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半仙登臺求雨,雨沒下來,他自己卻跳入江中

蘇州一帶連年大旱,餓殍遍地,民不聊生。朝廷為了安撫民心,在蘇州府張榜招賢,搭臺祈雨。

民間故事:半仙登臺求雨,雨沒下來,他自己卻跳入江中

  這一日,錢塘遊士錢志節正好手持“錢半仙”招幌路過此地,擠上前觀看。合該有事,忽然一陣風颳過,把那皇榜掀捲了一角,正好遮住下文。錢志節忙伸手去抓榜角,正待把榜角翻過來,不料人群一陣擁擠,這一擠不要緊,卻把錢志節擠得身子一歪,腳步一個踉蹌,只聽“嘶”的一聲竟把皇榜順手給扯了下來!

  扯下皇榜,非同小可。錢志節怔住了!圍觀的人們怔住了!在一旁護榜的兩個差役也怔了一陣才回過神來,一齊上前扯住錢志節。

  一個高個子的差役豎起拇指說:“很好,錢仙翁揭下皇榜,功德無量!”

  “我不——是——的……”錢志節被差役一扯一咋,這才回過神來,急得結結巴巴解釋著。

  另一個較矮的差役不容他分辯,指著他手中的招幌說:“知道你不是個凡人,否則怎敢揭下皇榜?好極好極,這下你走官運了,爺們也好交差啦。”

  “不、不是的,你們、你們誤會了,這皇榜不是我揭的。”錢志節急得連連搖頭擺手。

  “不是你揭的?誰揭的?皇榜明明在你手中嘛。”高個子差役吹鬍子瞪眼地說。

  “就是嘛,仙翁既然揭榜,就應當去祈雨,祈下雨來也是為咱三吳百姓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走吧走吧!”矮個子差役連說帶拽地扯住錢志節。

  “可我不會——不會祈雨啊!”錢志節說。

  “不會祈雨?”矮個子差役瞪起雙眼,“不會求雨你揭什麼榜?”

  “那——那是別人擠我一把才扯下來的,我貼回去就是了。”錢志節說著忙要往回貼皇榜。

  “喂喂,”高個子差役一把抓住錢志節,“這是皇榜啊,豈是想揭就揭,想貼就貼的。”

  “那——那咋辦?”錢志節哭喪著臉。

  “咋辦?見了州府大人你自個兒說吧。”差役們不由分說地扯起錢志節就往府衙拖。

  蘇州府尹聞報有人揭榜,大喜過望,忙升堂召見。但見錢志節一身道服羽巾,手持招幌,上寫“錢半仙”,暗忖著:看他這般模樣,倒有幾分仙風道骨。他既敢前來揭榜,想必自有道理,本府怠慢不得。此次祈雨事關重大,祈下雨來,龍心一悅,晉官升職有望,祈不下雨來惹怒龍顏,只怕丟官降職不說,弄不好還會被朝廷當作替死鬼,以平民憤。

民間故事:半仙登臺求雨,雨沒下來,他自己卻跳入江中

  蘇州府尹想至此,忙走下堂來:“哎呀呀,不知仙翁來到,有失遠迎,仙駕勿要見怪才好。”

  “別、別這樣。”錢志節見蘇州府尹下堂來迎,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心想你越客氣我就越心慌,心越慌這事就越說不清楚,還是趁早把這事說清了為好,大不了挨一頓棍子罷了。錢志節想罷正欲開口,忽有差役來報:“報!報大人,巡撫大人到!”

  蘇州府尹聞報,不覺一怔,暗忖:好快的消息,我這邊剛召見揭榜之人,他巡撫便聞風而至,該不會是為跟本府搶頭功而來的吧?心內想著口內卻吩咐道:“迎接大人!”

  錢志節一聽巡撫大人也到了,大吃一驚。他心想此事越鬧越大了,一個蘇州府尹尚難應付,又來一個巡撫,看來今天是凶多吉少。

  江蘇巡撫自奉旨頒榜蘇州祈雨以來,連日裡誠惶誠恐地坐鎮蘇州城,生怕在這場張榜祈雨的過程中有一絲閃失,那頭上的烏紗帽就難以保全。本來,幾年大旱,作為一省的長官不但未能為民分憂,且由於地方官為了政績歷來報喜不報憂的為官之道,小旱不報,大旱小報,直到後來赤野千里民憤難平才不得不報。萬曆帝聞報,盛怒之下欽派朝官方伯年為欽差大臣,持尚方寶劍到江蘇,責令江蘇地方官一邊開倉賑災,一邊張榜招賢,遍尋仙道作法祈雨,倘有瀆職者嚴懲不貸!

  那巡撫聞報有人揭榜投往蘇州府,怕人捷足先登,也顧不得鳴鑼開道,下帖通報,便騎著快馬直奔蘇州府而來。

民間故事:半仙登臺求雨,雨沒下來,他自己卻跳入江中

  蘇州府尹將江蘇巡撫接進府衙。江蘇巡撫盯著堂下的錢志節就問:“堂下可是揭榜之人?”

  蘇州府尹忙答道:“正是。”巡撫一聽,忙上前拉住錢志節笑容可掬地說:“好極了,仙駕降臨蘇州,為三吳百姓祈雨解旱,三吳百姓幸哉,本官代江蘇萬民謝過了!”言畢,長長一揖。

  錢志節見狀,心想完了,屁股還沒沾凳,官兒連來兩個,事到如今,連申訴都沒機會了。看這光景,官府顯然想拉虎皮張大鼓,狗皮膏藥似的賴上我啦。與其這樣畏畏縮縮地被捧著,倒不如將錯就錯,假戲真做,先唬住他們,再相機行事還有幾分生路。錢志節這樣想著便一反常態,大大咧咧地朝巡撫一揮手說:“好說好說,作法祈雨,為民解懸正是貧道的本意,區區小事,不足掛齒。”

  “如此甚好!”巡撫、府尹齊聲歡道。不料歡聲未落,衙役又來報:“報——欽差大人駕到!”

  欽差方伯年奉旨兼任江蘇巡撫,南下督辦蘇州旱情,聞報有人揭榜祈雨,便快馬加鞭地趕往蘇州府。

  錢志節一聽連欽差大人也驚動了,一顆心往下直沉,頓覺一股寒氣沁入丹田。心想我無意中誤揭一張皇榜,一日之中竟驚動三位大官。三年大旱,民不聊生他們不管不問,一張皇榜卻使他們接踵而至,明擺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

  方伯年一見錢志節相見恨晚似的握住他的手說:“久仰仙翁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三生有幸。仙駕不辭勞苦到蘇州揭榜祈雨,可敬可佩,請受方伯年一拜!”方伯年說著就要下拜,慌得錢志節一把拉住:“大人不可不可,祈雨乃為蒼生,大人休要如此。”

  方伯年一臉誠意地說:“只要能祈下雨來,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別說是給仙駕下拜,就是磕頭也無妨的,但不知仙翁幾時可以布壇祈雨?”

  錢志節心裡罵道:這傢伙更壞,一來就把我逼上梁山。此時若有半點馬虎,漏出破綻,這冒揭皇榜的欺君之罪便吃定了。想我錢志節也是走南闖北的人,今日裡就與狗官們玩玩,反正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要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他這樣想著,心裡就鎮定了不少。猛地,一個主意襲上心頭,他若有其事地叫聲:“有了!明日是個黃道吉日,大人可派人在江邊搭一祈壇,屆時本道長親臨作法,三日之內必能祈下雨來。只是——”

  “仙翁有話只管說,本欽差一定照辦。”方伯年畢恭畢敬地說。

  “如此最好。”錢志節說,“作法祈雨需要諸位大人配合,屆時本道長自會安排,只是現在本道長要找個清靜之所做法事,不知——”

  “這好辦。”蘇州府尹接口說,“本府轄內有三座三清觀,仙翁可到觀內行事,本府會安排伺候仙翁的。”

  錢志節暗忖這哪裡是安排人伺候我,分明是盯我的梢,怕我溜之大吉是也。

  “來人!”蘇州府尹對差役吩咐道,“護送仙翁到三清觀行事,務必小心伺候,如有差池唯爾等是問。”

  “是,大人!”差役應聲領著錢志節揚長而去。

  蘇州府尹目送錢志節遠去,若有所思地自語道:“他真的能祈下雨來嗎?”

  方伯年冷冷一笑:“本欽差只怕沒人來揭榜,如今既有人來揭榜,這出戏就好唱了”。

  “何以見得?”巡撫、府尹齊聲問道。

  方伯年胸有成竹地說:“能祈下雨最好,皆大歡喜;祈不下雨也無妨,有仙翁這張牌擋著,不就顯得我等已盡責盡心,屆時再拿他開刀,對上對下總算有個交代吧?”

  “妙,妙計!”巡撫撫掌道,“只要我等盡到職責,皇上和百姓也不好怪罪我等的,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哈哈……”大堂上響起一陣開懷的笑聲。

民間故事:半仙登臺求雨,雨沒下來,他自己卻跳入江中

  錢志節在祈壇上用桃木劍挑著紙符若有其事地邊做法事邊不時拿眼往江邊巡視。作法祈雨已經三天了,也是最後的一天,按他的計劃,此時江邊應該泊有他用三百兩黃金僱下的飛舟。昨晚他向方伯年提出祈雨時要用三百兩黃金祭風雷,方伯年連眉也不皺一下就令人如數撥給。他接到黃金後即買通了三清觀的一個道士,用三百兩黃金租用了一飛舟,以備今天祈雨時仿效當年諸葛孔明祭東風好溜之大吉。卻不知為何日近正午還不見飛舟蹤影!日落之前,飛舟若不能如約而至,祈不下雨來,方伯年就要拿他開刀祭壇的消息是他昨天下午從小道士偶然失口中得知的。

  驕陽似火,錢志節抬頭看看天空,恨不得把天捅個窟窿,好下來一場大雨。但他知道這只是幻想而已,只有用三百兩黃金僱下的飛舟出現,他才能有一絲生還的可能。祈臺下雖然百官雲集,刀光劍影,但在他祈雨時不得抬頭睜眼嚇走風雷神的法令下,一個個都乖乖地閉著雙眼伏在地下不敢動彈。此時,只要飛舟能出現,他再裝腔作勢地咋呼一番是可以悄悄地揚帆而去的。

  就在錢志節望眼欲穿之際,忽然從蘆葦中飛也似的冒出一葉飛舟來。

  錢志節眼睛一亮,心頭大喜,謝天謝地,蒼天果然有眼,合該我錢志節命不該絕。這次若能躲過此大劫,定要上京告倒這幫狗官!他這樣想著,便向壇下大呼:“午時已到,風雷就要降臨,爾等快快伏地,不得抬頭睜眼!”話音剛落,果然有一陣強風颳過,壇下眾官兵忙緊閉雙眼,屁股朝天地伏著不敢動彈。

  錢志節見狀,合掌道:“天助我也,此時不走,更待何時?”言畢,放輕腳步走下祈臺,飛也似的直奔江邊。飛舟剛靠岸尚未停穩,錢志節亡命般地一躍而上,對著艄公急呼:“快,快開船!”

  “哈哈……仙翁,你看看我是誰?”艄公摘下低壓的斗笠,仰頭大笑。

  錢志節聞言抬頭一看,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原來艄公竟是欽差方伯年,難怪今天祈雨時一直沒見到他。

民間故事:半仙登臺求雨,雨沒下來,他自己卻跳入江中

  這時,從船艙內鑽出兩個彪形大漢,後面跟著三清觀的道士。

  “你、你出賣了本道長?”錢志節恨恨地問。

  “非也、非也。”方伯年冷笑著,“仙翁,你也太小看本欽差了,你這點雕蟲小技豈能騙過了我?來人!與我拿下,午時三刻拿他人頭祭壇,以謝萬民!”

  錢志節自知在劫難逃,頓時萬念俱灰,大罵一聲:“狗官,休要得意!”言畢,一個冷不防“撲通”一聲跳下江去。

  江中冒出串串水泡,方伯年望著江心呆若木雞。

對於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