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調整:取消多個加分項目,保留和完善5項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加強對中小學學科賽事的管理。其中

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再次引起熱議,加分政策的調整與高考生密切相關,也會對以後的教學工作產生影響,值得家長與老師們關注。

高考大调整:取消多个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5项

哪些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取消了?

《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了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六項重點任務。

一是全力保障高考工作安全平穩。

加強高考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作,集中開展考試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加強試卷流轉環節全過程監管,確保試題試卷絕對安全。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高校考試招生改革。

精心組織、平穩實施好改革試點,落實好改革完善措施。積極推進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等專項改革。進一步推進減少錄取批次改革和高職分類招考。

三是進一步促進城鄉區域入學機會公平。

繼續實施“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繼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政策,依法依規加強對“高考移民”的綜合治理。

四是進一步嚴格規範招生工作管理。

嚴格遵守“30個不得”招生工作禁令,認真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要求,嚴格特殊類型招生管理。加大招生違規處理力度,對各類型招生中弄虛作假的考生,除取消其相應類型招生資格外,同時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

五是進一步強化高校考試招生信息安全。

增強安全意識,健全保障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招生信息安全。

六是深入開展招生宣傳服務工作。

加大考生誠信教育,加強招生宣傳和綜合保障,為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堅持正確導向,規範志願指導和新聞報道。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 國家民委 公安部 國家體育總局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相關規定,

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加分政策調整服從國家大局,同時考慮考生利益、兼顧區域差異和平穩有序推進,為此五部門《意見》保留和完善了5項全國性加分項目,分別是:“烈士子女”“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壓縮高考加分項,強化高考公平

取消加分項的首要考慮,當然是基於公平。以體育加分為例,過去一直是舞弊的重災區。有媒體曾統計2009-2014年曝光的15起高考加分負面案件,有12起涉及到高考體育加分。所以在《通知》裡要取消的項目中,排在最前面的也是體育加分。在壓縮加分項目的同時,要求“加強加分考生資格信息公示”,同樣是強化高考公平的配套舉動。

不過對不少家長而言,最關心的恐怕還是取消競賽加分。不止高考,現在的小升初和中考,奧數、科技類競賽榮譽,也是必不可少的敲門磚。“培訓+比賽”的產業鏈,沒有起到開拓學生心智、訓練思維的功能,反倒養肥了一批培訓機構。為“起跑線”焦慮的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報名各種競賽培訓班,從教育資源的佔有上,形成了另外一種不公平

競賽最為激烈的一線城市,學生的素質和水平,通過傳統的教科書和做題、考試,未必能夠明確地區隔開來。純應試和分數競爭無法拉開差距,另一方面,優質的教育資源稀缺,使得學校和家長在分數之外,依靠奧數等競賽,開闢一條新的評價管道。這正是奧數類競賽屢禁不止的原因所在:不是培訓機構能量有多大,而是學校離不開這種評價機制。

儘管政策頻出,但學生的負擔和家長的焦慮卻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學生的課外時間越來越多地投入教育培訓機構,同時幾近瘋狂地參與名目繁多的各類競賽、盃賽,減負工作呈現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新形態。再加上部分義務教育優質民辦學校‘掐尖’招生愈演愈烈,各種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盃賽頻頻登場。

這樣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大量學生參加課外輔導和競賽,中小學學科要求被不斷提高,沒有參加輔導的學生得不到好成績,沒有參加競賽的學生進不了優質學校,反過來又助推更多學生參加課外培訓,直接衝擊了基礎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招生秩序。

2001年,教育部要求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鉤,但直到今年,政策才顯示出效果來——原定於3月10日舉行的“華盃賽”決賽暫停,“中環盃”和“學而思杯”也相繼宣佈停賽,這被視作奧數降溫的信號。

當然,有些競賽也不需要“一刀切”地禁止。在很多歐美國家,它被視作訓練學生思維、發掘科學奇才的重要工具。就在近期,北大、清華分別設立“數學英才班”,錄取對象就包括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取得優異成績者。取消高考加分,和發現真正的特長生和人才,其實並不矛盾。

高考大调整:取消多个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5项

北京大學2018年“數學英才班”招生簡章

嚴控中小學學科賽事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全面清理規範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錶彰等活動》的公告,明確強調了6方面的具體措施。

一是完善管理權限。

教育部負責全國基礎教育領域各類競賽掛牌命名錶彰等活動的宏觀管理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省域內的相關工作。批准這類活動必須有法律法規或省部級以上文件為依據,從嚴控制、嚴格審批。

二是重新登記核准。

現有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錶彰等活動一律按管理權限進行重新核准,未經重新核准的,不得再組織開展活動。

三是嚴格組織實施。

活動組織實施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有利於發展素質教育,有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必須堅持公益、自願原則,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四是強化日常監管。

對未經批准、違規舉辦的此類活動將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堅決查處一些“山寨社團”“離岸社團”舉辦以營利為目的的所謂“國際”“全球”“大中華”賽事。

五是約束結果使用。

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錶彰等活動的結果只能視為榮譽,不得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承認違規開展的此類活動的成績或結果。

六是推動社會共治。

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將把規範此類活動作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和優質均衡縣(市、區)認定的“一票否決”事項。廣泛凝聚社會合力,共同維護良好教育秩序,淨化廣大中小學生良好受教育環境。

本文綜合自教育部網站、中國教育報、澎湃新聞搜狐號。

高考大调整:取消多个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5项

設計:任美玲(實習)

主編:吳海濤

高考大调整:取消多个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5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