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撕裂以後,到底該怎麼治療?

半月板撕裂以後,到底該怎麼治療?

不得不說,當小張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其實,面對小張這樣的年輕人,我的門診不下少數,與上了歲數的人想比,這些年輕的運動愛好者,對“半月板”一點都不陌生,他們知道半月板是2個月牙形的纖維軟骨,位於脛骨平臺內側和外側的關節面。其橫斷面呈三角形,外厚內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與股骨髁相吻合,下面為平的,與脛骨平臺相接。這樣的結構恰好使股骨髁在脛骨平臺上形成一個較深的凹陷,從而使球形的股骨髁與脛骨平臺的穩定性增加。不僅如此,他們還了解半月板的作用,那就是穩定膝關節,減輕膝關節負荷力,促進關節內營養。

半月板撕裂以後,到底該怎麼治療?

小張的心理呈現出比半月板診療技術“走得更遠”的狀態:一方面,半月板的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另一方面,對“原生”半月板的看重,使得大量患者執著於“修補”,以至於忽略了某些情況下必須“切”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醫學科技發展至今,雖然已經發明出不少替代壞器官的人造組織,然而,經過數億年進化的自然造物,人類原本的器官依然遠遠比人造器官好使得多。

但是,半月板是人體存在的幾個至今依然無法完全“修復”的組織之一。

半月板撕裂以後,到底該怎麼治療?

皮膚裂口了可以用縫線縫上,大約縫線在2周左右就拆掉了,這時的皮膚已經長好。大家所不知道的是,皮膚真正長好依靠的是皮膚組織裡的血液提供的營養。然而,和其他的組織器官不同,半月板內部並不完全充滿血管,即使用縫線把半月板的裂口縫合起來了,由於營養的缺乏,半月板的裂口並沒有真正癒合。病人恢復活動以後,半月板又會回到撕裂的狀態。況且,小張的半月板是裂了非常小的一個裂口,這個地方不但沒有血管缺少了血液的供應,而且,也正是由於這個裂口太小,真的是無法縫合,這就好比說用針縫衣服很容易做到,但是用針縫一個比指甲蓋還小的,甚至只有三、四平方毫米的東西是肯定做不到的,更何況,這個被縫的東西還很脆,從技術上無法達到。要說讓它癒合,那除非用類似於膠水的東西給它粘在一起,只不過,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明出這種可用在人體的粘合物罷了。反之,即使有這類的東西,粘上以後,讓損壞的半月板重新癒合,長出完整的纖維,最後才能變回真正的半月板。從生物技術上,短期內確實很難達到。

特別是對於做半月板手術,我們運動醫學研究所每年做半月板手術大概在3500例左右,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做了,到現在已經做這項手術接近70年了,可以說是全國做這項手術最多的,估計也是全世界做的最多的半月板手術。

單純半月板撕裂的縫合只佔百分之幾,也就是說100個人裡面只有那麼幾個人是可以縫合的,這並不是說大夫不願意縫合,是確實只有這麼少數的人能做縫合手術,更關鍵的是,參與縫合手術的人中,大概只有70%的患者可以在縫合後癒合。這就是想告訴大家,確實是單純的半月板撕裂幾乎沒有能縫的,正如上面所說,因為它撕裂的邊緣都撕裂在沒有血暈的那邊,縫合它沒有任何意義。

半月板撕裂以後,到底該怎麼治療?

在複雜的醫療決策中,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對原生組織的保護固然重要,但對膝蓋的系統性功能的考量,更是不可或缺的。

衡量再三,小張和他的家人明顯下了決心,儘管如此,臨走之時,我還是再次向他強調了“動刀”的必要性:“如果今天你不切掉壞掉的部分,將來你可能就得把整個半月板都切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