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詞人宰相,皇上出題考他,他說:換道題,這道題我前天做過

宋詞是中國文學森林裡的參天大樹,在宋朝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有個人,他在宋詞的歷史過程中,起了莫大的作用。同時,他的宋詞水平也非常高。這個人就是晏殊。

晏殊是北宋早期的文學家,他官至宰相,是一代詞宗。他對宋詞的推廣尤為重要,他的門生包括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韓琦、富弼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北宋詞人宰相,皇上出題考他,他說:換道題,這道題我前天做過

晏殊像

1. 殿上換題篇: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北宋初,5歲少年晏殊能按題寫詩,被江南巡撫稱為驚世天才,14歲那年,晏殊被以"神童"名義入汴梁參加進士考試,他表現出超過成人的才思,下筆如有神,第一個交卷,金榜題名。

那日秋高氣爽,所有的進士都要參加殿試,大殿的龍椅上,宋真宗趙恆似乎沒有為殿試做好準備,他想了一會,讓眾人以:詩、賦、論為題,眾考生作答。所有人都在沉思,從第二排擠出一個少年,氣宇軒昂,聲音清脆毫不膽怯。他直言,這道題他和在場的所有人,前天考試的時候做過,能否請皇上更換?

宰相寇準驚訝的下巴都快掉了下來,殿試的題目是宋真宗臨時發揮的,在場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題目跟筆試的題目相同,只有宋真宗不知道。這個晏殊,果然語出驚人。宋真宗瞭解後,果然換了一題。後來晏殊對答如流,宋真宗看著這位才華橫溢,真誠坦蕩的少年,內心十分喜歡,就留在了朝中。

2. 宦海沉浮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殿內暖閣中,宋真宗還在和大臣商量事情,忽然一位小太監手捧紅木盒子,緩緩入內。真宗打斷了其他人講話,打開盒子,看到兩張紙片,捋須頷首,非常滿意。原來宋真宗每次問晏殊問題,都會用紙片把問題寫下來,讓人給晏殊送去。晏殊回答完後,因為知道皇帝日理萬機,不一定會想起來原來的問題,所以就用木匣把問題和答案一起送來。如此心思縝密,其他大臣也不得不佩服。

宋真宗死後,年僅12歲的宋仁宗趙禎繼位,晏殊因為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深得太后和老臣們的支持,後來因為氣盛,在玉清宮門前,以朝笏毆打侍衛,問罪被貶。

北宋詞人宰相,皇上出題考他,他說:換道題,這道題我前天做過

3. 扭轉戰局篇: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被貶應天府,他極其重視教育,重建應天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應天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影響深遠。朝廷看到了晏殊的政績,逐步升遷為左丞相。

公元1032年,西夏李元昊稱帝,西夏軍襲擾陝西,宋將無能,屢屢退守。晏殊當時分析形勢,找到針對原因,做了諸多改革,促使在外將領,有獨立決策權,很快宋軍反敗為勝。

4. 恩寵離世篇: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宋仁宗慶曆二年,晏殊官至宰相。此時晏殊門生滿天下,很多他的學生都已經身居高位。但是晏殊卻重來不自傲。12年後,晏殊病重,請求回鄉養病。宋仁宗關懷備至,不讓晏殊回家,讓京城的很多太醫來給晏殊看病。晏殊要辭去官位,宋仁宗也不準,他準晏殊不用處理政務,只需要每隔5日來給自己講課就行。

那年六月,陰,滿天烏雲在天空中徘徊幾日,就是沒有半點雨水下來。晏殊的門生門絡繹不絕的來看望他。晏殊自知大限將至,給宋仁宗寫下絕筆奏章,說自己老了,可能要走了,感激陛下一直的關懷。當宋仁宗收到時,晏殊已經離世,宋仁宗罷朝三天,為晏殊哀悼。

北宋詞人宰相,皇上出題考他,他說:換道題,這道題我前天做過

晏殊小令:採桑子

5. 博史通今: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一代宋詞詞宗,他和他的兒子晏幾道合成"大小晏",是北宋婉約派代表人物。他一生功績諸多,如政治上,舉賢薦能,門生遍天下。軍事上,力抗西夏,憂勤家國。文學上,才華橫溢,工詩善文。北宋歷史上有他的成就者,少矣,他的學生歐陽修和王安石也不能望其項背。

熱心互動:您更喜歡晏殊哪些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