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餘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堪稱“元素週期表之父”:
朱元璋得了天下後,為朱家子孫取名字定了很多規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行取名法,其命名的規律是:朱姓+輩分+五行,其中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他的下一輩有25個兒子加一個侄子,就給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輩分表,比如太子家裡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一家一份就這二十個字,一輩接著一輩輪流用,用完了再回轉著用。
而第三個字則是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採用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的字,如他的兒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標、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孫子輩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
每個皇族的名字只有一個是用來區別其他人的字,偏旁部首還必須一樣,而且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輪迴一次。
重八兄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朱家的後代的繁殖能力,子孫後代每一代人口都會呈幾何增長,一開始還能用通用常見的字,可是很快,悲劇了,朱家子孫發現字都不夠用了。
怎麼辦?只能翻找各種古籍,什麼生僻字、異體字、通假字都蒐羅了個遍,還不行,就只有造字了。
這之後,就有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如鐳、鈉、鎂、鈷、鈰、烷、烯等等。這些字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元素週期表。
而化學週期表直到1896年才由徐壽引進中國,當時並沒有能對應的漢字。為了能翻譯好這些元素,達到形聲兼備,這個老哥翻看各種古籍尋找靈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朱氏家譜,這一個可不得了,這不再合適不過了嗎。
於是,徐壽就將明朝家譜命名了今天的化學元素。只能說是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孫發明和創造了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字在前,後人借鑑和抄襲了他們的名字在後,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這種巧合。
八零印記
我就知道這個問題會成為一個「智商收割機」,在知乎上讓不少人交納了智商費。
這麼多人答題,就是網上這一搜,不審查、不核實,然後把人云亦云的不可靠結論搬過來。
諸如:
朱元璋是【元素週期表之父】。
- 徐壽翻譯化學看《朱家族譜》。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就我看到的資料,這些說法完全就是胡說八道:
《元素週期表》跟《朱家族譜》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這可以說這是一個歷史問題,首先說一個很淺顯道理:
如果不是簡單、自明的歷史常識問題,你下任何結論必須「言必有證」,要用靠譜文獻證據證明,或者在證據的基礎上進行推理。
是不是應該這樣?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人就能明白的道理。
簡單、自明的歷史問題,比如你說: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
我會毫不猶豫的相信,因為這是一個歷史常識,很多證據能證明其可信程度高。
如果你說:秦始皇身高是175釐米。
這就不是自明的歷史問題,你就要提供靠譜的證據來證明,或者你提供靠譜的間接證據,在進行推理證明。我才有可能相信你。
不然,你是如何知道秦始皇的身高?這就跟胡說八道沒有什麼兩樣,是不是這樣的?
------------------------------------------
好,我們以「言必有證」這個簡單的道理和標準,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朱元璋定下的朱家後代取名規則:
朱+輩分+五行,名字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為偏旁部首的字。
這完全可信,理由如下:
因為有很多可靠文獻可以佐證,比如《明史》等。
《明史·表第一·諸王世表一》:
明太祖建藩,子孫世系預錫嘉名,以示傳世久遠……洪武中,太祖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複,乃於東宮、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次雙名,以上一字為據,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不拘。
而且明代皇子皇孫名字中確實是都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的漢字。
如:「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
這一點就不多談了。我也承認。
二、因為老朱家子孫太多,偏旁為「金、木、水、火、土」的漢字不夠用。
所以,朱家人創造了很多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漢字。
因此,《元素週期表》中很多表示元素、從「金」的漢字,有機化學中從『火』的漢字,很多都是朱家人造的。
這種說法完全不可信,理由如下:
我對《明史》沒有研究,我不知道《元素週期表》有多少字跟明代藩王的名字一樣,我就用網上一些人提供的答案進行考證。
很簡單,我只要在明朝以前的字典和文獻中找到這些字,就證明不是「朱家造字」,是不是這個簡單的道理?
紅字就是朱家子孫名字中的字,算很多嗎??目測也就是不到三分之一的樣子。
經過考證發現:
這些字沒有一個字是老朱家造的,相反在明代以前的字典:《說文》、《廣韻》《集韻》《玉篇》《龍龕手鏡》等等中反覆出現:
還有什麼【老朱家的發明了有機化學】:
我們就來考證一下有機化學中的「烷、烯、炔、烴」,結果是一樣的,都是在明代以前就有的字,很多字典都收錄:
我就服了:
《元素週期表》中的漢字,和有機化學中表示有機物的漢字,沒有一個漢字老朱家造的,在明代以前的字典隨便查都能查到。
為什麼要把這個『功勞』算到朱元璋頭上呢?
告訴我?
-------------------------------------------
三、近代科學家徐壽從西方翻譯化學元素的時候主要參看《朱家族譜》。
不可信:這完全是張口胡說,一個證據都沒有列出來證明,證據呢?
我是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能證明這一點:徐壽翻譯化學元素主要參看《朱家族譜》。
請用腦子想一想,中國字典以部首和讀音分門別類。《康熙字典》上以「金、木、水、火、土」為部首的漢字,哪一個部首下面不是最少有一兩百個漢字。
徐壽是參考《康熙字典》之類的字典書方便,還是參考《朱家族譜》《明史》方便?
另外,《朱家族譜》是很容易找到的文獻嗎?族譜是私域文獻,而《康熙字典》這種公開出版的文獻,更容易得到。
我實在想不到任何理由徐壽會去參考什麼《朱家族譜》。
我們看看宋遼金時代的字典《龍龕手鏡》金字旁的漢字有多少:
《龍龕手鏡》一頁大概有50-60漢字,金字旁的漢字一共收錄了34頁,也就是快兩千個金字旁的漢字,這TM還不夠朱元璋的皇子皇子孫用?
這還僅僅是金字旁的漢字,說什麼子孫太多了,字不夠用,完全就是信口開河。
我就想問一下:漢字造形聲字很難嗎?恐怕是小學生都會吧?科學家還要參考《朱家族譜》嗎?
比如表示氣體元素:氫同位素「氕、氘、氚」是科學家造的,造得簡直天衣無縫:
形音兼顧,從字形還可以分析出氫元素同位素「氕、氘、氚」的質子和中子數:
「氣」表示氣體元素
- 「一撇」表示質子,
- 「一豎」表示「中子」,
「氕」一個質子,「氘」分別表示一個質子和一箇中子,「氚」就是表示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
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這麼逆天的造字都想到了,需要去參考《朱家族譜》,把他們當弱智?
另外,還需要明白「同形字」的概念,字形完全一樣,但是意義不一樣。
如:「櫃」在古代表示一種樹木,今天表示「儲物櫃」。
- 「女紅」的「紅」,其實跟「紅色」的「紅」,其實是兩個字嗎?「女紅」的「紅」表示女人的針線活,讀作「女工」。
- 淡「泊」和停「泊」雖然都是〖泊〗,其實是兩個字,恰好同形。
其實,化學家是不是參考了古代字典我都懷疑,就別談什麼《朱家族譜》了。
因為利用形聲原理很容易造字,根本就不能排除化學家造了一個字,恰好與古字同形。
漢字演變過程中經常出現:造新字與舊字同形。
我再說一個例子:這是今天最新發現的四種元素:
(石田)、(氣奧)可能是新造字,但是「鏌、鉨」兩個在古籍中就有,
你認為化學家有沒有參考古籍?我覺得很可能沒有,因為我覺得根本沒必要,用形聲原理很容易造出來。
假如明代藩王用了這兩個字當姓名,你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能不能說今天的化學家參考了《朱家族譜》?
民國時代的物理學家胡剛復,根據熱力學原理,靈機一動就造了一個〖熵〗字,完全沒有必要參考古籍,但是古籍中就有這個字。
你能說當初造這個字的人,是熱力學之父?
――――――――――――
好,經過分析和考證,再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綜上所述:
漢字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古人用過的字,有些很冷僻,有些廢棄了。這其中有些字,符合形聲表意原理,我們今人可以繼續拿來用,表達一個新意義。
今人造了一個字,跟古字恰好同形,但是意義不一樣。
這兩種情況,都是非常正常漢字演變現象。
朱家子孫的名字跟化學元素漢字,就是屬於這兩種情況,不要過多的聯想附會。
-------------------------------------------
這個所謂的【朱元璋是《元素週期表》之父】,是知乎上一個叫做「檀信介」的傢伙胡扯的,不知道為什麼就風靡了網絡。
這是他最開始的答案:
最早的時候,我在他的答案下面質疑,他就改了答案,說什麼「朱家子孫提高了這些字的曝光率,讓這些順利入選《康熙字典》,給徐壽提供了參考」等等這些鬼話。
其實,「漢字的邊際效用」決定了漢字所謂的「曝光度」。
漢字的常用程度也就是所謂的【齊夫定律】,也是一種【正態分佈】,細說就很複雜,這是數理語言學的研究範圍。
比如:漢語〖的〗和英語的〖of〗都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字。
朱家子孫使用的冷僻字,是邊際效用極其低的。在幾百年前的以前,幾乎沒有報紙、電視,怎麼可能提高曝光率?
明朝很多王子到了明朝的中晚期跟平民一樣,比如劉備也算是王子,到了東漢也照樣賣草鞋。八大山人就是明朝王子,他如果不是畫家,鬼都不會記得他。
你以為古代王子都跟今天英國的威廉王子一樣,如同好萊塢明星人竟皆知?
這麼愚蠢的話,就有人信?我是服了。
讓這些冷僻字、死字流傳下來的關鍵因素是字典。
其實,我也抱著人艱不拆的目的,我也懶得戳穿他。
但是他的粉絲天天罵人,真的不堪其擾,真的沒辦法。
最可怕的是竟然上了知乎日報:
這種結論幾乎經不起那怕一絲一毫的質疑,你稍微動下鼠標核實一下,或者稍微用點常識想一下,也會發現問題。
為什麼就能風靡網絡?
我就不懂!只能說:這個世界上的到處是人云亦云的人。
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並沒有變得更聰明,而是相反。就是因為信息太多了,我們就降低了信息的審查門檻。
所以,不要隨便放棄自己的思維自主權,相信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即便看起來很新奇、有趣。
你一定要想一想:他說的結論,有沒有用可靠的證據證明過?
這難道不簡單嗎?
根本就不需要你是什麼領域的專家,只要你有這個敏感性,可以識別九成以上的錯誤、虛假信息。
你可能要說:
你裝什麼逼,你那麼認真幹什麼?我們就是圖個樂子,娛樂一下。真假對我無所謂,也沒有損失。
如果這樣想,就沒辦法了,我認為求真是人的天性。或者說我不喜歡被騙。即便沒有什麼利益損失,我養成了懷疑的習慣。
如果這是裝逼,我就將這個逼裝到底。
--------------------------------------------------------
人云亦云犯了錯誤,真的不要緊,其實我也經常犯這種錯誤。我驚訝的是這種很明顯的錯誤廣泛傳播,沒有人懷疑一下。
我並不是想針對任何人,真的不是。
我看到有位答主說我想當方舟子,竟然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徐壽沒有借鑑」。
人類基本智力活動規則「誰舉張,誰舉證」,你舉張,你就要舉證。
如何能證明一個什麼東西沒有呢?邏輯上無法證明。
因為不能經驗所有的時間、空間、所有事物。所以,科學理論是可以被證偽的,因為科學理論是經驗的。
我說我對面有條隱形的噴火飛龍,你能舉出證據沒有嗎?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上帝、外星人、飛天麵條怪、葫蘆娃、變形金剛不存在。難道這些東西都存在?
假如是這樣,人類的社會的法庭、聽證會、大學、科研機構都不需要了,因為什麼都可以成立。
我曾多次說過,思考任何問題,一定恪守這個原則:誰舉張,誰舉證,非常之結論,需非常之證據。
也就說:拿可靠的證據來證明,我隨時願意放棄自己的觀點和結論。沒有證據證明我就暫時不相信。
小漢字見大歷史
不期然而然的巧合
在封建時代,皇族成員的命名雖然很講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國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規則一樣:姓氏+輩分+單名。
對於大明王朝來講,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但是喜歡臭顯擺、立規矩,他給後代起名制定了一套法則,簡單說就是:
1.給每支皇族一套輩份表,20個字,比如燕王這一支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裡面有很多咱熟悉的,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萬曆皇帝朱翊鈞、崇禎皇帝朱由檢等等。老朱有20多個兒子,每個兒子都20個字,還不重樣,真夠他(或者大臣們)想的。
2.每個皇子皇孫的單名都要與金木水火土有關,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來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為火(熜是火字旁),他的兒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關(火生土),也就是
隆慶皇帝朱載垕;隆慶的兒子呢,土生金,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了。這套體系實在是太考驗老朱家人的文化水平啊。漢字就那麼多,但是皇族們養尊處優很能生啊,據說明末皇族有上百萬人。這上百萬人的名字要硬往上面這個規則裡套,還不能重名,結果可想而知。許多人的名字都是生僻字,讀起來也不好聽,比如下面這些:
永和王——朱慎鐳;封丘王——朱同鉻;魯陽王——朱同鈮;
瑞金王——朱在鈉;宣寧王——朱成鈷;懷仁王——朱成鈀;
沅陵王——朱恩鈰;鉀慶王——朱帥鋅;韓王——朱徵釙;
稷山王——朱效鈦;新野王——朱彌鎘;楚王——朱孟烷
這不都是元素週期表嗎?
1896年徐壽引進了門捷列夫發明的元素週期表,怎麼把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譯成中文呢?他在明朝皇族的家譜裡找到了靈感。金屬旁、火字旁等等再加上上個音譯的漢字唄,比如Na(Natrium),就用了瑞金王朱在鈉的名字。
世界太奇妙,龍子龍孫們的名字居然給科學幫了個大忙。孩子們學化學的時候,起碼得稍稍對朱元璋老先生表示一下感謝,否則,他們很可能不是背誦氫鋰鈉鉀等等,而是要背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
還好,答主早畢業啊!
飲水君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前面很多答主也從各個方面給出了較為詳細的回答,不過很多都提及到了族譜這一文獻,主要的說法如徐壽在翻譯時參考了明皇族朱氏的家譜,故茲就家譜而論,僅談及個人的一些看法。
中國人起名(當然不限於名,也包含字等)的規範化很早就開始,同一家族同一輩都帶有相同的字或者相同的偏旁,如魏晉著名的司馬防八子“司馬八達”,都有一個“達”字,至宋代,趙匡胤兄弟五人俱從“光”字輩,字派始正式出現,其後匡胤、光義、光美三支後裔又分別訂立字派。至明代朱元璋,26子俱從“木”字派,併為每一子分別訂立20字字派(其中二子早喪,實際24子)。明中後期,宗族始在民間大規模出現,開始興建祠堂、修纂族譜,字派也被延續。
而朱元璋規定子孫起名極為嚴格,名字都由兩個字構成,第一個字是各支系字派,第二個字必須以“木火土金水”其中之一為偏旁,依次循環(如朱棣,“棣”從“木”;其子朱高熾,“高”為燕王系字派,“熾”從“火”;四代朱瞻基,“基”從“土”;五代朱祁鎮,“鎮”從“金”;六代朱見深,從“水”;七代朱祐樘,又從“木”;其後無限循環),取五行相生相生之意,寓意大明王朝的生生不息。
朱元璋24子,除郢王、湘王、潭王無子,朱標後裔未知外,還有二十子。首先從整體數量來說,明朝宗室之盛是人所共知,至萬曆三十年,明朝宗室在籍者已有十三萬之多。再者從“金”字主要是第五代和第十代,僅一王一子,至第五代也傳了二十人,但實際上遠遠不及此,僅帝系,朱瞻基有兩子朱祁鎮、朱祁鈺,朱瞻基亦兄弟十人,五位無子,另有四人藩王,再如慶成王有百子,傳至第十代,一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所以,藩王數量眾多是主要的原因。如果元素週期表的元素不是加“金”,而是加“木火土金水”中的任意一個,都是會大量和朱氏宗室名字重合。再者,說徐壽翻譯時參考了朱氏族譜,這點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觀其中的藩王名字,囊括了秦王、楚王、遼王、沈王、晉王、代王、慶王、周王、唐王、韓王、伊王、燕王(帝系)十二個藩王,想找到這麼多的藩王家譜真的特別困難。
楚邾
這個問題就是個“逗比”,聰明的網友發現兩件事特別像:明代藩府宗室的姓名用字和化學元素週期表裡的元素名稱。
比如“鐳”“銠”等等(好多字打不出來,需要造,就不多舉例了)。
元素表裡的字有兩大特徵:一是字多非常,不是常見字;二是字多帶“金”,金字偏旁的字特別多。這恰恰也與明代宗室成員的名字有點像(只能說有點像)!
於是有人搞了一個皇子與元素表同名的怪,實為逗趣,不料頗有答主,對此十分義憤。不必要嘛!笑點太高不行的。
我不懂化學(所有知識積累均來自中學,跟大家一樣,早忘的一乾二淨,十分徹底),但細看元素週期表,不難發現,帶金字旁的字最多,其他氣字旁、石字旁的,也有一些。可見自然環境裡,“金”(金屬)最常見的,另外還有一些“石頭”“氣體”類的物質。
這讓我想到
中國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古人對大自然五種基本元素的高度歸納。除了中國人的五行,印度人也有“四大”:地火水風;希臘人有“四原質”:水火土氣。
相對於化學元素週期表,偏旁只有金、石、氣,“元素”最少!這麼一比較,是否更加有趣。我不懂化學,講到這裡趕緊都收住,更不可妄下結論,不然就要露拙了。
(五行運行分“相生”與“相剋”兩種/皇帝不稱朕)
不管是不是中國人講的“五行”,在對自然的歸納上還不夠最“精煉”,至少從春秋戰國時代以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構建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中國人凡事都講五行。一個與本題有關的例子,就是朱元璋在規定後代姓名用字時,除了第一個字固定用“派兒”,第二個字則依五行(火土金水木)循環之法取固定偏旁的字。以第四子燕王朱棣(明成祖)一系為例,其子孫名字為:
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鈺(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木)——至此五行第一輪循環完,顯系依“五行相生”的規律(如果是“相剋”,五行順序就要變了)。下面開始新一輪循環:
朱厚照祝、朱厚熜(四點水就是火),朱載垕(土),朱翊鈞(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檢(木)。
不多不少,兩輪循環完成,明朝滅亡。
從燕王一系的名字,可見明朝宗室取名的一般規律,就是名字的第一個字,即“派兒”,是依輩分不變的,變化的,是第兩個字,但又規定了以“五行相生”的規律,選用帶火土金水木偏旁的字。
這就有很大的限制了。
自然界的基本元素非常有限,可大明的皇子皇孫們,卻在近三百年裡繁衍無盡,到明朝滅亡時,其人數可能達到幾十萬之眾。女性不要緊,男子取名就有大問題了。
明代,宗室成員的名字不是由爸爸媽媽給取的,而是實行“請名”制。即某藩府新生子孫達到一定人數,就由親王集中奏報到北京,請朝廷頒賜名字。這事由禮部負責。
禮部時常為賜名犯難,固定偏旁的字畢竟有限,可宗室繁衍人數眾多,字不夠用啊!怎麼辦?辦法總比困難多。禮部想出的辦法,就是造字。反正只要偏旁部首無誤,另外半邊隨便湊一下就行了,形成許多新字。
禮部這麼做,不必擔心造成社會上漢字用字的混亂,反正也就是遠方的某個宗室用一下,他人一死,這字也就消亡了。我們今天還能遇到這些怪字,主要因為某個名字少見的宗室因為某事被史書(最多的是《明實錄》)記錄下來了。古代的書多是抄寫,遇到疑難字不要緊,當然今天更不要緊,但碰見了,就必須“造”。word或WPS裡的造字功能,其實就是部首偏旁配字。
沒想到,在網絡時代,元素週期表裡的怪字和明代宗室成員的怪名字來了個撞臉(實際上撞得很有限,就是一個“金”字旁),一撞撞出個有趣的歷史話題。說歷史,當求真,但心態和麵孔卻不可板起來。(皇帝不稱朕答題)
皇帝不稱朕
不是明朝的皇子們按照化學週期表取名字,而是化學週期表在翻譯的時候借用了很多五行偏旁的漢字。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子孫後代的永久流傳,在開國之初就給自己未來的子孫規定了一套取名字的規章制度。五行之間相生相剋,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名字的第二個字是輩分,現在很多地區也會有這種取名字的做法。第三個字必須要有五行的偏旁按照木,火,土,金,水這樣的順序一直世世代代的排列下去。
另朱元璋沒有意料到的事,皇室後代基本上呈指數型增長,到了明朝末年到處都是朱家的子孫,拿朱棣來講,他是明朝正兒八經的第三代皇帝,雖然這個位置是搶奪他侄子的,好歹他在位期間做的不錯,也就功過相抵了。從他這一代開始往下傳是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名字的第三個字咋一看十有八九都不常見。雖然朱元璋最初設立這個規範的想法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由於人口數量巨大,漢字表達的信息量大是以組合取勝,特別是以五行為偏旁部首的常見字數量有限,完全滿足不了朱家取名字的需求。到了後來各種帶著五行偏旁的生僻字都被翻出來了。
而到了現代之後,無論是化學還是醫學都是以前從來沒有過,漢字在造字的時候也沒有能夠準確表達這些元素的詞語。而且中國五行和元素在某種方面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古代人認為世界的本源是五行,而到了現在才發現都是由元素構成。所以為了形象的翻譯就直接採用了這些帶有五行偏旁的漢字,從而導致朱元璋的子孫名字可以變成一個元素週期表。
而到了現代以後,因為這些字的偏旁都是帶著金木水火土的,在現代化學、醫學等學科傳入中國後,很多元素的翻譯,為了形象就直接採用了這些字。可以說,朱家的子孫名字可以編成一個元素週期表
品讀武器裝備
那是因為太祖朱元璋奉行“五德始終說”,所以他的子孫名字嚴格遵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順序往下取的。朱元璋兒子的名字全部是木字旁的單名,而從孫輩開始則按字輩和五行取雙名。
我們以朱棣世系為例,名字的第二個字代表輩分,字輩順序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第三個字便嚴格按照五行取。
第一代,木:朱棣
第二代,木生火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第三代,火生土: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朱瞻垠、朱瞻墡、朱瞻堈等
第四代,土生金:朱祁鎮、朱祁鈺、朱祁鍈、朱祁鏞、朱祁鎬、朱祁銓等
第五代,金生水:朱見深、朱見澤、朱見潾、朱見湜、朱見浚、朱見治等
第六代,水生木:朱祐極、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朱祐檳、朱祐楎等
第七代,木生火:朱厚照、朱厚熙、朱厚熜、朱厚燁、朱厚炫、朱厚燆等
第八代,火生土:朱載基、朱載壡、朱載垕、朱載圳、朱載垓、朱載㙺等
第九代,土生金:朱翊釴、朱翊鈴、朱翊鈞、朱翊鏐、朱翊鑊、朱翊鉁等
第十代,金生水:朱常洛、朱常漵、朱常洵、朱常治、朱常浩、朱常潤等
第十一代,水生木:朱由校、朱由檢、朱由楫、朱由模、朱由栩、朱由橏等
第十二代,木生火: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燦等
……
這僅僅是朱棣這一脈的後代,朱元璋為自己的十二個兒子分別取了字輩,例如長子朱標子孫的字輩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剛開始朱家子孫不多的時候名字還比較好辦,可是老朱家的子孫們太能生了,家族人口越來越多,取名字的時候又不能跟祖輩一樣,所以常見字就不夠用了。於是各種帶著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就被翻了出來,更有甚者,實在找不到能用的字就只好造字了。
於是很多生僻字甚至是造出來的字都被收入了《康熙字典》,並一直流傳了下來。到了近代之後,隨著化學、醫學傳入我國,對元素進行翻譯的時候,不免就會用到帶有五行偏旁的字,所以老朱家子孫的名字和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名稱重合就恨正常了。
綜上所述,要明確的是先是有了這些字,而化學傳入中國是之後的事情,只是在翻譯的時候選取了這些字而已。所以只能說元素週期表抄了朱元璋後代的名字,而不能說名字抄了元素週期表。
香茗史館
不是和化學元素重合率高,中文版化學元素表直接用了老朱家的發明創造
朱元璋給自己的每一個兒子都定下來二十字的家族輩分排序比如:
長子朱標 嫡系:“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四子朱棣: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勞模就是勞模,朱元璋不辭辛勞的給每個兒子的子孫都排了輩分,其本義大概是想確定嫡庶關係維護朱標朱允炆的統治,奈何老四朱棣後來做了家長。自此之後明朝皇帝的排輩就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
不但排了輩分還為了讓人一看就知道誰是老子誰是兒,哪個是遠房叔叔哪個是遠房侄兒。朱元璋創造性的規定不但皇室子孫第二個字排序第三個字要體現出五行相生來。
比如朱元璋的兒子都是木字旁,如朱棣朱標。那麼木生火孫子輩都是火字旁比如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允炆和朱高熾平輩,由於不是一個爹排字不同但第三字都是火字旁的。然後火生土朱高熾的兒子叫朱瞻基,土生金朱祁鎮,金生水朱見深,水生木朱佑樘。當然比較特殊的比如朱高煦和朱厚照,根據樓下大神提示他倆名字的第三個字都是四點低,四點底通燚,火的很。
但是出了個問題,他們老朱家挺能生沒過幾代人發現字不夠用了,為避諱祖先們用過的名字是不能重複了,還非得體現出金木水火土來,他們老朱家就只能造字了。所以化學元素上的生僻字一個個被他們老朱家造了出來,原則就是哪個音好聽加個偏旁部首就是個字了,所以到了明朝後期王爺們的名字都不一定叫的出來了。
另外多說一句朱元璋十八子岷王朱楩的家族輩分排序: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這一支出了個好總理
燭火映時
準確說法應為“為什麼明朝宗室們的名字和化學週期表重合率那麼高?”其實不是重和,而是清末科學家徐壽侵犯朱明子孫的“姓名權”哈!
準確說法的依據:除了明太祖外,明朝後來的皇帝們的名字也跟週期表不是重合的重合!
朱元璋何止是的化學家?!還是植物學家、消防專家、地理學家,水利專家!哈哈,下面說具體原因。
因為朱元璋太喜歡傳統文化——五行了。周易、八卦、干支、五行源遠流長,乃國粹,而朱元璋信五行運德,渴望子孫昌隆,帝位千秋萬代。除了廢相及建五大都督府還有廠衛機構外,就連取名也是相當地講究的。朱元璋取名空前絕後!朱元璋其父、兄、弟、子、侄的名都是他取的!還為給兒孫定輩分和五行偏旁的名!
自其子起,就以木、火、土、金、水五行做偏旁循環為名。如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cheng)……
因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嘛!說起來朱元璋應該叫朱元漳或朱興淙更符合他的規則。他學名叫朱興宗是興字輩的,用字不在五行中。有沒有不在五行中的朱家族人?
有朱元璋兄弟!還有就是靖江王朱守謙這支,其父朱文正為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不在五行中,他兒不在輩分中。但朱元璋為他的兒子的子孫們定下了輩分。定得最好的是燕王一支,不是因為朱棣奪帝成功而是……
燕王(明帝)朱棣輩分: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太子朱標(上圖為朱標)這支輩分: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其他諸王都有各自輩分,基本都是五言絕句,最符合押韻(一二四句尾押韻)的是朱棣這支,其他諸王就連太子朱標的輩分也二四句尾押韻,一點都不押韻的有潭王、魯王等後裔。魯王輩分: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康莊遇本寧。
輩分五言詩循環還好說,但五行偏旁循環就非常麻煩了。子孫繁衍越來越多,五行偏旁的字就那麼多,取名還不能與長輩和祖先重字。取名難!怎麼辦?查字典把所有的五行偏旁字用完,可還不夠,怎麼辦?有字要用,沒字創造字也要取名。
然而即使這樣仍有字沒用——楻、煌、堭、鍠、湟。明朝五行帝起自楻(朱棣不承認朱允炆,而朱元璋又非五行帝)終於楻(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崩、1662年明昭宗朱由榔崩、1683年靖江王朱術桂薨)滅。
因為化學涉及到很多金屬和易燃氣體,清末科學家徐壽(1818-1884)只能用金字旁、火字旁的字來形容這些物質。而這些字因為五行偏旁問題早被朱元璋的子孫佔用,於是就出現了下圖不是巧合的巧合的尷尬。
化學用字感謝朱元璋也不算譁眾取寵,取名之難難於上青天。從圖上看,就這還是壞了規矩,出現了重名!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有!竊以為直接用五行木火土金水做字輩,取名上雙胞胎:兩男同偏旁、兩女同聲,龍鳳胎雙聲疊韻連綿詞。如此避免成為語文是化學老師、生物老師、地理老師等混合教的尷尬。 您說福垊穿越給朱元璋出這好主意,朱元璋會封我什麼爵位呢?
福垊
中國姓名文化遵循易經、中醫陰陽五行木火土金水生克、扶仰學說規律,中國朝代更替遵循十神印比食財官抑扶、制化公理,大自然一切人物事位時象因果,遵循自然數1234567890奇偶定律,到目前為止無一能破五行循環週期律。
自然數有奇偶,五行包陰陽,十指列左右,生物分雄雌,文字有近反,物理有互力,數學有正負,化學有酸鹼,地理有磁極等等,自然有寒暑。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陰陽天干和地支及人藏,天干形在外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別對應自然數1234567890,與年日對應十進制,對應五臟六腑膽肝小腸心胃脾大腸肺三焦生殖腎,五官眼舌口鼻耳,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綠紅黃白黑,五情氣喜傷悲哀,五季春夏季秋冬,五方東南中西北等,五代祖父己子孫,五民農工商軍官。地支有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與1——12月份時辰對應,十二進制與天干對應春夏季秋冬東南中西北。60干支與分秒圓周對應,唯一能被1,2,3,4,5,6,10,12,30同時整除的最小公倍數。
無論古代孔孟還是各朝代皇民姓氏,各代輩份都是相生的五行循環,現在續家譜也考慮生生不息,即木生火生土生金生水生木循環,如上輩份為帶木字旁的字,則下輩派別為帶火旁字選,依次輩字為帶土,帶金,帶水字旁定輩字五行循環,第六代同第一代五行屬性相同,這叫陰陽五行合化孕生,即木1生火3生土5生金7生水9生1木……,1十6=5,2十7=7,3十8=9,4十9=1,5十0=3之理,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陽有情,合化而生,萬代相傳。中醫理論肝養心養脾養肺養腎養肝為印循環,肝抑脾抑腎抑心抑肺抑肝財循環,腎為先天之本陽氣,脾是後天之本化氣血,心是血動力,肺是氣司令,肝管藏調。如姓名五格數理中有9或0見5或6著必患癌症或意外事故生殖尿毒等,3或4見9或0者必有心腦血管疾病或溼熱陰陽亢盛兩虛,藥為1或2。1或2見7或8者必患神經運動系統肝膽眼疾,藥為9或0。5或6見1或2著必患消化系統疾病,藥為3或4。7或8見3或4著必患呼吸系統疾病,藥為5或6。具體部位和時間視各格組合輕重緩急抑制相犯而定。0為陰極,9為陽極,人的一生0女1男2合3胎4嬰5童6少7青8壯9老0墳。
姓名輩份五行依次相生上為下印,下為上食之定律。祖父己子孫五輩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環。朝代更替隔一相敵上為下財,下為上官之定律。祖己孫父子五輩木土水火金五行相敵循環。如上朝代木屬性,下朝代定是金屬性,再下朝代依次為火性,水性,土性,木性五行循環。朝代建於財,穩於印,興於食,衰於官,敗於比,如商水滅夏火,周土囤商水,秦木松周土……唐土掩隋水,宋樹懈唐土,元金削宋樹,明火熔元刀,清水消明火,國土擋清水……堅署寒田禾,五行輪迴中。清朝前身遼金,明火熔金,後改滿清水滅明火,國民土前身革命金反清無功,後改國民土囤清水乾,中國朝代戰爭北勝南敗,西贏東倒,數千年無一例南攻成功,東戰勝利,國民黨不佔重慶或瀋陽是最大敗筆,明朝即由南京遷北京而延,彊蒙是個好地方。東南海是西北之財源,西北山是東南之官位,東南海明槍有驚無險,西北地暗刀難躲。
自然數是大自然的密碼,是萬人物事位時象因果等一切的變化動能,感興趣的朋友可私信交流,隔千山距萬水,只要常用姓名便可知你人生所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回顧昨天,享受今天,展望明天,人生疾病是姓名定下即有的隱患,只是數十年的發展明現,切記病易洩毒,不宜抑堵,數理調和,陰陽平衡,五行力均,臟腑功能運作正常,排毒袪異,淨化身心。祝朋友萬事如意,健康長壽,有疑難不治,鄙人舉手之勞,解惑消疑,防治病患,從名診到病除不用你花一分錢,積德揚善,鑽研數理,普渡眾生,只為修身。
易醫名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