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應該被資助嗎?

奧力芙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藝術家不是身無長技的乞丐,更不是貪圖功利的泛泛之輩。

藝術不是被資助與否的問題,是你有沒有那個眼光和實力去投資的問題才對!如果在十八世紀這麼說還無傷大雅,當下這麼火爆的藝術投資市場沒點實力都已經搭不上車了。




2010年以前投資或是贊助藝術的早已經賺到爆棚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圓明園畫家村的藝術家裡你去瞅瞅看還有幾個是能“資助”得起的?至少昏鴉所瞭解的很多都已經功成名就至少是小有成就了。

藝術創作必須基於真誠的原則,既然是出於真誠對藝術地熱愛我相信都能熬過生活艱難和不被認可的漫長困苦歲月。


這個年月真正具有藝術天賦和才華的藝術家是不會被埋沒的,媒體、自媒體高度發達,各種資本就等著去挖掘有朝一日能夠一鳴驚人的藝術家們了。

文化昌盛和開放的社會當是資本去“乞求”藝術,當是民眾稀罕創新和具有真誠自我的藝術。藝術去向資本“乞討”,向代表多數的市場“搖尾乞憐”那就是藝術真正消亡之時了。

有利可圖的資本會獨具慧眼地選擇有價值的藝術家和作品,有那個實力的人也不會傻到去選擇毫無價值地投資。


昏鴉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我們國家有序和健康的藝術市場,對真正具有藝術天賦的人有著來自於體制內外的各種資助,幫助尚在成長的藝術家們渡過饑饉劫厄,順利達至藝術的涅槃昇華。

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與審美能力的人也不會去資助什麼藝術,附庸風雅的話也堅持不了多久。無論繪畫、音樂、舞蹈還是文學創作都需要整體的社會環境來維繫其良好發育,那樣的話真正誕生大師的時刻就離我們不遠了。


疾飛昏鴉



筆者以為,藝術家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獲得人們的認可和讚賞,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好的“價值”。但是,真正的藝術家是不會熱心於資助的。真正的藝術家同樣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創造性的勞動來改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的。

在過去,很少聽到藝術家被資助的事,藝術和資助似乎並沒有聯繫,也沒有因沒有資助而影響了藝術的繁榮發展。這方面,巳經在國內外的繪畫發展歷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無論是我國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時期,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都湧現出大量優秀的藝術家,創作出無數的藝術精品。但這其中沒有聽說過哪一個藝術家是靠“資助”成長和"發達"起來的,也沒有聽說過哪一個藝術家因為生活拮据而放棄對藝術的創作和追求的。

藝術作為一種精神層面的產品,當和資助聯繫在一起,可能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和“升值”空間,但當藝術因得到大規模投資性“資助”,藝朮成了市場化的純商品的時候,藝術原本的價值就變味了。

筆者一向以為,藝術可以被“資助”,但藝術最好不要和“資助”攪和在一起。藝朮家踏踏實實做自己“藝術”比什麼都重要。只有潛心於創作而不是專注於市場,藝術家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好的藝術作品來。




誰憐一燈影

藝術的範疇太過於寬泛,我在這裡回答時,僅僅以繪畫為例來說明問題。

我覺得,資助藝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資助的好,會無限挖掘出藝術家的創作潛能和藝術才華,讓他奉獻出許多藝術精品,促進藝術正常發展。如果資助的不好,容易讓藝術家養成惰性和依賴性,毀滅一個藝術家應有的創作才華。

藝術創作是不折不扣的個體勞動,需要藝術家在沒有干擾和影響的環境下,進行獨立創作。在這種條件下,藝術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見解和觀念,展現自己的技法、技巧、修養等,畫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拉斐爾《亞當與夏娃》局部

歷史上那些傳世名作,雖然不少是命題創作,都是由商人或政府給畫家給出一個題材和思維,讓畫家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創作。像拉斐爾的《亞當與夏娃》壁畫系列,米開朗基羅的大型系列壁畫《創世紀》,都是為教廷所畫,他們分別耗費數年時間創作完成。作品被懸掛在了教堂天花板上,教廷也付給他們不菲的報酬。

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是為佛羅倫薩的一個大商人所畫,提香畫完後,商人很滿意,為他支付了雙倍酬勞。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趙佶特意委派宮廷畫師王希孟畫出祖國江南一帶的大好河山。王希孟用四年時間遊覽完江南的名山大川,然後回到宮廷開始畫,大約一年後,終於大功告成。宋徽宗看到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傑作後,很震撼,立馬給他賞賜了許多金銀財寶。

以上三幅作品,可以說是藝術被資助的典型代表。從中可以看出,只要資助得當,不給畫家過多壓力,讓畫家按照自己的步驟與想法來畫,完全能創作出精品。

西安美術學院郭北平作品

但問題是,在急功近利,把藝術品當做商品炒作的一些商家眼裡,藝術品是一個賺錢的好工具。

拿我們西安藝術界來說,一些畫商看到一些年輕藝術家有潛力,將來作品會升值,就會掏出許多現金買斷藝術家的創作。比如,給某個年輕畫家一年300萬,讓他畫出300幅作品全歸畫商。

為了掙錢和完成每年畫畫任務,年輕畫家只好用流水線式的方法來畫畫,多幅作品構圖大體相同,根本沒什麼藝術性可言。

王西京《楊貴妃》

畫家把大量時間消耗在製作作品裡,極少有時間進行真正的創作,長期這樣,這對畫家的藝術生命是致命的毀滅。

西安美術學院王勝利作品

大凡那些傳世名作,都是畫家長期觀察創作對象,對它們有深入瞭解後,才起筆畫畫,也能畫出對象的精氣神。而走馬觀花式的觀察,完全是對藝術不負責任的表現。

因此說,藝術要不要資助,在於資助人和藝術家之間的深入瞭解與溝通後,達成共贏模式,做到既不褻瀆藝術又不花冤枉錢才是正道。


鴻鵠迎罡

真正的藝術不需要被資助,隨著時間的沉澱,越是令人回味無窮,讓人陶醉在於藝術美的其中。

如果資助了,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該藝術家都不能管好自己,如果單純為了營生,那麼勢必就會走商業化的藝術,也就是快餐藝術了。二是給藝術資助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宴席,勢必會影響畫家自有的創造靈感。


近三十年以來,藝術市場的火爆,一些畫廊行業和收藏行業大多賺的金缽滿盆,都是一切為了錢而已。另外學著西方的裸體藝術,活生生把自己最優秀的美術當垃圾丟棄了。

好的藝術品,無論時過境遷,依然通過畫就能直觀地瞭解對應年代的一些文化事蹟等。 比如說我們的《清明上河圖》、《洛神賦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千里江山圖》等等,過了上千年甚至幾千年,至今依然無法超越,堪稱經典。



藝術應在尊重客觀,或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勾畫出圖像,給人直觀的瞭解和認識該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如果藝術脫離了事實,就是妖術。歪曲事實,歪曲歷史,註定是不會長久的,藝術也是。


大自然的美,在於它的千姿百態,在於它的五顏六色,在於萬物各有形狀,大小長短不一,因為不一樣,才是大自然美的核心原因。我們的文化自古講的是宇宙萬物道法自然,天地人三才。

在中國盛世全速歸來的今天,新時代是中國,祝願更多作者繪畫出屬於我們文明的好作品,文化自信,從己做起。只因為,我們的美學,在歷史上一直都是最極致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光大。




崇儒

藝術應該被資助嗎?我感覺這件事隨您的便就好,若您有情我有意,那就應該資助,如我一身傲骨,您不受嗟來之食,那就不要勉強。

所以,對於藝術資助與否持無所謂的態度,取決於我自身對於藝術的認識。如果按照我上面給出的關於藝術的定義(姑且稱作定義),那對藝術的資助,其實也和廣泛的社會福利區別不是很大,也完全可以等同於解決世界性的失業貧困飢餓等問題。

至於說專門的對於某些特定的藝術或藝術家的資助,我們擔心資本資助後產生的傾向問題,這完全是有點杞人憂天了。藝術在西方國家最早只是特指雕塑和繪畫,最初就是為了歌頌宗教,後來又轉頭開始服務於政治。教化和宣傳本來就是藝術眾多功能之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但藝術的門類越來越多,藝術教化宣傳的角度也越來越廣。所以,我們只要順其自然就好,而能夠真正的很好的做到順其自然,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或許仍有善良者擔心那些貧困藝術家的生存問題,但生存和藝術之間有比例關係存在嗎?答案是否定的。舉個例子:同為大宋朝花間派詞人的晏殊和柳永,都可稱得上是個中翹楚,兩人所做之詞各有各的韻味,但是假設如果落魄的柳三變得到資助,也能夠過上錦衣玉食的晏丞相的小日子,那麼,你覺得現在我們還會讀到那些悽婉的柳詞嗎?所以,不同的境況會產生不同的藝術,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好心有時是會害死人的,當然,也會害死藝術的。


蘆葦luwei


瑪麗藝術好音樂

這個話題範圍有些大,音樂,繪畫,雕塑,影視戲劇等等都屬於聽覺和視覺藝術,詩歌、散文、詞賦也是藝術的範疇。藝術沒有應該資助這一說法,無論是聽還是去看,還是從文字的內容的解讀,都是人的內心的感覺和觸動的一種體驗。現在社會網絡媒體如此快捷靈活,好的藝術作品會很快傳播出去,也很快會成為熱點。例如音樂作品,影視作品就是當下社會傳播最快,更容易讓大眾接受。雖說這其中也有因炒作盲目追捧而起的泛爛拙作,但也會很快在公眾視野裡消失。優秀的藝術作品會受到藝術評論家的認可和讚揚,也會讓公眾接受和喜愛,與其說是應該資助,還不如說成有價值的資助或是有價值的投資。審美眼光的不同,審美評判角度不同,藝術作品還要經得起時間的打磨和考驗。文森特.凡高,莫迪裡.阿尼,生前作品無人問津,甚至還遭人吵笑和諷刺挖苦,生活窮困窘迫,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位偉大的畫家已不在人世,而他們的畫作卻倍受推崇和高度讚揚。畫作的拍賣價也是驚人的爆漲。有藝術天賦的優秀的藝術品就值得資助與投資,所以說藝術應該被資助的想法是錯誤的。


靜坐竹林看雨聽風

藝術和資本之間的博弈關係

藝術應該被資助嗎?太應該了。可以說,沒有資助就不會有藝術史。

如果沒有尤里烏斯二世資助與訂單,也不會有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莫奈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丟朗.呂厄,我們大概會被餓死。

如果沒有特列季亞科夫,也不會有諸如列賓,蘇里科夫這樣的巡迴畫派的興盛。

藝術究竟是職業?還是愛好?這是第一層悖論。

藝術究竟是職業還是愛好?如果是愛好,那麼就很難做出持續的創作和革新,如果是職業,就會面臨麵包和藝術的抉擇。

就拿我們都熟知的倫勃朗來說,倫勃朗的前半生,搭上了荷蘭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訂單也多,但是在《夜巡》之後,因為不符合僱主們的心意,訂單數量一落千丈,晚年淒涼。但是從藝術水平上來說,這毫無疑問是偉大的作品,只是因為僱主不滿意自己露臉不夠而讓畫家的名聲一落千丈。

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梵高,梵高的一生基本上沒有賣出去過什麼畫,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有資助者資助梵高,或許他還會創作出更多的畫作,但是,這會不會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不好說。

藝術資助人,買畫的富翁,藝術品經濟,畫廊和中產階級組成的大眾市場

準確的來說,在這裡把藝術資助人和買畫的富翁區分開來了,因為遇到過對藝術其實沒有什麼興趣,只是為了升值而買畫的富翁,但是藝術資助人不同,他們富有,又有對藝術的敬意和尊重,能碰到這樣的藝術資助人是福氣。

當時僅靠藝術資助人和富翁,真正能夠生活好的,有藝術追求的畫家太少了,大部分的畫家生活貧困,化作無人問津,新興的中產階級依然停留在買畫裝飾的層面,既然是裝飾,又為什麼買貴的畫呢?買個幾百塊,甚至幾十塊的畫作不就好了嗎?所以大部分的畫家既享受不到富翁們的青睞和注意,又無法與流水線似的裝飾畫搶奪中產階級的市場,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死結,大家覺得呢?


藝術世界觀

這個問題很棒,也是在藝術領域經常被忽略的一點。藝術家在沒有成名的時候,尤其是在早期潛心創作的時候,往往是專注於技術而廢寢忘食,不理身外事的,身上哪怕只剩有五元錢,也會因為看到一樣自己搞創作的設備而投資買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偉大畫家梵高活著的時候,其實他只賣出了他的一幅畫,為了能夠繼續創作畫下去,梵高的生活費也是由他的弟弟提奧資助的。至於是不是梵高全部的生活費都是他弟弟資助的,這一點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梵高為了堅持自己的藝術,不向當時的市場迎合,創作出了具有自己特點的畫作。及時後來有向市場妥協的《雛菊與罌粟花》這副作品,在當時也沒有能夠賣掉。

所以能夠為了堅持自己的藝術,堅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夠稱之為藝術家。在整個生涯中的不妥協也可以被視作是一種藝術。

所以,迴歸到問題本身,藝術當然應該被資助。及時現在梵高的任何一幅作品在國際市場上都能夠賣到幾千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是好幾億,但是如果沒有當時他弟弟的資助的話,梵高或許早就已經餓死街頭,又或者向市場妥協,那麼他將只會是一個畫家,而不是藝術家

那麼在當下藝術應該被資助嗎?答案是肯定的。我認識很多藝術家,在自己年輕的時候潛心專注於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技巧,忽略了推廣和經營自己,導致大眾和市場並不知道自己,而讓自己沒有辦法提高身價。在業內有一句話,畫家在過世後畫才會值錢。這當然是一種可悲,雖然也是對藝術的一種肯定,但也是對藝術家的一種無奈。

所以,真正藝術家的藝術是值得被資助的,不論是金錢上還是其它領域。

那麼是不是任何的藝術都應該被資助呢?那麼讓我們先理解一下藝術這兩個字。藝術家馬塞爾杜尚,他曾經為了詮釋藝術也好,作弄藝術也好,在1917年匿名向一個展覽送去了一個男用小便器,這就是奠定了當代藝術的《泉》雖然當時這個不是以他自己名字署名的馬桶被評委拒絕展覽了,但是杜尚也因此向大眾提出了思考:什麼是藝術?順便說一句,早期的杜尚生活的很貧困,吃不飽,住不好,可以說窮困潦倒。但是他一輩子都有女人緣,而且都是富裕的女人緣,也正是有富裕的女人資助他,才奠定了杜尚是當代藝術家的基石。這在某種層面上,也驗證了藝術是應當被資助的。

杜尚和他的妻子。


文藝怎麼了

藝術當然應該資助,說藝術不需要資助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理論上講,逆境能夠激發藝術家的創造力。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認為,藝術作為逃避痛苦的方法為生活製造一種幸福的幻覺。如果人的慾望在真實生活中受了壓抑,他就會在幻想中去創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說,用一種新的方法重新安排他那個世界的事物,來使自己得到滿足。幻念也有可以返回現實的路,那便是藝術。

藝術家也有反求於內的傾向,與神經病人相距不遠。他為太強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使,他渴望榮譽、權勢、財富、名譽和女人的愛,但他缺乏求得這些滿足的手段,因此,他和有慾望而不能滿足的任何人一樣,脫離現實,轉移他所有的一切興趣和力比多,構成幻念生活中的慾望。

昇華,人將原有的本能衝動、慾望轉向崇高的目標或方向和對象的過程。昇華作用是一種轉移,一方面它將本能慾望轉入另一有用的新途徑,原先用以滿足本能的活動為更高尚的精神活動所取代。另一方面,由於它是將本能慾望向合乎文明發展和社會規範的方向轉化,也避免了與社會道德、法律、習俗相沖突或違背。本能的昇華是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發展特徵,正是由於昇華、高級的心智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或思想活動才成為可能。

但是,如果藝術家既窮困潦倒,又沒人資助,恐怕他生活都不能繼續,更遑論創作。

農場 西班牙 米羅

米羅

國家現在有《國家藝術基金》,每年投入幾億元資助藝術家,這對於真正搞藝術的人來說,是一個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