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群內質疑老師的作業,結果被老師痛罵一頓,是家長問題嗎?

不說不笑不煩躁丶

起初家長在群內提出對作業佈置的質疑,是可行的,是正當的,而非家長的問題,後續的對話則是雙方的問題,特別是那個數學老師,一句話形容:"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先來情景回顧吧:







我先從數學老師的角度看:

  1. 首先,語文老師佈置的作業跟你數學老師有什麼關係,人家新語文老師在看到群消息後,面對家長提出的質疑自然會去處理,這是他的本職工作,他自然會去諮詢一下原語文老師,然後再做出調整,做出新的解決方案。而那位數學老師倒是先出頭了,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2. 數學老師說話完全就是一個零情商的人物,不會說話,一點都對不起"教師"這兩個字,跟家長互懟,這算什麼事,"師德"哪去了?還自認為自己爭贏了,一點素質都沒有,說話不經過腦子!活該被潑一身髒水!如"你交的只是書費活動費保險費飯費,我工資不是你發的搞清楚",明顯就是想幹架嘛,傻的可以。"這是通知群",貌似在說,在座的各位,別說話,我們說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們好好接受就行,真是把自己當"土皇帝了"。
  3. 當眾挑出那位家長孩子作業的問題來說事,一點都不顧及學生的個人隱私及尊嚴!甚是無語!對學生不尊重,對家長不尊重,對教師這份職業不尊重,真是誤人子弟!


從班主任的角度來說:

  1. 當家長提出質疑時,首先就沒有及時去處理問題,班主任作業聯繫學生、家長、科任教師的橋樑和紐帶,當出現問題時,應當及時瞭解情況,妥善處理,而非任由事態擴大!
  2. 面對家長與數學老師的互懟,班主任沒及時調停,反而火上澆油,加劇矛盾,還處處維護同事。
  3. 當著眾人的面說出其他家長私信叫那位家長別說話,豈不更加劇矛盾,無論是誰,面對這種狀況都會情緒不能控制,加劇口角之爭!這也算是悲哀,社會的悲哀,"不敢言、不能言"。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

1.提出質疑是可行的,誰都有言論自由,也有知情權,無可厚非,誰都有各自的安排,自然對新語文老師佈置的作業也可以提出疑問。

2.人家家長起初態度還是挺好的,包括後面的說話態度也不算差,只是被數學老師激到了,太過分了!一點都不留餘地,不給人家家長臺階下!


總之,誰引發的導火索還得誰承擔,數學老師的師德不行還需進修,本一件小事,非得把自己搞上頭條去!


如有不足,歡迎留言評論,我將第一時間回覆,謝謝!

望眼科技界

我也是一名一線教師,並且是班主任,當看到這樣的信息後,第一感受就是吃驚,痛心。

為了學生的作業問題,竟然在群裡公開鬧騰,鬧騰的還不夠,竟然又被掛在了網上,公示與眾。可能有人感覺這樣做很有意思,畢竟可以“曬出”當前教師的不負責任,教師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對家長缺乏文明有禮的態度等等。的確,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目的能夠達到,就行了。

自然而然,我的第二個感受——這可能又是有人在背後“黑”老師的一種手段。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作為一名教師,在全班的家長群裡,群裡還有其他的任課教師(同事),甚至還有年級段領導,竟然能說出那樣的話,我也是醉了。數學老師回覆:“呵呵……我就喜歡亂吼”。難道這個數學老師就是專門從群裡跳出來逗比的嗎?語文學科的作業,他出來主持公道,結果主持的語言實在有點不敢恭維。至少我身邊的,或者說我接觸過的所有老師,應該都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言行。這是懷疑之一!

其二,班主任作為一班之主,當任課教師與家長吵的熱火朝天時,本應該出來想辦法互相安慰,調息戰火,結果呢?反而是火上澆油。這完全不像是一個班主任所為啊!哪個班主任會故意把家校關係鬧僵呢?我想,我這個班主任肯定不會,我身邊的班主任應該也不會!

如果是在我的班級群裡,出現這種情況,會如何向下演變呢?

家長訴說的是關於語文作業的問題,所以語文老師應該會第一時間在群裡進行解釋,甚至做出適當調整。如果真出現原來教師和新任教師都佈置作業的情況,我想語文老師的第一句話回答肯定是:“不好意思(或對不起)各位家長,我不知道原來的語文教師已經佈置這些作業……”

而作為數學老師,在這裡應該不會做出任何言行,畢竟他根本不瞭解語文作業情況。不過可能會針對家長的回覆,以數學作業為例進行解釋。

作為班主任的我,如果看到語文老師沒有在群裡及時給家長解釋,我肯定會主動給語文老師打電話,詢問情況,並讓他及時到群裡解釋清楚,化解矛盾。我也會及時與家長溝通,說明情況,避免衝突升級!

直到現在,我對這個現象仍然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是站在一個一線教師,班主任的角度來真實解讀。


我是中學道法教師,兼班主任,每天為大家帶來專業、可信的教育評述,我會盡量都回答您的留言,期待你的關注交流。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圖片均來自網絡。


中學道法老師

我個人覺得是老師的問題。

事件回顧:這是發生在去年上海的事了,有一位家長的女兒即將上三年級,由於語文老師更換,又佈置了新的作業下來,導致暑假作業多了一倍,家長便在群裡質疑了老師,沒想到因此吵了起來,老師要求他退群,而其他家長卻保持沉默。







雖然我也是老師,但這次我覺得問題出在老師,家長說的話不無道理,而老師貌似有些不講理。尤其是那句“看不慣你可以退群啊”,說實話,說出這句話顯得很沒素質,而且還是從老師嘴裡說出來,更容易被人反感。

我相信這樣的老師在教師隊伍裡只是少數,我身邊的老師們每天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著,不敢與家長髮生衝突。學校也經常強調跟家長說話時要注意分寸,對待不一樣的家長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像這次事件裡的老師完全可以採用其它方式解決。

例如,老師希望家長可以私聊,而家長卻在群裡表達,這時候老師可以主動找家長私聊,也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級。所以我覺得這兩位老師的做法很不理智,說的話也比較難聽,實在不應該。


小小數學教師

看了好些評論,也瞭解了事情的原由,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客觀,但“痛罵”一詞不妥。這個問題值得探究一番。

與好多人支持教師不同,我覺得在這起衝突中,教師是理虧的,理由如下:

一、新任的語文老師沒有和原任做好交接。按理來說,接手一個新班,應該要向原任瞭解基本情況。遺憾的是,這位新任的語文老師並沒這樣做,結果重複佈置作業導致加重學生負擔,家長的質疑是合理的;

二、數學老師言語失當,有失教師風範。

好好說話應該是每個人的基本素養,教師尤其應作表率。但從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到面對家長的解釋,數學老師一是當眾指名道姓地批評該家長的孩子“作業完成的次數全班最少”,二是沒有一點教師風範地回覆家長“呵呵我就喜歡亂吼,看不慣你退群呀”,三是提醒家長“這是通知群”,言外之意頗有點不管如何家長只有接受不能發言的意味;

三、班主任維護同事維護群規的做法欠妥。班主任以“現在就是有家長私信我,說你擾亂了本群的紀律!大家不想看你在群裡發表言論,你說怎麼辦?”相對數學老師,班主任表現得理性而剋制,但對話中明顯在維護言語失範的數學老師,並且從家長髮言來看,只是客觀陳述事實、表達訴求,並未無理取鬧,群裡的家長只是對此不便發言保持沉默而已,班主任卻以家長之名認定該家長擾亂了群裡的紀律,有失公允;

四、家長態度雖然誠懇,但也需要反省處事的方式。按理來說,班主任建群都會有相應的說明。本群群名定為“通知群”,顧名思義,應該是供老師發送相關通知的,並非用於討論或反應問題。而且,如果涉及到的是個人問題,或即使不是個人問題但只代表個人意見的,應儘量選擇私信,而不是在群裡公開質疑、討論,畢竟,群有群規,還得考慮其他群員的感受。

總的來說,這本來是一起可以避免的小事,可惜,因為當事雙方尤其是教師方的處理方式簡單失範,致使鬧得沸沸揚揚。這也再次提醒我們每位教師,教育無小事,不管從事教學,還是面對家長,都需要足夠的教育智慧,方能從容淡定、遊刃有餘。


俗世飄鴻

先看一下這事件的具體經過:

朋友的女兒即將升3年級,語文老師更換,在原語文老師佈置過暑假作業的前提下,新語文老師又佈置了新的作業,但是,他佈置的作業非常低級:把三年級課文抄一遍,把課外書抄一遍。朋友對作業量有異議,就在群裡提出來了,結果就有了這段對話。因為一直是跟語文老師在溝通,壓根就沒有說到數學老師,但是數學老師一開口就指名道姓朋友女兒作業的完成量是全班最少,在家長群這樣說,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讓孩子和家長在所有人面前丟了臉面,但是這是暑假作業,暑假才開始多少時間,再說了,暑假的時間都是由自己支配的,即使在最後一個星期做完,老師也不該有異議,不該拿這個來說事。原本就有暑假作業,換了一個老師,不是重新佈置作業,而是疊加作業,這個家長實在忍不了啦,就在群裡提出來了,結果是老師讓他退群。

家長的做法:

即表揚要在大庭廣眾之處,而批評要在私下,對普通人的批評尚且如此,更別說你在幾百人面前指責一個團隊的頭頭,你讓他如何立足!

先不說提的具體意見是什麼,如此之舉你讓老師--這個團隊領導如何做:承認自己的錯誤,那以後在幾百人面前還有威信嗎?此舉等於是直接和老師站在了利益衝突面上,士可殺不可辱,老師為了捍衛自己的地位,肯定會使勁反撲,這也就不難理解數學老師為什麼會說:我就是亂吼,看不慣你退群,言外之意是:我就這樣,你怎麼著吧,看不慣你可以走。所以此時老師們的氣氛就是:那還有什麼理智,還講什麼對錯,都在為自己的地位而戰,

當然,我上面所說的是核心原因,有時候家長語氣委婉些,老師通情達理、多些耐心,也就過去了。這件事情中,估計是家長提意見時語言組織的不好,正好碰上數學老師脾氣老賴,道德、禮貌方面欠缺一些,就造成了這樣。

數學老師的做法:

數學老師的做法無疑是錯誤的,雖然這名家長在群裡給你們提意見,你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但畢竟人家是有原因才說的。你怕在群裡影響不好,也能理解,你應該給家長先大致說一下,稍後私信討論細節問題,而不是靠你的權威來壓制,真正的人心是壓制不住的。而你毫無老師風範,跟街頭路人炒架一樣,老師的師德和光輝形象被你拋到了九霄雲外。

班主任的做法: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他應該起到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而這個班主任怎麼做的呢?看到有人質疑了自己的老師,他想的不是怎麼從全局上解決問題,他的觀念晨,首先映入腦海的是維護自己老師的利益和權威,至於具體事情的誰對誰錯,那是私信時才解決的。這種想法也是正常人的想法,比如你自己或同事在受到別人的指責時,第一反應就是保護自己和反擊。但他忘了,你是一個班主任,你就是“班級”這個組織的當家人,你必須對全體負責,家長也屬於你的管轄範圍之內,這說明你,假如要做為一個普通老師,維護自己人的利益你是合格的,因為你都利用你班主任的權力來讓家長退群,但在班主任的任上,你的大局觀你欠缺的。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有一個頭頭來領導大家,希望這件事後,你們的領導能教一下你做為一個組織當家人的全局意識!

最後,這件事合理的解決方法:以後大家有意見一定要提,這都是為了我們孩子的成長,但是要單獨和老師溝通,

錦繡新鮮說,分享人生智慧,成就錦繡人生!


用技巧改變世界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教師隊伍如此龐大,也不排除有害群之馬,素質低下的教師存在。我也是一名教師,我個人認為老師們有一下幾點錯誤。

一、工作交接疏忽

新舊教師交接時,新教師應該向老教師瞭解班級情況,以便更好開展新的教學工作。但可惜的是新教師沒有去了解,這點可以從佈置重複作業可以得知,這是新教師的過錯,也是新教師缺乏經驗。

二、過於袒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教師本一介凡人。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為了尊嚴,一錯再錯。從對話內容來看,對於家長的質疑,教師們為了維護教師們的尊嚴,明顯的偏袒犯錯教師。

三、素質低下

“好好說話應該是每個人的基本素養,教師尤為表率”,但從群內的聊天記錄來看,面對家長的解釋,數學老師的語氣沒有一點師道風範“呵呵我就喜歡亂吼,看不慣你可以退群呀”,這樣的語氣,身為老師,怎麼能夠說的出口,真不敢相信。

其實,教師和家長的心願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只是缺乏了心平氣和的去溝通和交流,沒有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會溝通的人。


山村老師看教育

  從家長和老師對話過程來看,是一位家長和兩位老師在交鋒,一個是班主任,另一個是數學老師。而從對話的內容來看,則沒看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對話中卻偏離了主題,變成了吵架。

  像類似的場景,韓老師在平時家庭教育諮詢工作中,偶爾會收到家長求助,讓我分析一下,到底誰有錯。通常情況下,我會讓家長如實把事情做描述,絕不能摻雜個人感情因素,否則,會誤導我給出建議的思路。

  由於從有限的信息中並不能瞭解全部經過,我只能就家長和老師在班級群溝通需要注意的事項給出一些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第一,修養好的老師,和家長流通要講究禮貌為先。在班級群裡,老師主要有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為主,而家長大都是本班同學家長,有的家庭只有孩子媽媽在群,有的是孩子爸爸在群,也有爸爸和媽媽都在群,只有極少數是家中老人在群。面對家長群體,有修養的老師會格外注意自己的形像,與家長溝通時要講究禮貌為先。如果家長有問題諮詢,可以請家長把問題在群裡或私聊描述清楚,而後針對問題給家長做具體答覆。從題主提供的圖片信息來看,很明顯家長和兩位老師站在了對立面,雙方都沒有禮貌語。

  第二,班主任應為班級群的秩序的維護與管理者。一個群幾十號人,如果沒有群

規則,很容易出現秩序混亂現象,就如題主提供的圖片信息顯示,班主任則沒有做有效的溝通協調管理,反而讓數學老師和家長置氣鬥嘴,結果雙方火氣越來越大。正常來講,班主任看到家長如果有情緒時,應該及時出現協調,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化,及時打開私聊窗口和家長對話,請家長把事情描述清楚,及時給家長做答覆,很容易安撫家長的負面情緒。同理,看到任課老師也帶著情緒,也要及時私聊告知老師不能在班級群和家長髮生矛盾與紛爭,這會影響老師的形像。

  第三,班級群作為家校溝通的工具,需要雙方相互尊重。缺少相互尊重的交流,很容易給對方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同時也容易造成溝通上的誤解。本來這是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但是從題主提供的信息來看,無論是班主任和數學老師,還是當事家長都沒有注意到要尊重對方,話不投機半句多,說著說著就都來火了。這種現象很容易讓班級群家長對老師產生負面看法,認為老師們太強勢無理,每一位家長在班級群都要對老師畢恭畢敬言聽計從,長此以往,家長就不願意和老師們說心裡話,生怕自己招惹了老師。而老師也會因個別家長缺少禮貌與尊重,對家長們產生不好的看法,在以後的家校溝通方面不願意和家長打交道。

  第四,尊師重教不是掛在嘴上的空話,應落在實處。假如老師有時在班級群裡話不在理,甚至帶著情緒,明事理且大度寬容的家長,應該理解老師,適當安慰一下老師會讓緊張的氣氛立刻得以緩解。我曾經在自己孩子的班級群裡遇到過類似的現象,我主動站出來調節矛盾,讓雙方各退一步,暫時不要帶著情緒說話,彼此一定要相互尊重,因為畢竟要長期相處。老師工作之辛苦,內心必然會免不了煩躁,請老師不要誤認為家長不尊重老師,家長只是心急想反映問題,請老師幫助解決,話雖然不太合理,但沒有主動挑事端的意思。而家長同樣也不要誤解老師的話,大家只要把事情描述清楚,請老師給出相應的解決建議就行了。本著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誰感覺自己話說的過份了,說一句道歉的話,更顯你的寬容。給雙方一個臺階下,各退一步,矛盾就化解了。

  以上幾點,我想對家長們來說應該有借鑑意義吧?請大家千萬不要被社會上對老師不滿的負面言論影響視聽,你一定要優先做好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表現的大度而有修養。至於老師怎樣在家長面前展示形像,理性的老師自然會知道怎樣做,如果非要表現出對家長的無禮和自大,家長們自然都會看在眼裡,知道怎樣去應對了。


韓國成老師


“由於作業問題,上海一家長質疑教師,卻被請求退出家長群,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嗎?”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三年級,剛換了語文教師,原來的教師曾經佈置了假期作業,新教師又佈置了一批作業。有一位家長,在群裡質疑教師,之後雙方吵了起來,教師請求家長退群,家長則說“我們交了學費,要退也是你退。”到底是誰的錯?

家長和教師的作業分歧,原本是件小事,但在爸媽們對教師、對教育、對家長微信群都十分敏感的大背景下,這個問題又成了答覆數千、閱讀無數的高分問題。

閱讀了局部答覆,真心爸媽發現,大家的答覆比擬一邊倒:支持家長,吐槽教師的無禮、不擔任任。連問題的描繪,都是對教師的義憤填膺:

上海一個家長微信群,由於剛換了教師,孩子的暑假作業就多了一倍,原來教師佈置的作業要做,新換的語文教師,也給孩子佈置了作業。但是,他佈置的作業十分低級:把三年級課文抄一遍,把課外書抄一遍。這樣的作業,終於讓一位家長忍無可忍,鼓起勇氣質疑了教師。沒想到,這位家長居然被教師痛罵一頓,喊他退群,而別的家長,十分自然地堅持了緘默。


霓媽也是一對普通家長,不是教師,我們也待在孩子班級的好幾個不同用處的家長群裡。對這件事,我們有個角度不同的見地:


它和家庭教育的失敗,或者學校教育的失敗,或者是教師負不擔任任,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問題出在,互懟的家長和教師,都採用了效果很差,或者說錯誤的溝通方式。
暴力溝通和非暴力溝通,效果大不同
截圖裡家長和教師的對話,很容易發現,雙方固然沒有開展到罵髒話的水平,但語氣、用詞,都僵硬、鋒利,另對方不快。


這些話固然和我們通常瞭解的暴力——肢體暴力,扯不上一點關係,但它們其實都是比擬暴力的言語,依照“非暴力溝通”準繩的提出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見地,這就是一種暴力溝通。

他在《非暴力溝通》的開篇就指出:

“或許我們並不以為本人的說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言語的確常常引發本人和別人的痛苦。”

言語上的責備、嘲諷、否認、說教以及恣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都是暴力溝通,它讓人不快,引發誤解,帶來牴觸,令人痛苦,但不幸的是,它簡直隨處可見:

我們僵硬地批判孩子,然後發現孩子不但沒有因而變得聽話,反而愈加“叛逆”;我們僵硬地責備愛人,然後發現問題不但沒有處理,反倒引發一場爭持;原本是為理解決孩子作業多的問題去跟教師溝通,卻變成了一場毫不處理問題的互懟。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米歇爾以為:


“聽到批判時,我們普通會申辯、畏縮或還擊。但是一旦專注於彼此的察看、感受及需求,而不反駁別人,我們便能發現內心的柔情,對本人和別人產生全新的領會。這將最大限度地防止暴力。經過強調傾聽——傾聽本人及別人,非暴力溝通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於互助。”

這就是他所倡導的“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非暴力溝通固然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但它並不難學,只需轉換一個角度,留意把握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其實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運用,提升本人的溝通水準,改善溝通結果。

這四個要素是:

1、察看:留意發作的事情,分明地表達察看結果,而不判別或評價;
2、感受:表達本人的感受;
3、需求:辨認出是那些需求招致這樣的感受,也就是確認你需求他人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4、懇求:明白表達本人的懇求。



察看——

家長察看:由於換教師,兩位教師都留了作業,孩子的作業量太大了。 教師的察看:作業量可能有點大,惹起家長的質疑。

感受——

家長的感:作業量大,孩子壓力太大,而且做不完,可能需求找教師溝通調整。 教師的感受:家長表達了一些不滿,但這種表達方式這讓我有些不快;

需求——

家長的需求:希望教師能對作業做一些調整; 教師的需求:希望家長能表達得更溫和一些;

懇求——

家長更好的懇求方式:教師能否評價一下作業量,稍作調整?


教師更好的懇求方式:您先別焦急,這個狀況我剛剛曉得,我會評價一下,晚點給您回覆。

假如雙方能“專注於彼此的察看、感受及需求,而不反駁別人”,這場溝通固然開端可能沒那麼調和,但一定不會開展出最壞的結果。

但我們不難發現,這裡的教師和家長,在這四個要素上,或多或少地都發生了偏差:

他們先是對察看結果做了有傾向性的“預判”,然後把感受變成了“心情”,把實踐需求變成了“發洩心情”,自然,最後什麼有效的懇求都沒有發出,一場溝通,達成了最壞的結果。

假如你是那位家長,你會怎樣做?


教師交接,新任教師和前任教師沒有溝通分明,留了超出孩子接受量的作業,家長和教師溝通分明,一定不能處理。
假如你是這位家長,你會怎樣做?

霓媽剁手日記的辦法是:


1、私自找教師,不在家長群公開提問:“教師,我是某某某的家長,關於孩子的假期作業,有件小事想討教一下您。”
2、客氣地向教師描繪本人理解到的狀況,表達本人的懇求:“事情是這樣的,之前的X教師,曾經給孩子留了語文假期作業,再加上您新留的,可能量有點大,我怕孩子做不完,您看我是不是能這麼瞭解:孩子的假期作業,以您新留的為準,之前X教師留的作業,能夠不用做?”



以我們做了九年小學生、初中生家長的經歷,這麼客氣地跟教師說話,教師肯定不會馬上怒氣衝衝,然後馬上把你給懟回來,而是會認真思索,能否由於兩位教師間的交接不夠縝密,形成給孩子留的作業不太恰當,然後可能會調整孩子的作業量,並在家長群通知。

你可能會覺得,有必要跟教師這麼“低三下四”嗎?我們覺得,這不是低三下四,而是和教師溝通時必要的禮貌和技巧。畢竟,和教師逆來順受地吵架,不用說彼此心情不高興,就是對本人孩子,也只要害處,沒有半點益處。

假如你是那位教師,你會怎樣做?

換個角色,假如你是那位教師,你會怎樣做?霓媽剁手日記的方法是: 1、見到有家長不太客氣地提問,主動加那位家長的微信:“您好,是您孩子的語文教師,您說的狀況,不太便當在群裡討論,我想先跟您單獨溝通一下。” 2、客氣地表達本人的態度:“您說的作業的事,我先和之前的X教師溝通一下,也會思索您的倡議,您先讓孩子做別的作業,假如有調整,過兩天我會在家長群裡發通知。” 3、真的去調查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後做出孩子能接受的調整,比方用本人新佈置的作業,替代前任教師的作業(前任教師既已離職,不需求再回來檢查本人佈置的作業的完成狀況),或者將前任教師的作業減半,同時把本人新佈置的作業也恰當減少。 那麼教師有必要和家長如此“低三下四”地說話嗎?我覺得有必要,這不是低三下四,只是教師和家長溝通時必要的禮貌技巧。畢竟,無論家長態度如何,和家長吵起來,都不是任何一個教師希望發作的情況。 對雙方來說,假如能夠用更好的溝通方式來處理,何必用劇烈的方式,讓一件普通的小事晉級為很難善後的爭持和互懟呢? 在家長微信群裡,家長和教師之間到底該如何溝通,不斷是大家討論很多的一個搶手話題,而且通常的態度是挺家長、批判教師。 假如家長能換個角度想想,教師也是人,不是神,他們和家長一樣,會對僵硬言語感到不快,那麼我們在和教師溝通時,可能就會多一些尊重和了解,不會一上來就用負荊請罪的態度。 同樣,假如教師能瞭解,家長各有不同,無論家長如何表達,辨認他們真正的需求才是教師需求做的事,也就不會一見到家長語氣不善,就馬上逆來順受了。 畢竟,和教師互懟,接受不佳結果的還是本人的孩子,所以作為家長,真心爸媽真的是十分想倡議爸爸媽媽們:和教師做非暴力溝通,從我們本人做起!

霓媽剁手日記

近年來,從國家教委到學生家長呼籲為小學生肩負的呼聲越來越高,有關部門為小學生減負的力度也越來越大,並採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比如為了保證小學生的睡眠時間,而推遲上學時間,比如嚴禁教師辦校外輔導班,等等。雷聲不可謂不大,處罰不可謂不嚴厲,制度不可謂不嚴格,但是小學生負擔卻絲毫沒有減輕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負擔越來越重,學習時間越來越長,就連家長亦被捲了進來,無可奈何,苦不堪言。

因為原本在教室裡和課堂上解決的問題,確需要在課後解決。原本是有小學生玩和遊戲的時間,都被一些學校和老師巧耴豪奪,非法佔用,小學生被老師和家長逼著,甚至學習到晚上十一,二點,少了許多童年的樂趣。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了提高所謂的教學成績,強行佔用小學生的休息時間。

二是將課堂教育的包袱甩給家長,比如批改作業,背誦課文等,都需要由家長來完成。

局小學生課後需要不需要留作業,家長如何對學校的收費行為進行監督,則另當別論。


潘文軍的滿漢全席

班級群,是一個工作群,消息通知群。對於老師在群裡佈置的作業,家長公開提出質疑,這種方式方法有點欠妥,不太禮貌,對老師也不夠尊重。在公共群裡說這事兒只會挑戰老師的權威,激化矛盾,讓老師威信掃地。如果家長對作業安排有異議,可以私信老師,說明情況,老師也會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從老師這講,當家長看了作業後,想不明白,提出質疑,老師有義務去做相應的解釋,解除家長心理的疑問,而不是訓斥家長,從這點來看,老師在德行方面很有問題。老師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很高,怎麼能和家長一般見識呢。 現在的孩子太累了,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課內課外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減負減負,老師應該從家長的角度去考慮 一下,給孩子減去一些作業,讓他們活得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