(也是基本功)說起

也先從防守說起。半場的比賽防守會比較隨意,大家都是奔著運動出汗去的,不會存在那種專注度極高的死亡纏繞式的防守。一般防守的距離也放的比較大,大家也能完成一次進攻(進不進球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野球場出身的人大多數忽略了防守的重要性,將半場的懶散式防守帶到全場比賽中去。所以守中不會張開雙手擴大防守面積,雙腳站位錯誤,以至於輕輕鬆鬆被人一步過掉。

再說說進攻。之前提到半場進攻只要將球帶出三分線在即可重新組織進攻。那麼在搶下籃板到運球出三分線的這段過程中,持球人並不會需要太耗費體力,也不需要快速持球推進,對持球人的基本功並不需要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會簡單的運球即可。對於全場進攻而言,需要持球者進行快速推進、急停、轉身,通過各種方式將球帶過半場,這些對於長期打半場的人來說幾乎是不能完成的。

再者就說說投籃。半場比賽時,並不需要耗費太多體力,就能拿到球完成出手。面對較弱的防守自己自身比較充沛的體力,可以保證半場比賽一個比較高的命中率。然後放眼全場,在你完成一次投籃之前,你要先經歷過一番較高強度的防守、卡位、跑過半場,到達對方防守陣地時,還要面對對方的一個高壓防守。這樣一來體能消耗的更多,防守干擾更強,很有可能投籃的時候手型都已經變形,投三不沾都是常有的事,就更別想說保證高命中率的進球了!

然後再說說突破上籃。我相信野球場上應該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熱衷於過人突破上籃吧!在打半場的時候利用各種酷炫的動作輕鬆拜託防守人完成上籃得分確實是很帥的一件事。我本人的球風也是以突破為主。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明明半場很輕鬆的過人得分方式,放在全場,根本就行不通了!

在這裡我就以我自己為例子說說吧!

首先,半場比賽中,隊友知道我個人的一個進攻喜好和得分方式,會主動為我拉開空間製造突破上籃的機會。由我一個人在弱側持球單打,其他隊友拉開。這也得益於半場的人盯人防守。然而在全場比賽中,大多數採用區域聯防,這時候我的突破就沒有辦法產生效果。半場比賽中過完人往往面對的是空藍,可以很輕鬆完成得分,可到了全場,突破了第一個防守人殺入禁區後協防的球員很快就跟到你面前,而且都是高海拔球員。這樣,對於不會對抗,身高不高的我來說,只能選擇倉促出手,或者分球。但是自己突破的時候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對面的防守人和籃筐上,自己的視野變得很狹隘,球也不一定能在合適的時機傳給隊友(往往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傳球)。這也造成了全場比賽失誤次數增多。

第三點說說身體(也可以歸結為個人能力)

如果你打籃球,一定要記住一點:籃球是一項靠身體的運動。這裡的身體就包括了體能、力量、速度這些了。曾經我以為只要有好的技術,就可以彌補身高上的一些不足。後來我發現,真正重要的是身體!擁有一個好的身體,可以讓你的籃球技術更上一層樓。那些高難度的動作,酷炫的技巧,都是在以你有一個好的身體為前提下才能做的出來的!體能跟上了,才能保證防守和進攻的質量,力量超強了,才敢在突破過程中尋找對抗,造成更多殺傷!我們在全場比賽中就是缺少持久的耐力和與人對抗的力量。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頂著對方防守球員運球過半場,扛著防守球員上籃,這些都是在有一個好的身體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

以上是個人對於半場龍全場蟲的一些愚見,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Mr賭毒火

全場團隊合作非常重要。你個人技術好,會對你包夾。會讓體能好的人防你。會讓身體素質比你好的人防你。默契非常關鍵。看到你要突破,好的隊友會給你拉開距離。給你空間。看到你突破有困難會給你擋拆。你要球,好隊友會給你喂球,給你最舒服的接球位置。給你節省體能。半場可能你能1挑2得分,全場面對聯防你至少要1挑3。而且一旦失敗,就得面對對方的進攻,回防要消耗更多體能。


N330炭黑



很明顯就是意識和經驗的原因。半場一般是3vs3,4vs4,人數相對全場來說要少,同時防守上面也要比全場弱很多,所以半場的突破要相對容易一些。

其次在突破難度增加的同時,更依賴個人的投籃命中率和團隊的配合。而經常打半場的球員一旦打全場就會一下子懵逼了,套路完全不一樣,什麼時候該傳球,什麼時候該突破完全不一樣了,從而導致自己的進攻手段受限。

最後全場攻防轉換,體力消耗是一部分,同時從防守轉到進攻的間隔拉長,有些球員的投籃命中率很明顯就下來了。

所以平時需要多練習,隊友之間多磨合,全場比賽多打打,適應一下整體水平也就上去了。


有意思的狗

因為很多人根本不會打無球,也不知道該怎麼跑位。打半場倒是無所謂,沒有球在手站著看戲,等到球到手要嘛就隨便投一個,要嘛一股腦運運運、突突突。打全場就不一樣了,即便你是控球后衛,你也要會打無球,會跑位,人太多瞎JB突是突不進去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投籃不穩,射程不夠,導致打全場人一多拉不開空間,內線太擠。打野球的很多人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投籃不準,要嘛就是定點投,投籃節奏極差。

據我觀察,打全場最牛的哪種呢?就是接球拔起來就投,而且很準的那種。打野球場的人從來就不會重視防守,防守只會人盯人,有球人的掩護換防,最多會個掩護換防。如果是雙掩護,很多人絕對是要懵逼的,無球人之間的掩護跑動,對於防守方來說更是懵逼。所以只要這種投手會跑位(主動尋找隊友掩護,穿插跑位),幾乎可以輕易打開對手防線,加上一手牛逼的投籃就可以制霸全場。

打全場最忌諱的那種呢,持球單打手,喜歡各種高難度上籃,拉桿等等,如果投籃差那就算是徹底廢了!


小黃yo


我是影帝戲路寬

我作為一個非專業但有著十年以上球齡的老籃球愛好者,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前面自我介紹不是想賣弄什麼,只是希望自己說的話有一些可信度。首先,籃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再強的個人能力也需要隊友幫你掩護或者牽制對方的防守,為你創造更好的進攻機會或者達到更好的防守效果。但半場多是3v3或4v4,空間也主要集中在三分線以內,甚至很多人會集中在三秒區。不確定的人數導致了每個人不清晰自己的球場定位,作為一個後衛你不應該去搶籃板,你要相信你的隊友。在他搶籃板的時候你要找位置找機會,但是大家往往沒有這樣做。因為半場更多的球員都在考慮自己完成一切事情,從防守、籃板、球權的轉換、進攻等等。這就背離了一個集體運動的本質。第二,受人數限制很多戰術運動員有了實施的自願,但無法實施。

然後我們再從個人角度理解一下這個問題。就是你要明確你的位置你的職責你的技術手段個技術特點自己隊友的特點,還是從後衛來舉例子(因為我本人就是一個後衛),我的個人特點是突破能力強身體條件好,缺點射程短不穩定。那麼我在場上的定位更多的就是運球過半場、傳導球、空切、突分(配合有射程的45號位很舒服)。這就是說我有突破能力也有比較好的彈跳但我不會去經常選擇上籃,我們是要在場上通過自己的能力和特點創造合理的機會完成進攻。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球員,你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特點。對於外線球員,要開闊視野、要練好投籃(特別重要)、要能觀察場上形勢即使和教練和隊友溝通、一定要能穩穩的打快攻、打防守反擊。作為內線球員的話,要有一個好的整體防守意識、要懂得為隊友掩護、對於籃板的站位(自己搶不到也可以不讓對方搶,讓隊友去搶)、一定要有幾種處理擋拆的拆這一步的方法,至於進攻有一個穩定的進攻手段固然更好,實在沒有也無傷大雅。

大概就說這些吧,也沒什麼邏輯,淺顯易懂,但是我認為對於一些打球不懂腦子的朋友還是會有些作用的。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大家繼續交流~


華子178876708

打全㘯十個人在㘯上,五個人防守,打半㘯那種帶球切入與內線進攻方式不易施展,因為球移動與傳遞的空間範圍相對小了,絕大多數人祇能在外面投球靠手感得分。

籃球的技巧在於利用速度或假動作製造與防守者之間時間差後再安全出手。也許你對手高且體型大於伱,但你使他重心偏了,你仍能在他防守下得分。

還有籃球看似手的動作多,但很多功夫在腳步移位上擺脫盯人。尤其打內線與底線時,永遠面對兩、三人包夾推擠,必須有能力為自己空出一、兩秒,誏隊友看到後傳球過來。

在籃下或底線近籃框處常有機會拿到球,必須練習第一時間在無須轉身面對球框時出手得分,因為籃下拿到球的機會是寶貴的,而且進球率高於百分之七十以上又容易造成對手犯規。

另外打全場要綜觀㘯上局勢(court sense),知道下一時間點㘯上何處會產生空隙不盲目亂跑耗體力,所以打內線時用不著一直與別人爭位置用手肘彼此頂到後來要打架。

善打內線(low post)與底線(baseline)的人,因為進攻時活動範圍小,不用滿㘯跑,能節省體力,所以能降低受傷機會。NBA優秀打內線的中鋒球幾乎都可打到38-41歲退休,而多數控球與前鋒打到31歲就因為過勞易受傷接近報銷。

最後防守與進攻同樣重要,防守的好,進攻一時間不順利,總有贏的機會。


城裡農夫

半場球主要是3v3或者4v4容易拉開空間,一般沒有協防包夾什麼的,對於那些善於突破的人來說很厲害,而且節奏很快,連著進球的概率就大,所以你看著厲害些。對於全場來說,除了來回跑動消耗體力,五個人容以形成包夾協防,然後不斷換防,針對對方頭號得分手,如果對手沒有戰術體系,或者傳球不好很容易被針對,總之除了體力原因,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人多了戰術體系就重要了,個人能力就會暗淡一些,就像戰國時期,1v1就是看誰有真本領,但是人多了,就是戰略戰術重要了


全能體育迷

首先說重點:任何團體運動都是以體能為基礎的,在體能大量消耗的情況下,技術會發生變型,戰術執行會被延誤!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便出現了!

1半場幾乎談不上防守,半場情況下所有人員注意力都在球上,對球的關注度特別高,幾乎不會作用戰術,哪怕是簡單的擋拆!

2半場過度依賴單打,因為沒有了來回跑動,體能儲備較高,因此半場單打成為一種主要進攻方式。

所以半場打的好的人,可能技術上是不錯的。但是全場比賽對運動員綜合素質要求更高,這包括技戰術水平、閱讀比賽的能力、心理素質等等以及對對方進攻和防守的閱讀!所以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我這麼理解,半場是用技術在打球,全場是在技術基礎上用腦子去打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