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五代十國的歷史,現在看起來有點像小說,可能是因為那個時期戰爭實在太頻繁,各國的史官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在領導的要求下,不斷誇大自己手下的實力導致的吧;也有可能是歷史的斷層,後世直接將殘本小說當成歷史了。

現在來看看那段記載並不嚴謹的類似“小說”的時期,有哪8大名將吧:

TOP、8 石敬瑭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石敬瑭早年喜歡讀兵法書,而且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後來成為李克用義子李嗣源麾下的一名戰將,李嗣源非常器重石敬瑭,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並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他為自己的心腹之將。

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這石敬瑭勇猛異常,多次在危難之中救李嗣源,因此名震天下;後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後,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TOP、7 高行周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高行周乃是順州刺史“白馬銀槍”高思繼之子,出身軍伍世家,因父親高思繼被王彥章挑死,十三歲便到雞寶山投奔唐軍,被委任為先鋒。他搦戰梁軍,連殺尚讓、齊克讓、景祥三將,大戰王彥章,用虎掌金錘打得王彥章抱鞍吐血而走。王彥章敗走狗家疃,在五方五帝陣被逼得自刎而死。

之後高行周率軍滅後晉、抵禦契丹;在郭威建立後周後,高行周加拜“守尚書令”,所食封邑增至一萬七千戶。郭威尊重高行周是“耆年宿將”,對他倍加崇禮,每賜詔書從不直呼其名,只以其王位(齊王)相稱。後來高行周的兒子高懷德成為北宋開國功臣,娶宋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官至太師、武勝軍節度使,封冀國公。

TOP、6 王彥童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王彥童乃是王彥章的弟弟,與其兄一樣異常勇猛,乃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猛將。在與晉王李克用的會戰中接連殺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卻在單槍匹馬追擊李克用時,被李克用的軍師周德威用計,使人裝扮李存孝,扯出飛虎將軍旗。王彥童以為李存孝復生,驚懼氣恨交併,竟然吐血身亡。

按理說王彥童排名不會如此靠後,但是因為王彥童出場時間實在太短了,而且如果兩兄弟同心協力作戰的話,想必除了李存孝這個堪比李元霸和項羽一般的人物以外,可以在整個戰場橫著走了。

TOP、5 劉知遠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心腹,數次不顧身死救李嗣源;而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因而成了石敬瑭的心腹;後來石敬瑭得助於劉知遠等人謀劃,假借契丹軍的力量,消滅後唐,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後晉。為了報答契丹的幫助,石敬瑭不惜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並稱比他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

石敬瑭死後不久,契丹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將後晉滅國;劉知遠遣牙將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詔令褒揚嘉獎,稱劉知遠為兒子,並賜給一根木拐。契丹軍進入中原後,到處以“打草谷”的名義掠奪財物、殺害無辜百姓,中原地區人民反抗不斷,耶律德光被迫北撤,劉知遠乘機復國,並一統中原,建立後漢。

TOP、4 高思繼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高思繼是四季拳創始人,也是五代十國第一名槍,人稱“白馬銀槍”,與王彥章並列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家槍威震天下。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稱。初為幽州節度使李匡威戍將。後歸李克用,拜為中軍都指揮使,昆仲分掌燕兵。

在與王彥章的第一次交鋒時,二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次交鋒時,王彥章只得使計詐敗誘高思繼追來,並使回馬槍殺之。不過高思繼的後代頗為有出息,兒子高行周勇武不下於高思繼,孫子高懷德乃是北宋開國功臣。

TOP、3 王彥章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王彥章乃是五代時期後梁名將。朱溫建後梁時,王彥章以功為親軍將領,歷遷刺史、防禦使至節度使。他驍勇有力,每戰常為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為王鐵槍,威震五代各國。

李存孝死後,王彥章率弟與晉王李克用大戰,殺其上將四十三員,包括名將薛阿檀、安休休,大敗李克用軍。後在與高思繼的交戰中,使用回馬槍槍挑高思繼,令唐軍聞風喪膽;但最終還是為李存勖所擒,寧死不降,於是被下令斬首。

TOP、2 史建瑭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史建瑭是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出生將門,在李克用的關照下和征戰中逐漸嶄露頭角得到器重;瑭每戰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為一員屢立戰功、智勇雙全的名將,世稱“史先鋒”,因功授檢校司空、改任貝、相二州刺史。擅使一口花刀,曾與王彥章有過一戰,兩人大戰二百合後,史建瑭抽鐵鞭猛擊王彥章後背,將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公元921年,鎮州大將張文禮叛變,李存勖命閻寶征討鎮州,史建瑭為前鋒馬軍都將。八月,攻下趙州,俘獲趙州刺史王鋋並進逼鎮州。史建瑭在鎮州城下作戰中為流矢所中,醫治無效,卒于軍中,時年四十六歲。史建瑭為李存勖消滅諸雄,統一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TOP、1 李存孝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項”,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

五代十國時期的8大名將,有一人用了兩百回合打敗“槍神”王彥章

李存孝最為有名的是手下五百人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令對手聞風喪膽,名揚天下。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五代十國時期的事情,真真假假,本身記載都有很多矛盾之處,所以是很多小說家最喜愛的題材之一,因為根本無法詳細去考究真實與否;所以不必當真,當成正史去考究就是一筆糊塗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