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心經闡釋之三餐不食

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三餐不食。此係資燻日久,太極功深,變質同神,練神入微,與道冥一,能辟穀食氣之謂也。

內家拳心經闡釋之三餐不食

人體是物質的活人,也就決定了活性質體代謝和衰老的兩面性。人體所需要的經五穀等“凡食”即“陰食”所得到的物質不斷補充,就意味著物質的不斷代謝與功能的不斷老化。從而走上生、長、老、病、死的人生髮展之必然規律,即人道。太極拳修煉者希望通過用意不用力,以鬆柔為體,柔圓為用,“專氣致柔”,使自身整個身心與宇宙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一”的太極拳修煉方式,逆其人道,回過頭來往初生的方向逆轉,使之返樸歸真,成就《老子》所謂“能嬰兒”的境界。這種逆修的方式似乎是一種理想的設定,然卻是“順應天道”的大道。並由此引申了一整套太極拳論與修為。依憑著順應天道逆其人道的太極修為,逐步走上由節能、儲能,以至最終能“食氣”(陽食)、“辟穀”,不需補充“凡食”,即“三餐不食”而就“仙食”的境地。

太極拳雖為動架,然其主旨卻在於寧定松靜自然,以虛為本,以靜為體。心體虛靜不昧,其用鑑照不遺。使太極拳修煉者在松靜穩勻緩合連,不用後天拙力的太極動律中,屈伸開合,舒展全體,開啟經絡,暢通血脈,心意率行,氣血流注,日日貫輸,進行用意不用力的鍛鍊。所謂用意不用力,是基於太極拳純以神行,不尚力氣,全身意思,皆用精神,行功練拳,皆心意率行,意識領先,能不用力,儘量不用力;能少用力,儘量少用力;用力而去掉多餘的力。力有度,意無盡,無過不及,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於不即不離中求玄妙,時時處處用力恰到好處。這個“恰到好處”的力,就是經太極心法歷煉後的,寓陰陽、剛柔、虛實變化屬性的力,即其性中庸,其能中和的太極勁。正如孫祿堂所說,“所以用勁者,非用後天之拙力,皆是規矩中用力耳。”陳鑫曰:“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輕重也。”而拳可權者在於勁力,太極拳之高明就在於權衡中掌握“火候”,控制“分寸”,勁力之大小、剛柔、虛實、動靜、開合之變化,皆把握得釐毫不差,恰到好處。“用意不用力”“規矩中用力”“恰到好處”都充分說明太極拳是節能的拳術。 太極拳之運動,直接以太極圖及其學識為指導,性本渾圓,圓融為妙,大乘大圓成,小乘小圓成。圓是太極拳運動的最佳方式和體能與心智諧和的最佳境界。圓是太極拳的精華所在,心靈神韻,勁力精氣,及外在運動的姿態和形式,極小的轉關,內外不見的摺疊,心意的帥率,勁力的潛行,真氣的鼓盪,無不體現圓(包括弧形曲線)的意味;出入運行,無論內外、上下、左右、陰陽貫串,環連環錯,環起環落,環內環外,連環套繞,曲曲相通,如環無端,在圓的範圍內包含無數的走與黏的變化,處處都是太極圖的形象化;所以太極拳用一個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圓”將其概括。圓之所以在太極拳方面的重要,無外乎圓是最柔潤而靈活;它沒有稜角,無凹凸,無缺陷,無阻滯,無遲澀,無斷續;它在顯示其強勁的勢的一面的同時,為太極拳“全身意思皆用精神,用意不用力。”及節能儲能,提供了最好的運動模式和保證。所以圓是太極拳運動的內涵和靈魂。

太極拳崇尚無為,以松靜為體,柔圓為用,以有形之外形,以有為之動作,而返無為之內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脈脈相因,式式相應,勢勢相承,輕柔緩勻,渾元無間,於靜綿幽微中去體驗、去激動內氣,以內動導外動,以修為無為自然之境界;一切自然而然,無為而為。要求修煉者在無為無不為的進取思想指導下,既向外部世界大宇宙求知,研其生長髮展,變化消亡,宏觀微觀之物理。又向人類自我內部世界小宇宙探索,窮其陰陽轉化,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復返嬰兒,參贊天地之化育。成就練養結合,內外雙修,神氣合一,感而遂通,天人合一之養煉之道。由此可見,學習太極拳,是一個改造弱化後天,脫胎換骨,化力換勁,煉勁積精,開發強化先天,虛空心靈,澄心自濾,美化身心,回掘潛能,重新認識世界,認識人體,調整自我,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與道大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神附於形,相戀於氣,使神有所依而凝,氣有所歸而聚。久久凝鍊,神氣相抱,如是則神因氣的吸引而不外馳,氣因神的主宰而不外逸,從而清虛靜定,內修醇厚,道有深力,徐易形神,而調得神形永固。及此時,作為小宇宙的人,能與天地信息溝通,直接吸收宇宙能量。能量聚積到一定水平,則“腹心松淨氣騰然”,自然而然地實現人體的自然淨化,浩然之氣充沛,則精足神旺不思食,自能辟穀食氣,以至最終能三餐不食,成為“俯仰百世,奄忽萬里”的神仙。莊子在《逍遙遊》中描述的仙人,就是“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這是屬於調整自身機能的真氣煉升過程。然而據神仙家和養生家研究,所謂辟穀是古代修煉者認為某一修煉過程中應少食或不食糧食,而以意念配合呼吸來維持生活,當這一過程完成,修煉的功力就可達到較高的層次,而非永久不食。所謂不食也僅指間斷不食稻(米)、禾(粟)、稷(高粱)、麥、菽(豆)五穀等主食,而亦須隨時補充茯苓、黃精、大棗、胡麻、靈芝之類仙食。正如《孫不二元君法語·辟穀》曰:“既得餐靈氣,清冷肺腑奇。忘神無相著,合極有空離。朝食尋山芋,昏飢採澤芝。若將煙火混,體不履瑤池。”如果認為不食五穀就可以祛病強身,開發智能,挖掘潛能,提高功夫,而一味追求,或潛意識誘導強行“辟穀”,則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不可不慎。(待續)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內家拳心經闡釋之三餐不食

內家拳心經闡釋之三餐不食

內家拳心經闡釋之三餐不食

內家拳心經闡釋之三餐不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