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的種植時間和施肥特點,走過路過,一定要看過

大蔥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之一,由於蔥的適應性很強,可以在任何氣候條件下種植。所以種植大蔥的越來越多。那麼,在種植大蔥有哪些技巧?

大蔥的種植時間和施肥特點,走過路過,一定要看過

一、大蔥秋季種植;

第一年秋季9月上旬播種,以幼苗越冬;第二年夏季5月上中旬定植,冬前收穫,窖藏或露地越冬;

第三年春季抽籤開花,復季採收種子。定植時的秧苗可於5月上旬至6月下旬作為小蔥上市;也可在立夏前後採用平畦叢栽(撮撮蔥)或縮小行株距栽成溝蔥作為秋蔥供應,或越冬後作為早春羊角蔥供應。

二、大蔥春季種植;

早春上壤解凍以後播種,炎夏來臨前作為小蔥供應,或定植後當年收穫作為幹蔥或溝蔥供應。亦可越冬作為羊角蔥或作為留種的種株。

三、大蔥夏季種植;

多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播種,故又稱伏蔥。當年越冬時植株較大。易完成春化過程,翌春萌發早而且很快抽薹開花。一般接羊角蔥之後上市。

如果是移栽,移栽時間要求比較寬泛一些,整個春季都可以,夏季天太熱,成活率就要打折扣。

如果是以種子播種育苗,就要到二十四節氣的白露前後才行,早了蔥苗春季容易出苔(蔥出苔以後先前的苗就會死亡,從根盤上重新發芽生長,就等於前幾個月白忙活了),晚了冬前的生長時間短,很難形成壯苗。

大蔥的種植時間和施肥特點,走過路過,一定要看過

大蔥施肥管理:

大蔥是喜肥作物,對氮素營養的反應十分敏感,在氮、磷、鉀肥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增施中微量營養元素對大蔥的生長和品質也有一定的作用。大蔥葉的生長需要較多的氮肥,如果氮肥供應不足,大蔥葉數少,面積小,而且葉身中的營養物質向蔥白中運輸貯存的也少,缺氮不僅影響大蔥的生長,而且也影響蔥白的品質。鉀肥僅次子氮肥,參與大蔥光合作用和促進糖類的運輸,特別是在蔥白膨大期,鉀肥供應不足會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磷能促進新根發生,增強根系活力,擴大根系營養面積和吸收能力,對培育壯苗、提高幼苗抗寒性和產量有重要作用。

大蔥的種植時間和施肥特點,走過路過,一定要看過

大蔥在不同生育階段,生長量不同,生長中心也發生變化,對肥料的吸收量和吸收利用的營養元素不同。大蔥不同生育階段和時期吸收利用礦質營養元素的規律與植株生長量密切相關。

在大蔥營養生長階段,發芽期胚根和子葉的生長主要依賴種籽胚乳供給營養,幾乎不需要外來營養。幼苗期從第一片真葉長出到起苗定植,生長期較長,隨著蔥苗生長量的增加,對礦質營養的吸收量增加。秋季播種育苗時,越冬前蔥苗生長量較小,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較少。越冬時蔥苗處於冬眠狀態,生長極為微弱,幾乎不吸收肥料。越冬後隨著氣溫逐漸提高,蔥苗生長量增加,需肥量逐漸增加。春季播種育苗,幼苗無越冬休眠過程,從播種到起苗定植,蔥苗生長量逐漸增加,需肥量也逐漸增大。幼苗期蔥苗生長以葉片為主,對氮素肥料的吸收量較大。根據氣候變化,大蔥生長可分為緩慢生長期、蔥白旺盛生長期和蔥白充實期。緩慢生長期從定植到8月中旬,此期溫度偏高,不利於大蔥生長,處於緩慢階段,對肥料的吸收量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