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是誰?五帝又是誰?秦始皇真的超越三皇五帝了嗎?

TseHowy

三皇五帝是我華夏民族對最早的幾位部落聯盟首領的統稱。因為他們道德高尚,功績卓著,堪為師表,所以,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稱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稱為“五帝”。燧人氏是中國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伏羲與女媧的父親,是鑽木取火的發明者,從此人類有了自覺利用火來為自己服務的歷史,有了火,就可以驅趕野獸,照明以及將生食做成熟食,有利於人的消化吸收和大腦的發育。伏羲發明創造了文字和八卦陰陽等符號體系,發明了數字符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教人結繩為網,用來捕獵捕魚,發明了音樂,從而讓人類進入文明社會,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神農氏,他發明了農業和醫藥以及茶葉文化,嚐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被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是有血緣關係的部落。炎帝部落最初活動於渭河流域,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衝突。九黎族的首領蚩尤率領自己部落聯盟把炎帝驅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乾河流域),炎帝不得已向黃帝求援,黃帝部落立即趕去支援,雙方在涿鹿進行決戰。起初,因為颳起大風下起大雨,黃帝部落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部落立即發明創造了“指南車” 辨別方向,並製作防禦性的鎧甲,經過 一番激戰,終於打敗遠道而來不服北方水土氣候的九黎族部落,蚩尤兵敗被殺。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聯軍繼續向南追擊,征服和統一原來屬於九黎族人生活的地區,

大部分被征服的東夷部落和九黎族人融入古華夏民族,少部分遷徙到離中原部落較遠的邊緣地帶,成為現在不少少數民族的祖先。黃帝統一和擴大華夏地區之後,大力發展生產,教人播百穀,飼養動物,始製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發展醫學等,成為又一個對中華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祖先。在過去,人們的觀念是成王敗寇,所以,黃帝與炎帝並列成為華夏民族的祖先,華夏人也稱自己為炎黃子孫。但根據現代的華夏民族彼此融合以及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九黎族也已經成為華夏民族主體的一部分,所以,目前最好將黃帝、炎帝和蚩尤並列,都可稱為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在現在,經常說黎民百姓,指的是普通的人民群眾。但在過去,至少在春秋時期以前,百姓是指百官,是指各級各類的官員。而黎民則是指一般的老百姓。例如,《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大戴禮記·保傅》:“此五義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緝於下矣。”【清】陳鱣《對策》中說:“古所謂百姓即百官,故《堯典》或與黎民對言,或與四海對言,非若今之以民為百姓也。”可見,最早的“黎民”概念中,還是指被征服的九黎族的民眾。

顓頊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帝嚳(kù),是黃帝的曾孫,號高辛氏。堯,帝嚳之子,號為陶唐氏。舜,受堯的“禪讓”而為華夏部落聯盟首領。

毫無疑問,三皇五帝所處的時代仍然屬於原始社會階段。在舜帝之後,是大禹做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而後大禹的兒子啟才建立了第一個具有國家形態的社會——夏代。但仍然屬於天下共主的性質。商代也基本上是這樣,周代的時候變成了中央集權更強的宗親分封制度,但仍然屬於一種“天下共主”的性質。相比秦代採取的中央集權最為完善的郡縣制度來說,是無法比擬的。況且,之前是多國多方語言文字,交通道路度量衡等都不統一,而到了秦代,秦始皇做出了統一文字、統一思想、統一法律、統一度量衡,統一交通道路,統一天下軍隊,匡正民俗民風等各種實行大一統的舉措,從此奠定了華夏民族的統一意識和精神意志,為後世華夏大地上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和思想基礎。雖然秦始皇在處理接班人、立國前後的國策變化上,以及休戰休養生息上未能及時做出好的決策和調整,導致死後出現奸臣趙高禍亂朝綱,禍國殃民,短短四、五年間秦朝大廈倒塌,天下易位。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因此一個新的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強大朝代應運而生。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和大臣們都認為自己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開天闢地頭一遭,所以,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也從此開啟了後世“皇帝”稱呼。而秦始皇,則名副其實地是“始皇帝”。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所謂三皇五帝指的是

三皇又幾種說法,比如伏羲、女媧、神農,還有伏羲、燧人氏、神農氏。有的把黃帝加在其中。

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秦始皇真的超越了三皇五帝了嗎?我認為非但沒有超越,而且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三皇五帝現在都理解成具體的人。但我認為他們不是具體的人,而是代表了族群,代表了一個時代。秦始皇是一個具體的人,說他一個人超越一個時代,完全就是胡扯,怎麼可能呢?

簡單舉例,燧人氏帶來的是火種,是人類自己造火的開始。這種人類文明跨時代的標誌,你一統一國家的君主,怎麼能比得了。就像你拿拿破崙跟牛頓能比嗎?學會使用取火那吃熟食就是經常性事件了,它對人內體的改變都是標誌性的。

神農氏不僅是嘗百草,更重要的是人類開始生產了,而不僅僅只是捕獵這件事了。非洲人不愛勞動,因為他們還處在漁獵的思維之中,餓了就去捕獵。漢語楚幾乎就代表了生產的開始,比如鋤禾、儲藏、杵臼、廚師、處女、蹴鞠,都是施以作用。更早則只有烹飪、縫紉、妊娠。到了楚則開始生產了。中國文化和古遺址幾乎就有人類從採集狩獵轉化為生產定居的完整文化。

伏羲畫八卦,發明婚配製度。易經八卦那麼深奧的東西,今天都沒法全解讀。秦始皇做的那點事,小腳指頭都達不到。

五帝怎樣呢?

黃帝不用說了吧,今天阿拉伯人娶四個老婆都與之有關,整個後世文化都與之有關,尤其是文字的發明。今天幾乎所有文字符號都有一個統一源頭,就是古中國文字符號,說白了就是漢字是老祖宗。語言也是,當今流行的英語和即將流行的漢語其實是一個語言的兩個分支。

顓頊是黃種最能肯定的祖先,就是說如果存在顓頊這麼一個人或幾代人,那百分百是黃種。其他除了帝堯還不好說,顓頊幹了一件超現代的事,就是多元文化,就是世界和平,人類大同。他搞了一個和九黎制度,進行大混血。後來與和、納有關的民系都與之有關。比如和夷哈尼族、赫哲族、大和民族等等。就是說今天西方人搞的這些事是我們祖先六千多年前玩剩下的,墨家就是繼承了這個思想。今天日耳曼人玩的這一套很可能也是有文化源頭的。

帝堯、帝舜發明了司法體系,帝堯一是制五刑,發明了流放制度。為什麼流放,是因為被流放的人本身是自己的兄弟群體,沒有趕盡殺絕。放的意思很明確了,所以帝堯叫放勳。今天抖音上常說旬悟空,其實真的就是一個諧音。旬也是十的意思,代表孫猴子日耳曼原本是第十族。帝堯時代同時還代表稱量,也就是發明了秤。姬姓沉香就與稱量有關,其實是秤象的意思。他們同時是養狗人,所以古埃及負責稱量的的是阿努比斯,狗頭或狼頭神。其實就是苗蠻祖先,也是漢族祖先。姚、藥、堯、毒、犢、郎中、郎、狼、藍都是指他們。姬姓之前他們是姚姓,代表也是七仙女後代,顓頊後代。

帝舜發明的是司法訴訟制度,帝堯時代發明的是刑罰。帝舜則有了訴訟制度。華表誹謗木和獨角獸就是遺留物。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訴訟制度。就是當時處於統治地位的族群並沒有傲慢到完全是統治,而是准許被統治的族群可以告訴,帝堯流放的是帝舜體系的人。帝舜體系勝利後讓帝堯體系的遺民可以告訴、訴訟,而非殘酷壓迫。這就是屈原所說的彼堯舜之耿介羲,既遵道而得路。秦始皇拿啥跟他們比。


國病

“三皇五帝”,是中國上古時代,夏朝以前出現的王,說是王,其實按現在的說法應該叫部落首領更合適。提到三皇五帝,給人淵遠流長的感覺。三皇五帝到底是誰呢?

三皇: 羲皇(伏羲),燧皇(燧人氏),炎皇(神農 氏)。

五帝: 黃帝,顓頊(zhuanxu),帝嚳,堯, 舜。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感功績蓋過三皇五帝,“王”已不足以表達他的地位和功勞,遂以“皇帝”自稱,為“始皇帝”。秦始皇確實為中國統一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