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確診成了自閉症,心慌了心慌了,為什麼?

APP乾貨蒐羅

心慌是源於不懂,對自閉症一知半解。人只要是感到心慌無助的時候,多半是對所處的環境和所面對的事情,沒有安全感,缺乏瞭解,才會出現如此的狀態。

在我的兒子被確診為自閉症那一剎那,整個腦子一片空白,那一天是怎麼過來的我都不知道。也沒有哭,也沒有訴說,整個人就是懵的。

祝福祝福…共勉!


雞蛋殼裡的蝸牛

接受我們的心理過程

我想,無論是自身還是自己的孩子,生病之後,誰也無法保持一種十分平靜的心態,尤其是自閉症這種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難以治癒的疾病更是如此。所以,心慌,是所有家長都會經歷的一步,但是,心慌並不是驚慌。

同時,我們的心理過程都會保持一定的流程,這是很難逃脫的一種心理定式。在這個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想象未來的種種困難,這並沒有什麼錯,這是需要付出一生去照顧的病症。所以,給自己一個接受的時間,結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例如:家庭條件、孩子的病症程度、後期的時間、財務規劃等等,在這種心慌之下,我們更需要回到現實的考慮當中,我想這是最重要的。

自閉症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該有哪些心理準備?

自閉症孩子的訓練

這些孩子外表和其他孩子並沒有差別,主要是體現在一些強迫行為上,甚至一些孩子會出現比較暴力的行為模式,這會讓家長和周邊人都很難忍受。

對於他們的訓練,即使是上廁所,也是一件長期堅持的事情,並且,如果他們已經學會了在家上廁所,那麼,換一個地方還需要繼續訓練,循環往復就是訓練過程中最難的。是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所以,無論是專業教師還是家長,都是一種挑戰。

實際上,他們的訓練很簡單,就是最基礎的行為模式訓練,就是一遍一遍的教,一遍一遍的學。由於和自閉症孩子的溝通很困難,所以,把握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是很重要的,就是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和時間,按照這個規律訓練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

在中國,專門的訓練學校並不多,學費可能一般家庭也比較難以長期接受,所以,家長做好後期的規劃很重要的,錢是保證生存的一個基礎因素。


心理學了個啥

對於兒童自閉症,其實不需要驚慌,家人的愛和耐心,是治病的良藥!

兒童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兒童孤獨症的康復訓練

1.要學會欣賞孤獨症兒童的進步,學會發自內心地對孩子說“真棒”

首先,家長要儘快地使自己面對現實,尊重孤獨症兒童的生命價值,意識到作為家長對孩子應承擔的責任。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客觀的觀察孩子,體會他的不容易,就會發現孩子的可愛之處。

(1)從細微點發現孩子的長處,動態的評價孩子的變化對其康復很重要。

(2)把握訓練的難度,減少孤獨症兒童的挫敗感。所謂把握課的難度,就是訓練中對孩子的要求,要適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太容易會造成孩子因無聊而不配合,敷衍了事;太難孩子畏難也會不配合,抗拒學習。

在訓練中首先要保證“交往”的愉快性。學習是一個交往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教孩子的過程,在學習訓練中,不僅是對孩子心理建設的過程,同時也是家長心理自我建設的過程。

因此,把握訓練難度,適時地調整目標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那些畏難情緒較嚴重的孩子更要注意。

2.用心體會孩子的期望,用“愛的眼神”給予鼓勵,創造一個陪他一起成長並分享成功與喜悅共生環境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為他創造一個愛的氛圍,給予他充分的鼓勵與信任非常重要。

他們雖然語言能力很低,甚至沒有語言表達能力,但他們異常敏感。孩子在周圍人由衷的鼓勵與支持下,會變的越來越配合,從不願意學習到主動要求學習;他能學會以前遲遲學不會,或被認為不可能學會的東西,他會越來越自信,對新的東西越來越感興趣,而不再是僅僅將注意力放在玩手、看汽車等刻板動作上,從而興趣面越來越寬,刻板行為越來越少;他會變的越來越願意與人交往,那扇自閉之窗越來越開放,交往能力最終提高了,這是我們大家一直所期盼的。

但要達到這一步,需要家長隨時隨地的用心去誇獎孩子,誇獎孩子的具體行為,讓孩子親身體驗到父母是多麼的愛他,多麼的欣賞他,多麼堅信並期待他快快成長,併發自內心的告訴孩子,在這一過程中父母會幫助他的。

3.讚美優點優先於注意不良之處

孤獨症孩子的家長在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時,總覺得他一無是處,即使孩子有點小進步也覺得小事一樁,不足以樂,不值得誇獎,由此而帶來的是不知不覺對孩子的傷害,我們總聽到家長在埋怨自己的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會,很少有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因此孩子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斥責。

沒有鼓勵,沒有誇獎,他的自信心從何而來?他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壓力?他做事情怎麼能成功呢?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任何一個人,到頭來只是一事無成,不管他的家庭背景怎樣。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雖然他們是有孤獨症障礙的兒童,但他們首先是一個人,他們也同樣需要別的孩子所需要的一切。對別的孩子來說不可缺少的東西諸如鼓勵、認可與信任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因為他們在這方面太缺。作為家長要多給我們的孤獨症孩子以充分的理解,不要太吝嗇對你孩子的誇獎,要做到:忽略他所不期待的行為,用心發覺孩子的長處,發自內心的讚美,並將其儘可能的表現在你的語言當中、表情上、眼睛裡,創造一個教者、學者都開心的良性循環,激發孩子學習的動機,讓孩子的周圍充滿愛,充滿讚賞與鼓勵,我們的孩子在這種愛中,一定會與我們一道鼓足勇氣,加倍努力,向生活挑戰。


好好笑哦

  寶寶自閉症是阿斯伯格,我該怎麼辦

  亞斯伯格是一種泛自閉症障礙,但相較於自閉症,仍有語言及認知發展,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亞斯伯格孩子無法察言觀色、感同身受,學習社會技巧需要更多的時間、引導與練習。如果孩子是亞斯伯格該怎麼辦呢?

  充分了解亞斯伯格孩子的特質,才能對症下藥。一般對亞斯伯格孩子常見的錯誤認知有:有暴力攻擊傾向、不聽話、講刻薄惡毒的話、非常自我中心。亞斯伯格的孩子在校常因情緒問題而出現攻擊行為,但核心問題源自於他們無法理解社會規則,如“為什麼要排隊?”“他怎麼可以作弊?”跟同學起衝突之後,老師愈想制止孩子的行為,他們愈會本能地揮拳亂踢,但其實他們只是用原始的方式反應情緒,並不是有暴力傾向,往往亞斯伯格孩子長大後反而是常被霸凌的對象。

  面對大人的指令,亞斯伯格孩子會斬釘截鐵的說“不要”,見長輩不打招呼,上課不聽話,玩遊戲不排隊,完全不給大人面子,其實是因為那些事情對他們毫無意義,所以會有很高的抗拒行為。曾有個孩子對爺爺懷有敵意,常說出“我要殺死你”等恐怖話語,但其實他不是那個意思,只是不知道如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他也許曾聽過這句話,認為生氣時就是要這樣說的。亞斯伯格的孩子無法察言觀色、感同身受,因此同學傷心的哭泣,他們可能還自顧自的哈哈笑,讓人以為他們沒有同情心。

  在孩子剛診斷的初期,父母難免會有許多擔心,如果能對亞斯博格孩子所涉及的發展、就學、就業等各個層面有較多認識,這些焦慮可以降低很多,如:多參加特教研習,學習如何教導亞斯伯格孩子的方法。孩子的問題有其複雜度,很難單獨用一兩種方式來解決所有的問題,用對策略可以避免在教導孩子時經常遭遇挫折,這些學習也需要慢慢累積,不用急於一時學會,給自己帶來更多壓力。

  當別人不瞭解或誤解亞斯博格孩子時,父母最好先放下氣憤、不甘心、不公平等情緒,試著去體諒他人,學會交換立場,易地處之,就能諒解他們的反應。

  家長間的經驗分享也是重要的情緒支持和信息來源,積極尋求醫療、教育上的協助,從孩子未來就學、就業的觀點來考察孩子有哪些要學習的技巧和能力,這些都能透過積極的經驗交流得到幫助。


東方啟音

很多的父母家長跟我抱怨,孩子的自閉症確診了,怎麼辦,往往這時候的父母都會被嚇得六神無主,慌忙中失了分寸,今天作者就跟大家談談這個話題,請大家不要驚慌,多多的問幾個為什麼?

為什麼?電子視聽的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可能推遲

首先,冷靜下來,有可能是醫生的診斷錯了,也很有可能是你自己的小孩發育遲緩,因為近幾年來,電子視聽產品等的普及,手機、電腦、iPad等等,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能力,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兩三歲還不會說話,這時候,只要確定孩子聽得見,能發出聲音即可,這說明孩子的試聽能力都沒有問題的,你要做的就是多於孩子進行眼神交流和互動,多拿一些能發出聲響的玩具和讀物,慢慢的引導孩子,語言可能慢慢就會出來。

為什麼?孩子也許只是發育遲緩

有一位家長上次跟我反應,他的孩子到了兩歲多,走路還是不夠穩當,活動也不太靈便,自理能力也比較差,是否應該帶孩子去看看醫生,作者說一下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案例吧。

我有一個表妹,到了兩歲的時候,別的孩子都能跑能跳,可她走路都走不端正,頭總是歪向一邊,我小姨見了非常的發愁,每一次給孩子糾正,也想帶著孩子去看醫生,但是孩子的情緒就不好,不願意就醫,讓大人很是沒辦法,無奈中,過了一年,表妹就慢慢好了,跟正常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原來那個時候,只是孩子的發育比較遲緩而已。

為什麼?也許是孩子內心的那份純真需要我們用心呵護!

關於這個問題,我前兩天寫過一篇文章,就可以很好的闡釋這一點,某著名主持人的女兒三歲被確診為自閉症,不願意跟別的小朋友互動,然後,這個主持人發現,孩子非常熱衷於後院花園的花花草草,也許孩子喜歡享受自己的獨處時間,於是她買了很多的鮮花種子,春耕夏耘,當月季花開的時候,孩子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有的時候,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純潔而饒有樂趣的,大人要做的,是保有孩子內心的那份純真,切勿強行干預!

為什麼?孩子興趣狹隘,行為刻板,只是少了可以讓他盡情展現的環境

很多被醫生確診的自閉症的小孩都有一個普遍原因,就是孩子的興趣狹隘,行為思想刻板保守,那麼我們家長要做的是什麼呢?帶孩子去各種不同的環境中,讓孩子融入其中,在百花盛開的春季,帶上鋤頭去花園探索種子的奧秘;烈日炎夏之時,去海邊吹吹海風,玩玩沙土;深秋黃葉落地之時,帶他採擷幾株銀杏回來做成標本,銀裝素裹之時,帶她出去堆個雪人;不同的場景,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哦!

為什麼?運動能力不行,體感遊戲,自己動起來。


你好children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瞭解自閉症,而自閉症患兒的出生率也越來越高。當自己的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心慌是必然的過程,事情落到自己的頭上了,這不是一般的小病小痛,是終身的……問題很多,心煩然後越想越心慌。痛定思痛,自己沒辦法改變孩子,就得讓他去專業的機構學習,孩子會學得很慢,可能家長又要心慌了,這需要一段時間過渡,學得慢咱就慢慢學吧,龜兔賽跑,烏龜也有贏的時候;蝸牛爬得很慢,最後也能吃到葡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